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孝順的時評類作文
關愛是一片天空,給人無限的希望;關愛是一片森林;關愛是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人們美好的未來。在我成長的歲月中,有很多別人關心我的事情,現拾起記憶中的一朵浪花,與你分享。
還記得在我四年級時有一個同桌,他是一個非常調皮的男生,他說話總是帶口頭禪,愛罵罵咧咧,平時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兩個總計較,所以有過肩碰肩坐著卻連一個半月沒有開口說話的記錄。
一天早晨,我忽然覺得身上很熱,難受不已,媽媽給我量了量完體溫後,啊!38度,唉!我發高燒了,頭還很疼。媽媽給我吃了安瑞克退燒葯,讓我再家休息不要去學校了,我只是覺的頭暈目眩,身子直打晃。沒辦法,今天只能請假在家休息了,到了下午四點多,大概是消炎葯吃對了,燒退了一些,我感覺身子輕鬆了一些,頭疼也好多了,明天就可以上學去了,可是今天的老師發的作業本和留的作業怎麼辦?誰會幫我帶回來呢?正在我焦急的時候,突然家裡門鈴響了,媽媽打開門一看,竟然是我的調皮同桌,他一改往日吊兒郎當的樣子,進屋後,將我的作業本放下後,馬上把今天老師留的作業告訴了我,並給我認真地講起了今天所學的課程。直到講到6點鍾我家要吃晚飯了,見媽媽要留他在我家吃飯,他才離開。第二天上學時,我一樣不拉地將寫完的作業完整無缺的交給了老師。
這件小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每當我回首往事時,都會遺憾自己女孩子的小氣,當時為何不待他更溫和一些,因為他幫助過我,給了我一份關愛。
老師常對我們講:關愛是一句問侯,給人春天的溫暖;關愛是一個眼神,給人無聲的祝福…生活中只有充滿愛,才會讓我們的心靈變的
② 新二十四孝的評論性作文
《新二十四孝》的感悟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國長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們感天動地的故事流傳後代,萬古長青!
暑假裡,漫遊在社區圖書館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開書,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映入眼簾,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在耳畔響起,頓時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個名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在柏林交響樂團的訪華告別演出上,有這樣一位中國姑娘,名叫張姍姍.她已是這個著名大樂團的小提琴副首席.每當她談起今天的成就時,總忘不了一個人,那就是她的母親.從6歲開始,在母親的督促下,姍姍唯一的游戲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風下雨,媽媽總帶著小姍姍從郊區到幾十里遠的市區輔導老師家學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張媽媽將女兒培養成才時,自己卻突然被病魔擊倒了.但作為女兒的姍姍始終沒有放棄,時時陪伴在母親身邊,與母親一起堅強地與病魔作斗爭.
張姍姍,一個孝順的姑娘.她不正是我們當代學生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楷模嗎?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更教會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他們像一棵參天大樹,無私的為我們奉獻著他們的光輝!明朝大學問家陶宗儀說:「孝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會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是個富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有望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愛,是一縷陽光;愛,是一絲雨露;愛,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人類為愛而生,生來被父母愛著,那我們這些孩子,就不能向關愛著我們的人付出我們的一片愛嗎?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臨終前,讓他給女兒一百個幸福.但家中女兒女婿卻冷眼對他,希望他早死.為了完成老伴的遺願,他為女兒做了九十八件事,在為女兒買香蕉的途中,被車撞死了,臨終前說:『我的死是給我女兒的第一百個幸福!』
當前的社會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個女兒,她們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卻從未想過父母的勞累與辛苦;從未幫父母做過一件小事;從未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孝順父母.真希望他們能看看《新二十四孝》這本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做一個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孝很簡單.在父母勞累時為他們錘錘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時,幫他們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學習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讓父母欣慰……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不要求我們長大後報答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健康茁壯地成長,長大後做一個正直的人,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同學們,為了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能世代傳承,為了構建和諧美好的文明社會,讓我們一起呼籲吧:
讓我們一起弘揚民族孝道精神,做一個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讓中華孝道精神世代傳承!
③ 關於孝心的評論
世界那麼大,總會有智力不健全的人,但是卻不能因此說這些智力不健全的人就喪失了對親人的熱愛,對父母的孝順。我曾看過一本名為《你是我惟一的寶貝》的書,書中的主人公秋雪是個伴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唐氏兒(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那種長相都很相似的「白痴」)。秋雪始終沒有學會說話,無法清晰理解這個世界,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但是,他應該能知道自己的病痛,知道自己的衰弱,但是他卻總是帶給他父母燦爛的笑容,和凝望著父母的明凈眼神,這讓他的父母雖然揪心的痛,卻也讓他的父母感到最大的安慰。這不就是上天能夠給與做父母最大的回報嗎,為人父母的最大滿足也就在此。所以,就算是傻子,也知道盡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孝順父母。因此,孝順、孝心,沒有什麼愚鈍、聰明之別,只有有沒有。多小的孝心,在父母看來都是最大的快樂
④ 評論網上曬孝順的小作文
孝順抄
我們中國曾有一句古訓:百善孝為先。可見孝順在人們心中是多麼的重要啊。
我就曾在公交車上看見過許多「不孝順」的人。
又一次,我坐公交車去游樂場玩,在公交車上,一位將近80的老爺爺上車了,
車上坐著很多年輕人,可是卻被有一人肯讓座位,都坐在座位上跟沒有看見一樣。最後還是我把座位讓了出來。
我想:「難道他們沒有看過《三字經》嗎?融四歲,能讓梨。在孔融年近四歲的時候,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那些小夥子個個身強力壯,而那些老年人,走路都要拄著拐杖。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就不知道把位子讓給連走路都走不穩的老年人嗎?難道他們壓根兒就沒有看見老年人,不會吧。他們丟失了中國五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試問,如果那些身強力壯的小夥子變成了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你乘上公共汽車,卻沒有一人給你讓座,你不會心酸嗎?
所以我們要把遺失的美德拿回來,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人。
⑤ 時事評論怎麼寫
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以與新聞結緣為前提,舉凡各類具有新聞價值的論說文,不拘長短。
新聞評論的特點
1,與其他言論一樣,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組成,具有政策性、針對性、准確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獨特的見解吸引讀者而取勝。
3,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廣大群眾說話。
新聞評論的寫作
第一,要注重針對性。對人們普遍關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問題,以及兩個文明建設中人們迫切需要回答和解決的實際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具體的科學的分析,實事求是地給予說明、回答和指導。
第二,論點要新鮮。就一篇評論而言,論點是觀點。是靈魂。論點不新鮮,或者和報紙上發表過的相雷同,讀者看了開頭就興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論據要有典型性,具有說服力。評論的論據,就是用來闡明論點的新聞事實和有關材料。論據,既是論點的依據,又是評論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此,精心挑選作為論據的新聞事實,至關重要。
第四,說理要有深度。寫評論,要在說理上下功夫。一篇評論,說理有無深度,往往關繫到它的成敗。
此外,評論寫作還要注意寫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話套話,力求有點文采,使讀者愛看。
時政點評-網路
⑥ 時事評論範文600字(越多越好!)
如何看待微博問政、輿情洶涌中的政府應對?
時事評論背景:
網路輿情背後關聯深層問題:第二季度的輿情事件中,固然有「鋒芝分手」「李娜奪冠」等娛樂、體育事件,但絕大部分還是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民生、法律、教育、政治等議題,這些議題的背後,無不與深層次的宏大問題相關聯。故宮經歷文物失竊、錦旗錯字、私人會所一連串風波,文物保護安全性以及「特權機構」監管問題備受質疑。統計局稱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與民眾真實感受相脫節的統計數據,立即引起輿論嘩然。而以「微博開房局長」、「最牛工商局長」以及「郭美美事件」為代表的網路反腐風暴,更成為一部分官員和機構的「噩夢」。李庄案、夏俊峰案、葯家鑫案、徐武案這類法律事件的網路傳播中,網友的態度凸顯出情緒化的特點,並以同情弱者為主要標志。這種對弱者的同情心態的深層原因是對公權力的強烈不信任。食品安全與價格是拷問民生的兩座大山。短時間內同類問題不斷疊加,已然消磨了民眾對於解決問題的信心。但如果人們真的失去信心,政府將如何自處?這或許是隱藏在所有問題背後,對政府最為嚴峻的拷問。
政府輿情應對勝少敗多:對於輿情應對,政府不可謂不重視,但「信息不透明,手段不科學,態度不誠懇」卻是沈陽總結出的政府應對輿情危機的三大弊病。例如,面對民生問題中的種種質疑,有關部門的回應卻常常讓人覺得「霧里看花」。在塑化劑排查中稱「抽檢的140多份方便麵樣品,未發現人為添加塑化劑的情況」給人留下無限猜想空間。另外,政府對諸多民生問題的回應「避重就輕」。菜價上漲,強調「市場規律」「天氣原因」,而對利益集團在流通環節中抽取的巨額利潤避而不談;塑化劑被曝光,調查結論語焉不詳,卻詳細列出「媒體黑名單」稱其報道在製造緊張情緒。在信息高度流通的網路環境下,政府的說辭簡直一戳即破,對增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毫無裨益,倒添反感。富士康爆炸、中石化百萬酒單等商業事件中,政府不但未能作為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介入調查,反而成為企業及個人信譽危機「買單人」。
時事評論觀點:如何看待微博問政,輿情洶涌中的政府應對?
首先,政府應明晰角色定位,以「群眾路線」進微博。政府和政府人員都應意識到,微博匯聚了中國最廣泛的民意,產生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間意見領袖,並時刻醞釀著中國明天的趨向,這不是一片「是非之地」,而是政府堅持群眾路線的新天地。而要在微博上贏得草根們的青睞,「打官腔」肯定行不通,進入網路世界,官員必須學會個性化、人性化的表達。而無論什麼形式和載體的問政,官民關系仍然是一個老問題,互信是雙方互動的基礎。
其次,注重微博規劃,網路問政「專業化」。對官員使用微博進行培訓,除了避免「錯把微博當QQ」的笑話,更要對微博維護人員進行網路語言、搜索能力、部門溝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訓。沈陽的建議是,政府微博應擬定一份包括所轄領域意見領袖和活躍草根用戶在內的關注名單,面對重大、突發輿情事件時,一方面應考慮公眾情緒不執著於辯白,另一方面則可通過取得意見領袖的支持來建立輿論「防火牆」。
最後,微博問政要「問」更要「行」,讓微博執政常規化,而非「僵屍化」。值得學習的是,近日南京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務微博建設的意見》,明確規定對於災害性、突發性事件要在事發一小時內或獲取信息的一小時內進行微博發布。
⑦ 兩個月沒見爸媽了評論說說怎麼寫
兩個月沒見爸媽了,評論說說怎麼寫兩個月沒見爸媽啦,那就是非常想念的爸爸媽媽,希望你好好孝順他們。
⑧ 時評怎麼寫
1.觀點集中。時評屬於小文章,切忌面面俱到。選准切入點,深入剖析往往能出版奇制勝。權
2.題目要能吸引眼球。沒有好標題,文章再好也沒人看。
3.選好主題之後一定要多搜索材料。選用最精的上等原料,吸收最精彩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發揮,自然能勝人一籌。
4.要注意文采。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能用藝術語言表達,就不要用書面語言表達。要善於化繁為簡,用形象比喻解讀復雜道理。這樣文章就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讀性。
5.文章一般控制在1000-2000字左右,這適合人的閱讀習慣。行文要注意層次,邏輯關系越鮮明,人們越愛讀。
6.如果在網上發貼,沒有編輯,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文章寫完後先用文檔自動校對,然後仔細閱讀兩遍。
⑨ 北大選材孝順放在第一位。請針對這件事給個時評
孝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承傳下來的好傳統,百敬孝為先,孝敬父母,孝敬師長,孝敬長輩,孝敬兄長,孝順這個詞北大提倡的好,當今社會已經步入老齡社會,年青人也都有著自己的奮斗事業不能陪伴父母的身旁但經常給家中的父母打一個電話問候一聲也算是一個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