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企業重陽節登山活動

企業重陽節登山活動

發布時間:2021-01-24 05:26:52

❶ 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重陽,臘八,冬至. 這些節日的習俗與由來!謝了!

1、春節

習俗:貼年紅、吃年夜飯、守歲、拜年、壓歲錢、祭祀、廟會、舞獅等。

由來: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2、元宵節

習俗: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

由來: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3、清明

習俗:踏青郊遊、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等。

由來: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4、端午

習俗:扒龍舟、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食粽、放紙鳶、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

由來: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5、七夕

習俗: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

由來: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6、重陽

習俗: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由來:《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7、臘八

習俗:熬臘八粥、吃臘八蒜、曬臘八豆腐、煮臘八面、吃臘八冰等。

由來:「臘八」一詞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為「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8、冬至

習俗: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

由來:斗指子為冬至,即太陽黃經達270°,於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重陽節居然不放假,難道這不是傳統節目難道我們中國人不需要登山活動

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太多了,如果每個節日都放假那恐怕不可能,所以只能忍痛割愛,找幾個最重要的放假了。是吧…

❸ 登山有感三千字作文

[活動目標]
1、讓兒童了解重陽節的風俗及民族文化含義;2、鼓勵兒童自己動手,做禮物送給老人,提高動手能力;3、培養兒童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活動准備
(1)布置活動場地,營造尊敬老人的濃烈氛圍。
(2)錄音機、投影儀、錄像機等音響設備。
(3)學生准備自備的各種材料,用於製作風箏及給老人的禮物。
(4)活動時間一天。
[活動過程]
一、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及意義:
同學們,你們知道重陽節嗎?
重陽節在哪一天?
重陽節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登高辟邪,祈福免禍)
你知道重陽節有什麼新的意義?(尊敬老人)
在重陽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利用這次活動,來體驗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增長我們的見識,加深我們對自己親人特別是老人們的感情。這是很有意義的。
播放投影儀(活動課件):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❹ 重陽節公司組織登山活動,請問買什麼紀念品送給員工呢

毛巾,順便擦汗
如果是比賽,前三名另獎。獎品就看你們公司規模有多大,參賽人有多少,准備的預算有多少了。

閱讀全文

與企業重陽節登山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想跟60歲啊姨上床 瀏覽:213
在深圳做體檢做哪些 瀏覽:345
鞍山鐵西社保局辦理退休 瀏覽:143
老人機怎麼插手機卡 瀏覽:141
梧桐街道老年公寓 瀏覽:556
失智養老院 瀏覽:950
我爸說我不孝順 瀏覽:772
孩子o血型父母什麼血型 瀏覽:437
全民保的養老金一個月能提多少錢 瀏覽:864
泰來養老院 瀏覽:517
養老院康復器械 瀏覽:339
事業單位管理崗的女生退休年齡 瀏覽:308
個人養老保險領取計算 瀏覽:237
老人家用杜冷丁 瀏覽:302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扣費憑證 瀏覽:495
70多歲的老人喝氨基酸多久一次 瀏覽:394
四川省2016年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息 瀏覽:137
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問卷 瀏覽:617
黃渤綜藝老年痴呆 瀏覽:155
世界最長壽人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