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上海遊玩

重陽節上海遊玩

發布時間:2021-03-10 12:07:12

① 上海哪裡過重陽節好玩

上海有偉大的迪士尼樂園。只不過門票比較貴,但是裡面有很多好玩的遊程測試。而且裡面也很多新奇的玩意。

② 上海有什麼民風民俗

1、除夕

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撞「頭鍾」。玉佛寺一般都是燒頭像的地方,龍華寺是撞頭鍾的地方。

2、上海桃花節

每年3-4月間舉辦,上海人賞桃花的習慣由來已久,南匯是賞花的好地方,上海南匯區多植桃樹,為展示美麗的田園風光和純朴的民風民俗,自1991年起,在桃花盛開的時節,舉辦了上海桃花節,以進一步弘揚桃文化,推動旅遊事業的發展。

3、春節

自初一以後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又必請吃酒飯。上海人一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裡的九曲橋。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之舉。

4、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但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屆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外觀燈。城隍廟及西園又是一個活動的中心點。

5、浴佛節

在上海,四月初八浴佛節(釋迦牟尼誕辰),這天寺廟要拂去佛像身上塵土,誦經禮拜,城內外大的寺院如靜安寺和方浜路的廣福寺都有盛大廟會,廟會期間,山門外百貨畢集,進行土特產品交流。


③ 上海的重陽節怎麼過的

登山、吃重陽糕、

④ 關於上海的節日(上海的民風民俗)

炭茅柴

上海浦東正式的炭茅柴日子,是農歷正月十五,又稱正月半、上元節。每家午時吃餛飩,晚則吃圓子。吃完圓子,家裡的大人都會主動催促你,趕緊和小夥伴們去「炭茅柴」或者「花三擔」去!其實那個季節,已經沒有多少茅草可以「炭」了。

因為在之前的1、2個月里,凡是茅草比較茂盛的地方,早就被小孩子們「炭」的差不多了,畢竟在嚴重缺少娛樂項目和玩具的時代,冬天最大的野趣之一就是炭茅柴。孩子們通常在放學前後,頂著北風穿行在乾燥的田野里,把成片的茅草、馬唐用自來火(火柴)點燃。水渠邊,河塘邊,麥田邊,乾草在風的助力下一路燒過去,很是壯觀。

在熊熊的火光中,孩子們的臉都顯得格外興奮,有一種犯罪的快感.....「花三擔」又稱調火龍,孩子們以蘆葦、稻草紮成圓形長條柴把,三五成群跑至田野,引火燃燒柴把,並不停揮舞。各村各地相望,到處火光閃閃,象無數條火龍在田野狂飛亂舞。

⑤ 上海的民族風情有什麼

上海地處江南,因此,上海的民俗與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處。上海 開埠以後,日漸成為一個江海通津、人煙稠密、華洋雜居、五方雜處的城市 ,又給原有的風俗增添新的內容,上海風俗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除夕和春節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陰歷一年最後一天或這一天的晚上,故又稱「 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即除去,所以除夕又叫「歲除」。按舊俗臘月二十三日為灶日,應祭灶君。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從這天起直到除夕, 家家都要打掃衛生,購置年貨,農村要殺豬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種點心。 腌制各種臘味。另外還要貼年畫。城裡人則往往買些水仙花、臘梅、天竺等 插在瓶中以增添節日氣氛。當夜幕降臨時,合家團聚,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席上菜餚一般是十分豐盛的。夜間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觀看電視節目,名曰「守歲」,當新的一年鍾聲敲響時,霎時鞭炮齊鳴,迎接新春。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一片喜氣洋洋。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新年,初一拂曉,人們都穿戴整齊的衣冠,依著長幼的輩分,合家向長輩拜年,平輩間相互拜年。長輩還要給孩子們送紅紙包的壓歲錢,祝賀 他們又增加一歲。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親友拜年,現在通訊發達了,不少人都利用電話拜年。初五,不少人都買了活鮮鯉魚「接財神」。因「"鯉」和「利」讀音相近,再因從水裡抓出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的時候,頭尾翹起,象大元寶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熱鬧,往寺院進香或逛廟市者絡繹不絕。商號店鋪在初一到初三都告停業,叫做「封關」,有的停業到 初五,這是一年中職工們唯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財神,晚上吃財神酒。

元宵節 正月十五是上元節,這天晚上稱元霄。鬧元霄得是件盛事,一般白天吃餛飩,晚上吃湯圓。元宵節,在舊上海城內外好幾處鬧市搭起高大燈棚,各種花燈聚集一起,蔚為壯觀。黃浦江上檣帆林立,船隻桅桿上掛起了燈,遙望似繁星閃爍。在郊野田間同樣到處掛燈,稱作「望田燈」,也是預兆五穀豐登之意。「耍龍燈」是郊縣一項熱烈的節慶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帶尤盛,表演時伴以十番鑼鼓,有時數十條龍燈相會表演戲龍珠。婦女們在元霄還要"走三橋",據說在晚上走過三座大橋,便可終年除卻百病。舊上海城內城外,水渠縱橫,橋梁很多,走過三橋是很容易的。而當時 去小東門外走一走陸家石橋的人就格外多的了。

浴佛會 四月八日釋迦降生日,俗稱「大佛筵」,各寺廟都作「浴佛會」。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家家裹糯米粽子,或稱角黍,門上都要掛上菖蒲、艾蓬、 蒜頭,意為「避邪」。正午飲雄黃酒。以蒼術、白芷、芸香等葯物煙熏市內 。以雄黃抹在兒童額上,用來祛濕解毒,消除穢氣,意味著安度炎暑,不染疫癘。當令的食物是粽子、枇杷、黃魚、大蒜。端午節令人最感興趣的是看龍舟競渡,過去在黃浦江上的龍舟,多數是從南翔、黃渡等處借來的。

天祝節 六月六日為天祝節,城隍廟有曬袍會,曬袍論佛。民間則要把家庭器具拿到河內去清洗,以圖吉利。

中秋節 農歷八月初八,是賞月季節。家家賞月至深夜。人們出遊看月華,稱作「 走月亮」,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上海的習俗與江蘇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婦女外出遊玩必須要走過至少三座橋,因而叫做「走三橋」。舊上海很多人喜歡到小東門外陸家石橋觀賞橋下月影盪漾。「石樑夜月」便是「滬城八景」之一。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陽糕,糕上插小彩旗以祀神佛。嘉定和川沙高橋等地則制松糕,都是應景的食品,又以菊花等釀酒,人們暢飲重陽酒。這天為應古時桓景登高避災的故事,居民又有登高之舉,松江佘山及 豫園大假山都成為登高勝地。

送灶神 十二月八日,各寺和尚准備好「臘八粥」供香客們食用。二十四日「送灶」,用酒果粉圓,二十五日俗謂諸佛下降,掃屋塵,稱為「除殘」,合家吃赤豆粥。

現代上海人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如最愛茶水,不論是招待朋友還是在洽談業務,都不忘請茶。另一個最愛是「木蘭」。

⑥ 重陽節都有什麼活動

賞菊抄花,爬山,祭拜祖襲先。

⑦ 上海的風俗習慣(簡介)

上海的風俗習慣簡介:

一:親戚間往來一般保持到血親第三代,即堂兄弟、表姐妹間還有走動。平時走動不講究送禮,有事必備禮,俗稱「做客人」、「做人客」。

二:青年人多盪馬路、游公園、上娛樂場所,偶爾聚餐;中老年人以喝茶、聊天、敘舊為主。過去,市民住房狹小,朋友很少在家中聚會。朋友有紅白事,相互邀請,

三:平時來往不備禮,招待不講究儀式。


四:逢婚喪喜慶,親友間例須送禮,稱「送人情」。上門探望病人,或准備在主人家吃飯的一般是要送禮的。舊俗送禮的如今大多改為送錢。

五:送錢歷來用紅封袋。只有逢喪事用白紙。錢額喜事成雙數,喪事成單。

六: 客到,主人先接過客人手中的物品。客人帶有污穢物、濕傘,不帶入主人家中,置於門外。另,家中有喪事,一般未過頭七,不宜出門作客(規矩大的人家要過了五七才出門作客)。

七:留客吃飯,至少備8隻菜,備酒,稱「吃便飯」。

八: 進餐時,凡整隻雞、鴨、蹄膀、全魚等菜餚,主人未請,客人不吃。

九:就餐用筷有六忌,一忌將食品夾住又放下;二忌在菜碗中亂翻亂攪;三忌手握筷,目光盯住菜餚;四忌用嘴撕拉筷上食物;五忌以筷當牙簽;六忌夾食品時滴湯不止。

十:斟茶只斟七分,進行回轉動作,若用右手需按逆時針方向,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放茶壺時壺嘴不要正對他人,有請人趕快離開之意思。叩指禮,用幾個手指頭彎曲親扣桌面,表示對主人敬茶的謝忱。

十一:飲酒沒有一杯一口乾的習慣,大多小口慢呷,不行酒令。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不能先飲盡。敬酒以三杯為度,敬酒人和被敬酒人需要起立「避席」。


(7)重陽節上海遊玩擴展閱讀:

上海節慶節日民俗:

一:除夕

晚上,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團坐同吃「年夜飯」,名曰「合家歡」。 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撞「頭鍾」。玉佛寺一般都是燒頭像的地方,龍華寺是撞頭鍾的地方。

二: 春節

自初一以後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又必請吃酒飯。其時長輩凡見幼輩皆要送壓歲錢。

上海人一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裡的九曲橋。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之舉。

三: 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但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屆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外觀燈。

四:清明

三月里清明節,人們借著掃墓的機會到郊野去踏青,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三月十五日多去龍華寺進香。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後誕辰,祈求天後神佑,上海的閩界客商,希望能在海上"安瀾利適"。








⑧ 上海特有的節日介紹

「一切從老百姓出發」、「一切為了滿足人民大眾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旅遊節組委會的「共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旅遊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更多的家庭和團體在閑暇時間選擇舉家出遊或結伴旅行。上海旅遊節也正是順應這一社會時尚,集中上海獨特的旅遊資源魅力,組織起適應不同需求的旅遊活動和旅遊產品,讓千百萬老百姓盡情享受節日帶來的美好和歡樂。辦節宗旨的明晰,給今年旅遊節的策劃和組織帶來全新的思路。

本屆旅遊節的改革首先從開幕式開始。2001年上海旅遊節開幕式由三大樂章組成:上午在龍華旅遊城舉行簡短熱烈的開幕儀式。傍晚,是盛大的開幕大巡遊,來自海內外的19輛花車和30餘支表演方隊從徐匯區上海大舞台出發,沿漕溪路向北,通過繁華的徐家匯商業城,來到港匯廣場。整個開幕大巡遊不設主席台,不鋪紅地毯,寬松開放的花車和方隊遊行替代了封閉嚴謹的綜藝晚會,浩浩盪盪的花車和載歌載舞的表演隊伍緩緩走向大街,走向民眾,與滿街歡聲笑語的人流融合在一起。夜晚,南京路步行街上,「歡樂都市——旅遊節開幕式」奏響歡快奔放的音樂,不分膚色,不論國籍,無論是各級領導還是海內外旅遊團體,都和上海市民共度這個自娛自樂萬人共舞的節日夜晚,活動延續到深夜。

花車巡遊的十大露天廣場大聯歡使旅遊節掀起一個又一個熱潮。在上海東南西北,從中心城區到郊縣城鎮,在最繁華的大街上,那裡的人們走出家門,走出小巷,以上海特有的里弄文化和社會文藝迎接來自海內外和全國各地花車的到來。當地基層男女老少都以極大熱情投入了廣場大聯歡的組織工作。人們為每一場露天廣場大聯歡起了美麗的名字:「世紀流光」,「駛向新天地」,「古鎮之夜」,「歡樂同慶」……花車的聲光電動展演和當地群眾自娛自樂的文藝和健美活動融合在一起,形成歡樂的海洋。人們在觀賞花車表演的同時,還拿起筆參與花車大獎賽評選的投票,幸運觀眾將得到各類旅遊的獎項。

今年花車駛入社區與廣場文化結合,並且將十大露天廣場大聯歡的地點和時間早早地公布在各大媒體上。同時,中外國家和城市也可通過上海旅遊這個平台,展示本地的旅遊資源和民間文化藝術,這又使上海旅遊節成為流動的展銷會、洽談會,使百姓不出市門即可遊玩中外景點。

自去年旅遊節新創國際音樂煙花節,受到廣大觀眾的青睞並引起轟動後,組委會在去年底,決心繼續引進海內外優秀音樂煙花商,組織更高水準、更為瑰麗多姿的音樂煙花奉獻給廣大市民和遊客。為提高觀眾對音樂煙花的鑒賞水平,為普及有關專業知識,本屆音樂煙花節特意在每場音樂煙花正式表演前,安排15分鍾不同品種煙花燃放及配以音樂的知識介紹,使人們在觀賞音樂煙花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審美情趣。

近年來,上海旅遊節的傳統旅遊產品由於以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不同客源需求作為策劃和組織的前提,小主人生日活動、夕陽紅銀發游、玫瑰婚典、共青森林公園攀岩等,讓更多的市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消費熱點和娛樂場所。

2001年上海旅遊節,實實在在的人民大眾的節。

⑨ 上海有什麼民風民俗

除夕】

晚上,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團坐同吃「年夜飯」,名曰「合家歡」。 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撞「頭鍾」。玉佛寺一般都是燒頭香的地方,龍華寺是撞頭鍾的地方。

【春節】

自初一以後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又必請吃酒飯。其時長輩凡見幼輩皆要送壓歲錢,近幾年春節,許多家庭把給孩子春節壓歲錢的習俗,改為贈送玩具或圖書。上海人一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裡的九曲橋。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之舉。

【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但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唐朝,人們把兔子視為吉祥之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就意味著把吉祥和好運送到了那兒。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屆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外觀燈。城隍廟及西園又是一個活動的中心點。

【清明】

三月里清明節,人們借著掃墓的機會到郊野去踏青,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三月十五日多去龍華寺進香。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後誕辰,祈求天後神佑,上海的閩界客商,希望能在海上"安瀾利適"。當時天後宮里信徒供祀天後,並邀戲班子演戲。

【立夏】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浴佛節】四月初八浴佛節(釋迦牟尼誕辰),這天寺廟要拂去佛像身上塵土,誦經禮拜,城內外大的寺院如靜安寺和方浜路的廣福寺都有盛大廟會,廟會期間,山門外百貨畢集,進行土特產品交流。

【端午節】家家裹糯米粽子,或稱角黍,門上都要掛上菖蒲、艾蓬、蒜頭,意為"避邪"。正午飲雄黃酒。以蒼術、白芷、芸香等葯物煙熏室內。以雄黃抹在孩子額上,用來祛濕解毒,消除穢氣,意味著安度炎暑,不染疫癘。端午節令人最感興趣的是看龍舟競渡。

【觀音誕辰】六月十九日觀音誕辰,佛寺里香風又盛了,很多佛教信仰者,雲集寺廟。

【七巧會】七月七日,是俗傳牛郎織女雙星渡河的時候,這天晚上供瓜果,作"七巧會"吃巧果。

【中元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寺廟中做道場,放"焰口",並在水池放蓮燈,稱"盂蘭盆會"。

【地藏王生日】七月三十日,佛教傳說為地藏王生日,舊俗在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園遍插棒香並點燃蠟燭叫做"地燈"。

【中秋節】人們出遊看月華,稱做"走月亮"。舊上海很多人喜歡到小東門外陸家石橋觀賞橋下月影盪漾。"石樑夜月"便是"滬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東城觀江湖,也有人到浙江海寧去觀潮。近年來,還有不少人觀看"上海桂花節"的各種表演。

【重陽節】九月九日重陽節,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陽糕,嘉定和川沙高橋等地則制松糕,都是應景的食品,又以菊花等釀酒,人們暢飲重陽酒《這天為應古時桓景登高避災的故事,居民又有登高之舉,松江余山及豫園大假山都成為登高勝地。

【菊花會】九月中旬菊花會,很多文人雅士,舉行菊花會,賞菊題詩,有各種各樣的名菊,萬卉齊放,高低疏密,瓷盆竹格,無不盡態極研,爭奇斗艷。

【冬至】十一月冬至節,冬至前一日,舊俗磨米粉蒸花糕,做粉圓,饋送親友,如同賀年。

【釋迦牟尼得道日】十二月初八,相傳是釋迦牟尼得道日,民間煮食"臘八粥",而寺廟尤為盛行,用胡桃、紅棗、栗、蠶豆、芋艿、慈姑及蔬菜等與白米一起煮成粥,供奉佛像前,然後僧人分食,並饋送檀越(信佛的施主)。

【送灶神】十二月下旬,人們忙著送年禮。二十四日做謝灶團,以酒、果、團子、元寶糖把灶,送灶神朝天。元寶糖是一種膠牙的飴糖,意為用此膠住灶神的嘴,不讓他上奏人間的罪過。

⑩ 上海過重陽節吃什麼

上海過重陽節吃重陽糕,還有為髙齡老人送上長壽面。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上海遊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川省養老金並軌 瀏覽:515
常熟市體檢醫院有哪些 瀏覽:962
富士康有退休工資嗎 瀏覽:457
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的活動記錄表 瀏覽:320
搜索程凱養生說五心煩熱怎麼治療 瀏覽:583
孝敬父母和師長的三字經 瀏覽:519
養老問題有哪些爭議 瀏覽:577
養老保險醫保查詢個人賬戶查詢電話 瀏覽:465
2021青花瓷養生美容怎麼樣 瀏覽:137
農民的養老金領取怎麼查 瀏覽:616
重陽節體育運動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5
養老金補貼城市有哪些 瀏覽:949
長壽區拿煙 瀏覽:942
老人經常做夢怎麼辦呢 瀏覽:449
判緩刑公職人員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597
呼和浩特養老院的電話 瀏覽:971
二婚如何讓男生父母接受 瀏覽:363
青海省退休金調整 瀏覽:216
院長對所有員工重陽節的祝福語 瀏覽:21
仙桃2016年退休金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