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是詩歌

孝敬是詩歌

發布時間:2021-01-27 20:40:47

⑴ 關於孝敬的古詩詞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⑵ 孝敬父母的詩歌

一雙長滿老繭的來雙手
把我養源大成人
一對充滿血絲的雙目
看我成家立業
那面龐一道道皺紋
那是我成長的經歷
那是您對我的付出與艱辛
一雙長滿老繭的雙手
教我怎樣寫字
一對充滿血絲的雙目
讓我知道如何注視前方
那面龐一道道皺紋
說明我已經長大
說明這是您對我常年的關愛與牽掛
是啊
多少年的風風雨雨
兒,
如今已經長大
是啊
多少年的坎坎坷坷
兒,
如今已經成人
母親,我敬愛母親
您能聽到

在異鄉
對您
無聲的思念嗎
母親阿
我敬愛的母親阿
我知道
您不願讓兒
對您牽掛
你說這樣會影響工作
對嗎
母親阿
母親
我已經長大知道怎樣照顧自己
您不要為兒
牽掛
等兒,回鄉
孝敬您老
您要保重身體啊
我的母親

⑶ 關於孝順的詩歌

古代的: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現代的:
1京城的雨澆濕我疼痛的心臟
褲兜里的雙手支撐著我無力的臂膀
捲曲的長發遮不住流下的眼淚
心痛扭曲著我的臉龐

醒來吧我的父親 您知道我有多想
我多想給您我全部的力量
再為您捶捶背 再為您捏捏腿
求老天再給我們一些盡孝的時光

醒來吧我的父親 您知道我有多想
我多想給您我全部的力量
那一紙病重通知不會把我們壓垮對嗎
我的血液里流淌著和您一樣的也是您所賦與的堅強

您終於醒了 我要感謝仁慈的上蒼
您是媽媽和我們唯一的力量
既然今生註定我們一路風雨
我只企求路長 只求路長 一路風雨又何妨

2腳下的白雪
印出他串串的足跡
刺骨的北風
似萬把鋼鞭無情的抽打他那堅毅臉頰
急促的呼吸和著冷風
使他的粗眉和胡須變成銀色
他繼續走著
走在小興安嶺的山間小道上

我知道他的腳下本無路
鵝毛般的大雪
淹沒了他的腳印
不遠處又印出了新的一串
寬寬的肩上一捆砍下的柴
本來挺拔的身體不免有些彎曲
粗而有力的大手握著一把板斧
他繼續走著
不知何時
北風卷著雪花回了家
陽光又灑到巨人的身上
你不能給我財富
可在你的懷里我感到安全又幸福
永遠愛你----我的父親

⑷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歌

1,《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譯文:張參:父張朏,開元中為涇州別駕。朏為柬之之侄,襄陽人。說詳《全唐詩人名考證》。明經舉:參加明經科考試。涇州:治所在今甘肅徑川縣北。

覲省:拜望父母。綵衣:同「采衣」。《儀禮·士冠禮》:「將冠者采衣紛在房中南面」。注:「采衣,未冠者所服」。承歡:指侍奉父母。孝廉:應明經試者之稱。每年州舉秀才、孝廉送尚書省參加考試,稱歲貢。


⑸ 孝敬父母的詩歌(現代詩)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歌
歲月,拋落我一雙又一雙鞋子
風雨,脫掉我一件又一件衣裳
家園,賜於我內一座又容一座路標
母親,永不疲倦地向我凝望
古老而又永恆的關愛
有時,母親的手送我一程
有時,母親的心送我一程
其實,送與不送都一樣
我早已經知道
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
都是你心頭的牽掛
在歲月的山路上,我為你寫下腳印
在風雨的旅途中,我記住你的笑容
在歲月的風雨中——
我會帶著感恩和虔誠,為你祝福

⑹ 關於孝敬老人詩歌!!!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⑺ 現代的關於孝順的詩歌

1、《假如我今生無緣遇到你》

作者:泰戈爾

假如我今生無緣遇到你

就讓我永遠感到恨不相逢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著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鬧市中度過

我的雙手捧著每日的贏利的時候

讓我永遠覺得我是一無所獲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著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坐在路邊,疲乏喘息

當我在塵土中鋪設卧具

讓我永遠記著前面還有悠悠的長路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著這悲哀的苦痛

當我的屋子裝飾好了,簫笛吹起

歡笑聲喧的時候

讓我永遠覺得我還沒有請你光臨

讓我念念不忘,

讓我在醒時夢中都懷帶著這悲哀的苦痛。

2、《父親和我》

作者:呂德安

父親和我

我們並肩走著

秋雨稍歇

和前一陣雨

像隔了多年時光

我們走在雨和雨的間歇里

肩頭清晰地靠在一起

卻沒有一句要說的話

我們剛從屋子裡出來

所以沒有一句要說的話

這是長久生活在一起

造成的

滴的聲音像折下的一支細枝條

像過冬的

父親的頭發已經全白

但這近乎於一種靈魂

會使人不禁肅然起敬

依然是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人要舉手致意

父親和我都懷著難言的恩情

安詳地走著

3、《給父親》

作者:汪國真

你的期待深深

我的步履匆匆

我知道

即使步履匆匆

前面也還有

太多的荊棘

太遠的路程

涉過一道河

還有一條江

翻過一座山

還有一架嶺

或許

我就是這跋涉的命

目標永遠無止境

有止境的人生

4、《父母恩情》

作者:張世偉

第一聲啼哭

就撕痛了這個世界

輕輕睜開眼睛

就濕潤了這個季節

手舞足蹈的語言

只有父母才能讀懂

無數次的黑夜

都是你的歌聲

喚醒了黎明

無數次的黎明

又讓你的笑顏

陶醉了黑夜

父親是你的陽光

母親是你的月亮

你是父母的希望

天上的雲彩

是父親無微不至的呵護

夜裡的星星

是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

你安靜的睡眠

是父母最大的心慰

5、《母親》

作者:冰心

母親呵!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⑻ 孝敬父母的詩歌有:

遊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注釋]

1. 遊子吟:遊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詩歌的一種名稱。

2. 寸草:在這里象徵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幹叫做心。在這里「心」字雙關。

[簡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閱讀全文

與孝敬是詩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老年人的書 瀏覽:890
50歲生日說說 瀏覽:413
孝敬父母親的歌 瀏覽:58
老年人吃什麼充飢 瀏覽:606
營口老年大學在萬達 瀏覽:579
2018年貴州退休年齡 瀏覽:302
長壽區騎 瀏覽:204
老人家可以吃正露丸嗎 瀏覽:723
什麼是補交養老保險 瀏覽:161
單位交的養老金去哪了 瀏覽:273
華天科技體檢是去哪裡 瀏覽:469
父母很厲害是什麼體驗 瀏覽:468
如何暗示父母自己抽煙 瀏覽:49
老人家覺短 瀏覽:378
老年人健身計劃 瀏覽:323
洋縣2015敬老院 瀏覽:137
老人家的嘴巴 瀏覽:63
父母為我做什麼的 瀏覽:202
孝順店面房 瀏覽:562
女生嫁了給多少父母生活費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