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孝敬老人、孝敬父母,適合於集體詩朗誦的詩歌
(一)孝敬父母歌
你知道,你怎樣被奶水喂大?
你知道,你怎樣哭鬧到深夜內?
你知道,你怎樣學容會走路?
你知道,你怎樣長大成人?
切莫忘,你那自發雙親,
切莫忘,雙親受盡艱辛。
切莫忘,父愛崇高純潔,
切莫忘,母愛像海一樣深。 .
可記得,是爸爸送你入學?
可記得,是媽媽送你打針?
可記得,爸媽為你送寒衣?
可記得,爸媽送你出遠門?
切莫忘,你那自發雙親,
切莫忘,雙親受盡艱辛。
切莫忘,敬老的民族傳統,
切莫忘,盡孝是人類天倫。
《感恩》
歲月,拋落我一雙又一雙鞋子
風雨,脫掉我一件又一件衣裳
家園,賜於我一座又一座路標
母親,永不疲倦地向我凝望
古老而又永恆的關愛
有時,母親的手送我一程
有時,母親的心送我一程
其實,送與不送都一樣
我早已經知道
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
都是你心頭的牽掛
在歲月的山路上,我為你寫下腳印
在風雨的旅途中,我記住你的笑容
在歲月的風雨中——
我會帶著感恩和虔誠,為你祝福
⑵ 兩分鍾的朗誦稿以孝為主題
古語有雲:「百善孝為先』.中國自魏晉開始,至唐、宋、元、明、清一直下來,就提倡「以孝治天下」。清兵入關,從上到下所有官員,有三本必讀的書,其中之一就是《孝經》。《孝經》中告訴我們怎麼樣才算孝呢?不僅僅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廣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你孝敬父母長輩,這是小孝。等你長大成家,你就有了兩方的父母,你能用同等的心去孝敬雙方的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用慈愛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視天下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主管視員工就像自己的兒女一樣,這才算大孝。所以,你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要做一個孝子,你不僅僅要對父母好,你還要尊敬你的長輩,尊敬你的上級,熱愛你的顧客、熱愛你的部屬,熱愛……,這才算大孝。
⑶ 文明禮儀的詩朗誦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專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學做人,講禮貌,「禮儀之邦」人知曉。
有禮節,互尊重,禮貌待人好品行。
「您好」「謝謝」「對不起」,文明語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莊,舉止文明有修養。
常洗澡,勤換衣,儀表文明好風紀。
同學間,鄰里情,民族習慣要尊重。
見外賓,要大方,彬彬有禮樹形象。
重禮節,講禮儀,社會生活鋪路基。
中國禮儀代代傳
孔融讓梨敬父母
黃香暖被教育人
中國禮儀不能忘
爭做禮儀小標兵
文明禮儀詩歌
學做人,講禮貌,「禮儀之邦」人知曉。
有禮節,互尊重,禮貌待人好品行。
「您好」「謝謝」「對不起」,文明語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莊,舉止文明有修養。
常洗澡,勤換衣,儀表文明好風紀。
同學間,鄰里情,民族習慣要尊重。
見外賓,要大方,彬彬有禮樹形象。
重禮節,講禮儀,社會生活鋪路基。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家庭是個小集體,
人人都要講禮儀,
家庭和睦鄰里好,
共同建設新社區。
為人父母要慈愛,
教育責任要擔起,
以身作則育後代,
傾盡心血教子女。
教他們,樹立完美的理想和品格,
教他們,心裡播下無私和正義。
父慈子要孝,養育之恩莫忘記,
傾聽長輩的教誨,不頂撞,不偏激,
不同意見多溝通,平心又靜氣,
平日里,體貼父母勤做家務,
維護長輩的尊嚴與名譽。
夫妻之間多恩愛,
相敬如賓,和睦共處莫猜疑。
尊重對方的隱私,
孝敬雙方父母,不偏也不倚。
事業上多支持,生活上,多體恤。
多寬容,多諒解,
做一對白頭偕老的好夫妻。
兄弟姐妹要謙讓,
互相幫助多聯系。
兄要慈,弟要恭,
心胸博大,受點委屈別在意,
做事光明又磊落,
切莫薄情又寡意。
鄰里之間多互助,寬以待人嚴律己。
長久相見要問候,熱情謙恭不失禮。
千萬不要揭人短,談東道西不相宜。
公益之事搶在先,不為瑣事傷和氣
不誇富,不攀比,
互相幫助,相互體諒是正理。
學禮儀,講禮儀,
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共同建設文明新社區!
⑷ 關於孝朗誦詩歌
紙船 (冰心)
我從來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回只一隻很小的船答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
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減字木蘭花·當年夜雨(黃庭堅)
當年夜雨。頭白相依無去住。兒女成圍。歡笑尊前月照之。阿連高秀。千萬里來忠孝有。豈謂無衣。歲晚先寒要弟知。
六州(無名氏)
深仁化。穹厚格成平。徇誠慮,托皇統,萬宇光亨。申孝致潔饗宗祊。金駕徐徐動,容禮輝明。躬道祖謁款殊庭。列聖固純誠。靈心底豫,休祥充塞,端闈肆眚,愛日燦然明。
寓嘆(陸游)
老生讀書百絕編,日晏忘食夜廢眠。孝經一生行不盡,況有六籍陳吾前。
華軒玉食非素願,廣廈高墉實郵傳。經營歸計笑時人,我老但須書數卷。
⑸ 關於禮儀的詩歌朗誦
文明禮儀伴我行
A: 文明是一朵花,
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們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來內哺育,
讓禮儀之詩永久珍容藏在彼此的心裡。
B: 禮儀是一首詩,
一首淡雅清晰的詩。
我們用理解去融化,用關愛來撫慰,
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裡。
C: 我們是跨世紀的少年,
我們要做新時代文明的代言。
D: 雨露下,我們播撒文明的種子;
陽光里,我們裝扮心中的春天。
A: 帶給別人一個微笑,別人給你快樂無限。
B: 帶給別人一個溫暖,別人給你燦爛心情。
C: 帶給別人一片真誠,別人給你深深思念。
D: 送給別人一份謙讓,別人給你敬重萬千。
A: 讓我們把春雷藏進隊鼓,
敲響時代的鼓點。
告訴祖國,
告訴媽媽,
文明禮儀伴我長大。
B: 讓我們插上文明的翅膀,
飛向藍天,飛向未來
告訴太陽,
告訴月亮,
我們是新世紀即將展翅的雄鷹。
C: 做文明的使者,
讓我們用微笑鋪設文明路;
D: 做禮儀的少年,
讓我們用真心搭建禮儀橋。
合: 文明禮儀伴我行,中華美德放光芒。
文明禮儀伴我行,到處盛開文明花!
⑹ 友善,誠信,節儉,孝敬的朗誦文章
中華民族的美德有很多:孝敬、友善、節儉、誠信等等。其中之一是節儉。成由節儉敗由奢。積少成多,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節約電能等等,從我做起,從點滴開始,從小事做起。節儉養德,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儉,是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好作風。 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水,人人節約資源,國家資源就可持續,節儉了,就培養了我們良好的品德。 傳遞關愛 小時候母親總是對我說 鳥兒在天空自由地飛翔 我們不要傷害它 花兒在大地上盛開 我們不要摘掉它 草兒綠油油的可愛 我們不要踐踏它 尊敬老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多少年後我才明白 母親樸素的語言蘊藏著很深的哲理 當一個人擁有一顆能容下世間萬物的心時 他就能感化世人教化世人 讓愛在這個世間生生不息的傳遞 母親將關愛傳遞 我也學會將關愛傳遞 傳遞關愛愛就能滿人間 愛滿人間 這是母親的哲學 其實它也是這個社會需要的哲學
⑺ 文明禮儀詩歌朗誦稿
一、禮儀是什麼
禮儀是恭謙,行為要規范;
禮儀是束縛,日久成習慣;
禮儀是形式,互敬成自然;
禮儀是約定,照做成經典;
禮儀是程序,活動有規律;
禮儀是律已,時時被激勵。
禮儀是約定,照做成經典;
禮儀是程序,活動有規律;
禮儀是律已,時時被激勵。
二、禮是人的魂
禮是人的魂,無魂在世腳無根;
禮是一桿秤,無秤難知輕與重;
禮是世間理,無理萬事難說起;
禮是文之精,有文有化有人生;
禮是道之法,各行其路無關卡;
禮是德之形,大家相處情意濃。
追著小鳥,走進密林,
追著小溪,走進深山,
追著蝴蝶,走進花叢,
讓我們走進禮儀之窗。
讓小錘去敲醒每一個人,
讓我們帶著禮儀走進學校,
讓校園充滿歡聲笑語,
高高揚起我們的雙臂,
去擁抱一個美麗的夢。
把自己變成文明樹,
去體驗文明的歡樂;
把自己變成禮儀花,
去感受禮儀的樂趣。
走進禮儀之窗,
沐浴文明禮儀。
等你從禮儀之夢醒來,
你會悄悄告訴小夥伴:
什麼是禮貌,什麼是尊重,
什麼是自愛,什麼是自律……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學做人,講禮貌,「禮儀之邦」人知曉。
有禮節,互尊重,禮貌待人好品行。
「您好」「謝謝」「對不起」,文明語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莊,舉止文明有修養。
常洗澡,勤換衣,儀表文明好風紀。
同學間,鄰里情,民族習慣要尊重。
見外賓,要大方,彬彬有禮樹形象。
重禮節,講禮儀,社會生活鋪路基。
⑻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朗誦稿
一個個的小家庭組成的一個大家那是國。那什麼是家呢?就是由一個一個成員而組成。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三年前中央電視台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⑼ 孝親敬老詩朗誦
孝體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孝有三點,最重要的是要敬重父母,下來不能
做使他們感到羞恥的事情,再下來是要能盡贍 養義務。《禮記》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經地義之事,是百姓基本行為准則。《孝經》
少不肯事長,愚不肯親賢,不祥莫大焉:說明社會規范混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清。王永彬《圍爐夜話》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的年齡,不能不掛在心上,一是為父母添壽而高興,一是為父母衰老而擔憂,父母的事時時刻刻放在心上。《論語》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用敬愛自己父母的感情來對待別的人,要與人為善。《孝經》
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對於統治者,首先要有孝敬父母之心,才能治理天下。《孝經》
哀哀父母,生我劬qu勞:要時時想到父母,感念他們的辛勤養育之恩。同上
欲報之德,昊天無極:父母的養育之恩如天之大,子女怎樣也無法報答。同上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孝子時時刻刻保持美德,祖宗常賜你們善心。詩經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不要違背父母的意願,也是對他們的盡孝。《禮記》
要盡可能使他們生活充實愉快,心裡時時想到他們的需要。
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對於父母,一是要充分尊重他們,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還要向他們講清一些道理。《禮記》。
生則敬養,死則敬享:對於父母,生前要盡心贍養,死後要永遠追念他們的養育之恩《禮記》
孝: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對待父母時刻聽從他們的吩咐而不感到不快,態度和緩地勸解他們而不感到厭煩,很辛苦地為他們做事而沒有怨報,這就稱得上是孝了,對父母不僅僅滿足他們的衣食之需。《禮記》
婦事舅姑,如事父母:兒媳婦侍奉公婆,就要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舅姑指公婆《禮記》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對父母公婆這些長輩,要有禮貌,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態度。《禮記》
子婦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兒子媳婦對長輩的孝敬,要體現在對長輩的態度上,不能頂撞不能冷淡。《禮記》
適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乃下氣怡聲:去父母公婆往處,說話要低聲和氣,注意行為舉止,不要沖撞他們。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夫妻關系融洽,就是家庭中悅耳的樂章《詩經》
丈夫公正,妻子依從;長者仁愛,幼者順服。說明和諧的家庭關系至關重要。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對於異性的長輩,也要時時掛在心上。《詩經》
籩豆有踐,兄弟無遠:兄弟關系手足,互相關愛不要疏遠。同上
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宗族兄弟的關系,也要依賴種種禮節來加以維護。《周禮》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要依賴禮來規范多處人際關系。《禮記》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懂得禮儀,就能使自己謙虛謹慎,就能夠注意尊重他人。《禮記》
宦學事師,非禮不親:奉師老師,不懂禮儀就不能親密師生關系。《禮記》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父親慈愛,子女孝敬;兄長善良,弟弟友愛;
閨門之內,戲而不嘆:家庭里需要歡樂,不要把哀傷的情緒帶進家庭。《禮記》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人須從孝悌立根基;讀書有讀書的根本,做人有做人的根本。《圍爐夜話》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良好的特為准則和道德規范是在少年時形成的,需要有良師益友的指導和影響。《三字經》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東漢黃香九歲,就能為父親暖席,對雙親孝順,要把他們的冷暖時時放在心上。《三字經》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東漢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梨讓給兄長,兄弟友愛,要早早懂得這個道理。《三字經》
首孝弟,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首要是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其次才是增廣見聞。父子要親愛,夫妻要和順。《三字經》
⑽ 孝道·禮儀演講稿600字
中國是一個復非常講究「孝」字制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聖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孟子等人都因孝順父母,尊敬父母而得名。
《孝經》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讓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時,本想把箭拔下來,卻把左眼珠也拔下來了,他大喝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見他是多麼得孝父母。
「孝」最初來源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無悔付出的,偉大的。這,我們無法還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減少他們的痛苦,是掛在他們臉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遠的淚光閃閃。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就本能的想去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擴大到視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民。我們一切的一切,自己並沒有創造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就產生了愛心,懂得了回報。
所以,我們在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