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九九重陽節接下一句詩

九九重陽節接下一句詩

發布時間:2021-10-20 07:09:58

⑴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下一句是什麼

出自毛主席。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中國第一任主席。

重陽節要敬老,下一句是什麼填空。

重陽節要敬老,下一句可以寫濃濃敬老情。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2)九九重陽節接下一句詩擴展閱讀:

發展至近代,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政府將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將傳統與現代和諧地結合起來,使這一傳統佳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新式節日。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在傳承發展中,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設宴敬老、飲宴祈壽主題逐漸和中國傳統孝道倫理相融合。

⑶ 有關九九重陽節的對聯

第1副對聯:五嶽久看雲,還是家山能戀舊;重陽休阻雨,倘容兄弟共登高。
這個對聯乃是一個抒懷對聯。大家都知道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乃是天下絕美風景。而上聯卻說五嶽的山和雲比不上家裡的山更讓人懷念。而下聯則化用了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大家都知道重陽節有登山的風俗,而這個對聯將登山和懷念家鄉懷念親人結合起來,感情真摯,文采也十分精彩,讓人回味無窮。

第2副對聯:夏至有雷三伏冷;重陽無雨一冬晴。
這個對聯是古代人們總結的天氣常識。古代人沒有現在那麼准確的天氣預報,但是人們在生活中逐漸積累經驗。像這個對聯就說明了古代的兩種情況,如果夏至有雷的話,往往是三伏天比較冷的。而如果重陽節不下雨的話,那麼冬天基本都是晴天了。
當然,這種生活經驗有時候並不符合事實。也有人提出了另一個對聯:「夏至酉逢三伏熱,重陽戊遇一冬晴。」不管怎麼說,這種從生活經驗裡面提煉出來的對聯,真是頗有韻味啊。

第3副對聯: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清代乾隆皇帝喜歡在重陽節的時候在木蘭圍場打獵。那裡有個萬松嶺的地方,乾隆都是在這里登高望遠。某一年的重陽節,乾隆發現柱子上的對聯有些舊了,就對大臣彭元瑞說:「你負責寫點新對聯出來。」
彭元瑞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上聯:「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十八公是松的意思,介壽是祝壽的意思。上聯是說萬松嶺的松樹為乾隆皇帝祝壽,還是頗為巧妙的。
但是有了好上聯,卻不是那麼容易想出好下聯的。彭元瑞想了好久,腦袋都想暈了,還是沒有下聯。這下就尷尬了,彭元瑞無奈之下,只好求救於大才子紀曉嵐。紀曉嵐看到這個上聯後,微微一笑:「這有何難?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上聯的八十和十八互為倒裝,而下聯的九重和重九互為倒裝。同時重九也就是兩個九,加起來就是十八,恰好符合上聯,真是妙不可言。乾隆看到整副對聯後,龍顏大悅,對紀曉嵐和彭元瑞都有所賞賜。

第4副對聯:三徑誰從陶靖節,重陽唯有傅延年。
重陽節有賞菊花的傳統,而這個對聯則是巧妙利用人名對來突出重陽節的節日氣氛。我們都知道大詩人陶淵明十分喜歡菊花,賞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古人往往用陶淵明的名字來指代菊花,所謂「陶靖節」是也。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名句。
下聯則是運用了另一段典故。根據《本草》的記載:「菊,一名傅延年。」也就是說雖然傅延年看上去是一個人名,其實也是指菊花。所以這個對聯就很巧妙了,既有文采,也有趣味,非常厲害。

⑷ 九九重陽節對下聯。

上聯,九九重陽節,

下聯,城城敬老人。

上聯,九九重陽節,

下聯,七七乞巧天。

⑸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句有什麼

關於九九重陽節的詩句有如下:

1.《九月九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賞析:

在唐宋時代,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連續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采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彷彿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問:菊花為什麼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對於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采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現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託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

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賞析: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第一句用「望鄉台」一詞突出了詩人鄉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異鄉的孤獨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強烈;第四句卻委婉別致,借景抒情,以鴻雁的不知南中之苦來反襯自己的思鄉之情,這樣反復地抒發更是突出了鄉愁之濃烈。

3.《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沾 同:沾)

賞析:

此詩通過記敘重陽登山遠眺一事,表達了詩人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曠達乃至頹廢,表現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的落後、消極一面。

4.《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賞析:

詩人獨自一人重陽登高,通過對自己所見和所感的描寫,表達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後高歌獨酌,抒發怡情自然的曠迭的襟懷。

5.《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代: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賞析:

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像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讀者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像之辭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

⑹ 九九重陽節的問候句子

1、今天的空氣格外的清,今天的水格外的甜,今天的飯格外的香,今天的心情格外的好,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今天是那久久快樂的節日,重陽至,祝福至!

2、金秋時節到,空氣好又好,九九重陽節,悄悄來到了,登高插茱萸,這個少不了,暢飲菊花酒,這個最為妙,發個簡訊息,這個最重要,身體要健康,這個我看好。

3、送你一盒重陽糕,它以祝福與問候為原料,相間疊放:一層幸福粉,一層平安糖,一層開心豆,一層健康果,願你重陽節快樂。

4、上聯:八月中旬佔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瓏;下聯:九九重陽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雲外。祝您重陽節愉快!

5、國慶時節又重陽,預示喜事有成雙,工作順利不算雙,還有身體健康幫。重陽節到了,祝您工作愉快,身體健康!

6、九月初九重陽節,請你登高眺望,登高「避災」福氣旺,願你前途無量福星高照,頭插茱萸保健康,賞看菊花的美麗,不嬌嫩寒風當中挺立,祝福你身體永遠健健康康,像菊花一般美麗堅強。

⑺ 九九重陽節的下聯是什麼

七七鵲橋會,絕對正確

⑻ 九九重陽節說說一句話

1、九月重陽節來,開門見自菊花;雖然我們沒有菊花賞,但我卻有一瓶菊花酒,請你和我一起享用。

2、你如果現在是一個人,我祝你重陽節快樂;如果兩個人,那也重陽節快樂; 如果一夥人,請告訴我你們在什麼地方。

3、年輕人是春天的美,而老人則能使人體味到一種秋天的成熟和坦率。

4、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5、秋風徐徐,重陽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備好香醇的菊酒,等著與你分享。

6、人的一生,最值得贊美的時代,便是老年時代。孔子說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⑼ 九九重陽久久情下聯是什麼

對聯:
九九重陽久久情
五五端午舞舞風

閱讀全文

與九九重陽節接下一句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柳州農村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454
老年人肝癌晚期為什麼不疼 瀏覽:67
兒子借父母錢怎麼感謝父母 瀏覽:127
孝敬老人是最好的積德 瀏覽:690
老年人急性心梗 瀏覽:329
串詞重陽節感恩 瀏覽:899
老年人話題 瀏覽:891
入職體檢是去哪裡 瀏覽:17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20字左右 瀏覽:806
退休老人每月要求交8元錢是怎麼回事 瀏覽:732
養老保險不想交了怎麼辦 瀏覽:669
江北區到長壽縣多少公里 瀏覽:594
敬老院一年多少錢 瀏覽:807
辦養老保險需要幾張相片 瀏覽:546
諸城19年農村養老保險什麼時候交 瀏覽:721
醉酒後的照片怎麼寄給父母 瀏覽:162
90歲老人是否可以獨自在乘坐飛機 瀏覽:681
老年人焦慮症渾身乏力吃什麼葯 瀏覽:316
在成都養生怎麼樣 瀏覽:355
蘇州市園區老年公寓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