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唐孝敬皇帝恭陵被盜

唐孝敬皇帝恭陵被盜

發布時間:2021-10-22 00:18:56

① 武則天有沒有害死自己的兒子李弘

沒有,至於為什麼呢,有別的答友的意見,我覺得說的很完美了:671年(咸亨二年),高宗巡幸東都,讓太子李弘留守京師。當時遇上大旱,關中鬧起飢荒,於是李弘巡視士兵的糧食,發現有吃榆皮、蓬實的,就私下命家令寺給他們米糧。李弘身體不好,而輔佐他的人是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因此有些小事都是取決於他們。 當時李弘有兩個異母姊姊,即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她們的母親蕭淑妃因為以前得罪武則天的關系,使她們一直被幽禁在宮中,直到都年過二十還沒有結婚。李弘發現此事後,感到震驚又同情,便請求讓兩位姊姊能夠結婚。這件事觸怒了 武後,武後便隨便將她們許配給侍衛。李弘從此漸漸不得母親喜愛。李弘又上書希望將沙苑之地分借給貧窮之人,高宗准許。後來李弘也被召到東都去,納裴居道之女為妃,相關單位表示要用白雁來進行婚禮,竟然剛好就在苑子里捕獲了,這讓高宗很高興;而裴妃也是個相當有婦德的賢淑女子,高宗因此常和侍臣說:「東宮的事,應該是不用朕擔心了。」 675年 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太子李弘來到東都,住在合璧宮,病情猛然開始惡化。四月二十五日,死在倚雲殿。李弘暴卒,時人多認為是武後毒殺他,但有說法是他因本來就病弱而早夭。 高宗對此悲痛欲絕,大病了一場,破例追贈李弘為「孝敬皇帝」,從而使李弘成為唐代第一位死後追封為皇帝的太子。高宗悲痛萬分,將他葬於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禮舉辦後事。 武後時期 武後時期,因為李弘與裴妃之間沒有生子,於是便命令楚王李隆基做他的嗣子,繼承香火。唐中宗復位後,將他祔於太廟,號為義宗,並追封裴妃為哀皇後。710年,姚崇與宋璟進言表示義宗並不曾即位,不應該與先帝們同列太廟,於是唐睿宗將李弘移到東都祭拜。718年,相關單位表示不該再稱他為義宗,於是從此只用孝敬稱之。 [1] 孝敬皇帝之死 傳統觀點 依據《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等歷史文獻記載,認為李弘是 被母後武則天鴆殺 的。其理由是:一,李弘深得父皇高宗的鍾愛,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時高宗出幸東都,嘗命李弘留京師監國。咸亨四年(673)八月,高宗因病還令李弘受諸司啟事,實習朝政。這一切表明,高宗慮及自己身體不支,有禪讓太子之意。而武則天眼見兒子長大成人,又很能幹,有礙自己奪取王位,故派人把李弘鴆殺了。《舊唐書》卷—一六《承天皇帝倓傳》曰:「天後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是有道理的。二,李弘與武則天之間的確有矛盾,主要反映在兩件事上:第一件事發生在咸亨二年(671),時李弘留在長安監國,發現宮中幽閉著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義陽、宣城公主,她倆為武則天情敵蕭淑妃所生,此時已是三十多歲的老姑娘了。李弘懷著惻隱之心,奏請父皇恩准她們出嫁,豈料這事違背了母後的旨意,武則天非常氣憤,馬上把兩位公主許配給了衛士。由於太子奏請數迕旨,最終失愛於母後。第二件事是太子選妃未能如願。原來,太子妃初選的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望族出身,書、香門第,又有殊色。可是,就在定下婚期後,姑娘竟被武則天外甥、韓國夫人子賀蘭敏之「逼而淫焉」,婚事被荒暴地破壞了。這就造成李弘同母後娘家人的宿怨,加深了母子感情的裂痕。李弘對抗武氏家族,武則天當然不會容忍。 現代觀點 然而,現世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李弘並不是武則天殺害的,而是 死於肺結核病(古代稱癆瘵) 。其根據是:一,有關鴆殺李弘的記載,以《唐會要》和《新唐書》最肯定,但兩書晚出,所據或為後世的傳說,或為間接的史料,並不能作為武則天鴆殺李弘的直接佐證。宋朝史學名家司馬光稱:「《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鴆。」顯見「鴆殺說」值得懷疑。二,李弘奏請出降蕭淑妃之女,盡管不合母意,但這一舉動無論如何也達不到威脅武則天當政的地步。實際上,武則天聞訊只是「即以當上衛士配之」了事,根本沒有結怨殺子的理由。況且,李弘奏請事在高宗咸亨二年,距離他的死期上元二年,隔四個年頭,武則天不會記恨四年才想到殺子。三,武則天自高宗顯慶五年(660)就已參預百司奏事,大權在握,時稱「二聖」。太子李弘即使監國,也難以構成對武則天的威脅。四,早在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癆瘵纏身,不能勝任監國重任。時隔四年,當他死後,高宗在《皇太子溢孝敬皇帝制》中說,李弘自立為太子後就染上癆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帶病理政,以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很清楚,李弘是癆瘵惡化而死。五,對於武則天來說,她雖不一定精通醫術,但癆瘵是不治之症應是瞭然於心的,沒有必要去加害一個將要死去的親生兒子。事實上,李弘死後,武則天曾用寫經造功德的形式為他祈福,表達了內心的哀傷。

② 唐太子李弘是怎麼死的

得了肺結核死的。《舊唐書·孝敬皇帝傳》里載有一篇高宗皇帝的悼念文,明明回白白說太子李弘「自答琰圭在手,沉瘵嬰身」。「琰圭」是古代一種上尖下方的玉器。「自琰圭在手」,是指李弘當太子。「沉瘵嬰身」是說他得了一種「瘵」病。

(2)唐孝敬皇帝恭陵被盜擴展閱讀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贊譽,但卻體弱多病,後期監國政務多由東宮官員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代為處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虛歲二十四)。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謚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緬懷李弘。

③ 李弘是怎麼死的

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

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版,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李弘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神龍初年(705年),權唐中宗李顯為孝敬皇帝上廟號為義宗。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舊禮撤銷義宗廟號,復用孝敬皇帝謚號祭祀。

(3)唐孝敬皇帝恭陵被盜擴展閱讀:

李弘的神位遷移:

長壽初年(692年),因李弘無子嗣,武則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繼香火。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為李弘上廟號為唐義宗,神位祔於太廟祭祀。

景雲年間(710年),姚元之和宋璟上書唐睿宗,稱李弘未登帝位而與先皇同祔太廟不合禮儀,睿宗遂令遷出義宗神位,另行建廟祭祀。

開元六年(718年),禮官上書唐玄宗建議停用義宗廟號,玄宗准許,令撤銷義宗廟號,復以孝敬謚號祭祀。

④ 太子冢的唐恭陵——千古風雨太子冢

唐恭陵(孝敬皇帝陵)位於偃師市緱氏鄉滹沱村西南景山白雲峰之巔,因是唐高宗的太子李弘的陵墓,故稱「太子冢」。蔡倫在河上游改進了造紙術,曹植在此流連作《洛神賦》。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恭陵「制度盡用天子禮」。其規模和24歲的墓主人名字含義相似,氣勢恢弘。陵區長寬約440米,為中原第一。按照武則天的工程標准,她要求站在今天的白雲嶺下的安灘伊河邊,可以看見唐恭陵頂端。相傳為預防被盜,當初修建採用民間建議,伊河取流沙,聚沙成丘,嵩山取粘土,泥封沙冢。這樣如有盜賊掘墓必被流沙活埋。在靈台頂上,還能看到一個凹坑,相傳就是盜洞。由於封土為粘性紅膠泥土,歷經千年風雨,「太子冢」高度僅僅虧損了5米,至今仍保持著大唐雄姿。
除了大自然的吹拂淋濾,民間對太子李弘的死因也是千年風風雨雨,越傳越神秘。武則天的四個皇太子命運多蹇,或是早殤或是被廢黜。而李弘是武則天第一個皇子,深得則天喜愛。李弘有庶政,曾冒險促成義陽、宣城兩位公主脫離冷宮,下嫁民間。「重致綿留,遂成沉痾。西山之葯,難救東岱之魂,吹湯之醫,莫返逝川之命。」高宗李治在石碑上留言強調李弘的病死說。於是1300多年前的公元675年八月十九日,積三省民力建陵,歷四個月建成恭陵,李弘下葬白雲嶺懊來峰之巔。
靈台東北50米處,有一四棱錐形土冢,頗似金字塔。太子妃被追號「哀皇後」,死後葬在此,當地人稱為 「娘娘冢」。 1998年1月末,一夥盜墓賊用炸葯炸開「娘娘冢」,將隨葬物品洗劫一空。此事驚動了國務院,月余,案件破獲,國寶追回,11名盜墓賊在恭陵前就地正法。被盜的61件國寶文物,其中的瓷燈通體藍色,使用鈷藍釉彩燒制,系全國首次發現。
恭陵布局規整,是我國唐陵保存較好的一座,陵墓周圍共有12個小土丘,系當年的門闕和角樓。南神門寬30米,門闕外10米有辟邪一對、石人三對,飛馬、華表各一對,其餘三神門外分別為一對坐獅。大型石刻群組合開創了唐代帝陵石刻制度化的先河。陵前神道開闊,翁仲、天馬、望柱兩兩相對,氣勢不凡,是河南僅存的一組盛唐陵墓石刻,它開創了唐代帝陵石刻制度化的先河。
南神門外10米有立獅一對,左右相距54米。其它三面與此同,唯改為坐獅。神道一側,有高宗親撰的《孝敬皇帝睿德記》石碑,高6.1米,寬1.95米,厚約0.4米,文33行,每行82~89字。而今,風化嚴重,字跡不顯。
太子墓紀銘
史載,春秋時期,衛太子伋與異母弟壽手足之情甚篤。壽之生母宣姜與宣公謀殺太子伋,壽捨命救兄,二人皆遇害於莘之野。百姓感其義,就地葬之。田海村前原有壽之墓,後平毀,唯太子伋之墓至今尚存。李樓曾名孝伋窪,張庄定名太子張,皆與墓相關。墓前原有孝伋之墓石碑一通,未審立於何代。為保護文化遺產,弘揚孝悌古風,祖籍周邊村莊之有識之士共議並集資勒石述其事,特為此文以記之。

⑤ 歷經一千五百年的時間,恭陵為什麼從未被盜過

武則天的長子名叫李弘,他24歲就以太子之身,早早去世了,唐高宗李治非常傷心,就以皇帝的葬制,埋葬了李弘。

李治為何會用皇帝之禮,埋葬了一個太子?這事兒純屬是小孩沒有娘,說來話有點長!

李弘雖然是武則天的兒子,可是性格上卻一點也不像陰狠毒辣的母親,倒非常像自己的父親李治,他雖然身虛體弱,可是博學多才,兼之體恤百姓,並熟習政務,甚有主見,還能「持正諫諍」(敢說真話),而被朝野上下,贊為未來的「明君」。

墓土之下的七八米深的干沙,就成了讓盜墓賊望而卻步的防盜機關。

這也是李弘的太子冢至今未被盜的終極原因。我們相信終有一天,因為保護性發掘的原因,太子冢也終將被打開,一旦找到了李弘的遺骨,經過科學化驗,就能揭開他死亡的千古謎團!

⑥ 玄宗為什麼撤銷李弘的義宗廟號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也是一代女皇武則天長子,還是唐朝第一位死後追封皇帝的太子。永徽六年,他進封代王。後來被冊立為皇太子。孝順仁德,體恤民情。建議修正不合理的律法,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組織編纂《瑤山玉彩》,深得李治的寵愛。

對於武則天,有一個很中肯的看法,從她對大臣的倚重上看倒不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者。相反,她還是很清楚治國需要什麼樣的人來輔佐的,並且懂得把主要的軍政事務交給大臣而不是外戚去辦,一方面不可免俗地提拔了那些草包身居高位,另一方面又沒讓他們給壞了大事。所以,事實證明,如果李弘沒有很早去世的情況的話,對於武則天來說,還是擋不住她稱帝的野心的。

⑦ 康熙的墓被盜走了什麼

康熙墓被盜寶物有:珊瑚、鑲金寶石、赤金鼻煙壺、太平車、玉女口意、金花枝、瑪瑙、翠玉扳指、夜光杯、翡翠飾品、珠串玉雕的帽花等等。

1、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到處搶掠,清東陵這座安葬了五位帝王的皇家陵園成為他們搶劫的重點目標。而負責守陵的大臣毓彭也趁機監守自盜,河北一帶的古玩、珠寶市場上開始出現數量眾多的東陵所藏珍寶。盜墓者們將東陵地面上所有值錢的東西搶劫一空,連陵中數以萬計的蒼松古柏也被砍伐殆盡。

2、1926年,直奉軍閥大戰時,奉系軍閥張宗昌率領部隊佔領了清東陵,並對之大肆搶奪,將地面祭祀建築中的寶物車載而歸。

(7)唐孝敬皇帝恭陵被盜擴展閱讀:

1、1945年9月,中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就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河北遵化境內的一群土匪和當地農民聯合盜掘了景陵。盜墓賊的首領是當地土匪馬福田手下的副官王紹義和黃金仲。

2、王紹義等盜墓者在景陵中盜得的珍貴隨葬品有天鵝絨鎏金朝冠1頂,金冠珠頂1頂,金累絲鑲嵌色珠石九鳳鈿1頂,上嵌大正珠頂、東珠各15粒,各種玉及鑲鑽石、寶石鎦子35件,鍍金點翠上帶紅寶石的連環4對,玉鏤甜瓜盅1隻,百褶金龍1隻.

3、各色玉驪條環38隻,玉、鑲珠挑桿8支,金琺琅盅碟2件,鍍金銀鈿池5件,鍍金銀碗7隻,鍍金銀爵盞10隻,龍形翡翠飾物1個,黃楊木鏤雕八仙過海盆景1件,九龍玉杯1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九龍玉杯,這便是小說《三俠劍》中楊香武三盜的寶物,在這場劫難中也被盜墓者盜走,最終下落不明。

⑧ 唐朝李弘是皇帝嗎

唐朝李弘不是皇帝。

李弘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永徽三年(652年),武則天在宮中誕下長子李弘,是為高宗第五子。由於王皇後沒有子嗣,當時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長子李忠。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廢王皇後和蕭淑妃為庶人,改立武則天為皇後,李弘由此成為高宗的元子(嫡長子)。同年,李弘與胞弟李賢被進封為親王,李弘為代王。顯慶元年(656年),高宗詔令廢黜太子李忠,改立四歲的代王李弘為皇太子。

(8)唐孝敬皇帝恭陵被盜擴展閱讀

李弘,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贊譽,但卻體弱多病,後期監國政務多由東宮官員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代為處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虛歲二十四)。 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謚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緬懷李弘,碑石樹立於陵墓之旁。

長壽初年(692年),因李弘無子嗣,武則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繼香火。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為李弘上廟號為唐義宗,神位祔於太廟祭祀。

景雲年間(710年),姚元之和宋璟上書唐睿宗,稱李弘未登帝位而與先皇同祔太廟不合禮儀,睿宗遂令遷出義宗神位,另行建廟祭祀。開元六年(718年),禮官上書唐玄宗建議停用義宗廟號,玄宗准許,令撤銷義宗廟號,復以孝敬謚號祭祀。

⑨ 清朝皇陵那些沒被盜

未被盜的有大清的祖陵永陵、努爾哈赤的福陵、崇德帝的昭陵、順治帝的孝陵、雍正帝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

1、清永陵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座落在呼蘭哈達(滿語,漢譯煙筒山)下,蘇克素滸畢拉(滿語,漢譯魚鷹河,今稱蘇子河)北岸。

尼雅滿山崗(今稱啟運山)南麓。東距縣城22公里,距永陵鎮2公里。東南距興京故城赫圖阿拉約5公里,西距夏元行宮約3公里。

陵內葬有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追封肇祖原皇帝)及其嫡福晉(追封肇祖原皇後)、曾祖福滿(追封興祖直皇帝)及其嫡福晉(追封興祖直皇後)、祖父覺昌安(追封景祖翼皇帝)及其嫡福晉(追封景祖翼皇後)。

父親塔克世(追封顯祖宣皇帝)母親喜塔拉氏(追封顯祖宣皇後)以及伯父禮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園。

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為永陵。從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親來永陵祭祖。

2、清福陵

福陵位於沈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內,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因地處沈陽東郊,故又稱東陵,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爾哈赤的後妃葉赫那拉氏、烏拉那拉氏等人葬於此處。天聰三年(1629年)選定在盛京的東北郊外營建陵墓。

同年將皇太極生母葉赫那拉氏的墓從東京尼亞滿山遷來此處。初建時,只稱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運長久。陵墓到順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後來在康熙和乾隆年間又續有增建。

整個陵園背靠山巒,氣勢宏偉,風景優美。福陵的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面積約19.48萬平方米。形制為外城內郭,由前院、方城和寶城三部分構成,自南而北漸次升高。這既不同於明朝的陵墓,也不同於清朝入關後建造的陵寢。

福陵自1929年起被代奉天省政府闢作公園,因其位於市區的東部而得名東陵,目前除方城明樓曾毀於雷火後又修復外,其餘皆保存完好。陵園周邊為青松古林環抱,稱「天柱排青」,是盛京勝景之一。

3、清昭陵

清昭陵,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的陵墓,位於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陵園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

建築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後寢」的陵寢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其主體建築都建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滿族陵寢的特點。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昭陵除了葬有帝後外,還葬有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後妃佳麗,是清初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之一。

4、清孝陵

清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體建築。位於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孝獻皇後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後佟佳氏、順治原配皇後(靜妃)博尓濟吉特氏的合葬陵墓。

陵園前矗立著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漢白玉製成的。上面浮雕著「雲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成為清代石雕藝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緊靠石牌坊是大紅門。大紅門是孝陵也是整個清東陵的門戶,紅牆迤儷,肅穆典雅。門前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石碑。

5、清泰陵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後的合葬陵墓。位於距易縣15公里的永寧山下,海拔382米,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佔地8.47公頃,內葬世宗雍正帝、孝敬憲皇後、敦肅皇貴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⑩ 武則天害死親生兒子祥細過程

關於武則天長子孝敬皇帝李弘的死亡原因始終是唐代史研究的一大謎題,千百年來關於孝敬皇帝李弘的死亡原因的看法始終分成兩派觀點,一派認為李弘是天後所毒殺,另一派認為李弘是自然病死。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年僅24歲的皇太子李弘,即唐高宗第五子、武則天所生長子,在隨父皇、母後游幸東都苑內最西端的合璧宮時,突然死於宮中綺雲殿。關於他的死,史籍記載不一。
本人先把支持李弘是天後所殺的史料按時間順序列出來。
1.現存關於李弘死於非命的材料,最早是唐肅宗時出的。一是柳芳,他在《唐歷》中寫道:「弘仁孝英果,深為上所鍾愛。自升為太子,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居有過之地。以請嫁二公主,失愛於天後,不以壽終。」所謂「不以壽終」,既可說是遇鴆被害,也可解釋為夭折早逝。
2.第二個提出來是唐德宗時的宰相李泌,他對唐肅宗說:「高宗大帝有八子,睿宗最幼。天後所生四子,自為行第,故睿宗第四。長曰孝敬皇帝,為太子監國,而仁明孝悌。天後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立雍王賢為太子。」所謂「不以壽終」,李泌的說法則很明確,他這段話還被《唐會要》卷2《追謚皇帝》和《資治通鑒》卷220至德二載所采錄。此外,《新唐書》的《高宗紀》、《則天皇後傳》、《孝敬皇帝弘傳》也都據以記明李弘是被鴆殺的。細審材料,疑問不少。
細審這些史料,疑問不少。如下:
《資治通鑒》卷202上元二年的記法盡管稍留有餘地,推說:「時人以為天後鴆之也。」但從《資治通鑒》這一節的敘事邏輯,在議使武則天攝知國政不成,武則天用北門學士之後到記太子忽然在合璧宮死去,分明是要給人造成一種武則天鴆殺太子弘的印象。《資治通鑒》的撰修人之一范祖禹即說:「李泌以為武後欲謀篡國,鴆太子洪(弘),蓋高宗不之知而後復加之尊名以掩其跡。」但使他們感到為難的是他們當時還能見到的《實錄》並不言弘遇鴆。本於《實錄》的《冊府元龜》卷261《儲宮部-追謚門》也只記一個「薨」字。《舊唐書》的《高宗紀》和《孝敬皇帝弘傳》同樣不提遇鴆。因為劉等修這部分時將吳兢的《國史》「用為藍本」,而吳兢本人即參與過《實錄》的編修,所以從這一系統來的材料本無李弘被鴆殺之說。《資治通鑒》有意把前後多年的許多材料堆到上元二年四月李弘薨於合璧宮時,如系在當年三月的議使天後攝知國政被郝處俊諫止一事應是以後上元三年的事,引北門學士始自十年前乾封年間,系在四月的請嫁二公主是咸亨二年之事。司馬光他們就是要湊成一點武則天殺太子的背景材料,但又怕玷污了信史的美名,在《考異》里留了幾句老實話:「按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雲時人以為天後鴆之,疑以傳疑。」
因此要特別研究一下李泌那段話。李弘死後八九十年,突然從李泌嘴裡冒出那麼一段「天後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他是根據什麼說的,我們毫無所知,但是我想他說這段話是想以古喻今,當時李泌擔心肅宗在張皇後的挾制下再殺長子李,便以武則天的往事為殷鑒,拿李弘比附當年被張良娣、李輔國進讒言害死的肅宗第三子,於是把李弘說成是被鴆殺的。李泌懷有具體政治目的的這種說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信就是個問題了。
職在記言記行的史官們當時照錄不誤,於是李泌的話載入《肅宗實錄》,經過於休烈、令狐等人陸續修成的《唐書》,輾轉成為王溥撰《唐會要》等書的根據。他們對李弘到底是不是被鴆殺的事實是用不著詳加考核的。所以今天我們從這些書中能見到天後鴆殺孝敬的記載。不過這一部分材料可信程度恐怕遠不如《舊唐書》前半部分的本紀和李弘傳了。

武後生有四個兒子。次子李賢與長子相差兩歲,李弘死了,李賢自然會接班,而且在合璧宮下手更不可能毫無顧忌,高宗皇帝就在宮里,在眼皮底下做手腳很難使他不知道,萬一鴆殺了太子,事情傳揚出去,武則天將喪失夫君的信賴,很難設想一個精明過人的政治家會魯莽地去冒這么大的風險。

所以太子李弘很可能他就是死於病,癆病的突發。
本人把支持李弘是自然病死的史料列出來。
1.李弘原是多病的。咸亨二年監國時,即因「太子多疾病,庶政皆決於(戴)至德等」。娶裴氏以後一年半中未能有子胤,大概也和他的病有關。
2.在他死後接連下的《皇太子謚孝敬皇帝制》和《冊謚孝敬皇帝文》中都提到他有「舊疾」、「沉痾」。五月五日的制文:「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弘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永訣於千古。」八月五日的冊文:「頃炎氛戒節,屬爾沉痾,實冀微痊,釋余重負。粵因瘳降,告以斯懷,爾忠懇特深,孝情天至,聞言哽咽,感絕移時,因此彌留,奄然長逝。」都詳細記敘了李弘臨終時的情況。《舊唐書-孝敬皇帝弘傳》所錄制文與《唐大詔令集》所載略有差異,多「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幾個字,這就具體說明是肺癆病了。
3.當年八月十九日李弘安葬於恭陵時唐高宗寫的《孝敬皇帝睿德記》,也說李弘聽到父皇將推大位,聞言哽泗,「伏枕流欷,哽絕移時,重致綿留,遂成沉痼。西山之葯,不救東岱之魂;吹湯之醫,莫返逝川之命。」還提到了搶救醫治的事。《金石萃編》卷五十八收錄了這篇碑記,王昶在跋文中並說:「太子之薨,由於多病,而又聞禪位之語,蓋致不起也!」他反問:「即使太子受禪,天後自度亦不難制其子,何至以請嫁二主激怒,遽萌殺子之心!」他是不同意歐陽修、司馬光的說法的。湯用彤先生贊同王昶的看法。他考證敦煌卷子中的御制《一切道經序》是按武則天口氣寫的,甚至是武後自己撰的。分析序文中略贊孝敬皇帝之德,並有「拂虛悵(帳)而摧心,俯空而咽淚,興言鞠育,感痛難勝」等語,他說:「李弘本多病,聞高宗欲讓位給他,因茲感結舊疾增甚,醫治不愈終致死亡。而觀《序》文,武後自言感痛難勝,為寫《一切道經》,與高宗在《紀》《(孝敬皇帝睿德記》)中說:『天後心纏積悼,痛結深慈』亦相吻合。這些都完全否定他書關於武後殺子之傳說」。
分析至此,我們是否可以作如下判斷:盡管李弘和母後確有權力之爭為背景的種種矛盾沖突,但他畢竟已患了多年的肺癆,由父皇發布的多個制詔文書可以作證他是病亡的,不是母後害死的。但事情真是一波三折。1995年西安新出一方李弘的太子家令閻庄墓誌銘,閻庄死於李弘去世的當年,「積俄侵,纏床而遘禍;浮暉溘盡,隨鶴版而俱逝」。銘文雖晦澀,顯然他也是遭風霜相逼,飛來橫禍而死。且閻庄作為名臣閻立德的次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不載,似有被除籍之疑。由此聯想李弘之死又是撲溯迷離。難為撰寫志文的李儼,與他們同在東宮任太子率更令,當時雖不能公開仗義直言,還是借這方埋入地下不為時人所知的墓誌,閃爍其辭,故意留下兩人一前一後枉死的蛛絲馬跡供後人揣摩呢。

閱讀全文

與唐孝敬皇帝恭陵被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郵政40年退休工資多少 瀏覽:80
大三陽體檢項目有哪些 瀏覽:591
在外地上社保老家退休金嗎 瀏覽:395
重陽節要吃什麼膏 瀏覽:373
養老保險單位變個人怎麼交 瀏覽:771
養老機構名稱該取哪些字 瀏覽:494
老人不能去哪裡玩 瀏覽:925
伊川哪個老年公寓好 瀏覽:740
仙女父母為什麼不準仙女嫁給可樂 瀏覽:346
如何避免控制型父母 瀏覽:861
公夯員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瀏覽:597
沈陽長壽村健康床墊多少錢 瀏覽:641
山東德州養老保險查詢個人賬戶 瀏覽:893
殘疾人在養老院怎麼申請 瀏覽:560
雲南省養老院政策 瀏覽:887
60歲更年期年齡 瀏覽:306
美容養生綜合館怎麼拓客 瀏覽:468
廈門學校體檢信息在哪個公眾號 瀏覽:159
怡寶養生湯煲如何 瀏覽:6
80歲賀壽歌曲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