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都江堰景區多少歲免票,老年人只帶身份證可以嗎
都江堰景區70歲以上(含70歲)老人憑身份證免票; 但春節、「十一」黃金周期間所有老年證均需購半價票(45元)。
60歲以上至70歲以下老人憑本人有效證件,可購買半票。
Ⅱ 80歲老人都江堰要門票嗎
70歲以上(含70歲)老人憑證免票; 但春節、「十一」黃金周期間所有老年證均需購半版價票。權
都江堰具體的門票優待政策如下:
一、優惠票標准
1、市民票:都江堰市市民持本人身份證,進入都江堰景區需購15元市民票,進入青城前山景區需購45元半票。
2、年票:持青城前山、都江堰景區游覽年票者:必須是本人相貌與游覽年票照片相同,並且年票在有效期內。
3、對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兒童免票;1.3米以上兒童購半票
4、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憑學生證購半票;
5、針對60歲以上—70歲以下老人憑本人有效證件,可購買半票;70歲以上(含70歲)老人憑證免票; 但春節、「十一」黃金周期間所有老年證均需購半價票。
二、免票標准(所持證件必須為本人證件,不能借用他人證件)
1、持軍人證的現役軍人;國防軍事院校的在校學員。
2、持成都市老年優待證的遊客。
Ⅲ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有哪些
1、清人呂元亮的《都江堰》:
嚙山噴怒雪,壘石卧寒雲。
禹績真堪補,雙流此地分。
2、清專人吳文錫《都江屬堰》:
龍是何年伏,江流滾滾來。
神功名永著,山勢斧分開。
作堰敢辭瘁,慰農愧少才。
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
3、陸游《十二月十一日視築堤》
江水來自蠻夷中,五月六月聲摩空。
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闤市為龍宮。
橫堤百丈卧霽虹,始誰築此東平公。
今年樂哉適歲豐,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織萬籠,船舸載石來亡窮。
橫陳屹立相疊重,置力尤在水廟東。
我登高原相其沖,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長高隆隆,截如長城限羌戎。
安得椽筆記始終,插江石崖堅可礱。
Ⅳ 羌族人的生活習俗
1、服飾
無論男女,都穿棉布或錦緞(過去為自製土布或麻布)長衫,右衽,比較寬松,形似旗袍。
男衣過膝,女衫有的到腳背。色彩因年齡不同有所變化,中老年人多為單一的藍色、黑色,年輕姑娘則喜歡艷麗的色彩。衣領、袖口和對襟有扎花,斜襟部嵌有一至三指寬的花紋,有的鑲梅花形銀飾,皆手工細作。
2、飲食
羌族飲食豐富。主食是玉米、洋芋、小麥、青稞,輔以蕎麥、油麥和各種豆類,蔬菜品種多樣。傳統的飲食有攪團、玉米蒸蒸、「金裹銀」或「銀裹金」、洋芋糍粑、煮洋芋、豬膘肉。
3、出行
羌族地區山高谷狹,交通險阻,羌族人憑智慧架起了竹索橋、「懸筒渡索」的溜索和木架的挑橋,開鑿了棧道。索橋在古代稱「笮」,是將竹繩系在河谷兩岸堅固的物體上,不用鐵釘,沒有橋墩,只是用多條竹索,並排橫跨江面,上鋪木板,以通人畜。
4、舞蹈
羌族舞蹈舞風古樸典雅,粗獷優美。主要分為自娛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禮儀性舞蹈、集會性舞蹈四類,基本動作較為一致而各具特色。自娛性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種有「莎朗」和「席步蹴」,與節日、喜慶活動密切相關。
5、婚嫁
新中國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懷抱婚」、「童子婚」、「買賣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有轉房、入贅、搶婚的習俗。新中國成立後,自主婚姻逐漸居多。但傳統的禮儀程序一直保留至今。
隨著羌寨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儀式更增添了新的內容。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將羌族的傳統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Ⅳ 羌族的民風民俗
1、服飾
羌族人民的服飾樸素、美觀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著皮製、毛制衣裝。明代以來紡織業發達起來,則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裝。解放後至今,服飾的面料更加多樣化。男子喜包青色頭帕,冬季有的還喜帶狐皮帽,穿麻、棉、綢、毛面料的長衫,有的長衫飾有花邊。外套為無袖的羊皮或毛、棉製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墊坐,且適於勞動。
2、婚姻家庭
羌族的婚姻制度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盛行入贅,還有指腹為婚、訂娃娃親、篼篼親等。其他還有姑舅表優先婚,新娘婚後一年內返居娘家、兄死弟納其嫂、弟死兄娶弟婦等遺俗。解放後,特別是現在,婚姻方面的一些落後習俗已得到改變。
3、喪葬文化
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喪葬習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幾種。火葬是其傳統葬俗,每個家族或早期部落都有自己的火墳場,用石砌圍圈,往往有碑記載姓氏與開始設立墳場年月。目前仍盛行火葬。60歲以上正常病故,認為是壽終歸天,要唱喪歌,舉行火葬。也有遵老人遺囑是否選擇火葬的。凶死或傳染病死者則必須火葬。嬰兒死後裝小木棺置於岩洞為岩葬。也有的死嬰裝棺放入河水中飄走稱為水葬。
4、飲食待客
羌家好客尚禮,家中來客,全家熱情相迎,問寒問暖。遠客臨門,立即備酒飯茶招待,並獻敬酒歌。客人進房要讓座於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客人談話,不能隨意打斷。晚上睡覺,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於客人先。早上起床,要向長輩、老人和客人問安。有客人和長輩及老人在場不準翹腿而坐。坐火塘四周,男女、賓主有別。任何人不得把腳放到火塘上面。
5、特產
羌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現在中國官方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等地,人口大約有三十萬左右餘人,特產與四川大部分地區相同,口味偏重麻辣。
6、民居
一般都住寨子坪村。丹青水磨,秀美山川,在老人村、寨子坪村、黑土坡、劉家溝也以民族歌舞和壩壩宴。
Ⅵ 毛澤東:《採桑子 重陽》《浪淘沙 北戴河》杜甫:《登樓》原文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⑽江天萬里霜。
此詞作於1929年重陽節,為當年陽歷10月11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於1954年於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這首詞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一代偉人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登樓》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寄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跡、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都從空間著眼,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藝由湖北襄陽赴任鞏縣縣令,舉家遷入鞏縣。歷祖父杜審言、父親杜閑,再到杜甫,杜家在鞏縣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Ⅶ 三首古詩的翻譯
1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回手作答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2.
老朋友准備了飯菜,邀請我到他的鄉村家裡。
村外綠樹環繞,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開窗子,面對著打穀場和菜園,一邊舉杯暢飲,一邊談論農事。
等到重陽節那天,我還要來觀賞菊花。
3.你將木瓜投贈我,
我拿瓊琚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
我拿瓊瑤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
我拿瓊玖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Ⅷ 各民族的民俗民風,多一點,寫作文,急
不到長城非好漢
不到黃河心不死
灕江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華山內自古一條道
十里溫塘容河,九曲十八彎
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
南嶽山的香,回龍山的燭
東北三件寶,人參、貂皮、鹿茸角
東北三件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
四川的太陽、雲南的風,貴州落雨當過冬
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
四川沒川,山西沒山
好吃不過茶泡飯
Ⅸ 中國有哪些「四大」
1.「四大發明」
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四大美女」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3.「四大古都」
西安古稱長安,位於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秦嶺北麓,地跨渭河南北兩岸。東有華岳、西據太白,南依秦嶺,北臨渭水。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邊緣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北有軍都山,西有西山,東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洛陽黃河中游南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古稱豫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4.「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按照成書順序)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5.「四大才女」
卓文君: 漢代才女, 善鼓琴,貌美如花。家中富貴的卓文君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當壚賣酒,而司馬相如在得卓文君幫助後也終得成名天下。
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東衛家,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後被曹操贖回,在"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
李清照:南宋傑出女文學家,以詞著名,兼工詩文。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
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