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重陽節著名散文的題目
我獨坐在靠窗的辦公桌前,望著窗外花壇里盛開的菊花在瀟瀟秋雨中吐香搖曳而心馳神往。對於菊花,我總有偏愛之情。這不僅是因為我出生於菊花飄香的金秋十月,更重要的是因了菊花的飄若浮雲的獨特風姿以及「凌霜留晚節,殿歲奪春華」的可貴風格。菊花少牡丹之霸氣,無梅花之傲氣,同紅葉凌霜,與青松為伍。故歷代文人墨客多以菊之品德自勵自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韓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猶看黃花分外香」;蘇東坡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皆為膾炙人口的詠菊名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教室里傳來的讀書聲將我陶醉於賞菊的思緒重新拖了回來。可不是嘛,光顧著賞菊了,殊不知秋菊飄香重陽至,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悄然而降、近在眼前了。心中忽然就想起了那句「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詩句來。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情有獨鍾的當屬重陽節了。若問緣由,那就得從其別稱——「老人節」說起。記得報紙上曾有過這樣一條新聞:去年重陽節,某報記者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接受采訪的年輕人並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有的雖然知道是重陽節,但不曉得有老人節一說,至於老人節的內涵更無從得知。
由此可見,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恰恰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他們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用工作學習壓力大來解釋這種忘卻,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而對中國傳統的「七夕」卻不屑一顧,實乃可悲!
從教十餘載,雖不能言桃李滿天下,但也育人無數。每逢重陽,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到敬老院奉獻愛心,這樣意義深遠的應節教育不可或缺。
前文提及我對重陽節情有獨鍾,其實還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當屬其因。
自打記事起,父母就不在身邊,我自然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幸運的是,他們對我百般呵護,生怕我受到一絲一毫的委屈。記憶里,奶奶對我最好了。雖說那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靠奶奶每天步履蹣跚地撿廢品維持生活,但吃穿方面從沒虧待過我。重陽節那天是奶奶的生日,我喜歡看她在這一天綻放難得的笑容,宛若燦然盛開的菊花;我喜歡聽她在這一天講述自己的故事,充滿曲折和苦難;我喜歡聽她在這一天說出自己的願望——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腳踏三輪車,拉上心愛的孫女兒撿「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平靜的生活驟起波瀾,又是一個重陽節的晚上,我高燒不退,這可急壞了奶奶。屋外秋雨淅瀝,伸手不見五指,奶奶望著二十里外的醫院的方向,稍稍蹙了一下眉頭,背起我就出了家門。一路上,感覺她十分吃力地搖擺在泥濘的山路上。
就是那夜,那個重陽節的雨夜,意外發生了,一輛大貨車在拐彎處刮到了奶奶。當時就感覺她身體猛地一震,我就被她順勢撂到了地上,而她自己卻滑進了深壑,再也沒有爬上來。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好多年,每每憶起,心裡都會有不可言喻的隱痛。彷彿又看到了她對我慈愛地微笑,我淚眼模糊,聲音哽咽「奶奶,孫女兒早就給你備好一輛腳踏三輪車了」。唯有此時,才能真正理解「子欲孝而親不在」的苦楚和無奈。
重陽節是奶奶的生日,也是她的祭日。每逢這一天,我都要登上那段吞噬奶奶生命的罪惡山路祭拜亡靈,以示感恩及懷念。
一陣略帶冷意的秋風掠過,滿室的菊花馨香沁人心脾。下課的鈴聲響了,看著孩子們天真活潑的笑臉,心裡默想:又一年的重陽節近了,我要給他們好好講一節有關老人節的課。教他們如何做人;學會感恩;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道理;了解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引導他們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汲取營養、茁壯成長,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祖國棟梁之才。
❷ 重陽節敬老的名人名言
1、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2、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佚名
4、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6、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7、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8、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佚名
11、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佚名
1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4、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15、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16、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17、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8、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19、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20、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佚名
2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2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23、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❸ 重陽節名人名言
答:重陽節名人名言
1、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2、子孝父心寬。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4、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
6、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7、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8、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
11、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
1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
15、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❹ 重陽尊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重陽節尊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1.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2.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4.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 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7. 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佚名
8.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9. 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10.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1.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2.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13.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佚名
14.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15.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佚名
16. 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17.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18.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19.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佚名
20.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21.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2.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23. 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24. 尊敬老人,不僅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對老人精神上的關照。
25. 對父母最大的愛,莫過於管好自己。
26. 薑老辣味大,人老經驗多。
27.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敬老愛老,永遠記牢。
28. 在家敬父母,何須遠燒香;老人開心笑,勝似靈丹葯。
29. 自己如何對待父母,兒女就如何對待自己。
30. 今天為人子媳,明天為人父母。
31. 今日孝人,明天人孝。
32. 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當先。
33. 尊老愛幼喜笑顏開,知足常樂永葆青春。
34. 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35.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36. 扶老攜幼揚美德,尊老愛少講文明。
37. 當家方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
38. 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幫助老人。
❺ 有關重陽節的詩句名言
1、 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2、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3、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4、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5、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佚名
6、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7、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佚名
8、 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9、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10、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11、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佚名
12、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13、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14、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15、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16、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1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8、 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19、 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佚名
20、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21、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梧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22、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23、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李煜《謝新恩》
24、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25、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王昌齡《九日登高》
26、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27、 中秋才過,又是重陽到。露乍冷,寒將報。綠香催渚芰,黃密攢庭草。人未老,藍橋謾促霜砧搗。照影蘭缸暈,破戶銀蟾小。樽在眼,從誰倒。強鋪同處被,愁卸歡時帽。須信道,狂心未歇情難老。——李之儀《千秋歲》
28、 上客南台至,重陽此會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陽曛。務簡人同醉,溪閑鳥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嚴維《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29、 重陽寒寺滿秋梧,客在南樓顧老夫。步蹇強登游藻井,發稀那更插茱萸。橫空過雨千峰出,大野新霜萬葉枯。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幾回沽。——耿湋《九日》
❻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重陽節來源: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專個叫桓景的人,他屬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❼ 重陽節的名家散文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
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辛棄疾)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醉花蔭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沉醉東風·重九 (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重陽 (文天祥)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九日渡江 (李東陽)
秋風江口聽鳴榔,遠客歸心正渺茫。
萬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
煙中樹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繞建康。
酬過真州更東下,夜深燈火宿維揚。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