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剪紙兒童

重陽節剪紙兒童

發布時間:2021-01-23 17:13:23

① 剪紙的手法

剪紙的方法與步驟

1.線線相連與線線相斷

剪紙作品由於是在紙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須採取鏤空的辦法,由於鏤空,就形成了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如果把一部分的線條剪斷了,就會使整張剪紙支離破碎,形不成畫面。由此就產生了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結構。這是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剪紙很講究線條,因為剪紙的畫面就是由線條構成的。根據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可以說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
2.構圖造型圖案化
在構圖上,剪紙不同於其他繪畫,」它較難表現三度空間、場景和形象的層層重疊,對於物象之間的比例和透視關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較多使用組合的手法,由於在造型上的誇張變形,又可使用圖案形式美的一些規律,作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等處理。它可以把太陽、月亮、星星,飛鳥、雲彩,同地面上的建築物、人群,動物同時安排在一個畫面上。常見的有「層層壘高」或並用「隔物換景」的形式。
3.形象誇張、簡潔、優美,富有節奏感
由於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紙在處理形象時,既要抓住物象特徵,又得做到線條連接自然。因此,就不能採取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膽捨去次要部分,使主體一目瞭然。形體要突出,形成朴實、大方的優美感,物象姿態要誇張,動作要大,姿勢要優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動作一樣,富有節奏感。
4.色彩單純、明快
剪紙的色彩要求在簡中求繁,少作同類色、類似色、鄰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同時還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個為主的顏色形成主調時,其他顏色在對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減弱。有時碰到各種顏色並置起來,稍有生硬的感覺時,則把它們分別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獲得協調、明快的感覺。
5.刀法要」穩、准、巧」
民間剪紙的許多特點和風格都是是由於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產生的,如張永壽創作的「百菊圖」,許多地方都是運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種「羅漢須」的菊花,由於它初開時是直瓣,盛開時就捲曲,形成螺絲圈,剪這種菊花,要一瓣一瓣從里往外圈剪,剪成後花瓣捲曲自如,才能組成一朵形象殊異、風味別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種叫「鷺鷥羽」的菊花,由於它開花時一瓣套著一瓣,一瓣勾著一瓣,剪這種菊,要運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連,瓣瓣相隨,花瓣之間的粗細、大小才能參差有致,變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鷺鷥的羽毛一樣豐滿而美麗。
當同時刻制數量比較多的剪紙時,在刀法的運用上,要切不要劃,切出來的剪紙比劃出來的剪紙要顯得厚實。用刀時必須要像手拿鋼鋸一樣,上、下來回切動,用力要剛勁、均勻,否則,刀在千里就會失去靈活性。注意不要左右來回擺動,握刀上下必須垂直,刻出的剪紙才會准確。在剪紙時,下刀和起刀必須做到准,特別是在刀與刀們連接的地方,說下就下,說起就起,否則,線條就容易被刀刻斷或者刻不斷而把剪紙撕壞。
這里的「巧」主要是指運用巧刀刻出的「鋸齒」和」月牙兒」。這是剪紙刀法中很重要的兩種刀法。這兩種刀法運用得恰當,就能形成剪紙藝術獨具的「刀味紙感」。
下面具體談一下這兩種刀法的運用。
「鋸齒」是作者在製作過程中,由於紙和刀的切割移動而自然產生的,它利用鋸齒的長短、疏密、曲直,剛柔,鈍銳的變比,結合不同物象的特徵,表現它的質感、量感、結構等。
刻植物時,柔和的鋸齒紋可以表現它的花果,堅硬的鋸齒紋可以表現樹的葉子和莖的針刺、毛絨。
刻動物時,細密的鋸齒紋可以表現軟軟的絨毛,剛健的鋸齒紋可以表現硬實的鬃毛,圓實半弧形的鋸齒紋可以表現禽鳥、魚蟲的羽毛和鱗。
刻人物時,用跳動的鋸齒紋可以表現活動的眉毛,鬍子,頭發,用修長豐潤的鋸齒紋可以表現小孩豐滿的肌膚。
「月牙兒」也是剪刻時自然產生的各種弧形裝飾,它以陰刻為主,主要表現人物的衣紋,或破壞大塊黑的面積,根據個同物象的特徵,形狀,可長可短,可寬可窄,可曲可直,能變化出各種不同的類型。
「鋸齒」和「月牙兒」這兩種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張剪紙畫面中交錯運用,使得層次更加分明和富有變化。
從南北朝時期的「對馬團花」和「對猴團花「剪紙技法中的鋸齒和月牙兒的萌芽出現,經過於百年的歷史演變,一直延續至今,巳成為一種裝飾圖案的規律被人們所喜愛和運用。
民間剪紙的刀法形式除「鋸齒」和「月牙兒」之外,還有諸如花朵、渦紋、雲紋和水紋等。

用途分類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種布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呂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面、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綉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綉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著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頭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綉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綉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舊時祭祀總要燒香,一般香作細條狀,叫「線香」;也有粗條狀並盤繞成各種花紋,其紋如篆字,舊稱「香篆」。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並有竹簽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著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壽星)等吉祥圖案。多以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

▲剪紙團花
剪紙的一種布局格式。呈圓形花樣、四面均齊。這種裝飾格式在剪紙中尤能顯示其優異性,由於紙張可折疊,如對角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齊的團花。我國最早的剪紙實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時期剪紙,即為團花格式,如「對鳥團花」、「對猴團花」、「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紋團花」。可見團花格式是剪紙中最為古老的格式。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周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② 傳統文化剪紙的介紹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回傳的一種藝答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顯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勞動群眾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煉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這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③ 求關於重陽節剪紙活動的好的創意

1、制定剪紙主題:重陽敬老
2、前期活動宣傳:小區傳告
3、初期作品審核:分級評比
4、作品展覽比拼:群眾打分
5、頒發獲獎名單:現場表演
註:展覽和頒獎可在敬老院舉行,配合文藝節目

④ 小學勞技課 剪紙的用途有哪些

論小學勞技剪紙課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剪紙作為小學勞技課的補充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在漢字中,「剪」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還有一把刀」。古人將剪刀又稱「龍刀」,可見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民間源遠流長的剪紙藝術,從側面證明剪刀在中國的悠久歷史。小學勞技剪紙課中,一把小小的剪刀,不僅能讓學生的雙手動起來,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怎樣讓這把小小的剪刀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筆者在勞技剪紙課鑒賞、模仿、創作、展示四個環節做了以下嘗試。
1 合理引導,激發創新興趣
1.1 分類收集
收集選擇適合學生欣賞水平的剪紙作品,並能根據不同的鑒賞形式,採取不同的指導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感受、發現作品中的美,是勞技剪紙教學中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基礎。
由於筆者非常喜歡剪紙,所以在平時很注意搜集關於剪紙的知識和剪紙圖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回家看書或查找資料去了解剪紙的歷史、用途、種類、地域分布特點等。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感受,發現剪紙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如在欣賞剪紙「臉譜」的活動中,筆者出示一張寫實的臉譜與剪紙臉譜,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兩張臉譜的不同,從顏色、花紋、材料上作一比較,從而感受到剪紙作品的大膽、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了解花紋的鏤空、圖案的對稱。此外,還提出:「兩張臉譜的面部特徵有什麼不同?」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感受臉譜的特徵,從而提高其審美活動的質量,最後請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說說你喜歡哪張臉譜,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提高學生的價值判斷水平和審美能力。
1.2 巧妙引導
通過收集資料、拓寬教學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剪紙學習興趣。學生對不了解、不知道的東西總是非常感興趣,而小學勞技課本上的內容,除了一些製作過程的圖片,就是一些文字說明,一目瞭然,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如果這時老師給學生介紹一些他不了解的知識,有關課文的歷史、圖片,觀看一些實物,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調動起來。
在教學刻剪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顯示了各種各樣的剪紙圖片,從古代的到現代的,從簡單的到復雜的,最後出示了值得收藏的精美剪紙,在學生欣賞剪紙的同時,介紹刻剪紙的歷史。一幅幅精美的圖片,令學生大開眼界,不時從他們嘴裡發出「真漂亮!」「太了不起了!」的稱贊聲。這時,他們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於是就抓住時機問:「同學們,看到這么多美麗的圖片,你們有什麼想法呢?」不少同學都說:「我要會就好了!」
通過這些大量的傳統與現代的剪紙藝術精品展示,學生已普遍獲得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此時,同學對剪紙的歷史與形式已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通過合理的引導,鍛煉了學生的創新鑒賞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想像能力、構圖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2 循序漸進,促進創新能力
2.1 單純性模仿階段
初學階段,剪紙教學主要以單純性的「仿」為主,首先從熟悉剪紙工具和學習使用工具開始,訓練學生眼、腦、手的共同協作能力,全方位的體驗剪紙過程,然後學習剪基礎紋樣,掌握剪紙的基本語匯,即鋸齒紋、月牙紋、旋渦紋、波浪紋等。基礎紋樣掌握了,再開始臨摹簡單的單個的剪紙圖案,適時開始有主體物的花樣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講清起剪、落剪和需要連接的位置,先剪外輪廓,再剪小而復雜的地方,畫面中摟空的花紋和面積大小要有變化等。只有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剪出自然流暢的線條,熟練駕馭剪刀、紙片,隨心所欲地去表現自我,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創造性模仿階段
第二階段是創造性模仿階段,剪紙教學主要以「改」為主,在每次教學中,都會在黑板上給學生提供一個主題形象的外形,為學生留下許多創作的空間,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添加、組合、改畫等方法進一步完善,使內容更豐富、構圖更飽滿。
充分給學生以想像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體而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放開思考,擴散思維,尋求不同的表現形式。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學生的身上,更不能給學生所畫的,所做的作品一個模式,以書中為標准。
在學習魚的剪紙時,一開始沒讓學生臨摹,而是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像,使他們的腦海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魚。無論是實際生活中見到的,還是在電視中見到的,先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時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的創造力就被激發出來了。這樣要求學生隨意發揮自己的想像,製作自己熟悉或者喜歡的東西,具象或抽象的作品都可以。他們不受具體的限制,思緒就飛越了時空,好像回到了快樂的童年。正是這飛越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從人物、動物、吃的、用的,千姿百態,各不雷同,充分顯示了創造的奇跡。



3 思維遷移,掌握創新方法
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一切,是推動進步的源泉」。創造離不開想像,創新必須以想像為基礎:只有豐富學生的想像,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 。因此,教學時要鼓勵學生敢於想像,敢於創新,敢於打破常規地想像,鼓勵標新立異的想像。勞技課教材中,手工剪紙是訓練學生展開想像,培養創新思維的好場所。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挖掘教材中創造想像的內容,激勵求異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1 思維遷移,啟發想像
在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倡設計、構思、創造出不同的作品。
(1)圖形遷移:例如:在剪「喜」字一課時,學生用方法一,方法二剪出喜字以後,可以讓學生思考:是否可以把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是否可以改變形狀、組合?學生經過操作、實踐,制出了不同形狀的喜字作品,這些別出心裁的作品,減輕了學生對剪紙創作的精神壓力,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當他們看到自己親手創作的作品時,他們的自信心倍增,腦子也會靈活地動起來,興趣也會越來越高。
(2)借鑒遷移:因為各種藝術是相通的,特別是其它的視覺藝術可以與剪紙藝術相融合、相吸取的。雖然剪紙藝術有自己的獨特語言和構圖特點,但它通過吸收其它藝術的養分時會變成自己的個人的獨特風格和面貌。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電腦網路或其它的渠道收集自己喜愛的圖片(包括中國畫、油畫,泥塑、皮影、攝影、版畫等),教師在上課時,首先針對某一幅藝術作品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根據剪紙特點你認為哪一部分我們可以吸收,哪一部分應該揚棄,哪一部分可以添加其他內容等。然後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各種意見,進行藝術形象借鑒式的創作演示並指出注意點,學生通過創作學習就會得出一些竅門,既減輕了他們創作的難度,又讓他們學會能吸收各種藝術的種種方法,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和作品風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功能遷移:民間剪紙由於它具有裝飾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特點,所以它最初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如婦女的鞋花、肚兜花、喜慶用的禮花等。可是到了現代社會,剪紙的這些功用大大地退縮了,特別是我們南方地區,可以說沒有它的用武之地,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也不會有多麼濃厚。為改變這一現狀,在學生打下剪紙扎實的基本功後,筆者啟發學生:如果我們買了許多書,為了給自己的書作個留念和裝飾,我們可否把剪紙用上去呢?這一下學生心動了,急於要求教師加以輔導這方面的知識,然後再針對學生的熱情,輔導他們進行設計創作。當節假日或長輩生日來臨之際,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剪紙特長,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家庭的裝飾上發揮一下自己的一技之長,於是學生就想出了設計賀年卡,窗花等。在他們碰到困難時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當這些作品受到親朋好友和家人的贊賞時,學生信心會更足、熱情會更高。
3.2 資源整合,創新想像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挖掘教材中可發揮學生想像的內容以外,還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技能進行沒有限制、沒有固定模式的創新製作。
(1)藉助卡通形象。在勞技剪紙課上,經常剪一些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比如喜羊羊、灰太狼、kitty貓、叮當貓等作為課堂的獎勵物品。剪紙藝術與卡通形象結合,不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滲透了剪紙的各種技法。有些表現突出的同學,得到了老師獎勵的剪紙卡通形象,像寶物一樣小心地收好;還有很多同學,把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也用剪紙形式剪下來,並非常自豪的拿給我看,我趁機用心指導,及時鼓勵。針對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藉助他們喜愛的卡通形象,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剪紙藝術的喜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藉助文學作品。為了豐富學生剪紙創作的想像力,我藉助於文學作品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學生根據文學作品中的內容進行自由創作,如學生在語文課中學習過《烏鴉喝水》,我先讓學生復述一下故事概況,然後讓他們說出烏鴉的形象特點,學生們爭先恐後積極主動地舉手發言,課堂氣氛熱烈,學習興趣高漲。這時順勢要求學生根據這些動物的形象和故事情節用剪紙的形式進行創作,老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夠剪出形態各異的小動物形象,有的還剪出了背景,巧妙地剪出動物與背景之間的聯系,並且每一幅的作品在緊扣文意的基礎上,也加入自己的情感色彩和浪漫主義成份。
語文教材中的詩歌、故事、寓言、散文等都是剪紙創作的好題材,剪紙通過與它們的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3)藉助音樂形象。由於音樂的抽象性,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展開聯想,隨著音樂節奏的起伏,眼前的情與景在不斷地變幻,人的情感也不斷地變化。剪紙教學主要是藉助音樂中的主題情景來創造有趣的藝術形象。
如在上小鳥這一創作課時,播放了嗩吶獨奏《百鳥朝鳳》,要求學生根據歌曲的內容加以想像,學生認真地聽了這首歌後,內心非常激動,此時再要求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看到的鳥類形象加以演繹。有了鋪墊,學生馬上進行了藝術構思,通過繪制和剪刻,他們創造出一群群形象活潑可愛、面貌各異的小鳥作品。
藝術是相通的,通過音樂與剪紙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藝術美,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創新慾望。
(4)藉助剪紙民謠。「一沓薄紙,一把小剪,剪刀動來花樣出,大小妞綉花樣要看樣,花鳥蟲魚樣樣有,排不齊花樣不要緊,紅紙拿了我手上,啥個花樣都能剪。天上飛格鳥,地上奔格馬,還有水裡的胖頭魚。只要儂能講得清,選中個花樣我會剪,如果儂要悄悄講,格么心裡一定有花樣,大小尺寸儂講講清,明朝再來看一看……」
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剪紙歌謠,俗稱「花樣經」。它與剪紙的關系猶如中國畫的詩配畫,相映成趣。從花樣經中,我們可以體會剪紙的樂趣,懂得剪紙的技巧,感受剪紙蘊含的文化。小學生又特別喜歡歌謠的形式,朗朗上口。剪紙與民謠猶如一母同胞的姐妹,在勞動人民的創作中都無形的運用了古代美學的創作法則,諧音、比喻、反復、誇張、擬人、排比等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說:剪紙是無言的歌謠。但願我們能代代傳唱下去。
4 精心布置,感受創新樂趣
英國戲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人將各有兩種思想。」因此,教師要創作性的為學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進行技術和思想的交流。
4.1 環境布置,營造氛圍
我們在教室的牆壁上,貼上了學生自製的裝飾剪紙作品,有各種交通標志以及學生用各種紙做的其他剪紙作品;活動區角里放有豐富的剪紙材料和學生的作品,學生可自由操作、玩耍。這些剪紙藝術環境的布置使孩子們身臨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歡樂的氣氛,通過教師進入學生的創作世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創造的興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4.2 回歸生活,服務社會
勞技教育提倡加強勞技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系,實現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每年的重陽節我們都會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慰問,送去水果,送去問候。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可以送去孩子們的作品,把好的剪紙作品裝裱好,然後拿到敬老院把孩子們用心製做的作品掛在走廊、房間里,裝點他們的生活。又如,在學校的第一屆跳蚤市場上,孩子們就地擺攤,展示平時的剪紙作品,當他們的作品成為同學們爭相購買的對象時,孩子們感受到來自同學的贊揚,體會到剪紙的成就感。孩子們的才華得到了展示,在獲得認同之後,一定會激勵他們去創作更有新意的作品。
剪紙,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它不僅表現了中華民族淳厚雋永的民情和民風,而且融入了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和善惡判斷,但願通過剪紙教學,讓我們的學生愛上剪紙,繼承這一文化傳統,並能讓我們的孩子用創新的思維賦予剪紙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剪紙藝術特點與技巧.
[2] 今日中國教研.2009.2.

⑤ 中國傳統文化 剪紙

1、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

3、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重陽節剪紙兒童擴展閱讀:

內容意義:

1、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

2、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⑥ 剪紙藝術

民間剪紙是民間藝術的一種。是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餘年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對猴團花)。在後來也可通過染纈、華勝、吉州窯和定窯的裝飾圖案、皮影、藍印花布、小品刺綉、繪畫作品中見其略影。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的一種在民俗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現了專業民間剪紙藝人。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徵、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構成美麗的圖案。

【民間剪紙的歷史】
[編輯本段]

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剪紙的主要材料是紙。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過去一直公認造紙術是蔡倫於公元105年前後發明的。後來陝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專家們認為紙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提前到兩漢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時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結論最後怎麼定,在紙發明之前,不會有真正的剪紙。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於剪刻鏤花,卻在有紙之前。

文物記載
[編輯本段]

戰國(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
② 湖南長沙黃泥壙出土的晉代金片裝飾物。 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紙剪成美麗的圖案花紋,目前最早發現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後出土了五幅團花剪紙: 南北朝對馬團花、南北朝對猴團花、南北朝金銀團花、南北朝菊花團花、南北朝八用形團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

唐代已將剪紙圖案應用於其它工藝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人勝」剪紙。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圖案是鏤空花樣。
③自漢至唐現了一種金銀鑲嵌技術工藝,是將刻鏤的金銀箔粘貼在漆器或銅鏡的背面,經填漆磨干,在漆地上顯出金光燦爛的花紋。河南省鄭州出土的唐代金銀平脫鏡(直徑36.2cm)
④現藏於日本正倉院唐代的「人勝」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長沙出土的漢代金箔刻花圖樣。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關於剪紙的記載就很多了。有的將剪紙作為禮品的點綴,有的貼在窗上,有的裝飾燈彩,還有的剪成所謂「龍虎」之類。在南宋時期,已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藝人,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這時,皮影盛行,雕鏤皮影的材料,除了動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紙製作的。

宋代剪紙用於工藝裝飾的一個重要創造,是吉州窯的瓷器,產品有茶盞和花瓶等,圖案題材很多,有鳳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動、活潑,它是作者在施釉過程中,貼上剪紙,入窯燒制而成的。

現代民間藍印花布,是用鏤花紙板刮漿後仿染而呈現花紋的,這種印染工藝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

明代的夾紗燈是很有名的。它是將剪紙夾在紗中。用燭光映出花紋,這是剪紙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應用,現在人們叫它「走馬燈」。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剪紙流傳下來的很少,北京故宮博物院坤寧宮,室內頂棚和宮室兩旁過道壁間均用白紙襯托出黑色龍鳳雙喜的剪紙圖樣。

史料記載
[編輯本段]

唐朝

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里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藝術作品」唐代詩人李商隱《人曰》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也是寫此。段成式《酉陽雜俎》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南宋

周密所著《志雅堂詩雜鈔》中寫有:「舊都天銜,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又中原有餘承志者,每剪諸家書字,畢專門。其後有少年能於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極精工。」即是「開封」府,「剪花樣」指的自然是「剪紙」。

剪紙藝人有姓名可考的,除上面提到的余承志外,還訂林文輝。廣州建德縣志雲:「林文輝,字綱齊,剪紙為字,飛動如龍蛇,點差不差毫發,室人裝璜成軸,易薪米以自給,人稱之曰剪」楊誠齊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說他「取義山經年別遠公詩,用青紙剪字,什米元章體逼真」。

【用途分類】
[編輯本段]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種布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品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面、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綉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綉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著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頭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綉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綉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舊時祭祀總要燒香,一般香作細條狀,叫「線香」;也有粗條狀並盤繞成各種花紋,其紋如篆字,舊稱「香篆」。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並有竹簽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著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壽星)等吉祥圖案。多以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

剪紙團花

剪紙的一種布局格式。呈圓形花樣、四面均齊。這種裝飾格式在剪紙中尤能顯示其優異性,由於紙張可折疊,如對角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齊的團花。我國最早的剪紙實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時期剪紙,即為團花格式,如「對鳥團花」、「對猴團花」、「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紋團花」。可見團花格式是剪紙中最為古老的格式。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周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各地剪紙薈萃】
[編輯本段]

邳縣剪紙

江蘇省徐州地區流行的剪紙,以邳縣的最見特色。其種類有二,刻紙為彩色門箋,多用蠟光紙拼色;剪紙除走方藝人的鞋花外,多為窗花。窗花題材有勞動場面、家禽牛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壽桃、花卉魚蟲、龍鳳等。

高密剪紙

山東高密一帶流傳的剪紙。從農舍的門窗、棚頂到箱櫃、衣櫥都有剪紙裝飾。製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鋸齒紋和挺拔的線條相結合來構成形象。

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的民間剪紙。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由於其剪紙製作方法採用了剪、刻、鑿、印、寫、襯等,在種類上便可分純色剪紙、銅襯料、銅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時很講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紙上或特製的銅箔、錫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銅寫料最具特色,溶匯了繪、刻、寫的技法,使作品蒼勁右拙、金碧輝煌。佛山剪紙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築、傢具雕刻的底稿,後又用於室內裝飾。貼在門楣、柱枋上,也用於祭禮、扎作、花錢、炮竹等裝飾。

台江剪紙

貴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紙。以衣袖花、圍腰花、帽花等刺綉底樣為多。其圖案題材雖也有龍鳳、牡丹等,但與漢族的花樣風格大異。尤其是衣袖花以針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見細的特色。

灤州布影

有二層涵義。一指河北灤縣的皮影,據傳興於明初,但最早文獻記載僅見清嘉慶年的《灤州志》。當地人不稱灤州影而稱「樂亭影」可能因唱腔為「樂亭調」而呼之。一指山東皮影。山東皮影據傳也從河北傳入,唱腔多為柳琴調。其刻工粗獷,敷色古雅,所演劇目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故事。

安塞剪紙

陝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帶流傳的剪紙。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門畫、炕圍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一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吉祥如意的題材很多,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製作刺綉、布玩具底樣的,多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灶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

隴東剪紙

甘肅省慶陽、平涼兩個地區流傳的剪紙。隴東剪紙歷史久遠,風格粗獷誇張。東部的正寧、寧縣、合水、慶陽、華池、環縣等地剪紙較為古樸雅拙;中部西峰、鎮原一帶風格秀麗工整;西部涇河上游的平涼、涇川、崇信、華亭、庄浪一帶風格較為簡潔明快。題材上多飛禽走獸、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門花、炕窯花、窯頂花、箱櫃花、糧囤花、燈籠花、喜花、吊簾花、禮花、壽花和刺綉用的底樣等。

浮山剪紙

山西的浮山有「剪紙之鄉」的美稱。其剪紙遍布全縣並流行於晉南一帶。其形式有窗花、禮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個月「橋花」串連起來,用於兒童生日慶賀。浮山剪紙廣泛用於生活中的服飾、枕頭、兜肚、遮裙、錢包、鞋帽、手帕的刺綉底樣,以及喪葬、祭禮、祈禱所需的紙幡、金銀山、橋馬人物、斗旗等。還用於農家門簾、桌圍、椅搭、蓋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貼圖案。

濱州剪紙

山東省魯北惠民地區流行的剪紙。多為窗花或刺綉底樣。風格上較膠東的粗獷些。其剪紙中以對稱(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現在代表性的剪紙作者有趙秋春、趙恆英、任成英、張玉針、張金娥等。

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相傳已有兩百年歷史。以窗花見長,「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題材多取自戲曲人物,也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紙

江蘇南京的紙,據史載明代已流行於民間。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稱於世。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都在箱、櫃、被、枕等嫁妝上綴以用大紅紙剪的各種喜花。其圖案題材則根據需要和特定的剪紙外形,填滿花葉等吉祥紋樣。可謂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斗香花的題材則有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吉祥紋樣、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桔黃、淡黃、黑等七色蠟光紙組成,有十分強烈的效果。南京剪紙除斗香花和門箋是刀刻外,多數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山西剪紙

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如晉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精緻靈巧,稚趣橫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山西民間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地區粗擴、雄壯、簡練、純朴的特點。但是,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木同,各地剪紙又有差異。如晉南、晉中、晉東南、晉西北、呂梁山區的剪紙,多為單色剪紙,風格質朴、粗獷。而流行於雁北地區的染色剪紙,則婉約典雅、富麗堂皇,尤以「廣靈窗花」為代表。

「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色彩艷麗而著稱。它的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他們以簡單的工具,採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在短短幾分鍾內就能龍飛鳳舞地刻制出許多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這樣既能使塗上的顏色鮮艷水靈,又能保證剪紙存放較長時間。廣靈剪紙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聲譽,現已銷行到法國、美國、日本、波蘭等國,成為海外友人珍愛的藝術品。

人們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樹。那麼,我們說這剪刀下的藝術便是常青樹上的花和果。民間剪紙紮根於民間,流傳於民間,土生土長,土香土色,永遠散發著藝術的芬芳。

⑦ 搜索一種傳統文化資料剪紙陶瓷重陽節風俗的

剪紙這門古老技藝其實在背景上所採用的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內空的感覺。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容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可以作為各種用途,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並且剪紙和傳統節日的結合十分緊密,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剪紙的窗花。

⑧ 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是貼窗花放花燈賽龍舟,還是踏秋尋菊

重陽節的習俗是踏青尋菊。貼窗花放花燈那是春節的時候的習俗。賽龍舟那是端午節。

⑨ 重陽節賀卡怎麼做

准備好剪刀、橡皮擦、鉛筆、水筆、折紙,操作如下:

1、首先將折紙對折,如下圖所示版。

⑩ 中國剪紙

下面是剪紙的來歷和資料 還有參考資料里地址是很詳細的民間藝術介紹 希望對你有用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剪紙兒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城縣農村養老保險管理所 瀏覽:82
央企女處級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347
敬老院慰問老人詩歌朗誦 瀏覽:53
訪談60歲以上老人 瀏覽:613
大平孝敬爹和媽現場版 瀏覽:790
全國人大領導退休年齡 瀏覽:587
呂不韋為什麼能長壽 瀏覽:29
聾啞人多少歲進養老院 瀏覽:384
60歲裸體女人 瀏覽:472
漢代父母官叫什麼名字 瀏覽:837
父母進廠打工怎麼說 瀏覽:495
很討厭老年人喝酒怎麼辦 瀏覽:999
老年人脊椎列怎麼治療 瀏覽:328
龍游縣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瀏覽:330
燈塔市瀾潮養生會館門票多少錢 瀏覽:306
重陽節爬山高中畫 瀏覽:219
老人補肽多少克 瀏覽:395
預防老年痴呆症ppt 瀏覽:988
養老院加盟好項目 瀏覽:241
為什麼喜歡重陽節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