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重陽節賞菊的圖片

關於重陽節賞菊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1-10-21 04:38:28

1. 重陽節為何登高賞菊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喝重陽酒

「重陽酒」即用優質糯米釀成的甜酒,於重陽節裝進小陶瓷壇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為溫度和濕度比較適宜,所以釀出的酒特別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純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於西北少數民族。
「重陽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陽節時,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長成,欲開花時,這就是製作「重陽酒」的上好的材料!

2. 重陽節賞菊的由來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稱「九九」、「重九」。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等。「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著諸多美好的習俗。說起重陽節的習俗大家一般都想到了什麼呢?以下是重陽節的習俗介紹。
1、賞菊。重陽節古來又稱「菊花節」,菊花是長壽之花,又是文人筆下凌霜不屈的象徵。農歷九月,菊花盛開,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的習俗之一。
2、飲菊酒。菊花酒一直被看作重陽必飲、祛病祈福的吉祥酒。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所釀,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和糧食一起釀造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3、登高望遠。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此時登高望遠心曠神怡,健身祛病。此外「登高」也有「高升」「高壽」之意因此為人們所推崇。
4、插茱萸。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香味濃有祛寒、止痛、驅蟲等功效重陽之時,茱萸開始成熟為辟惡氣,抵禦初寒古時,人們有「折其房以插頭」的習俗。
5、歸寧父母。舊時,重陽節也叫「女兒節」,凡有女兒已經出嫁的人家都會准備名酒和糕點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娘家,這便是「歸寧父母」。
6、敬老。1989年,我國將重陽節正式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傳統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涵義。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人節」,這一節日的設立可謂重陽節文化價值的現代體現。

3. 關於重陽節賞菊的詩句有哪些

1.《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版陽,玉權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2.《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
3.《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4.《題菊花》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5.《菊花》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6.《菊》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7.《重陽後菊花三首》
范曾大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8.《菊》
劉克庄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
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
9.《寒菊》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4. 有關重陽節菊花的詩句

1、眼看菊蕊重陽淚

白居易
《陵園妾》
2、怪重陽菊早

晁補之
《洞仙歌·今春閏好》
3、卧看黃菊送重陽

毛滂
《玉樓春》
4、重陽菊散芳

朱敦儒
《菩薩蠻·老人諳盡人間苦》
5、漸放重陽菊蕊

楊無咎
《水調歌頭·寥亮度弦管》
6、紫萸黃菊重陽後

郭應祥
《虞美人·周郎素蘊平戎略》
7、剩移霜菊待重陽

陸游
《書喜》
8、必重陽日始賞菊

方回
《久過重陽菊英粲然即事十首》
9、菊徑重陽酒

方岳
《山居十首》
10、重陽菊蕊泛香醪

宋白
《宮詞》

5. 登高,賞菊,插茱萸,重陽節的習俗都是怎麼來的

相傳,東漢的時候,汝南縣有個叫桓景的小夥子。他上有雙親,下有兒女,日子雖然不算富裕,但也幸福和睦。然而有一年,不幸的事發生了,可怕的瘟疫來了。家家戶戶都有人病倒,很多人病死後屍首放在荒郊野外沒人掩埋。在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么嚴重的瘟疫呢?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過:「有一個瘟魔住在汝河裡,它每年都要出來走走,它走到哪兒就會把瘟疫帶到哪兒。」桓景在傷心過後,決定拜師學藝,用自己的力量替鄉親們除害。他聽說費長房大仙就住在東南山中,於是他就啟程去東南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收下了這個徒弟,並送給他一把青龍降妖劍。桓景很高興,拿到劍就不分晝夜地練習。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日,汝河的瘟魔又要出來了。你快回家為民除害去吧,這里是一包茱萸葉子和一瓶菊花酒,一定要讓你的鄉親父老登上高山去,這樣才能躲過瘟魔。」費長房說完話,一揮手,就有一隻仙鶴展翅飛來,桓景坐在仙鶴上歸心似箭地向家鄉奔去。

九月九日那天到了,桓景帶領著妻兒和鄉親們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一人發給一片茱萸葉子,說隨身帶著這片葉子,瘟魔就不敢靠近了。他還讓每人喝了一口費長房給的菊花酒,說喝了菊花酒,就不會染上瘟疫了。桓景把這一切安排好後,就提著他的青龍降妖劍回到家,等待著瘟魔的到來。

沒過多久,汝河河水翻滾,颳起一陣陣旋風。醜陋的瘟魔上岸了,它走啊走,走了好久好久也沒看到一個人影。它正覺得奇怪,抬頭一看,原來他們都躲在高高的山上。它興奮地竄到山腳下,可一陣刺鼻的酒氣傳來,茱萸的味道很重,它不敢再上前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村子裡。它睜大了眼睛,終於發現一間屋子裡坐著一個人,就大吼一聲撲了過去。

這個人可不是一般人,而是手拿青龍降妖劍的桓景。桓景看瘟魔撲過來了,立即起身迎戰。打了幾個回合後,瘟魔感到這人太厲害了,自己不是對手,趕緊拔腿就跑。桓景可不能放過它,只見桓景「嗖」的一聲拋出青龍降妖劍,那寶劍閃著寒光直指瘟魔,一劍就把它刺倒在地。

鄉親們知道瘟魔被殺死後,個個歡欣鼓舞,他們再也不會遭到瘟魔的危害了。他們非常感謝桓景,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一代一代地講給後人聽。而且,從那時起,人們就開始過重陽節,在重陽節那天會登高、佩戴茱萸、喝菊花酒。

6. 重陽節賞菊的來歷

重陽節賞菊的傳說

很早以前,有一一個善良的農夫叫阿牛。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盪,盪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干糧,去天花盪尋找白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 -梗九分枝,眼前只開- -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姑娘又繼續在夢中介紹種植菊花的方法。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

7. 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菊花是重陽節的重要

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8. 關於重陽節 菊花的詩句 古詩

1、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詩人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譯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黃金黃,中間有一叢白似霜的花兒是這么孤獨。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進了少年去的地方。

2、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詩人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詩人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8)關於重陽節賞菊的圖片擴展閱讀

重陽席上賦白菊作品鑒賞

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詩寫得新穎而別致,詞約而意豐。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題為「賦白菊」,詩開頭卻先道滿園的菊花都是金黃色。「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這是用陪襯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叢」更為突出,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色也就更加顯目了。

「滿」「郁」與「孤」兩相對照,白菊更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白菊皎潔的色彩。

更妙的是後兩句:「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詩人由花聯想到人,聯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貼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由於詩人隨時留心觀察生活,故能迅速從現實生活中來選取材料,作出具體而生動的比喻。

這一比喻緊扣題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結句「白頭翁人少年場」,頗有情趣。白菊雖是「孤叢」,好似「白頭翁」,但是卻與眾「少年」在一起,並不覺孤寂、蒼老,仍然充滿青春活力。

閱讀全文

與關於重陽節賞菊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聖誕老人9宮格怎麼做 瀏覽:127
養生會所做7是什麼 瀏覽:103
長壽區到江南政府坐什麼車 瀏覽:320
去輕工包裝廠上班體檢什麼 瀏覽:263
長寧老年大學有啥活動 瀏覽:458
老人家不可愛 瀏覽:72
如何勸人及早孝敬父母 瀏覽:908
西安市駕照體檢在哪裡 瀏覽:362
長壽北到長壽湖打車多少錢 瀏覽:728
銅陵有多少80歲以上老人 瀏覽:637
為什麼秋天長壽花不長 瀏覽:709
社保必須交代退休年齡為止么 瀏覽:74
美容養生如何做銷售鋪墊 瀏覽:948
郫縣內的養老院 瀏覽:623
體檢cda5偏高是什麼病 瀏覽:978
兒女多少歲煩父母 瀏覽:778
月照雙洞養生谷在哪裡 瀏覽:459
養老院長有哪些資質 瀏覽:767
來賓的教師養老扣多少錢 瀏覽:18
農村父母養老靠兒子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