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不孝順就當自然規律

不孝順就當自然規律

發布時間:2021-01-25 23:44:17

❶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個不孝

多子多福、傳宗接代、養兒防老,是中國古代的生育觀念。傳統婚姻的首要目的就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孟子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順父母的事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為最大。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人要生小孩是因為生命的延續,是人生完整的標志。是對家庭盡忠是對父母盡孝,是為家庭添丁延續香火。養兒防老,孩子就是下半生活著的希望。有孩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完整的家庭。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續,在自己老了的時候,能有所依,有所靠。

問下自己,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養兒防老?其實可以看看這句話:「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

❷ 古代不孝應受何刑

在中國封建法律中,不孝是一種獨立罪名。《唐律·名例》規定,不孝罪包括:「謂告言詛詈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別籍異財;供養有缺;居父母喪身自嫁娶,若作樂,釋服從吉;聞祖父母父母喪匿不舉哀;詐稱祖父母父母死。」就是:檢舉告發祖父母、父母犯罪行為的;罵祖父母、父母的;背地裡詛罵祖父母、父母的;祖父母、父母生存期間自己另立戶口、私攢錢財的;對祖父母、父母不盡最大能力奉養,使其得不到生活滿足的;父母喪事期間自己娶妻或出嫁的,父母喪事期間聽音樂、看戲的;父母喪事期間脫掉喪服穿紅掛綠的;隱匿祖父母、父母死亡消息,不發訃告、不舉辦喪事的;祖父母父母未死謊報死亡的,這十種情況,都屬於不孝的犯罪行為,都應受到嚴厲的懲罰。

先從告言和詛詈說起。告言,是揭發檢舉的意思。「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祖父母、父母犯了罪子女必須設法包庇隱瞞,是法律賦予的權利,也是孝親應盡的義務。如果祖父母、父母犯了罪,子孫不但不設法包庇隱匿,反而揭發檢舉,便被視為不孝行為,科以刑事責任。《唐律·斗訟》規定:「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

詛,是詛咒,指用迷信方法祈禱鬼神加害於自己所仇恨的人。按《唐律疏議》解釋,背地裡祈求鬼神加害祖父母、父母的行為,「以謀殺論」。就是比照謀殺祖父母父母的規定處罪,要判斬刑。

詈,是辱罵,歷代法律對於普通人的罵人行為並不認為是犯罪,唯獨明律規定「凡罵人者,笞一十」。唐律本來不認為罵人行為是犯罪,卻在《唐律·斗訟》中規定:「詈祖父母父母者絞。」罵一句就判死刑,可見對不孝犯罪的懲辦嚴厲到了極點。

所謂「別籍異財」,不僅指另立戶籍、私攢錢財,也包括「吃小鍋飯」在內。《唐律·戶婚》規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諸居父母喪兄弟別籍異財者,徒一年。」自唐以後直至清代,都把子孫別籍異財視為犯罪行為。明律對別籍異財的懲罰較唐律稍輕。《明律·戶役》規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立戶籍分異財產者,杖一百。」「若居父母喪,而兄弟別立戶籍分異財產者,杖八十。」清律與明律完全相同,只是在律後增注里說:「或奉遺命,不在此律」。「其父母許令分異者,聽。」看來,不僅父祖臨死前留下遺囑許可分異的可以分異,就是父祖還活著許可子女分家的,也不認為是犯罪,顯然比唐、宋時代寬容一些。

供養有缺,依《唐律·斗訟》規定:「諸子孫違反教令及供養有缺者,徒三年。」明、清律稍輕,均杖一百。什麼叫供養有缺?《唐律疏議》解釋說:「謂可從而違,堪供而缺者。須祖父母、父母告者乃論。」就是說,按照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本來可以供養父祖吃穿得好一些,而供給了較次的衣著和食物的,就算是供養有缺,不一定達到挨餓受凍的程度。供養有缺的罪名,屬於親告罪,不告者不理,祖父母、父母告發時才追究刑事責任。

重視孝道的中國古代社會,把父祖喪事看作天塌大事,家庭和國家都對之十分重視。官員家發生了父祖喪事,皇帝即給長假准許回家守喪,叫作「丁憂」。正因為把父母喪事看得很重,所以在父母喪期內發生的一些輕微的違反禮制的行為,都被視為不孝的犯罪。父母的喪期是三年。在這三年期間,做子女的應當全然與世隔絕,必須排除一切物質上和精神上的享受慾念。按照禮制的要求:父母死亡,子女在頭三天不能吃飯,第四天起一直到下葬為止,每天早晚只能各喝一遍粥,送葬結束後也只能吃粗茶淡飯,一直到喪期終了方能飲酒食肉。因此,在父母喪期內,子女一切享受和娛樂行為都被視為不孝的行為。「法出於禮而入於刑」,禮制的要求滲透入法律之中就把父母喪期內子女的某些行為規定為犯罪加以懲罰。《唐律·戶婚》規定:「諸居父母喪而嫁娶者,徒三年,妾減三等,各離之。知而共為婚姻者,各減五等。」可見喪期嫁娶,不僅限於家有喪事一方當事人犯罪,對方當事人也要受到懲罰。在法律上把喪期嫁娶叫「違律嫁娶」,違律嫁娶是無效的婚姻,必須解除婚姻關系,「各離之」。明律與清律沿襲唐律精神,將喪期嫁娶列為十惡重罪的不孝之中,僅是刑事責任輕一些,婚姻關系也必須解除。

與喪期嫁娶有關聯的還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諸居祖父母、父母喪生子,徒一年。」第二種情況是「諸祖父母、父母被囚禁而嫁娶者,死罪徒一年半,流罪減一等,徒罪杖一百」(《唐律·戶婚》)。就是說,在為祖父母、父母守喪期間生孩子的要受懲罰;祖父母、父母犯罪在押期間娶妻或出嫁的,都比照喪期嫁娶給予刑事制裁。

喪期生子要判徒刑,在沒有避孕措施的當時來說,就等於在父母三年喪期中不許夫妻間發生性交關系,實在違反自然規律,不近情理。在實際生活中,喪期三年不許男女過性生活,人們往往不能遵守,喪期生子在所難免,生了孩子怕受法律制裁,只好偷偷溺死。明太祖朱元璋鑒於社會上溺嬰事件太多,而且三年不許生育不利於人口繁殖,影響丁稅收入,發布詔書廢除了這條禁律。在朱元璋主編的《孝慈錄》序言中說:「古不近人情而太過者有之,禁令服內勿生子,朕覽書度意實非萬古不易之法。若果依前式,人民則生理罷焉。」盡管廢除此禁律的動機可能主要是出於統治利益的需要,不能不說朱元璋作了一件合於自然規律、符合人情的好事。

子孫於父祖喪期有與哀痛心情相違的行為,也認為是犯罪。《唐律·職制》規定:「喪期未終,釋服從吉,若忘哀作樂,徒三年;雜戲徒一年,即遇樂而聽及參加吉席者,各杖一百。」不僅喪期未終脫掉喪服或奏樂取樂的要判徒刑,就是遇見娛樂活動不加迴避聽取樂聲,或者被邀參加宴會的也責打一百大棒,可見把給父祖守喪的事看得多麼重要。

子孫在外地居官或經商,得知父祖死亡消息「匿不舉哀」的;為了急於當官,在父祖喪期屆滿前「冒哀求仕」的;以及出於某種動機謊報父祖死亡的,按照《唐律·職制》規定,對於這幾種情況都處徒刑一年,當官的要解除現任官職。

還需指出,犯了不孝之罪,不論身分高低都要受到懲罰。國家對貴族官吏的特殊人物加以特殊優待的議、請、減、贖制度,對於犯了不孝罪的人是不適用的。

❸ 不孝順父母會產生什麼後果

其實如果來你是叛逆的話自,很多孩子都頂嘴啥的,不過這都沒關系啦,如果你和父母吵架了,就先說對不起。如果你年紀大一些,多留些時間陪陪父母就好,他們可能會嘮叨,不過就當老人言吧。如果你的父母已經過世了,也不要太難過,因為如果他們在世的話也不希望你傷心。
其實後果的話,會反映在你兒女身上噢

❹ 「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

完整的話應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其中不孝有三為: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詳細解釋:
1、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這是一種不孝。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其中孔子的弟子曾參就問孔子:「子女一味順從父母之命,這可以稱作孝嗎」?孔子答道:「這是何話!這是何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應該婉轉指出。如果父母錯了也一味的聽從父命,那怎麼能稱為孝呢?」
從《孝經》中孔子和弟子曾參的這段對話可以看出,趙岐所分析孟子所說的不孝和孔子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2、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孝經》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古代學子寒窗苦讀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為官,但趙岐為什麼說不為祿仕呢?這應該和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有關。但即便是這樣,為了侍奉雙親,也要去做。孔子也說上之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不管怎樣也都要盡孝。
3、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對於第三條,不少人認為是封建社會給人們套上的枷鎖。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不結婚生子,這個社會還能延續下去嗎?我們不排除在古代,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國家需要更多的人來勞動,來打仗。可這點這無意中符合了自然的規律。孔子是很精通《易經》的,人更三聖,世更三古。《易經》就是一本揭開宇宙自然規律的書。孔子贊《周易》,為《易經》寫了一本《易傳》,成為後世讀《易經》必讀之書。結婚生子是自然的規律,任何反自然都是不應該的。正因為這樣,孟子也許才會說無後為大。

閱讀全文

與不孝順就當自然規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浦東2020年新開養老機構 瀏覽:279
冶療老年痴呆的醫院 瀏覽:244
老有所依爺爺老年痴呆 瀏覽:126
2017年老年大學辦學宗旨 瀏覽:444
北省老年大學長航 瀏覽:308
養老是什麼政策 瀏覽:531
安康適合養老院 瀏覽:403
幼兒園重陽節慰問老人簡訊 瀏覽:265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退休工資 瀏覽:434
咸陽外地老人如何享受本地醫保 瀏覽:160
關注敬老院的文章 瀏覽:66
作文我是這樣孝敬父母的 瀏覽:609
什麼種類最適合老年人 瀏覽:604
安度晚年孝敬 瀏覽:713
老人腰積水能活多久 瀏覽:4
弟子規孝敬父母的視頻教育片 瀏覽:397
程凱養生說最健脾的穴位是什麼 瀏覽:484
代理人員南寧市社保所退休辦理流程 瀏覽:930
五華養老保險年審網上怎麼操作 瀏覽:589
抽煙喝酒紋身孝順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