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黑魚到底為什麼會在民間又被稱為「孝魚」呢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的崇拜心理,有不同的崇拜對象。有的是迷信的,但也不盡然。迷信或還是迷信,都懷有很神秘的色彩。
說到此,我認為黑魚愛子之情,令人動容,想到此,倒真覺得不該釣它。但是釣魚從來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寄託在魚類的痛苦之上的。奈何!
㈡ 黑魚這么兇猛,因何能被稱為「孝魚」
黑魚是淡水中最兇猛的魚類之一,在野生環境下,除了鱤魚外,沒有魚是它的對手。但是,正是如此兇猛的魚,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卻有“孝魚”的稱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說黑魚是“孝魚”,如果單純地從送禮的角度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旦牽扯到傳說,就經不起推敲了。
雖然黑魚不會“以身報母”,但是自然界中,有些動物是有這樣的習性的,比如獅子,母獅的一生都是在獅群中渡過的,當母獅老了,牙齒不再適合捕獵和撕咬時,年前的雌獅們會主動地把獵物的皮撕開,以供年老的母獅食用
㈢ 黑魚為什麼叫孝魚
因為傳說母魚每次生魚仔的時候,都會失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魚媽媽不能覓食,也許魚仔一生下來就知道母魚產完幼魚才看不見,所以魚仔自己爭相游進魚媽媽的嘴裡,直到魚媽媽復明。母魚會繞著住的地方一圈一圈地游,似乎是在祭奠。所以後來人們叫黑魚為孝魚。
但是黑魚是肉食性魚,生性十分兇猛,甚至同類間也會自行殘殺,一旦飢餓時也就不會認得哪是自己產卵所孵出的幼魚了,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個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魚類。黑魚還能在陸地上滑行,遷移到其他水域尋找食物,可以離水生活3天之久。
(3)烏鱧是孝順的魚擴展閱讀
黑魚味道鮮美,非常有營養,吃黑魚還有給傷口消炎的作用。
黑魚性寒、味甘,歸脾、胃經。可療五痔,治濕痹,面目浮腫,能夠「補心養陰,澄清腎水,行水滲濕,解毒去熱」;具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等功效。
主治水腫、濕痹、腳氣、痔瘡、疥癬等症。
黑魚的營養價值和作用
1、黑魚肉中含蛋白質、脂肪、18種氨基酸等,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
2、適用於身體虛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氣虛、營養不良,貧血之人食用,廣西一帶民間常視黑魚為珍貴補品,用以催乳、補血;
3、黑魚有祛風治疳、補脾益氣、利水消腫之效,因此三北地區常有產婦、風濕病患者、小兒疳病者覓烏鱧魚食之,作為一種輔助食療法。
4、黑魚生命力指數為0,但是防病指數為6.41。
㈣ 烏魚是孝魚嗎
黑魚又稱烏鱧、烏魚、蛇皮魚、食人魚、火頭,財魚等多種名字。
內黑魚產地:黑魚在我國容除西部地區少見外,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溝塘、池沼中均產。
黑魚形態:黑魚體圓長,口大牙利,性兇猛,一身黝黑形似蛇皮的圖案,身上有黑白相間的花紋,一對突出、發光的小眼,由於各地水色不同,使黑魚體色稍有差異。
黑魚的生活習性:黑魚屬肉食性魚類,小黑魚食水生浮游動物,稍大即食小魚、小蝦。大黑魚以食其他魚類和青蛙為主,有時還食小黑魚。黑魚喜棲於水草茂密的泥底或在水面曬太陽,有的黑魚還經常藏在樹根石逢中來偷襲其他魚。
黑魚肉較粗,不是太好吃,但非常有營養,吃黑魚還有給傷口消炎的作用。
黑魚的烹調方法,主要有:黑魚絲薄餅、玉帶黑魚卷、湯鹵黑魚、豉油黑魚、醋椒黑魚湯、翡翠米湯魚、紅糟魚絲、酸菜黑魚、干燒黑魚、清蒸黑魚、紅燒黑魚、清燉黑魚、蒜煨黑魚等。
㈤ 黑魚為什麼在民間又被稱為「孝魚」黑魚能吃嗎
釣魚的人應該都知道黑魚,它是一種很常見的淡水魚,其實學名是叫烏鱧,但是在我們國家很多農村當中,是有著另外一個名字的,就是把它叫做為,人們一般都是不準去吃它的,只有像一些已經很老的婦女才能夠去吃這一種魚。
為什麼把它叫做孝魚就得從它小時候說起了,像這種黑魚,在孵化的過程當中是很少吃東西的,那麼母魚產下幼崽之後,身體就會變得很瘦弱,然後視力上面就會變得特別的不好,就像老年人患有青光眼一樣,是很難看清楚東西的,總是去長著它的嘴巴喝一些水,或者是進行喘氣。然而像一些幼小的小魚就會心疼自己的母親,很主動的就游到了母魚的嘴巴裡面,犧牲了自己。
然後就叫做了孝魚,並且,像現在很多的釣魚人也是利用了像黑魚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只要釣到黑魚,就會把它給放生的。
㈥ 黑魚為什麼稱為孝魚
黑魚幼魚孵化出後親魚會一直保護幼魚到可以獨立生活,據說在此期間親魚不進食,護崽後期就會餓瞎,而這個時候幼魚就會主動游到親魚嘴裡讓親魚吃掉
㈦ 烏鱧魚是孝子魚嗎
是吧
微山湖的烏鱧,據說此魚產子後便雙目失明,無法覓食而只能忍飢挨餓,孵化出來的千百條小魚天生靈性,不忍母親餓死,便一條一條地主動游到母魚的嘴裡供母魚充飢。母魚活過來了,子女的存活量卻不到總數的十分之一,它們大多為了母親獻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㈧ 為什麼說黑魚是孝順的魚
黑魚。又叫孝魚。黑魚孵化過程中,很少進食,尤其是雌魚更為明顯。這時雌魚的身體回逐漸瘦弱,視答力不佳,一部分幼魚成為它的食物。據說是幼魚自動進入雌魚的口中,以報答其養育之恩。對這種行為,有人認為雌魚心狠,吃自己的子女,故稱曰「狠」,也有人認為幼魚報答母親,其情可嘉,故有的地方,又稱黑魚為「孝魚」。其實,都是生物繁衍成長的自然現象。
雌黑魚產籽後極虛弱,處於半昏迷狀態。幼魚出卵後,爭先恐後往母親嘴和鰓里鑽,獻出自己的身體挽救母親的生命。因此,人們買它多不是為了食用,而是拎到河塘或寺廟的放生池去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