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分為三種

孝順分為三種

發布時間:2020-11-28 10:14:57

『壹』 古人的孝分為三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全句為:「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這是列入中國古代法律的。如果有上列三種不孝的行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父母想干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父母失去勞動能力,家裡又窮,子女不想辦法掙錢,是二不孝。如果沒有了父母,但兒子不願娶妻生子擔負起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不能為家庭延續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貳』 三不孝與三孝分別是什麼

不孝有三 白話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
三孝是:第一孝是孝進老人,第二是孝進丈夫,孝近小小於那

『叄』 中國古代的三孝是指哪三個啊

一不孝: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

二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

三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

相關句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相關解釋:

東漢末年趙岐在所注的《孟子章句》中對此句解釋為:「於禮有不孝者三,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舜懼無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禮也;舜不以告,權也:故曰猶告,與告同也。」 很明顯,趙岐明確了「三不孝」的具體所指,並將「無後」 解釋為「沒有後代」。

今人楊伯峻的《孟子譯注》對此句的解釋為:「不孝順父母的事情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為最大。舜不先稟告父母就娶妻,為的是怕沒有子孫,(因為先稟告,妻就會娶不成),因此君子認為他雖然沒有稟告,實際上同稟告了一樣。」

出處:出自戰國時期孟子的《孟子·離婁上》。

(3)孝順分為三種擴展閱讀:

相關辨析:

首先,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的理解,我們需要注意 舜娶的是誰?「舜有二妃,一曰娥皇,二曰女英,並堯之 女。」因眾人推舉舜繼任帝位,為了對舜的德行進行考察,堯才把兩個女兒嫁給他。

舜知道自己「告則不得娶」「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可見,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因此舜娶二妃都沒有告訴其父母。

其次,近現代有學者認為:「『不孝有三』中的 『三』不是實際數量上的三,而是虛指,用以加深程度。」「三」可解釋為「多」的意思,用來加深 「舜不告而娶」的嚴重程度。

「為無後也」應該是指舜娶 妻這件事沒有告訴父母,是沒有盡到做兒子應該盡到的責任。「為」應該解釋為「是」「後」應該引申為「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

最後,「君子以為猶告也」中「猶」:作名詞使 用(形聲。繁體字從犬,從酋,酋亦聲。「酋」本義為 「加時加料釀制的醇酒」,引申為「長時間精心釀制」。「犬」與「酋」聯合起來表示「長時間精心選育得到的目標犬」。)

本義是經過遠景規劃和長期選育得到的良犬,轉義是與選育設想和目標大體符合的犬崽,轉義的引申是「如同、相似」;作副詞使用為「還、仍然」之義,多用於書面語;作動詞使用時也是「如同」之義。然 「猶」字在「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之中顯然既非名詞又不是動詞,而是副詞「還、仍然」之義。

此外,堯是君,舜是臣,在父和君兩者相沖突時,舜選擇了君,符合 「權」「道」和「變通之義」。在孟子看來這雖然可以被原諒,但是仍然需要告知父母。所以「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句話可以解釋為:君子認為舜娶妻這件事還是應該告知父母。

因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整體的結構應該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結論,『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是孟子以舜所舉的一個例子,『君子以為猶告也』是出於對舜形象的維護所做出的對『舜不告而娶』的 進一步解釋。」

因此,這句話可以解釋 為: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種,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是其中 最大的一種,舜娶二妃都沒有告訴其父母,是沒有盡到做兒子應該盡到的責任。

(因為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 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 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但君子認為舜娶妻這件事雖盡了忠,還是應該告知父母。

『肆』 哪個古典文學里包含這種思想啊。就是孝分三種境界。第一孝是愛護自己。第二孝團結兄長。接後面

兄弟!看來也是孝順的人!會回想這句話..

古典文學中孝悌之道,回多記載《禮記》,其中答將「孝」分為三個層次,即「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對父母盡孝「生則養」,「養觀其順」;「沒則喪」,「喪觀其哀」;「喪畢則祭」,「祭觀其敬與時」大概就是這些觀點!

《孟子》在很多場合論述了如何行「孝」,歸納起來,大體是養親、尊親、養志、守身、慕親、禮親、悅親和懷義事親

《孔子》孝思想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望採納! 記得要孝順父母! 祝您父母健康幸福!

『伍』 孝的三個境界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孝順父母有三種:大孝是使父母得到別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辱沒父母的名聲,最低的是能供養父母。

『陸』 三大孝心是什麼意思

曾子說: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
公明儀問曾子說:你可以做到孝嗎?曾子說:「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古代的君子所說的孝子,父母沒有發話就能知道他們的意思,而且能引導父母,使父母明白更多的道理。要緊緊是贍養,那怎麼能算孝呢?

『柒』 作為男人有三不孝分為哪三種

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上面一段話引自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 。 看清楚了吧,這第一不孝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你們覺得婆媳關系中婆婆有錯的時候媳婦也要忍,還要求妻子順從你母親,並且對你母親的行為置之不理的時候,你就是天下第一大不孝。 不要再拿傳統來約束可憐的女人們,不要做徹頭徹尾的雙重主義者。謝謝

『捌』 古代人把孝順分為哪三類

一是孝,即多關心、關懷父母、老人,從物質和生活兩個方面。 二是順,即順從,不讓父母生氣、操心。
也可以去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玖』 人有哪三孝

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話。

(9)孝順分為三種擴展閱讀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孟子評價: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對於該段文字的解釋,目前有兩種觀點:第一,漢代趙岐在《十三經註疏》中將「後」解釋為後代的意思。第二,後代學者對該文有不同看法和譯法,傾向於將「後」理解為「盡後代的責任」。尚無具體的學術性定論。

『拾』 孝分哪幾種類型

儒家所主張的依靠暴力實行的「慈-孝」(倒設前提)(無條件的奴隸主義:所謂「親憎我,孝方賢」,舜就是以此起家的政治陰謀家,開了扭曲人性、高壓倫治、孝廉腐敗的惡例。此後中國進入奴隸社會,後世有無數「以〔特定關系〕人為神主聖王」的儒家邪教造成的社格人格畸變良知理智淪喪的案例。)、「權力-責任」嚴重不對等,制度倒掛設計的孝道是違背《世界人權宣言》、《兒童權利公約》的根本原則與具體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性質,違背現代文明社會的契約倫理與責任倫理、生物界的「責任倫理」和自然法的「道德金律」的。

儒家禮教——孝道推行的實質包含著不平等自由主義、道德相對主義、倫理特殊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上位霸權主義及主觀唯心主義。(參見:自我中心 內聖外王 權力意志)沒有平等——公平正義,就沒有法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對真理和人權、人類尊嚴的尊重,也就沒有真愛和博愛。

封建孝道在中國根深蒂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自古以來嚴重威脅著中國人特別是弱勢兒童的生存權(儒家傳統認為包括身體發膚在內的整個人格的主權屬於父母,通過國家暴力和群氓暴力維護這種賄賂人心、婆媳循環、輪流坐莊、一盤散沙的反動統治秩序,卻從不願正視並防止父母侵害其法定被代理人的身體發膚等等)、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獲得救助權、表達權、參與權、發展權、婚姻自由權、不作偽證權……以至年長公民的社會保障權益(妨害社會進步,只能養兒防老——現在有的人都不需要「養兒防老」了,更容易暴露人性中的罪惡與孝道之本質)。中國的家庭暴力與社會腐敗(絕對權力,絕對腐敗;淫情暴孝,從小訓練;有禮有眾,無法無天。)問題形勢依然嚴峻。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和孟子的成長過程都沒有正常的父愛(包括教育)和家庭結構。

偉大的哲學家老子這樣看待「禮教聖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子指出:「天下之為父母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

儒家孝道思想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只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立健全民主法治,才能最終根除封建禮教的社會基礎。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魯迅先生曾撰文批判,揭露禮教的吃人本質和孝道對國民性的巨大危害,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閱讀全文

與孝順分為三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園重陽節包餃子方案 瀏覽:28
兄長應該怎麼稱呼弟媳的父母 瀏覽:959
包頭青山老年大學烘焙 瀏覽:310
男友問你父母在家嗎什麼意思 瀏覽:876
石龍敬老院電話 瀏覽:490
父母給你的東西好與不好怎麼形容 瀏覽:278
特崗折算工齡與養老金 瀏覽:369
聽父母的建議有什麼好處 瀏覽:16
上海閘北區老年大學招生簡章 瀏覽:737
怎樣購買農村養老保險 瀏覽:478
談談對養老保險改革的看法 瀏覽:871
平和縣養老機構 瀏覽:443
80歲健身老太上吉尼斯 瀏覽:527
婚禮上新郎怎麼說話父母怎麼說 瀏覽:825
上海退休金2017新政策 瀏覽:713
現企業男性工人退休年齡是 瀏覽:307
對於朋友的父母怎麼稱呼 瀏覽:934
煙台棲霞養老金怎麼算 瀏覽:604
西安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交多少 瀏覽:737
老年痴呆症靶向修復江西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