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的意思
意思是: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這句詩出自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
全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翻譯: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1)恰逢重陽節過生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鑒賞:
毛澤東這首詞作於1929年,第一個讀者應該是陳毅元帥,而這首詞的書法則是進城以後的大草力作。當年,毛澤東在閩西征戰途中,恰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
它的字面意義不難理解,它的思想深度應當說在古往今來詠重陽詞中,獨步詞壇,無古無來,無往無今。
毛澤東的這首詞,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他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了作者的壯志豪情;
他的這首詞用大草書法揮就,更使詞境錦上添花。在這些年陰盛陽衰、小技盛行的社會壯態下,在重陽節的日子裡,重讀此詞,感慨萬千。
⑵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寫了詩人恰逢( )佳節這怎麼填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寫了詩人恰逢重陽佳節。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⑶ 詩人王維17歲的時候孤身在長安,恰逢重陽節,這讓他倍感孤單,不由得想起
不由得想起家中的兄弟親人,於是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⑷ 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孤身在長安,恰逢重陽節,
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孤身在長安,恰逢重陽節,遙思親友作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