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現代孝順感動中國事例

現代孝順感動中國事例

發布時間:2021-01-30 13:51:28

㈠ 關於盡孝的現代名人事跡,急.只要標題好了

當代孝子捐腎救母田世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內在2004年用身體做容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㈡ 關於孝的現代故事

感動中國的 田世國。話說聽說此人最近威脅情婦來著,可是~這種主流媒體沒報道的玩意我們可以無視。。。
我們都說世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在頌揚母愛的詩句
中,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非常有名。其中的原因可能不僅是因為這首詩用非常樸素的語言把母愛表達得生動傳神,淋漓盡致,而且它提出了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最近,對這個已經被問了千百年的問題,一個兒子用行動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田世國:這一天對我和全家來說是非常難受的,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無法想像我媽會得這種病。 施永仿(山東棗庄礦業集團公司中心醫院醫生):當時已經診斷為晚期尿毒症了。 聽到母親患病的消息,在廣州做律師的田世國匆匆趕回了山東老家。 記者:當時你第一眼看到你母親的時候,心裡什麼感覺? 田世國:真不想再想了。我現在想起來那一刻都受不了,真的,原來沒病以前,回家歸心似箭,坐飛機都嫌慢,這一次回來看我媽的病情,在飛機上想飛機慢一點,不要太早到家,怕看到那一刻。 田世國的父親已經年近七旬,當時妹妹正處於臨產期,所以田世國與弟弟毅然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他倆商量暫時先瞞著妹妹,同時也不能對母親說實話。 田世國:我們子女對我媽太了解,到老了,不想給我們背上這個負擔,她情願放棄。所以我跟我弟弟講,千萬不要告訴她真實的情況。 在兄弟倆想方設法竭力對母親編織謊言的時候,其實母親對自己田世國
的病情已經一清二楚了。原來,鄰居有一位老太太得的就是尿毒症,已經在透析了六年之後去世了。 田世國的母親:隔門的鄰居在一塊幾年了,在一塊說這個事,知道這個病的重要性,嚴重性,我一看透析中心的診斷,完了,尿毒症 。為了別給兒女心裡造成壓力,再大的痛苦我自己受,表面上讓他們看不出來,實際內心很痛苦。 就這樣,母子之間互相欺騙著對方,互相安慰著對方。經過三十多個提心吊膽的日日夜夜,母親終於度過了危險期。 第一個難關度過了,田世國的心卻絲毫也沒有放下來。由於腎功能衰竭,體內的水分排不出來,所以尿毒症患者幾乎不能喝水。喝水就意味著生命的危險。 田世國:這個痛苦是常人無法想像的,饞的時候,黃瓜片切一片貼在嘴唇上,實在渴了,用礦泉水瓶的蓋,倒一點點,潤潤嗓子。 田世國的弟弟:當時我問她,媽,您這病好了以後最想乾的是什麼,她說我最想喝稀飯。 為了維持生命,尿毒症患者必須定期做血液透析,田世國的母親每周做兩次,每次要五個小時。 田世國的弟弟:她的血管環境非常差,非常脆,整個胳膊都扎爛了。每次做完透析以後,針頭的孔大概要壓幾個小時,正常的人就幾分鍾,她要幾個小時。 田世國:人簡直是沒法看了,全身完全是烏黑色的皮膚,瘦的皮包骨。 母親的痛苦,兒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可是對母親來說,最痛心的卻不是這個,而是透析要花大筆的錢,一個月就要五千多。 田世國的母親:這個病要花錢,不怕你掙錢多,有座金山也給花完了。我躺在那裡就考慮了,我沒有給孩子留下東西,這一生,反而有這個病連累孩子,花那麼多錢。 由於心疼錢,有一次到了透析的時間,母親堅持不肯去。 田世國的爸爸:10號那一天就不行了,她就憋得沒氣了。 田世國:憋的汗有綠豆那麼大。你想想她長時間不喝水,還能憋出汗來,當時我們就打了120。 施永仿(山東棗庄礦業集團公司中心醫院醫生):因為他母親當時已經不能睡倒了,透析時只能坐著透,所以他(田世國)坐在他媽媽的後面,給他媽媽當墊子,靠墊。 田世國:搶救了幾個小時,天快亮的時候,心跳、血壓才恢復正常。 田世國的爸爸:再晚十分鍾她就完了,就搶救不過來了。 經過這次搶救,田世國和他的母親分別暗暗地下定了自己的決心。 田世國的母親:就是想了斷,了斷的時候想,要上樓上最高點,一下子就了斷,別弄的腿斷胳膊折的,給孩子造成麻煩。 田世國:我就決定開始起動第二步,給我媽換腎。 看出母親心思的田世國一邊加強看護,發動親戚朋友來勸慰母親,一邊向醫生咨詢換腎的問題。沒想到,他們的談話卻被母親無意間聽到了。 母親:我說你想給媽換腎啊,他說我就是問問。我說你要給我換腎,我就跳樓自殺。那時候聽人家說換一個腎得二、三十萬。 打這以後,深知母親脾氣的田世國不敢再提換腎這兩個字了,他開始轉入秘密行動:查詢資料,咨詢專家,然而結果讓他幾乎感到了絕望。 田世國:我媽是O型血,O型血在我們國家非常難配,幾田世國的借款記錄
乎是不可能的。我媽等不起,透析一天受一天罪,太受罪了。如果要她等半年、一年,連醫生都沒有把握,我媽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怎麼辦?面對擺在面前的嚴峻的現實,田世國萌生了一個想法。 田世國:我當時就想把我的腎給她。 決定把自己的一個腎移植給母親後,田世國首先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 記者:你第一個告訴的是太太,為什麼? 田世國:這個不是說你家裡買什麼東西,干點什麼事,她同意好,不同意可以商量。這個無法商量的。 田世國妻子:心理上已經接受了,但是沒有立即表態,還在觀望,觀望這件事。希望我婆婆也能夠平安好轉,也不需要我老公去捐這個腎,存在這種僥幸心理吧。 田世國的弟弟:當時我就反對,他是我們家的頂樑柱,雖然說摘除一個腎從理論上說沒什麼問題,如果萬一出問題,我們家怎麼辦? 田世國:他(弟弟)說你不能捐,一大家子都看著你呢,負擔這么重,還是換他的。我妹妹打電話,她當時在電話里哭了。 就這樣,瞞著年邁的父母,兄妹三人爭著搶著都要把自己的一個腎移植給母親。同時,他們共同設立了一個賬戶。 田世國:我們家所有的錢集中在一起,除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一切用在換腎上,專門給我媽開了一個賬戶。 記者:你的投入應該是最多的? 田世國:應該是這樣的。但只要我媽活著,這就是我們賺錢的動力。 在兄妹三人想方設法湊手術費期間,經過大家的勸導,母親也逐漸接受了換腎的想法。 9月22號,做好一切准備的田世國決定前往上海中山醫院配型。 田世國的妻子:他從廣州走的頭一天晚上,我就說你去配,這是我唯一的一次口頭上的承諾,就是我支持他。你就先去配吧,如果你配型不成功的話,那我就去配。一定要盡我們最大的能力,我們實在沒辦法那就沒辦法了,在我們能力范圍之內我們就要去就她,救我婆婆。 田世國的妻子:等他走了,去上海以後,他那個房間窗戶也關了,沒有讓任何一個人進去,保持他走時候的樣子。按道理來說,那個時候應該洗床單,洗被罩,洗枕套,我都沒洗,他的氣味都殘留在整個屋子裡面。 得知哥哥要配型後,妹妹把自己的血樣和母親的血樣一起送到了上海。 田世國妹妹:我說看看咱們兄妹倆誰的血型更接近媽不更好嘛,萬一我的更接近媽呢,那媽就少受點罪啊。 田世國:下午五點多了,上海天氣有點黑了,天色都黑色了,我到化驗室問結果,化驗室沒告訴我,他就笑了,他說你去找朱教授。 朱同玉,上海中山醫院教授,一直從事泌尿外科和腎臟移植的臨床和研究工作。已經成功完成了數百例腎臟移植手術。 記者:在這幾百例中間,子女給父母捐腎的原來有過嗎? 朱同玉:沒有,田世國是唯一的一例,是第一例。多數都是父母給子女腎臟。因為捐腎畢竟對他來說是一個比較重大的決定,我還是有一點點疑慮,到底捐不捐。 田世國:他就問了,多次問我們,你們一定要商田世國
量好了,這個不是兒戲。 朱同玉:他說他母親養他這么大,應該享福的時候沒有享到福反而生病了。他捐一個腎臟是應該的。他的態度非常堅決。 從上海回到山東,田世國告訴母親,估計快要有腎源了。 田世國:當時我媽坐在沙發上,我在給她說的一瞬間,她那個眼神,一抬頭看著你,那種對生命渴望的眼神,真的。誰都想不到,那種對生命渴求的眼神,我當時看到我媽的眼神。我在心裡想,媽我一定要救你,一定要堅持住,就這幾天了。 手術初步安排在9月30號進行。從27號,田世國就陪著母親開始了連續三天的復雜的術前檢查。 對這個特殊的病例,上海中山醫院開通了一條綠色通道,全院醫務人員都在幫著田世國維護這個美麗的謊言。 然而,檢查中突然發現了問題。 朱同玉:拍胸片的時候,發現他媽媽肺上有個陰影,當時懷疑是肺癌,如果是肺癌那麼手術就要停止了,不能做了。我們馬上請到放射科的主任一起給他做CT,排除是肺腫瘤,說肺上有液體,這樣就把他媽媽送出門去,剛剛出門,我們發現往下掃的時候,發現在她腹腔里邊有一個腫塊,並且不是一個,當時我們心一下子沉下來了。 進一步檢查要做增強CT,這需要病人喝1000毫升的水。 田世國的母親:喝的那個礦泉水,那個甜啊,倒一杯我喝一杯,就這么高一下子我都喝光了,我說這半年我就過了癮了。 朱同玉:田世國眼淚刷拉刷拉就下來了。 田世國:我最後放心是在29號7點左右晚上,護士把手術單放在我床上的時候,我才放心。 記者:看到手術單的時候,你不害怕? 田世國:我不害怕,我當時沒想到害怕,反而放心了,但是我雖然對自己的手術放心了,我對我媽的更是擔心了,當時我跟我弟弟講,我說12小時,千千萬萬不能離開媽一刻,千千萬萬盯死了,就在這一刻。 記者:那一夜晚你睡的好嗎? 田世國:沒睡,一夜沒睡。 記者:都想些什麼呢? 田世國:想我媽對我們的點點滴滴。我們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就是很普普通通的家庭母愛,普通的家庭,點點滴滴能想起來的都想了。以前我媽從來不看天氣預報,在我沒到廣州以前,不看的,就喜歡看連續劇,說相聲,我後來聽我父親講,從我五年前離開家裡,當天我媽就開始看天氣預報,就等著看廣州。 記者:看廣州的天氣預報。 田世國:對,從那以後再也沒落過。 記者:你懸著那麼久的心,什麼時候終於完成落下了? 田世國:上手術室的護士差五分七點來接我的時候。 田世國:後來聽朱醫生說,我的腎給我媽裝上不到一分鍾就排出尿液了,很快,很開心。 田世國的母親:我說(傷口)割一道口子,抓上一把辣椒面子,我都能承受得了,為什麼?因為陽光再現了,我已經活過來了,有盼頭了,有奔頭了。 手術後的第二十二天,田世國就離開了家,他要去給一個新受理的案子進行辯護。 田世國:抓緊時間工作,多賺一點錢給我母親,錢不能斷的,因為她吃這種葯,所以要多賺一點錢准備在那裡,只能這樣,必須這樣。沒有退路了。真的,我覺得我希望有尿毒症的(患者的)子女站出來,這沒什麼,看看母親,想想為我們操勞一生,我覺得真值,太值了。

㈢ 感動中國孝順的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01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後人有詩贊曰: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種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

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

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
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
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
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
,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
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㈣ 求現代的關於孝順的故事,100字左右就行,要6個

歷屆中國感動人物山西女孩孟佩傑被評為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她孝順母親的事跡不僅感動中國,也感動天下人的心。當養父走後,在她八歲的時候養母又生病癱瘓在床,伺候照料養母的重任就壓在她稚嫩的身上。而她的養母由於對生活失去信心准備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小佩傑發現了,哭喚著把媽媽從死亡的陰影中拉回,使媽媽放棄自殺念頭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氣與女兒相依為命。八歲的小佩傑既要給媽媽做飯洗衣端屎倒尿,又要跑步到學校上課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進大學山西省臨汾師院。孟佩傑上大學再把癱瘓在床的媽媽領到山西省臨汾師院附近租屋伺候照料,四千多個日日夜夜伺候照料癱瘓在床養母,感動的媽媽淚如雨下,媽媽親口說出「雖然我是養母,但是她比親生的女兒都好!」,孟佩傑12年如一日照顧養母的故事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感動了天下父母,也感動了天地人。

㈤ 現代社會中有孝心的人都有的誰有啥感動人的事例最好是感動中國人物里邊的。

1.當代孝子捐腎救母——田世國 (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2.年過半百的王凱、王銳兩兄弟騎三輪車擬用10個月帶母親游全國。

㈥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孝」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5朱曉暉——最孝女兒
朱曉暉,女,黑龍江綏芬河市民。
朱曉暉的父親在2002年患彌漫性腦梗塞,從此癱瘓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朱曉暉辭掉了在報社的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不但賣了房還欠下一身債務。因為不堪重負,朱曉暉的丈夫帶著孩子離開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區的車庫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曉暉曾是一位有才氣的詩人,詩歌在全國獲得過很多獎。父親生病前,她喜愛讀詩、寫詩;而現在她看得更多的是醫學護理和養生方面的書籍。老人患病後落下了癱瘓的毛病,腿腳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曉暉幾乎每天都要給他擦洗身體。在她的細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沒有得過褥瘡。但常年的操勞,使得才41歲的她早已滿頭白發。
維持兩人生活的唯一來源是老人每個月一千多元的養老保險。父親治病的開銷不能省,朱曉暉就只能去市場里撿人們不要的菜給父親吃,自己則用鹹菜就著米飯度日。雖然生活環境艱苦,但朱曉暉一直努力讓父親生活的更舒適些。老人因為心疼女兒,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顧父親的起居外,朱曉暉在周末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給三四個「債主」的孩子補習。對於別人的幫助,朱曉暉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動把愛和善意傳遞給更多人。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朱曉暉的頒獎詞: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你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著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裡最溫暖的宮殿,你病重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

㈦ 感人的現代孝心故事

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裡面都有很多類似於

㈧ 現代孝的事跡

203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
頒獎辭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這樣評價陳斌強:
陳斌強自身的朴實行為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
推選委員吳孟超說:
陳斌強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為社會的良葯。
事跡: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陳斌強決定再困難也不能丟下母親。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用一根布帶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㈨ 現代,孝的故事。

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著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當今之世大談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展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浹乎宇宙,顧復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終極關懷。我們伴隨父母走過老年,看著他們肩膀不再堅實,頭發日漸花白,甚至不時病痛,但是,他們的心靈經過歲月的洗鍊,自然發出一種光明,可以燭照煩囂的世事與人情。老人是人類的寶藏,越有傳統的文明越重視老人。國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實在是深富智慧之語。一個不敢正視衰老、病痛與死亡的人,顯然是不夠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親的父母面臨這些困境時,我們自然會對生命作一整體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確立自己更真實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延續傳統理念的基地,我們的生命意涵從中得到滋養、成長、成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從中得到啟發與實現。因此,體會愛自親始,甚至推己及人,這其實正是每一個人內心所嚮往與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顯人性與真正的自我實現。
耶穌基督曾說:「就世人來看,是我被釘在十字架上,依我看來,是世人被釘在十字架上。」
也許,我們真的把自己釘死在外化不覺的意念上,把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釘死在競爭無情的物化生命里,讓蘊含永恆價值的真實自我深陷於生滅不實的妄求空想旋渦中。
現代人很少能如此覺醒,今生如此,生生世世如此。心靈若是不能覺醒,就無力省察體驗,充滿內在生機的價值生命就無從發展,只剩下僅由外來移植未經消化的知識所拼湊而成的自然短暫存在生命,這時生命意涵就會因人格外化而萎縮成為「我就是我所有的一切」,當別人問我「是」誰?所得得答案可能卻只是我「有」什麼。人性本心(內在自我)如果消融於外在的名利權位,人生理想終必完全落空,人生幸福也將毫無保障,因為人所擁有得一切都只是暫時借用得,等到時移勢易,甚至垂危臨終時,我還真的「有」些什麼?覺醒著如此匱乏不堪的存在意涵,這簡直是個痛苦的束縛!
任何人若不能從個體的自然生命活出群體的價值生命,若不能超越個體存在的孤立,覺醒人性共通的存在價值總體,人性本質最深切的要求——終極關懷(道德實踐),將無力實現,人性的價值潛能也將因缺少心靈的互動啟發而無法成長顯現。人在成長之初,由於得到了父母親情的特殊關懷,使心性潛能發展了特殊的力量。萬物之靈的人類有得天獨厚較長的幼兒依賴期,身心和父母有長期的依賴,家庭像是一個人的根,我們從中得到休養生息,也得到成長與成熟。家庭滿足了人性的要求,使我們從人性相通的原始情感中,對父母有最深切的關懷,而後漸進推及他人。這個人性相通的真實心靈,即是由內而發的道德實踐,父慈子孝的人倫基底。孝順的內涵即是回歸心靈深處的那點情愫,要對人類世界,宇宙人生表達真誠的關懷。
長遠以來,歷史教曉我們:長遠來看,我們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純的品德是在家裡培養出來的,品德修養的基礎當以孝為首要。唯有從家庭開始,先和諧根本的人際關系,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於更廣泛的群體社會。孔子和孟子對孝道體驗特別深,所以也都清楚強調:人生須以孝德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滿足。

㈩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有關孝敬父母的

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陳斌強用孝心感動華夏大地:近日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評選結果出爐。陳斌強當選了,作為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之一的陳斌強,用瘦弱的肩膀背著母親,每周往返於30公里的山路中。
陳斌強,作為老師上課風趣幽默,互動性強,很受學生歡迎,他教的兩個班,語文成績連續多年蟬聯當地聯考第一名。
2007年,陳斌強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家住縣城的陳斌強,每周都會將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摩托車30公里,帶著母親去上班,到了周五,又將母親「綁」回家中照料。一連五年(截至2012年),風雨無阻。
頒獎辭這樣說: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這樣評價陳斌強:陳斌強自身的朴實行為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
推選委員吳孟超說:陳斌強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為社會的良葯。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作為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之一的陳斌強,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孝道,小時候母親馱著他,長大了他背著母親,走完一段又一段崎嶇山山路,他是當之無愧的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
另外還有河南的謝延信,孟佩傑等人也獲得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也很感人,符合孝心無價的專題,你可以自己搜索。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現代孝順感動中國事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改善父母臟的問題 瀏覽:359
中老年人胃脹是怎麼回事 瀏覽:366
老年人總是喊大便是什麼意思 瀏覽:394
老年人全民健身運動活動方案 瀏覽:994
重慶頭域養生堂哪裡有店 瀏覽:448
老年活動中心羽毛球 瀏覽:466
父母為孩子改變三件事是什麼 瀏覽:97
關於退休補發工資 瀏覽:279
瘋狂敬老院 瀏覽:720
80歲老人查出心臟主動脈夾層 瀏覽:995
老年人芬迪 瀏覽:624
呼和浩特月均養老金最低 瀏覽:107
泰康復養老怎麼樣 瀏覽:152
活到80歲國家給什麼 瀏覽:391
父母賴在兒子家裡不走怎麼辦 瀏覽:296
父母遺囑有效期是多少年 瀏覽:835
老年活動中心選址 瀏覽:275
養老保險不返回個人賬戶嗎 瀏覽:965
蘭馨美容養生護膚品怎麼樣 瀏覽:837
常規體檢癌症多少錢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