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應該說孝順還是孝敬

應該說孝順還是孝敬

發布時間:2021-03-15 01:46:02

A. 你覺得孝順孝敬更重要的理由是什麼

孝敬只是表面上,並不從於心。自認不是一個很孝順的人,人在SZ,家在北方。不太善於表達情感,平時主動跟家裡聯系也比較少,一般是爸媽微信主動聯系我。年近而立,對未來依然憧憬,對爸媽的狀況也開始擔憂。想起了李健的一首歌,名字和歌詞都忘了,但還記得那種感覺,小時候特別崇拜父母,然後漸漸發現父母也不過是普通人,後來慢慢理解父母,心疼他們的付出和現狀。天真的憑自己的想法給過建議,發現每個人的經歷和認知不同,感受幸福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一樣。老媽是個比較大條的人,喜歡各地旅遊,老爸不太善於表達,且比較喜歡喝酒,表示很擔心,前段時間通電話老媽問我「過年回來嗎,你爸想你了」。心裡挺難受的,獨生子一枚,小家庭過習慣了,可能並沒有一家人我們要怎樣怎樣的想法,比如很難有一個大家族的概念,也不會和父母嘮家常。認為父母的人生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屬於自己,有些自私自我的想法,僅代表個人觀點。不過,永遠不會忘記爸媽的恩情和教育,希望爸媽保持身體健康,開心快樂!綜上,應該多一些日常的陪伴和家長里短吧。

B.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那麼什麼是孝該怎麼去做麻煩各位孝子回答一下。

古有二十四孝,今有百孝篇.相信不少人見過,聞過.我不再重復.
孝:拆開看,上有老,下有(子)少,既為孝.
孝又與敬與順連在一起,孝敬是從心說,對父母,心尊敬既為孝.
孝順:是事上說,順應雙親的意思既為孝.
南無阿彌陀佛

C. 孝順父母,又要孝又要順,那意味著父母說的都是對的嗎要不然就是不孝順我們不能有自己的觀點嗎

孝順 是一個詞 主要還是孝 孝敬父母了 順的話 每個時代的人 都有每個時代的想法和局限性 經濟社會在變 變化還很快 盡量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力吧 不能光順著父母 光順著父母 賺不到錢 給不了父母 好的生活環境 最後還是不孝順 所以 孝順這個事情 還是各看各的 沒有統一的答案
有的父母要的是禮儀和 言語 有的父母要的是錢物 有的是父母要的是門面 有的父母要的是孫子孫女 看他要什麼 你給什麼 如果他要門面 你賺不到錢 只是禮儀和言語 上孝順 他們會氣死 他們要孫子孫女 你光給買東西 就不生 他們也會被氣死

D. 孝順與孝敬

中國人其實很開放,什麼都可以反對和拋棄那些不太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人,往往以為中國人思想很保守,因循守舊,更不容易接受外來的東西,其實,正好相反。不信?請看,歐洲有些國家還有女王,大概就是保留了所謂的「封建餘孽」,亞洲更是有日本「萬世一系」的天皇;中國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今安在哉?就是他們的子孫,也早已風流雲散了,還有幾人能續得上族譜! 如果說這是政治,那就再看文化,中華民族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自不待言,就說自漢以來傳入的佛教文化,自五四以來傳入的馬克思主義文化,這些文化都是我們主動接受的,如今這樣徹底地融入了我們這個民族血液中,請問,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能和我們相提並論! 還有現在,我覺得中國大概是世界上思想最開放的國家了。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已經開放得不知道還剩下什麼了。他們的確很自由,但自由的代價是荒誕!如果覺得荒誕這個詞不太好,就換成「懸浮」吧! 所以,中國人是很開放的,是什麼都可以反對的,是什麼都可以拋棄的。 但是,有一樣東西,似乎最勇敢的中國人也從來都不敢反對,這就是孝! 父子關系是從哪裡來的? 《論語》的第二章是這樣說的: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 與!」《論語學而第一》 《論語》中有許多孔子弟子的話,那是因為孔子的弟子認為這些話十分符合孔子的思想,就編入了《論語》,因此,我們也可以把這些話看成孔子的思想。 有子的這段話是說: 一個人如果遵守父子關系、兄弟關系,但卻喜歡犯上,這樣的情況很少見;不喜歡犯上,而喜歡作亂的,這種人是沒有過的。所以,君子做事,從根本處著手,本建立起來了,道自然就成了。遵守父子關系,是建立仁的根本啊! 對於我們今天「自由」慣了人來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僵硬,很有些壓制人的感覺,但其實不是。《論語》里的很多社會關系,比如君臣關系、父子關系,說的都是理想狀態。即君應該有君的水平,臣應該有臣的樣子,父子關系也是一樣。 當然,現實中不可能完全是這樣,也正是因為如此,孔子的思想才有意義。所有上面的這些問題,隨著我們閱讀《論語》的深入,都會慢慢地說清楚的。 孝是仁之本,而孝講的又是父子關系。那麼,父子關系(包括以父子關系為代表的血緣、親緣關系)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很簡單,父子關系其實就是一種血緣關系,而且是動物性的血緣關系。那麼,這就產生了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要像其他動物一樣對待這種動物的血緣關系,人就和動物沒有區別;人要想從一般的動物中區別出來,就要將這種動物性的血緣關繫上升為「人」的血緣關系。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一定要選擇血緣關系來作為人類之成為人類的突破口呢?道理既無比深奧,又無比簡單。說它深奧,是因為用所謂的學術話語來說,可以寫好多本書;說它簡單,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能無比親切地感受到。它的簡單就在於:一、父子關系(血緣關系)所產生的親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感情,是完全自然而然地產生於人的內心深處的,是不需要後天培養的,也是任何外力難以摧毀的。二、血緣關系是不能選擇的(非理性的),是不能追問的,是只能承認和相信的。所謂「理性止步的地方,就是宗教的起點」,所以,以血緣關系為價值的起點,已經具有了「宗教」的意味。 在諸種血緣關系中,為什麼一定要選擇父子關系呢?其實,最早很可能重視的是母子關系,只是進入到父系社會以後,人類的「理性」化進程加速,父子關系成為最容易「人」化的血緣關系。於是,父子關系就被選擇出來了。其實,父子關系不過是在特定時代的血緣關系的集中體現罷了。 父子關系既包蘊了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感情,又具有了不可追問的「宗教」性,於是,這種關系就被從各種關系中選擇出來,作為人類(中國文化意義上的)之成為人類的基本關系。 動物的「人」一旦明確地意識道了「父子關系」,就變成了「人」的動物! 這在倫理學上,有個學術名詞,叫做自然血緣倫理本體。 什麼是孝? 孝就是遵守父子關系(血緣關系)。 上面說了,《論語》中的父子關系、兄弟關系是理想意義上的關系,那麼遵守這種關系就變得很親切很自然了。至於父子關系、兄弟關系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那是一個「歷史概念」,就是說,在不同的歷史情景中(不同的情況下),其內容是不一樣的。 孝分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來自自然血緣的感情,這種感性是無比溫暖的,無比柔軟的,是「人性」的,這姑且叫做「孝」的內向度;但是,另一方面,人類為了使自己成為人類,為了使人類社會能夠存在和發展,又必須制定一些社會規則,而凡是規則就必然是僵硬的,冰冷的,孝」既然是人之成為人的基礎,就必然肩負起某些規則,姑且叫做「孝」的外向度。 其實,在我們的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孝」這兩個向度總是在「博弈」。內向度的東西多一些,社會往往就比較開放和進步,反之則比較禁錮。 孝,應該是一種心情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 十多年前,我在中國人民大學當本科新生的班主任。在學生將要報到入學的時候,系裡讓我去看看學生的檔案,目的是為了多了解學生。我詳細了查看了四十多名學生的檔案,令我驚奇的是,有幾個學生的檔案中竟然裝有他們高考作文的試卷。我仔細地「研究」了這些作文試卷,發現這些試卷都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其中有一份就是寫自己的母親因病去世,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難,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的,細節很生動。讀了以後,我明白了招生工作人員的良苦用心。 開學後不久,我就找這位同學談話,鼓勵他要努力學習,並說有什麼困難盡管找老師和系裡的工作人員。他大概覺得我的談話怪怪的,就說:「我挺好的,沒什麼困難呀!」我更佩服這位同學了,說:「你母親去世了,你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系裡會考慮補助的。」他睜大了眼睛說:「啊!我母沒去世啊,好好的啊!」 這回該輪到我驚訝了:「你在高考作文里不是說你的母親去世了嗎?」誰知他一臉不屑地說:「您信那個!」 那位學生這樣寫作文也許不算是什麼太不應該的事,但我總覺得這樣的心情要不得! 孝有很多外在表現形式,但孝不是對領導的唯唯諾諾,不是在單位里的迎來送往,不是在場合上的舉止得體。總之,孝,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孝,其實是一種心情!只有在這種心情的滋養中,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人之為人! 萬事孝為本 上面有子的話是一個嚴密的推演過程。遵守父子關系而好犯上的人很少,不犯上而好作亂的人幾乎沒有。所以孝是根本。這是一個忠——孝、家——國的推演過程,也是中國倫理——政治的邏輯結構。這是一個漫長的故事,在後來的閱讀中我們會慢慢地展開。 古人講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試想,一個人在家打爹罵娘,到了社會上卻忠君愛國,這可能嗎?俗話說:「寒門出孝子,孝子出忠臣。」的確,未有在家不為孝子而能在朝為忠臣者。所以,只有孝,才能忠。 由孝而忠,是社會秩序;由孝而仁,則是人的道德發展的必然過程。孝的確是萬事之本,是中國人的價值之源。 中國人沒法拋棄孝。人——家——國,孝是根本,是基礎,是只能相信而不能追問的。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當承認自己不是人的時候。然而,如果前提是自己不是人,怎麼會有資格來追問「人」的問題呢? 我常含淚告誡同學們,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不能褻瀆的:一是母親,二是祖國! 除此以外,百無禁忌!

E. 聖經中提到的是孝順父母還是孝敬父母

孝敬

出20:12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利19:3 你們各人都當孝敬父母,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申5:16 「『當照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太15:4 上帝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太15:6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上帝的誡命。
太19:19 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
可7:10 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可10:19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路18:20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
弗6:2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F. 大家說說應該怎麼孝敬父母

怎麼孝敬父母!其實有心孝敬很簡單!自己大學畢業要就業賺錢,記得:逢年過節買好吃的陪父回母吃一頓,學答會嘴巴甜一點!自己兜兜有錢了,記得多給父母零花錢,父母不圖啥,就圖子女嘴巴甜,孝順!如果你做到了,他們會拿著你的錢到此炫耀你是好孩子!你最有用。

G. 到底是孝敬母親還是不孝敬母親

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愛孩子的,沒有哪個母親願意舍棄自己的孩子,除非她回有不得已的苦答衷。你自己應該知道怎麽做。
孝敬父親和孝敬母親沒有沖突啊,也許你父親心裡不平衡,你要和他好好溝通你雖然對母親好但是對他的愛絲毫不會少啊。

H. 「孝敬」與「孝養」的區別

1.「孝敬」與「孝養」的區別:
孝敬指孝順父母,尊敬親長。
孝養指竭盡孝忱奉養父母。孝養應該更偏重行動和物質方面。
2.孝敬父母、孝養父母,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回報父母的教導之恩。孝敬父母、孝養父母,是天下孝子們應該做的事。百行孝為先、萬善孝為首、都是天下孝子們應該做的大善事、大好事。

I. 應該如何對待和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何況父回母!生活有時候就答是這樣,你不要要求、想得太完美!做人盡心,做事盡力,就好!再說了,每個人接受的教育都不一樣,只要咱們做兒女的盡到本心就行了。

閱讀全文

與應該說孝順還是孝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免集團體檢過了多久入職 瀏覽:809
在北京領取退休工資的條件 瀏覽:172
機關重陽節活動推薦 瀏覽:996
敬老院防震減災總結 瀏覽:974
懷寧養老金基數多少 瀏覽:212
女朋友上門父母給多少紅包合適 瀏覽:740
公招體檢復檢一般多久通知 瀏覽:48
萊蕪8萬養老保險條件 瀏覽:101
職業病退休後工資怎樣發 瀏覽:789
有哪些思念父母的詩句 瀏覽:338
轉養老保險的聯系函是什麼 瀏覽:164
女生考公務員要做哪些體檢 瀏覽:587
長壽花上什麼肥能催花 瀏覽:399
大班重陽節活動的好處 瀏覽:288
廣東惠州養老金 瀏覽:50
長壽保險怎麼買最好 瀏覽:716
父母a型血兒童什麼血型貧血 瀏覽:31
巢湖老年大學招生 瀏覽:25
老人家過戶 瀏覽:873
入伍條件體檢什麼項目 瀏覽: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