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些佛教的經典語錄給我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佛曰: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佛曰:菩提並無樹,明鏡亦無台,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問曰:「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問曰:「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剎那便是永恆。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1.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為。 2.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3.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麻煩。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5.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持黃金未為珍貴,知安樂放值千斤。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為最高。切勿貪以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平安樂逍遙。 6.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 8.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 9.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10.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11.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 二.行善 12.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為至,福已遠離。 13.把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 15.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 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1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17.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18.學佛,就是在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 19.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0.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 21.知「因果」即知進退。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2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23.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24.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25.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6.印光大師法語: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27.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8.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辦事以盡力為有功。 29.萬事得成於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30.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的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31.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32.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 33.情生智隔。 34.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的如我凱撒者也,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35.人世間的艱難與困苦,就是一種考驗。 36.人如果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會出差錯了。 37.有智慧的人能夠舍,能舍就能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 38.同樣是過一輩子,慾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滿足需求;而慾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也能夠安穩地度過一生。 39.人如果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 40.生命里最難能可貴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41.你成功時最危險的敵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 42.不耗時間批評別人,多花時間改善自己。 43.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44.語言之間最可積德,如見人為善,以一言贊成;見人為惡,以一言諫之;人有爭訟,以一言解勸;人有冤抑,以一言辯明;以至勿談人隱私,勿論人是非,其功德皆是無量 45.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修來的擦是真的。 46.如果有人犯下錯誤,我們要學會去關懷他,寬恕他,以及以身作則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發脾氣,發怒討厭和打擊他。否則我們就與他一樣,同樣是無知的人,因為我們也犯下了無知的錯誤。 47.三餐常思農民苦,日用莫忘眾生恩。 48.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而好似一份虔誠的慈悲心。 49.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痴。 50.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要知道,普天之下,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51.只有經得起忍耐,才有辦法在人世間生存的更自在。 52.真正用該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侮辱。 53.忍辱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54.小事不做,難成大事。小氣不忍,則壞大事。 55.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56.人之謗我者,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57.要批評別人時,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58.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靠後。 59.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60.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61.不知足的人,即使再富有,也是有個窮人;因為他總有貪心,「貪」字無厭,就變成「貧」了。 62.有求皆苦,無欲則甜。 63.春天才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百年渾是戲一場,死後空持手一雙。 64.人的憂悲苦樂,皆建立在一個有「我」的觀念之中。 65.弘一大師《生命之愛》----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護兒牛舐犢,雞為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常揣縮。人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開他眷屬,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好不怕多
2. 我們老師的經典語錄
.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2.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積累。
5.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6. 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7.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8. 甘願做歡喜受。
9.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10. 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痴。
11.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12. 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
13.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14.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可能是自己。
15. 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更怕誰。
16. 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有用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17. 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18. 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19.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20. 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21. 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22. 屋寬不如心寬。
23.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24.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25.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26.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27. 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28. 要批平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29.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30.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31.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出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口出毒蛇。
3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33.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34.欣賞別人就是庄嚴自己。
35.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36.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37.受人點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
38.對父母要知恩、報恩。
39.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40.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
41.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勿輕己靈,勿以善小而不為。
42.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43.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44.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
45.有智慧才能分辯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46.君子為目標,小人為目的。
47.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48.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
49.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50.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的這顆心。
51.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就會活得很快樂。
52.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53.是非當教育,贊美作警惕。
54.閑人無樂趣,忙人無事非。
55 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絲毫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56.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57.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58.發脾氣是短暫的發風。
59.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60.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61.自己害自己,莫過於亂發脾氣。
62.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63.犯錯生出懺悔心,才能清靜無煩惱。
64.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會落空。
65.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溫情。
66.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67.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謙沖的胸襟。
68.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69.修行要系緣修心,借事練心,隨處養心。
70.不要隨心所欲,要隨心教育自己。
71.有時當思無時苦,好天要積雨來糧。
72.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發願容易行願難。
73.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得下,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己。
74.能幹不幹,不如苦幹實干。
75.人要自愛,才能愛普天下的人。
76.為人處事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77.不怕事多,就怕多事。
78.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
79.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80.一個缺口的杯子。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圓的。
81.願要大、志要堅、心要細。
82.有願放在心裡,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83.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84.布施如播種,以歡喜心滋潤種子,才會發芽。
85.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
86.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87.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為能為,才能升華自我的人格。
88.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89. 【做人的開始】每一天都是故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90. 【時間成就一切】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
91. 【時日莫空過】一個人在世間做了多少事,就等於壽命有多長。因此必須與時間競爭,切莫使時日空過。
92. 【為善競爭】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
93. 【蒙蔽的自由】人常在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毫無覺知。
94. 【時間如鑽石】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鑽石般珍貴;但對愚人來說,卻像是一把泥土,一點價值也沒有。
95. 【生命在呼吸間】佛陀說:「生命在呼吸間。」人無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無法擋住死期,讓自己永住人間。既然生命去來這么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愛惜它、利用它、充實它,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96. 【是否發揮了良能?】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更顯得珍貴。難得來一趟人間,應問是否為人間發揮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長壽。
97. 【行善要及時】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未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太費事了。
98. 【時間無法遮擋】怕時間消逝,花了許多心血,想盡各式方法要遮擋時間,結果是:浪費了更多時間,且一無所成!
99. 【停滯不前,終無所得】人都迷於尋找奇跡,因而停滯不前;縱使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所得。
100. 【一鼓作氣】我們到哪裡都應該有一個目標、起點,要朝目標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標還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氣到山頂上。否則停在半山腰中,石頭若滾下來,豈不是很危險?
101. 【建立家庭倫理】台灣的離婚率不斷逐年攀升,衍生不少社會問題。希望人人都能先由自身建立正常的家庭倫理,再去影響其他的家庭。
102. 【愛其所愛】在感情發生問題時,要以大愛之心愛其所愛;也要退一步,用寬廣的心接受眼前呈現的一切,這才是有智慧的愛。
103. 【愛人與被愛】愛人與被愛都是幸福的。但是這分愛必須「清凈無雜染」--付出者無所求,接受者不貪婪;施與受者都無煩惱,彼此皆自在。
104. 【無色彩的愛】無色彩的愛--「時」不計長短,「地」不分遠近,「人」不分宗教與種族,只要有苦難,我們看得到、聽得到、做得到,都應盡量去付出,決無希求回報的心念。愛得普遍,愛得透徹,愛得干凈利落,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純凈真愛。
105. 【說一丈不如行一寸】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106. 【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107. 【從自我做起】想擁有一個清凈的社會並不難,但需先從無數個「我」與「你」開始做起。想要求整體的美,也必須從個體開始;有無數個美的個體,才會有大整體的真善美。同樣的,嚮往生活在菩薩的世界,自己就必須先學習做菩薩。
108. 【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而成,並抱持恆久心,於平常的言行舉止中不離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學佛修德。
109. 【知羞恥】一個人只要有慚愧羞恥心,自然不做喪理敗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學佛一定要慚愧心,知羞恥。
110. 【誠於內,形於外】一個人的修養如何衡量?應是在誠於內,而形之於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內在的修養。
111. 【救世先救心】要救世必須先救心,心誠則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開始做起,然後再以一個和睦家庭去教化、影響其他的家庭,則家家和睦,社會安詳和樂。
112. 【深思熟慮每包話】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說話,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開解煩惱?
113. 【問心無愧】修行要抱持一個原則與信念--為佛教、為眾生,行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與打擊也要忍受,凡事做到問心無愧的地步。
114. 【人群磨練】人的習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須走入人群,和不同習性的人互相磨練、適應,並圓融共處、和睦相待。
115. 【最堅強的人】行忍辱的人,是一個最堅強的人,任何人與事都擊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116. 【不毀謗同道】修行除了自度之外,還要度人;時時刻刻培養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絕對不侵犯、毀謗他人,尤其不侵犯、毀謗同道者。
117. 【不傷害別人】人往往為了愛自己而損害別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修養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去傷害別人。
118. 【彼此感恩、行善】社會是群體的,只有一個人好或只有一個人向善還不夠;希望擁有一個好家庭、好社會,就必須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119. 【個人是社會的起源】社會形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個人的修養。若能先培養好個人修養,進而料理好家庭,社會秩序自然能漸上軌道。
120. 【何謂修行?】所謂修行,即「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常存慚愧心勤勉精進。如修學而不精進,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沒有慚愧心;心無漸愧者,行為必然不端,遑論修心養性?
121. 【福至心靈】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靈,是謂「福至心靈」。
122. 【不要小心眼】為人處事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123. 【步入解脫門】平常要多調伏自己的心念,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若能降伏「憂煩」的魔軍,看淡世間的利慾,得時不貪著,失時無掛礙,這才是步入解脫門。
124. 【時時尊重他人】若想在世間成就事業,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須先從「隨時隨地尊重他人」的基礎做起。
125. 【練心】人生在世,常會接觸復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藉復雜的「人與事」來練心。
126. 【不散播是非】無意間的散播是非,雖然沒有傷害別人的身體,但是卻毀壞別人的名譽與形象,這種罪過比傷害別人的身體還嚴重。
127. 【啟發自我覺性】修行,得靠自己精進地啟發自我靈明的覺性,不能期待不勞而獲的成果。
128. 【以眾人為重】學佛要注重道與理,關心人及事。能以眾人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練,以毅力、勇氣突破障礙,才是真正學佛的精神。
129. 【苦修】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練吃苦的心志。
130. 【放棄憂愁惶恐】人一旦生活在憂愁惶恐中,就很容易喪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與逃避的深淵。
131. 【不談神通怪力】除了對人與事必須信實外,講經說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談神通怪力、聳重人心的言論;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識水平,引導眾走善道。
132. 【修學三要】修學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場。二、要有駱駝的耐力--工作時,要有駱駝般的耐勞和耐力。三、要有獅子的勇猛--努力精進如獅子的威猛。
133. 【同參】同參,是同修間彼此相互切磋、去除習氣,唯存清凈佛心的意思。
134. 【同道】同道,是指同修間若有錯誤的行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厲之意。
135. 【聖人無夢】古人說:「聖人無夢」,是形容聖人並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著於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天睡醒之後就面對現實的生活。
136. 【修行修心】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鳥過白雲,魚躍水面」般--空中無跡,水面無痕;不為消逝事物而煩惱,心境安然而自在。
137. 【戒、定、慧三學】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於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138. 【四重德行】修行者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離「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言重」即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鼓勵人心向上,並解開眾生的心結;所以「言重」則「有法」。
「行重」即行儀莊重,舉止有節;是故「行重」則「有德」。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剛柔並濟,令人歡喜親近又不致輕浮,亦即孔子所說:「溫而厲,威而不孟」,涵有「溫、良、恭、儉、讓」之威德;故言「貌重」則「溫威並重」。
「厚重」即心寬意厚,善解人意,常懷歡喜心,樂於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則「人人皆歡喜」。
139. 【善用錢財】錢會害人,但是錢也會救人。我們要好好利用錢去救人,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有勢的人,若不知節制慾望則煩惱無量;若不將名利看淡,精神生活必然空虛無所依止且苦患無量。
140. 【財欲是禍水】世間人為了財物,造作無量罪業,所以有句話說:「財欲是禍水。」學佛應認清:世間財物只是給予人們資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歡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嘉舍布施。
141. 【理財四分法】佛陀曾教我們理財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養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於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142. 【坦誠相待】多數人為了追求名利,往往對人都不坦誠,諂曲逢迎、處處巴結;人若不能坦誠相待,是件多麼痛苦的事啊!想去除這些痛苦,就必須把得失心轉為誠實心,坦然地取諸社會並用諸社會--從社會取得有意義的錢財,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如此,光明磊落而坦坦盪盪,不是更快樂而自在嗎?
143. 【布施就是修福】布施就是修福。錢財,若捨不得用而存在金庫做守財奴,就與窮人沒有兩樣;但是如果用得不當也會有害身心,甚至禍國殃民。若能用在有意義的地方,則是修福積德的大好機會。
144. 【身外之物如火】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凍時,近火雖可取暖,但太靠近卻很危險;若看不開、放不下,猶如手拿燒紅熱鐵,必然被燙傷。世間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來很美,喝起來也很清涼,但握久了手也會凍傷。眾生顛倒,明知財物、名利傷人身心,卻仍甘於被傷害。
145. 【培養慈悲】學佛,最重要的是培養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146. 【反省過失】常能反省自己而無過失,即得解脫自在。
147. 【拜佛要學佛】信佛而不學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學佛,就是愚行。
148. 【做好人間事】學佛的人,應正視「生」與「死」。把握做人的機會做好人間事,則家庭和樂,社會安寧。人和地吉,就能免除天災人禍,達到消災延壽、福祿綿長的境界。
149. 【端正見解】端正自我的見解,需用正確的理智、思想透視人生無常的道理。不管是貧、是富,也不管人間物質的貴賤增減都沒有得失心,皆能安然自在,這就是「學佛的正見」。
150. 【用佛心看人】學佛的修養,是要每個人保持平等心,看見任何人都能起歡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151. 【天天潔凈心地】過年前,人人會將屋子內外整理、粉刷得煥然一新。做人也要時時刻刻把壞的淘汱掉,讓心地天天清新潔凈。而學佛的人,更要心如過年一樣,日日除舊布新。
152. 【受法】聽法後,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謂之「受法」。
153. 【愛心是福種】佛教談因果福報,但並非有錢才能造福;若能時體念佛心、觀照自己,並以一分親切愛心去關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154. 【啟發自我】人若能啟發自我的本性與天職,自然做任何事都會覺得輕松而無怨言。
155. 【人心與佛性】心與性是一樣的,於佛稱為「性」,於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開水叫「水」,加上茶葉就叫「茶」,加上咖啡則叫「咖啡」。其實同樣是一杯水,但咖啡與茶都是水「以外的東西」。
156. 【化解煩惱】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以及善解別人的不悅與刻意傷害。
157. 【何謂功德無量?】佛教徒常說「功德無量」,是指對該做的事從不計較,無限量地做、及時地做,而且不求回報,此即真正無量的大福報,亦即所謂的「力德無量」。
158. 【時間累積功德】學佛一定要從最基本、自己做得到的功夫做起,不要錯過時機。功德是由時間累積而成,「路」愈早走愈早到達,「德」愈早修愈早完成。
159. 【注重實行】學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論、學問,還要能身體力行。
160. 【不能逃避責任】逃避責任,尋求一生的清閑,就無法延續自己的慧命。
161. 【選擇要正確】心一定要專,選擇必定要正確;若朝三暮四,時時從頭開始,將永遠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162. 【道心不可斷】學佛者,道心不可斷。道心斷,明燈暗;明燈暗,智慧失,就會招來障礙道業的因。修行人當看好心念,莫讓外境滅了心中的明燈。
163. 【為需要的人付出】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擁有一分功能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164. 【和群和睦】要和睦人間、和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學佛。
165. 【學佛的真諦】年輕佛子常耽於文字般若中,若能將所學的文字應用於實相般若,以聲音呼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事理圓融,方是學佛的真諦。
166. 【為眾生學佛】學佛是為眾生而學佛,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
167. 【渴愛的奴役】還未學佛以前,我們經常被「渴愛」所役使,心裡老是有欠缺的感覺;縱使有時好像捕捉到什麼,卻總是無法安定落實。這就好像在乾旱的沙漠里灑上一滴水,仍舊乾燥如初,絲毫起不了滋潤的作用。如今我們有幸學佛,就要少欲知足,放下物慾的執迷,積極節省有用的時間和精力,充實自己的良能與學養,朝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正路邁進。
168. 【揚善】能善意掩蓋他人不良習氣,弘揚其良好德性,且不評論他人是非,這樣的人一定可愛又可敬。
169. 【守好崗位】學佛是盡本分,在什麼崗位就做什麼事,不要將人間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處在人間。
170. 【感謝天意】若常常受到挫折,也要感謝天意的磨練。
171. 【接受一切磨練】我們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練,方能成為一個堅強的偉人。
172. 【勿輕言困難】勿輕言「挫折感、無力感」。縱然困難如石,也要鑽過去;更何況有時所謂的困難,可能只是如紙之薄。
173. 【悔不當初】極少有人會想到:今日平安健康,明日是否還能行動自如?今日財勢順利,明日有無不測?人常處於「悔不當初……」的懊惱中,想做卻力不從心,後悔又已太遲!此時不僅罪業層層迭迭,甚至到了臨終仍惶惶不知所歸?
174. 【以寬諒代替埋怨】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175. 【隨緣消舊業】做任何事,不要受一點小挫折即意志盡失。佛雲:「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該來的業障都能歡喜接受,則能隨緣消舊業。業報受盡,業障亦會隨時間而消失。
176. 【自殺的罪業】自殺所犯的罪有三:一、殺害父母所賜的身體,犯不孝罪。二、造自殺罪業。三、犯遺棄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177. 【另一種福】人在平安的時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偶爾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喚醒良知、長養善根,這何嘗不也是福?
178. 【凡事靠自己】怎樣才能消業、消災?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歡喜接受所面臨的一切,過一分鍾即消一分災。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業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災解厄。
179. 【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時,應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為自己鋪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則一旦病障現前,身心不得自在時,子媳再孝順也只能盡人事。
180. 【重業輕受】過去宿業所帶來的業障,如能以歡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業輕受。
181. 【無愧則心安】遭受別人批評時,先問自心是否無愧?無愧則心安。
182. 【感恩試練】若有人扯後腿,要心存感恩。沒有人「扯」,就練不出腿勁。
183. 【藉事練心】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積極投入人間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心靈不被環境所轉,能勇敢突破萬難,難行能行;做到別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別人不能舍而我能舍的地步,這才是「藉事練心」。
184. 【腳走好路】一個人如果沒有腳只是一個人不便,要是有雙腳卻不走正,那不知會害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家庭?
185. 【手做好事】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是沒有手的人。
186. 【人要走正路】人應該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盡是走歹路,這種人比沒有腳的人還凄慘。
3. 求有關「獨立的人格」的名言
1、做人要有獨立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鄭培民《文集》
適用於強調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
2、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歌德《浮士德》
適用於歌頌某一位大人物的情況。
3、應當把榮譽當作你最高的人格的標志。——牛頓《光學》
適用於強調擁有高尚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4、「特殊的人格」的本質不是人的鬍子、血液、抽象的肉體的本性,而是人的社會特質。——卡爾·馬克思《共產黨宣言》
適用於強調人要融入社會之中,成為集體化的產物。
5、保持人格不僅靠功勞,也要靠忠誠。——歌德《浮士德》
適用於強調保持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6、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於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萊《西風頌》
適用於強調人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
7、喪失人格的詩人比沒有詩才而硬要寫詩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雨果《巴黎聖母院》
適用於強調人格的重要性。
8、一個人必須剔除自己身上的頑固的私心,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自由表現的權利。——屠格涅夫
適用於勸誡他人不要有私心。
9、要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獻給一種道德追求,要是他擁有這樣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這方面和這個人相比起來都顯得渺小的時候,那我們在這個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車爾尼雪夫斯基
適用於勸誡他人保持健全的人格。
4. 征100句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
人生是生命在人間的一次短暫旅行。
人生應當追求三大財富:心靈財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人首先要追求心靈財富,其次是精神財富,最後是物質財富。三大財富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項財富,人生無法完美。
人生應當同時跋涉攀登兩個最高境界,一個是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生的開心、快樂、自由、幸福;另一個是升華生命品質,完善完美化生命的反物質結構,爭取將生命延續到千年界、萬年界、極樂界仙島群島洲等高層生命空間。
覺悟的人很少,喜歡上岸的人很少,順流而下的人很多。讓人覺悟是苦差事,讓人享樂是美差事,這是人的惰性使然。人,天生有惰性,都不願嘗試新方式,都想保住擁有的,都想抱殘守缺,求安全、求安穩,怕變化、怕失去,怕進入陌生領域,怕得不償失,其實,越怕越死,最好的防禦是進攻,最好的生活是積極創新,與其守舊,不如創新,與其死守,不如拓展新領域,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和能力及魅力,守舊的人,永遠不知道,也發揮不出自己的潛力和能力,也就失去了魅力。
人生在世,要想過得輕松自在,就得懂得放棄,只有不斷放棄,才能不斷超越。放棄是收獲精神和心靈成長的一大法寶,放棄更是升華自己,獲得美好未來的一種最佳途徑,基督耶穌和佛陀釋迦牟尼的核心教誨就在其中,人生的自由幸福就在其中,生命通向天國的奧妙也就在其中。
人分渾人、俗人、凡人、賢人、仙人五大類。以本能為主的是渾人,以慾望為主的是俗人,以情感為主的是凡人,以理性為主的是賢人,以靈性為主的是仙人。聖人屬於仙人類。
人活著的目的就是追求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生活,人和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圍繞這個目的而展開。如果忽視了這個生命存在的目的,不論我們上學讀博士也好,結婚成家創辦公司也罷;不論我們當官賺錢也好,還是修行修煉也罷,都是本末倒置。尋求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盡情地享受人生旅途上的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由此而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心存感恩,就是做人的道德,也是人生的主要價值和意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博覽群書、胸懷世界、起沉痾、挽狂瀾、為民造福、把地球建成世界各民族和諧共處的樂園。生命的最高境界是:修行修煉,度盡天下蒼生;成仙成佛,成就無上正覺。禪院草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完善生命的反物質結構,去天國千年界、萬年界、極樂界,特別是極樂界仙島群島洲生活。
人間是各層生命交替輪回的場所,是天堂地獄的中轉站,形形色色的旅客混雜人間,有去千年界的,有去萬年界的,有去極樂界的,有去動物層的,有去地獄的,還有返回的,從而亂象紛呈,雜說疊出,佛魔同爭,莫衷一是。
人最容易養成,且最容易忽視,卻對人生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習慣是習慣了受惠而忘記了感恩。越是對自己親近的人,越是對自己重要的人,越是對自己無私奉獻的人,人越容易產生埋怨和怪罪心理和情緒,越容易忘記尊敬和感激,越容易吹毛求疵,越容易求全責備。習慣了得到,忘記了恩典,習以為常了獲得,忽視了感激,這也就是為什麼越是親近親密的人越容易令人傷心傷感的原因。在所有的感恩對象中,人最容易忽視的感恩對象是上帝,我們習慣了獲得溫暖的陽光,習慣了獲得自由呼吸的空氣,習慣了欣賞鮮花的嬌艷和山川的美麗,習慣了感受性愛的愉悅美妙,卻完全忘記了,這一切都是上帝所賜,我們把最大的恩人忘了。不知道感恩卻求全責備吹毛求疵的人,都是已經養成了最大不良習慣的人。
越容易獲得的越珍貴。我們需要高度地清醒,凡是輕易地來到身邊的,都是珍貴的。我們不能認為輕易獲得的就沒有多大價值,相反,最容易獲得的是最珍貴的,應該把這看作是上蒼的恩賜,也應當把這個道理看作是人生寶典。
人類社會需要交通指示燈。人類社會必須呼喚聖人或聖人群體的出現,這個聖人或聖人團體必須是沒有自己的利益,沒有自己的家庭利益,沒有自己的民族利益,沒有自己的政黨利益,沒有自己的宗教利益,沒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只有全體人類的利益,唯有這樣的聖人或聖人團體才能比較公正地制定出全體人類成員遵守的交通指示燈來。
賢人不慶賀生日。聖人不慶賀與國家、政黨、宗教、家庭、軍隊有關的節日。
聖人知曉宇宙和生命的起源,通曉道及道的運行規則,是理性的化身。
依據靈性在人性中百分比的含量,人分為18品級,百分比含量越大,品位越高。
進化論無法證明人類的起源,人類絕對不是進化來的。《聖經》記載的只是中東地區人類的起源,而絕對不是整個人類的起源。
人是上帝意識的產物,人類的存在與宇宙中的所有生命息息相關,互為因果,人類的存在一旦破壞了大自然的和諧有序和對稱,人類就將會面臨滅頂之災。人類要在這個地球上生存,必須具備三個起碼的條件:1、愛上帝;2、愛自然;3、愛人類自身。不具備這三個條件,人類就沒有資格在上帝創造的樂園中生活。
生命禪院的道德觀和倫理觀是,人生是生命在人間的一次旅行,人生是一場游戲,人生的目的在於取悅上帝,人生的價值在於求道成仙,人生的意義在於獲得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生活,一切的說理、形式、法規就圍繞這個道德觀和倫理觀展開,人生不再為是否擁有什麼而苦惱,不再為錢權名利色而苦自己,不再看他人的眼色和評價而生活,不再為死亡而恐懼,不再執著於什麼,不再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強逼自己去浪費時光,不再為什麼主義、真理、國家、宗教、政黨、家庭而活,而是隨緣而化,隨性而動,「行於是,止於是,造次於是,逍遙於是」,「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隨緣放曠,任運揮灑。
導致人生痛苦的十八淵藪:一、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生命觀、宇宙觀;二、自私自利;三、貪婪;四、懶惰;五、忌妒;六、埋怨和抱怨;七、比較;八、勝負心和斗爭心;九、傲慢無禮;十、依賴心;十一、中毒情愛;十二、擁有霸佔;十三、爭名逐利;十四、依附心;十五、想改造和控制他人;十六、背離自然之道;十七、違法亂紀;十八、婚姻、家庭、民族、國家、政黨、宗教、組織意識。
人類的今天是由人類的過去造成的,每個人的今天是由自己的過去造成的,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能心神寧靜、智慧頓生,才能不怨天、不怨地、不怨社會、不怨他人,才能找到方向、走向通途。
人不僅要擺脫肉體的埃及地,更要走出心靈的埃及地。
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簡單點說,就是升華靈性,超脫世俗,逐步向生命的高層空間邁進。復雜點說,就是努力使自己生命的反物質結構逐漸向千年界、萬年界、極樂界仙人的生命結構演化,最終成就仙人的品質,到神仙生活的地方去生活。
如何走出迷途?點亮心中的神燈,把歲月一網打盡;超脫生死的羈絆,還我本來的天性;驅除常規的思維,藉以超光速前進;丟棄一切的擁有,堅信生命的征程;什麼也不要想,只管前進!
人生的過程猶如寫一封傳真件的過程。
人生是個萬花筒,開什麼樣的花,取決於花卉的結構,成就什麼樣的人生,取決於人的意識,所以,核心的問題不在於客觀環境等因素,而在於自身內在品質。近山識鳥音,近水知魚性,拜佛得佛性,求仙幻成真,只要我們有打造精品人生的願望,就能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實現理想。
人生需要一條跑道。人生要想有一番作為,必須選擇一條適合自己性格的跑道,沒有跑道,無法發揮出自己的才華;沒有跑道,將會被淹沒在芸芸眾生之中。最好的跑道是那條終生可以為之奮斗的跑道,經常更換的跑道不是好跑道。一旦選擇了跑道,不要輕易放棄,放棄就是失敗。
創造人類和個人的幸福,一靠上帝,二靠自己。
人生的意義是盡展自性取悅上帝,人是上帝造的,既然是上帝造的,所造物的目的就是取悅造物主,無法取悅造物主的人,人生必然是一場悲劇。
一切聽憑命運的安排,這種觀點是懶人們的人生觀,不思進取,不努力,懶惰成性,只想好事美事,卻不願付出辛勞,不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盡妄想著天上掉下餡餅。人生有主次先後輕重緩急,凡事都能找到一個最佳方案,若一切聽憑命運安排,就分不清主次先後輕重緩急,智商會越來越低下,會越來越懵懂。修煉的本質是通過轉換思維改變命運的軌跡從而去生命的高層空間。
人,極富彈性;人,潛力無限;人,可大可小,可高可低。
人類的苦難來自人類本身,每個人的苦難來自自身,道的運行遵守的是嚴密的邏輯和秩序,上帝的公正公平體現在道的運行中,若不能認識這一點,苦難就永難結束,惡性循環將沒完沒了。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想辦法擁有物質,而是想辦法改變思維。
活著的時候要努力把自己前面的路看清楚,要盡快弄明白生命的原理和奧秘,搞清楚天國的方位和情景,然後盡快地辦理好「護照」、「簽證」、「機票」、「行李」,盡快了卻人間的債務和事務,隨時准備啟程奔赴天國。
人生價值觀是建立在世界觀和生命觀基礎上隨時調整人生方向的「羅盤」和「指南針」,不同的價值觀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的千差萬別主要是門類繁多的價值觀導致的,耶穌和佛陀的價值觀成就了他們神佛的品質,希特勒的價值觀成就了他魔的品質,有人從政,有人經商,有人當牧師法師,有人成了大盜竊賊,這主要是他們不同的價值觀造就的。
要想明白活著的意義,首先要開啟靈覺,要開啟法眼佛眼,否則,就是在黑屋子裡看東西,什麼也看不見。
時間和精力是人生的鑽石,鑽石應該鑲嵌到皇冠上去,時間和精力應該用到最能體現人生價值的地方和事業上去。
人生是一次旅行,不論如何輪回,哪怕在人間輪回千次萬次,如果記憶消失了,那麼,我們在人間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知道前世,也不清楚來世,前世來世與我們有何聯系和意義?惟有清楚明白自己的過去,又能看到自己未來的人,才算是活得明白的人,也惟有這樣的人,才能將悲劇化為喜劇,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去盡享生命旅途上的美味佳餚和錦綉風采。
最佳人生投資,就是把我們的本錢投到既能使人生開心、快樂、自由、幸福,又能使人生終點站到達天國千年界、或萬年界、或極樂界仙島群島洲的事務上,除此之外的一切投資要麼充滿迷茫、悔恨、寂寞、無聊、辛酸、痛苦,要麼最後本錢全蝕,功虧一簣,甚至,我們錯誤的投資會造下無邊罪孽,幾世的輪回也贖不回來。
生命禪院倡導的人生價值觀是,人生就要開心、快樂、自由、幸福,凡能使我們的人生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事物和因素是有價值的,凡阻撓我們獲得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事物和因素是沒有價值的,而完善生命的反物質結構是人生的頭等大事。生命是無限的,人生是有限的,人生奮斗一輩子所獲得的有相的東西最終都是空的,只有獲得的無相的東西才是實的。人死的時候能帶走什麼?金錢、名利、地位、有形財產一樣也帶不走,父母配偶子女也帶不走,帶走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生命的品質,從基督耶穌的教誨講,就是積存在天國的財富,從佛陀的教誨講,就是我們成就的正果。
人生若能達到健康、富裕、自由之地步,就是豐滿人生。或者說,健康、富裕、自由是構成完美人生的三要素。
人生八大綱領:一、堅信上帝,堅信善良;二、勤奮創造;三、尊老愛幼;四、掌握平衡,不走極端;五、獨立自主,不仰仗他人;六、保持平凡,不求卓異;七、原諒和寬恕自己;八、懷抱夢想,堅定不移地向最美好的地方跋涉攀登。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孝順父母、不辱祖先、不辱國王、敬畏上帝、實事求是、不欺鰥寡孤獨和弱勢群體、不毀人家園和毀壞動物巢穴、以勞動和創造求生存、不傷害兄弟姐妹鄰居朋友、不參與任何迷信活動、不揭人隱私、不造假、說話算數,有始有終、尊敬師長、愛家鄉、愛祖國、不醜化自己的民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不剝奪他人的自由,凡事心存感激。
完美的人性必須具備八個條件:一、敬畏上帝、敬重神佛、尊重他人;二、無勝負心、斗爭心;三、熱愛大自然;四、謙遜、守信、誠實;五、有同情心、憐憫心;六、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能自我調整,保持平靜;七、順應自然法則,不企求特異;八、熱愛生命、熱愛勞動。
沒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沒有價值觀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的苦惱和不幸主要在於沒有人生的方向和價值觀。
什麼是成功的人生?只要自己一輩子感覺開心快樂自由幸福,就是成功的人生。
人生如夢,四大皆空,充分感受,無虧我生。
萬般皆游戲,唯有性命真。現實是一場游戲,痴迷其中陷落其中為迷人,開心其中歡樂其中為醒者,想擁有現實是痴人做夢,只有游戲其中方不誤人生。
人生沒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也沒有什麼了不得大不了的事,唯有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維護的大事。人生有涯,而生命無涯,人生的一切要圍繞著生命做文章,這是人生的核心主題。
人生的第一個戰略問題是要發揮自己的特長,要做自己願意做的事。人生的第二個戰略問題是要順應天時,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才是正確的,如果非要逆天時而行,必然會受到天道的懲罰。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人生的第三個戰略問題是要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逾矩」。人生最大的戰略問題是性命的問題。萬般皆游戲,唯有性命真,把性命的問題放在第一位,一切圍繞著性命來展開,如此,「綱舉目張」,一切清楚明了,人生其餘的一切就是玩游戲了,就再也不會住色生心,不會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如來了。這才是大智大慧的戰略人生。
人,天生都擁有神性、佛性、仙性、人性、獸性、物性,由於時代環境、家庭環境、受教育程度、自我努力等等因素的差異,最終有人成就了輝煌的精品人生,有人將自己的人生弄成了次品廢品。
大願成就偉大的人生,大願對人生有不可思議的效用,所有成就者都是有大願者,沒有大願的人生猶如隨波逐流的浮萍,無法攀登上人生和生命的巔峰。
追求一流人品:人是有品位的,一流人品具備真、善、美、愛、信、誠品質,樂觀、積極、謙遜、禮貌、干凈、整潔。他們是陽光,總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他們是愛的使者,總給人帶來歡樂和吉祥;他們是清澈小溪,總給人帶來清新和活力;他們是大山,總給人帶來安全和可靠。
不要錯過人生的最後一趟航班,一旦錯過,我們擁有的錢財、權力、名譽將一文不值,哭喊也沒用,生命的航班不會因為我們是總統、總裁、科學家、大師、教授、學者、億萬富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而不延誤。
除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外,人還有靈覺。沒有視覺的人叫盲人,沒有靈覺的人叫盲靈。
沒有了靈覺,也就沒有了靈性。沒有了靈性,就無法獲得完美的人性,其結果是:一、思維局限在三維空間內;二、不承認規律性和必然性;三、不相信因果報應;四、不相信生命輪回;五、將進化論的觀點引入人類社會,信奉「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六、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長遠後果;七、道德敗壞,人性沉淪;八、無感激報恩之心。
5. 誰能給點人生經典哲理語錄
1、別低估任何人。
2、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
3、溫和對人對事。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
4、現在很痛苦,等過陣子回頭看看,會發現其實那都不算事。
5、和對自己有惡意的人絕交。人有絕交,才有至交。
6、學會寬容傷害自己的人,因為他們很可憐,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大家都不容易。
7、學會放棄,拽的越緊,痛苦的是自己。
8、低調,取捨間,必有得失。
9、不要試圖給自己找任何借口,錯誤面前沒人愛聽那些借口。
10、慎言,獨立,學會妥協的同時,也要堅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則。
11、付出並不一定有結果。堅持可能會導致失去更多。
12、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
13、活得輕松,任何事都作一個最好的打算和最壞的打算。
14、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擾。
15、不說謊話,因為總有被拆穿的一天。
16、別人光鮮的背後或者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痛苦
17、盡量充實自己。不要停止學習。不管學習什麼,語言,廚藝,各種技能。
18、注意自己的修養,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19、孝順父母。不只是嘴上說說,即使多打幾個電話也是很好的。
20、愛父母,因為他們給了你生命,同時也是愛你愛的最無私的人。
21、偶爾也要現實和虛偽一點,因為不那樣做的話,很難混。
22、收斂自己的脾氣,偶爾要刻意沉默,因為沖動會做下讓自己無法挽回的事情。
23、無論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要思考。
24、永遠不要給背叛過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的背叛的機會。
25、無論是誰,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別是信任。
26、懂得傾聽別人的忠告。
27、別人說的記在腦袋裡,而自己的,則放在心裡。
28、盡量不要講同事朋友的八卦。
29、信佛,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30、坦然接受生活給你的饋贈吧,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31、真正了解無常的含義,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不是永恆的,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也不是永恆的。
32、要快樂,要開朗,要堅韌,要溫暖,對人要真誠。
33、空虛無聊的時候就讀書,但一定得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計劃。
34、對人性的弱點有清醒的認識,但要相信真誠的愛情,對愛情永遠懷有單純的嚮往。
35、不要太過依賴除自己以外的人,因為只有自己不會拋棄自己。
36、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於困境與磨難,微笑面對。
37、多看書,看好書。
38、少吃點,吃好的。
39、古龍說過,愛笑的女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40、多交朋友,交好的朋友。女人一定要有閨密。
41、請記得,好朋友的定義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裡為你開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為你著急。
42、要有夢想,即使遙遠。
43、努力愛一個人。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獲;不付出,卻一定不會有收獲,不要奢望出現奇跡。
44、承諾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東西往往不會變為現實。
45、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主張和個性,不要識途去改變他人,同樣,也不要被他人所改變。改了,就不是自己了。
46、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關鍵是清楚到底想要什麼。得到想要的,肯定會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麼都想要,只會什麼都得不到。
47、這個世界最脆弱的是生命,身體健康,很重要。
48、老天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49、不要試圖控制別人,不要要求別人理解你
50、活在當下,別在懷念過去或者憧憬未來中浪費掉你現在的生活
51、不要忘本,任何時候,任何事情
52、要誠懇,要坦然,要慷慨,要寬容,要有平常心
53、學會忘記, 善忘是一件好事
54、要樂觀,要積極,多笑,多照鏡子
55、相信他說的話,但不要當真。
56、凡事多長心眼。
57、不要自作聰明。
58、做自己的決定。然後准備好承擔後果。從一開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後悔葯吃。
59、自己不喜歡的人,可以報之以沉默微笑;自己喜歡的人,那就隨便怎麼樣了,因為你的喜愛會擋也擋不住地流露出來。
60、相信因果報應!相信輪回!
61、要學會忍耐與堅持!
62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愛情……時間可以沖淡一切
63、不要做刺蝟 能不與人結仇就不與人結仇,誰也不跟誰一輩子,有些事情沒必要記在心上
64、有時要學會聽取身邊人的意見,更多時候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
65、忘記過去才能有新的開始。
66、這個世界很不公平。
67、不要太依賴朋友,人性基本都有惡的一面。
68、愛情很美好,相信愛情。如果連愛情都不相信那人生豈不太苦了?
69、想得到一樣一定會失去另一件東西。
70、痛苦讓人成長,是你進步的一個機會,一個挑戰。別害怕痛苦的事情,它有另一面積極的作用。
71、人就是孤獨的,緩解它帶來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靜的接受它。
72、沒有經歷過的,永遠不能理解這些道理,但聽聽也是好的。
73、可以不美麗,可以不可愛,可以不溫柔,但是一定要誠實和善良。
74、喜愛一切美好的事物,贊美並享受它們所帶來的美好。
75、當困難來臨時,用微笑去面對,用智慧去解決。
76、要勇於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並承擔其帶來的責任。
77、愛家人,愛朋友,愛伴侶,愛孩子,然而,要真正為自己活。
78、永遠不要為已發生的和未發生的事憂慮。已經發生既成事實憂慮也於事無補,未發生的憑主觀臆測,無法推斷事情的走向,徒增煩惱而已。
79、不要老在別人面前傾訴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
80、不要想著依靠別人,要有目標有追求,這與年齡無關。
81、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擾。
82、學會思考,頭腦清晰,明白自己的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頭鳥,凡事不要強出頭,因為並沒有想像中的強!
83、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真的沒有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
84、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因為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
85、社會是有等級的,很多事不公平。別抱怨,因為沒有用。
6. 行善積德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莎士比亞
2、善良的行為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版—盧梭
3、德行善舉權是唯一不敗的投資。——梭羅
4、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羅曼·羅蘭
5、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於人類。——弗·培根
6、行善的人應該覺得自己快樂才對。——羅曼·羅蘭
7、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盧梭
8、出來吧,我的心,帶著你的愛去與它相會。——泰戈爾

9、做一個善良的人,為人類去謀幸福。——高爾基
10、應該多行善事,為了做一個幸福的人。——列夫·托爾斯泰
11、行善必須努力,然而,掏惡更須努力。——列夫·托爾斯泰
12、對好人行善,會使他變得更好;對惡人行善,他就會變得更惡。——米開朗基羅
13、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並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盧梭
14、大量善行可能出於嚴厲,更多的是出於愛,但最多的還是出於清晰的了解和無偏見的公正。——歌德
15、但唯有善良的品格,無論對於神或人,都永遠不會成為過分的東西。——培根
16、功利是一部機器的目的和檢驗機器價值的根據,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願。——泰戈爾《民族主義》
7. 經典語錄
1. 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
2.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3.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5.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
6. 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
8.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
9.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10.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11.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12.滴水穿石,不是 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14.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15.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17.「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19.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20.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21.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24.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25.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26.「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誇,則其德厚矣!
28.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祥,才是下手之處。
31.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32.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
34.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35.積德為產業,強勝於美宅良田。
36.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38.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39.夢中冥冥有樂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40.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
44.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於把生命交給別人。
45.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46.誹謗別人,就象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於無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50.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51.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無禍。人不求利,斯無害。
54.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
55.常常責備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56.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57.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減一分福澤。
58.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
59.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60.心慈者,壽必長。心刻者,壽必促。
61.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不遠,憂亦近。
62.苦口的是良葯,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63.你目前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64.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65.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騙。
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獻媚。人生最危險的境地是貪婪。人生最煩惱的是爭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產是絕望。
人生最大的債務是人情債。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人生最可惡的是淫亂。
人生最善良的行為是奉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進。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念佛。
66.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轉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實造於心,禍福為人招,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亦聽命,天地自相保。
67.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念養性。
68.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69.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70.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
71.節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72.人生就象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 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73.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寶殿」。即佛也。
74.忍耐好,忍耐是奇寶。一朝之念不能忍,斗勝爭強禍不小。忍氣不下心病生,終生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75.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jian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76.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77.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78.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但留方寸地,把於子孫耕。
79.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
80.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81.事不三思總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82.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辦事以盡力為有功。
83.萬事得成於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84.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85.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86.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87.得理要饒人,理直氣要和。
88.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89.真正的布施,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90.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91.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
92.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93.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
94.知「因果」即知進退。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95.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96.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97.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98.世間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99.學佛的孩子不變壞,學佛的老人不痴呆,學佛的少年永不敗。
100.不惜光陰過時悔,黑發不學白發悔。酒色賭博致禍悔,安不將息病時悔。官行賄賂致罪悔,富不勤儉貧時悔。不孝父母老時悔,遇難不幫有事悔。動不三思臨頭悔,盲目草率錯時悔。
8. 人生感恩勵志的句子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3、西方專有句諺語這樣屬說道:幸福,是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稱心的工作,一位深愛你的家人,一幫可以信賴的朋友。感恩為幸福之首,是因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遠就不會幸福。中華民族更具有優良的「感恩」傳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動人詩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經典詞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
4、選擇最淡的心事,詮釋坎坷的人生。
5、我相信我愛你。依然。始終。永遠。
6、相處雖短,湧泉終生。授課有限,獲益無窮。佳節思親,感恩激情。老師,您是最可敬的人。
7、世界上有一種情,超越了親情、友情,那就是老師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之情,對我們細心的教導之情。
8、教書一分育人,贏得十分尊敬,社會百分愛師,浙江千分重教,師生萬分幸福!
9、教•吾學文化,師•道須尊嚴,節•儉美德揚,快•意人生始,樂•於助人好。
10、高山在歡呼,流水在歌唱;太陽在歡笑,小草在舞蹈:贊美您,為人師表,勞苦功高!
9. 求些感悟人生的語錄。
感悟人生:三境界 三件事 三句話 三不要 人生的三境界</SPAN></p>
第一境界:忍界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忍是一種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種規則的智慧。
忍有時是怯懦的表現,有時則完全是剛強的外衣。忍有時是環境和機遇對人性的社會要求,有時則是心靈深處對人性魔邪的一種自律。
學會忍,是人生的一種基本謀生課程。懂得忍,遊走人生方容易得心應手。當忍處,俯首躬耕,勤力勞作,無語自顯品質。不當忍處,拍案而起,奔走呼號,剛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氣。
懂得忍,才會知道何為不忍。只知道不忍的人,就象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揮舞得筋疲力盡,卻不知道大多數的揮舞動作,只是在不斷地浪費自己的體力而已。
有所忍,必有所不忍。明忍,始易明不忍。是故忍界其實也是不忍之界。
</SPAN> 第二種境界:持界 人只有兩只手,能抓多少東西?抓住一樣東西,就意味著放棄了更多的東西。放棄和失去,其實始終是人生的大局。不要以為得到了什麼,其實人時時刻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時間,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財富,失去更多的機會。不要抓得太緊。抓得越緊,丟失的會越多。
持到手的,莫要沾沾自喜。未持到手的,也莫要灰心喪氣。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間的精彩太多,持有什麼,不持有什麼,都不是人生過程的關鍵,關鍵是選擇。選擇,是人生過程中最精彩也最具有誘惑的課題。而持有,只是選擇之後的一種隨機或必然的結果。當選擇的命題被完成之後,所選擇事物的結果於個體的生命來說,雖然影響可能很大,但已不是生命的個體所能完全左右的了,所以也就無足輕重了。畢竟,那已經脫離了生命個體的願望軌道,而進入了事物發展規律的軌道。
人生關鍵的課題是選擇,但人生最難的卻是人要不停地選擇。有時候剛完成一個選擇,又得進行另一個選擇。有時在開頭選擇對了,在第二步卻可能選擇錯。有時一直都做了適合自己的選擇,到最後一個選擇前卻走到了另一條不適合自己的道上。
是故,持界不是講持有什麼,而是講選擇什麼,放棄什麼。我們應該明確我們不需要什麼。畢竟我們心的慾望太大,而我們的手太少。只有學會放棄,才能更好地持有。放棄才是人生的大學問。持界其實更是一種棄界。
第三種境界:悟界 當火會燙手被教給小孩子時,仍然會有很多被燙得縮回去的動作在歷史中不斷被重復。而沒有被教給的東西,也有很多被小孩子所發現。
人的悟性,是一種神奇的事物。不同的悟性,同樣的環境,同一個事件可能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心鶩神遊,不可預知,奇妙無比。眼睛,心靈,表現,人生的過程其實是不斷悟的過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見悟是一直到生命結束都在不斷進行的。
悟界不是指教別人的做秀和個人英雄的自我表現,而是不斷完善自我心智的內修。悟界更是一種自省和自律。悟界更多的本意,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但是首先要通過改造自我或者主觀世界,然後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地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
是故悟界不單純是一種心智的活動,更是一種言行的活動。悟界也是一種做界。</p>
做好三件事 1、學會關門:即學會關緊昨天和明天這兩扇門,過好每一個今天,每一個今天過好,就是一輩子過好。
2、學會計算: 即學會計算自己的幸福和計算自己做對的事情。計算幸福會使自己越計算越幸福,計算做對的事情會使自己越計算對自己越有信心。
3、學會放棄:特別推薦一個非常好的詞,這就是「捨得」
10. 忍耐小人的經典語句
忍耐小人的經典語句有:
1.喜歡造謠生事:通常是另有陰謀目的,並不單純以此為樂;有時為了升遷,襯托自己優秀,也不惜醜化對手。他們唯恐天下不亂,慣用「聽說」造句,歪曲事實,無中生有。
2.喜歡挑撥離間:分化同事感情,製造紛爭和事端,鷸蚌相爭,結果漁翁得利。他們口才好,善於撇清責任;事後扮演和事佬,雙面間諜,閩語所謂「雙面刀鬼」。
3.喜歡奉承:「贊美鼓勵」和「奉承拍馬」不同,後者舌燦蓮花有心機,熱情又嘴巴甜,讓人暈陶陶而迷失方向。他們更刻意親近上司,常伺機打小報告,備受寵愛。
4.喜歡陽奉陰違:工作方面,言行不一,善於表面功夫,也善於俟機邀功搶功。待人方面,他們是表裡不一兩面人,有時面前誇你套出你的秘密,背後就損你出賣你。
5.喜歡見風轉舵:誰得勢就依附誰,誰失勢就舍棄誰,所謂西瓜偎大邊。他們利用別人權勢以提升自己地位,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他們不會想親近,頂多虛以委蛇。
6.踏著別人鮮血前進,踩著別人肩頭攀高:你種樹,他乘涼;利用你替他們開路,成功時,不會報答你;甚至翻臉無情抹煞你;他們佔人便宜視為當然,怎會感激?
7.喜歡落井下石:只要有人或跌倒或失敗,他們會追上來再補一腳;例如,四處渲染那人「罪有應得」雲雲。他們也是事後諸葛,常說一些幸災樂禍的風涼話。
8.喜歡找替死鬼:明明是自己言行有過錯,卻死不承認,昧著良心硬拗瞎掰,也要找一個冤大頭(軟柿子)來背黑鍋。他們口才犀利又敢發誓,很能誤導大家以訛傳訛,日久則眾口鑠金,積非成是。有時「真相」就此石沉大海,永遠被扭屈蒙蔽了。
9.不要得罪小人:千萬不要因為正義感而獨自公開揭發他。小人從不認為自己奸詐不厚道,他們敏感度高,眼銳如鷹,舌利如劍,你絕對不是對手。
10.敬而遠之,和他們保持距離:保持平淡的表面關系,千萬不要親密如友,因為小人蜜腹劍,翻臉無情,讓你措手不及,吃不完兜著走。

擴展內容
小人的性格特點
1;喜歡挑撥離間,為了某種目的,他們可以用離間法挑撥同事間感情製造他們不合,好從中取利。
2;喜歡拍馬奉承,這種雖不一定小,但很容易因為受寵而說別人壞話。
3;喜歡陽奉陰違,說一套做一套。
4;喜歡踩著別人的鮮血前進,也就是利用他人為其開路。
5;喜歡落井下石,只要有跌倒他們會追上來再補一腳。
6;喜歡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錯卻死不承認,硬要找個人來背罪。
7;看不得別人好,人們有時會在無意間得罪小人,當然錯不在己,而是小人心理扭曲造成的。
參考資料:網路詞條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