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皇後謚號褒貶同情的字都有啥
謚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有褒揚性的美謚、憐惜性的平謚、貶義性的惡謚三種。
1.美謚,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柔。
2.平謚:如:懷、悼、哀、閔、思、殤,有點同情的意味。
3.惡謚,如: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明確知道有皇後的朝代是從漢代開始。漢代皇後有謚號並不普遍。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後陰麗華開始有了謚號:光烈皇後。從這個謚號看是從帝謚。漢代之後皇後的謚號與帝謚的聯系不大,一直到了宋代才有皇後的謚號從帝謚。元代皇後沒有謚號。明清的皇後謚號也都和皇帝的謚號配套。
比如明太祖謚號最後一個字「高」,用謚號簡稱「高皇帝」;馬皇後的謚號最後一個字也是「高」,用謚號簡稱「高皇後」。
清代咸豐皇帝謚號簡稱「顯皇帝」,慈禧的謚號簡稱「孝欽顯皇後」,慈安的謚號簡稱「孝貞顯皇後」。
⑵ 清朝皇後的謚號是什麼意思
謚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古代東亞(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帝王及其後妃、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內務府根據其生前事跡與品德,而給予他一個中肯的稱號。
謚法制度有兩個要點:一是謚號要符合死者的為人,二是謚號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謚號長短字數不定,或一兩字,或二十餘字,字數不定,情況較為復雜。
(2)謚孝敬皇後擴展閱讀:
清朝唯一沒有謚號的皇後:
據史料記載,乾隆三十年,乾隆在第四次南巡途中,安排福隆安將皇後秘密從水路送回京師。南巡結束後,乾隆帝直接收回了輝發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冊寶,那時冊寶相當於後宮嬪妃的身份證明。乾隆帝雖未直接頒布廢後詔書,但輝發那拉氏已不廢而廢,皇後稱號形同虛設。
《清史稿》中對此語焉不詳,只是說輝發那拉氏忤逆了乾隆皇帝旨意,然後以剪發相威脅,結果導致乾隆皇帝從此對其產生厭惡之情。在輝發那拉氏病死時,乾隆皇帝不僅沒有返回京城,也沒有為她加謚,就連葬禮規制也降為皇貴妃的等級。
⑶ 皇後的謚號
但直到唐高祖妻子竇氏,所有的皇後都只有單謚而不是復謚,只不過史官為了回便於區分,才將答她們的謚號和皇帝的謚號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時候,追謚竇皇後為「穆皇後」,唐高祖死後合上他的謚號即為「太穆皇後」。而長孫皇後卻在逝世後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復謚「文德」。
魏晉南北朝到唐朝的皇後謚號通常為司議謚,如果有為司議謚的皇後謚號,皇帝不滿意,皇帝會改為其他的謚號,如宋文帝劉義隆就嫌有司奏謚擬給皇後袁齊媯的的謚號宣不好,特別頒發詔書改為元。 宋朝的皇後謚號要冠以帝謚,如宋真宗正妻潘氏原謚壯懷,因章連真宗謚而改為章懷。
從這點看,太祖~孝,太宗~德,真宗~章,英宗~宣,神宗~欽,哲宗~昭,徽宗~顯,高宗~憲,孝宗~成,寧宗~恭。
從宋真宗皇後劉氏開始,垂簾聽政的皇太後謚號都為四個字,如宋英宗皇後高滔滔謚為宣仁聖烈。
⑷ 清朝皇後謚號
太祖—— 孝慈高皇後,納喇氏,葉赫部長楊吉砮女。 謚號: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 太宗—— 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女。 謚號: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後侄也。 謚號: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世祖—— 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 謚號: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少保、固山額真佟圖賴女。 謚號: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聖章皇後。 孝獻章皇後,棟鄂氏,內大臣鄂碩女。 謚號: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聖祖——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一等公遏必隆女。 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一等公佟國維女,孝康章皇後侄女也。 謚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女。 謚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世宗——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女。 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 謚號: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高宗—— 孝賢純皇後,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 謚號: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 謚號: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仁宗—— 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女。 謚號: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後。 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女。 謚號: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後。 宣宗—— 孝穆成皇後,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 謚號:孝穆溫厚庄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後。 孝慎成皇後,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 謚號: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後。 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 謚號: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後。 文宗—— 孝德顯皇後,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 謚號:孝德溫惠誠順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後。 孝貞顯皇後,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 謚號: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 謚號: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德宗——孝定景皇後,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後侄女也。 謚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 宣統皇後,郭博勒氏,總管內務府大臣榮源女。
⑸ 仁孝皇後謚文
坤輿媲順,方祗含美於在中;陰教聿宣,圓景揚暉於幾望。
永惟協神靈之統,相予有家;回尚克荷福答祿之宜,閔天不弔。
爰舉易名之典,往行授冊之儀。
咨爾皇後黑舍里氏,景胄儲華,星軒葉吉。
一從師氏,僉曰女貞。自定厥祥,昭哉婦順。
秉精禋而承九廟,克佐烝嘗;積深愛以侍兩宮,每迎色笑。
勤以率下,親執事於內宮;慈以明恩,協歡心於諸御。
樛葛之庇,彌見其幽閑;簪珥之言,嘗發於懇摯。
毗予不逮,得爾為多。
何將之災,早墜厥世。
撫心纏結,觸緒摧傷。
日月易遷,莫追既往;音徽故在,堪紀將來。
朕廣延禮官,臨擇謚號。
至謹嚴於一字,載懿美於兩言。
維爾實共予祗事天地山川,維爾實佐予覆茲百官萬姓。
尋斯規躕,足挈平生。
茲特遣某官為正使某官為副使,冊謚爾為仁孝皇後。
嗚呼!
彤管長存,始信至仁之仍壽;泉宮非晦,益知大孝之可名。
降爾幾筵,承我實命。
欽哉。
清史稿後妃傳里的
⑹ 謚孝敬皇後;乾隆、嘉慶累加謚,什麼意思
死後謚號孝敬皇後,乾隆、嘉慶年間又多次增加謚號。
⑺ 歷朝歷代的皇帝皇後的謚號有什麼講究么
謚號有美謚、惡謚、平謚之分。
美謚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
惡謚如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平謚如懷,悼,哀,閔,殤,有點同情的意味;
另外孫權的謚號是「大皇帝」,比較特殊。
由於惡謚是對死者的批評,這在古代是比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規定:不立惡謚,只作美謚,平謚。
謚號的字數,從一個字開始,發展到後來用好多個字,簡直成了褒義詞堆砌。在一個字或者幾個字的情形下,人們一般用謚號稱呼皇帝,比如隋煬帝。但是從武則天開創了皇帝生前疊加諛詞即自己定謚的先例。其實質由客觀地評判變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數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發展。唐代對歿世皇帝簡稱謚號。明朝皇帝謚號十七字。清朝皇帝謚號為廿一字。字數這么多,當然就無法當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場合用。
漢朝講究以孝治天下,所以除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外,其他皇帝都帶孝子。像漢文帝謚號孝文,漢武帝謚號孝武。
明清兩朝,皇帝謚號字數增多,但是在那麼長的謚號里最關鍵的是最後一個字。例如康熙皇帝的謚號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在那麼長的謚號中最關鍵的字就是「仁」字,這是區別於其他皇帝謚號之處。所以康熙皇帝的謚號簡稱仁皇帝。加上廟號就是清聖祖仁皇帝。乾隆皇帝的謚號是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同樣關鍵字是「純」字,簡稱純皇帝。加上廟號就是清高宗純皇帝。
皇後的謚號也有一定的規則。以清朝為例,皇後的謚號開頭都帶「孝」字,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其配偶謚號的最後一個字,以表示她是誰的皇後。例如康熙皇帝的皇後赫舍里氏謚號就是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以「孝」字開頭,結尾的「仁」字正是康熙皇帝謚號的最後一個字,表示其是康熙皇帝的皇後。同樣大家熟悉的慈禧太後的謚號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也是以「孝」開頭,結尾的「顯」字正是咸豐皇帝謚號的最後一個字,表明她是咸豐皇帝的皇後。
⑻ 明清兩代所有皇後的謚號都有哪些
明朝皇後謚號全表
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馬氏
孝康皇後常氏 皇太後呂氏
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後馬氏
仁孝慈懿誠明庄獻配天齊聖文皇後徐氏
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後張氏
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後胡氏孝恭懿憲慈仁庄烈齊天配聖章皇後孫氏孝翼溫惠淑慎慈仁匡錫天聖皇太後吳氏
孝庄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後錢氏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後周氏
孝淵肅懿貞惠安和輔天恭聖景皇後汪氏
皇後吳氏 孝貞庄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後王氏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聖純皇後紀氏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皇後邵氏
孝成靖肅庄慈哲懿扶天贊聖敬皇後張氏
孝靜庄惠安肅溫誠順天偕聖毅皇後夏氏
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聖獻皇後蔣氏
孝潔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聖肅皇後陳氏皇後張氏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後方氏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太後杜氏
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庄皇後李氏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後陳氏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後李氏
孝端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後王氏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後王氏孝寧溫穆庄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後鄭氏孝敬恭順榮庄瑞靖敬天光聖太皇太後李氏
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聖貞皇後郭氏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後王氏孝純恭懿淑穆庄靜毘天毓聖皇太後劉氏
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聖悊皇後張氏
孝節貞肅淵恭庄毅奉天靖聖烈皇後周氏
孝誠端惠慈順貞穆輔天昌聖皇太後姚氏皇太後鄒氏
孝哲懿庄溫正仁靖儀天昭聖皇後黃氏孝義端仁肅明貞潔熙天詒聖皇後李氏
孝毅貞烈慈肅賢明承天昌聖襄皇後曾氏
孝欽靜淑慈敬天昭豫保康聖端皇後呂氏孝正庄翼敦仁端惠天聖皇太後王氏皇太後馬氏
孝剛敏肅哲慎正和應天順聖匡皇後王氏
清朝
太祖——
孝慈高皇後,納喇氏,葉赫部長楊吉砮女。
謚號: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
太宗——
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女。
謚號: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後侄也。
謚號: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世祖——
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
謚號: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少保、固山額真佟圖賴女。
謚號: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聖章皇後。
孝獻章皇後,棟鄂氏,內大臣鄂碩女。
謚號: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聖祖——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一等公遏必隆女。
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一等公佟國維女,孝康章皇後侄女也。
謚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女。
謚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世宗——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女。
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
謚號: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高宗——
孝賢純皇後,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
謚號: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
謚號: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仁宗——
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女。
謚號: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後。
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女。
謚號: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後。
宣宗——
孝穆成皇後,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
謚號:孝穆溫厚庄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後。
孝慎成皇後,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
謚號: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後。
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
謚號: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後。
文宗——
孝德顯皇後,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
謚號:孝德溫惠誠順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後。
孝貞顯皇後,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
謚號: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
謚號: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德宗——孝定景皇後,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後侄女也。
謚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
宣統皇後,郭博勒氏,總管內務府大臣榮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