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為什麼要從小孝敬父母

為什麼要從小孝敬父母

發布時間:2021-01-22 19:41:31

① 弘揚傳統美德從小孝敬父母主題的活動的作文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選幾個吧!

② 孝順的孩子需要怎麼從小培養

古語雲: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連動物都知道報答父母偉大的養育之恩,更何況人呢?而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敬愛、不孝順,那他一定是不會懂得感恩的。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孝順的美德。
1.「孝順」教育不是可有可無
一個孩子是否孝順,體現的是這個孩子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而不孝順的孩子人格是不健全的。當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停留在讓孩子學習好、將來有本事、出人頭地上,而忽略了人格培養。是否孝順是一個孩子是否具有愛心的表現,而愛心是人格的核心內容。人格不健全,孩子的社會化程度就低,很難最大化地實現自己,也就是說,孩子到達不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的頂峰。
所以,孝順教育無論是從培養孩子成才來講,還是從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2.父母要給孩子孝順的機會
在上面的調查中,記者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受到的關於「孝」的教育都是來自於學校。90%的學生是在學校學習的《弟子規》,只有不到10%的孩子表示,平時在生活中父母對他們進行過「孝」的教育。
試想,即使學校給予了孩子充分的「孝順」的教育,但是到了家裡,父母把孩子當成皇帝一樣伺候著,那麼孝順頂多停留在思想層面,而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孩子便「孝」不起來。孩子們本身都是孝順的,我們在提升他們知識與能力的同時,也應該給他們機會,教會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付諸實踐。
千萬不要覺得我正當年,孩子太小,我的事情他不懂,家裡的工作我一伸手就做了,他也做不來。那樣,就會培養出孩子的「享受」習慣,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孝順品質。當孩子吃東西時,父母應該與他一起分享;平時多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適當地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讓孩子有機會主動關心父母。
3.接受父母合理的建議
「順」字看似簡單,但是做起來不容易。特別是在當下這個開放自主、資訊多元、傳播便捷迅速的時代,孩子的大腦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很容易使他們自以為是,而看不起父母的建議。所以,要想讓他們聽話,我們先要鎮得住他們。
怎麼才能鎮得住呢?當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不可行,我們先要告訴他們這么做的後果,他們一意孤行的話,就要讓他們承擔責任。同時,父母要說話算話,要保證自己的想法合理、可行。這樣,當孩子的心裡積累起了對父母足夠的佩服和信任時,就可以告訴他們: 「我們都是過來人,和你們有著相同的經歷,積累了很多經驗,所以,尊重我們的意見,也是一種孝順。當我們的意見合理的時候,你們可以考慮採納。如果覺得我們的想法不合理,也要跟我們說清楚。」
我們要孩子接受父母的合理建議,不能靠父母身份上的權威,而要靠父母的能力和智慧。孩子佩服父母,自然就順服了。

③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孝順父母

人家都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教育很重要,以前看過一個很有教育性的電視節目,就說有一對夫妻嫌老父親老了沒用了,要用竹筐把他扔到深山老林里讓他自生自滅,他們的兒子看了很難過,就故意對他父母親說「記得把筐子帶回來,以後我還可以用來裝你們。」他父母聽了後就沒把老人家仍了。其實老人家大都很好「哄」,你對他好一點點,他就像小孩子一樣很高興,蓬人都說:「我××對我多好,非常孝順,經常給我買××,經常陪我聊天……」,以後你有什麼事老人家力所能及的他都會盡量幫你。只要我們做個好榜樣,相信以後子女也多少會對長輩多份尊重與孝順的,將心比心,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人人都希望有個幸福的晚年,只要自己對長輩好一點,對子女的教育重視一點,該慈愛的時候慈愛,該管教的時候管教好,應該都會有個幸福的晚年。

④ 弘揚傳統美德從小孝敬父母的故事

每次回到家裡,總想解讀母親的深情厚意。她的每一次眼神與每一次問候。都會勾起我無限的思緒。

早在去年寒假臨近期間,母親便隔三差五的打電話來詢問我的歸期,等到我把日期准確告知以後,母親才安下心來,並祝福我一路平安。這么平凡的事情。似乎不值得犧牲筆墨,可是一等我回到家後父親告訴我,母親在我回家的那天差點得了風寒。原來,母親盼兒心切,每當聽到有人從門口經過的腳步聲就打開房門,出來看看,幾次三番下來,母親並未見到我的身影,可她不灰心,索性坐在家門口等待我的歸來!那時已是寒冬天氣,而那天又正巧下雨,冷風刺骨,寒氣逼人,向來怕冷的母親竟然無視環境的惡劣-------,聽著父親的講述,我沉默了,並非無言,可一時,叫我說什麼才好呢?我望瞭望正在廚房忙碌的母親,突然感悟:母親其實就是一種歲月。

是的,母親是一種歲月。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歲月,從江河向大海的歲月,從沙漠走向綠洲的歲月,也是從苦難走到幸福的歲月。在這些歲月裡面,究竟包含著什麼,包含了多少,我想,縱使最偉大的詩人也無法抒寫出詩篇,最優美的音樂也難以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只知道,隨著歲月的流逝,我慢慢地由幼年長到了童年,再從童年長成了青年,也告別了花季、度過了雨季,現今的我正如日中天;我也知道,這種歲月值得我時時回味,值得我用一生來感激!

母親是一種歲月。因為在人世間忍受最多苦難、咽下最多淚水、包容最多無知、體貼最多心靈的是母親,是偉大的母親。

歲月無情,而母親有情。小的時候,當別家的小孩起早摸黑起來放牛的時候,母親卻叫我起來上學;長大後我成了壯小夥子,而別的夥伴都紛紛背起了行囊南下打工,母親卻囑咐我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本該在畢業後好好孝敬父母,可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勵我爭取繼續深造的機會。歲月的流逝總是無情的,它奪去了母親的青春,還在母親的額頭刻下滄桑的印記。這是怎樣的一種歲月啊,我把她解讀成愛的象徵!

母親是一種歲月。因為歲月沒有輪回,也不著邊際,而母親的愛正是這樣的浩無涯際。母親有時甘願做一根甘蔗,任憑兒女吮吸著甘甜的蔗汁;母親有時又是一座大山,用堅實的臂膀撫平兒女的創傷。母親為了我的將來,曾兩度搬遷:從農村搬到城郊,再從市郊搬到市中心,而唯一的理由是為了我讀書方便。此時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孟母三遷」的故事,也頓時明白,這種母愛其實更是一種拯救。它拯救孟軻於頑劣的孩童之時,將他引向知識與思想之路。它是人類的搖籃,也是引導人性至善至真的北斗。即使人性的墮落如高山滾石,母親也會用她的身軀攔住,並用愛心去鼓舞它、激勵它、並陪伴它遠離深淵,重新攀登。

當然,這種浩無涯際的母愛,也是女性自身的拯救者。當她為世俗所誘或為生計所迫而喪失本性時,當她囿於環境沉湎於聲色犬馬而難以自拔時,只要她想到兒女,想到要做兒女的榜樣,想到兒女決不能過自己這樣的生活,她就會升騰起戰勝自我的力量,從善從真從美。雖然我成不了像孟子那樣偉大的人物,但是我的母親,乃至普天之下的母親,都可以與孟母相媲美……

⑤ 如果父母對我一點感情都沒有,從小到大對我一直都不好,我還要去孝順他們嗎

未經他人事,不勸他人善,你的心思我了解,因為我也是不幸之人,我試圖解脫過,只是天不絕我,也因此更看透人性,即便親生骨血也會讓你跌入谷底,我只跟你說一句,怎麼開心怎麼過,顧全自己。

⑥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徵兆,你怎麼看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長大後的人格特徵,從小就可能看出端倪。

尤其在孩子是否孝順的這個問題上,往往會表現在日常的一舉一動中。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並助其改正,將來就可能自食苦果。

對孩子有求必應,埋下苦果

豆豆媽自從離婚後總覺得愧對孩子,對於豆豆的要求,幾乎能滿足的都滿足了。

身為單親媽媽的她,幾乎傾盡所有,但凡豆豆說想吃,食材多貴,做法多復雜,都會盡力給豆豆做出來。

她一直覺得,豆豆缺少了父愛,自己就要雙倍補償給他。

可時間一長,自己卻慢慢負擔不起了。上初中的豆豆,對物質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班上其他同學有的東西,凡是他喜歡的都想要,平時買衣服買鞋也都要求名牌。

豆豆媽畢竟是個單親媽媽,盡管工資水平還不錯,但每個月也幾乎要花掉2/3的錢在豆豆身上,生活過得有些拮據,完全攢不下錢。

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發現孩子存在不孝的徵兆,一定要及時糾正,哪怕採取強硬的態度。

否則,等到6歲之後,性格基本定型,再想改變孩子就難於上青天了。

雖說養兒不為防老,但父母含辛茹苦一輩子,晚年卻落得個凄涼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何況,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在社會上也站不穩、走不遠,家長必須重視起來。

舉報/反饋

⑦ 從小要養成孝敬父母,懂得感恩,而不是索取。

說明你是一個善良有愛心懂得感恩的人,"做人就得如此。是個好人。

⑧ 兄弟姐妹四個,我最小,從小到大我認為孝敬父母,付出全部是應該的,為什麼我長大了結婚了父母總是向我索

也行你的條件比你那幾個兄弟姐妹好,如果你條件好,能給就給,錢是身外之內物,親情才是真的,父母養容你長大不容易,你應該要懂得回報,你只管自己作好,其它兄妹給不給別管他,你自己盡了孝就可以,父母到老心裡都是有數的,你對父母怎麼怎麼樣,父母心裡全有數。

⑨ 「弘揚傳統美德,從小孝敬父母」的格言警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本人才能有限,請見諒!

⑩ 為什麼孩子從小不被告知關系與關系之間大多是利益關系,而被告知要孝順、誠信之類

每個人出生都是一張白紙,你畫上什麼就會出現什麼,中國的傳統教育是德育,百善孝為先,人無信不立,這是根本,也是好的品德,我們都知道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需要長期堅持,但是一個壞的習慣形成只是旦夕之間,破壞力也是驚人的。如果一開始就灌輸利益關系,自私自利,路只會越走越歪.長期以往,對個人和社會都產生不良影響。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從小孝敬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沒胃口吃東西還拉黑便怎麼辦 瀏覽:428
經常幫父母做家務怎麼說 瀏覽:689
潮汕妹夫父母叫什麼 瀏覽:514
九十歲老人心梗放支架多少錢 瀏覽:444
我怎麼才知道養老院打人 瀏覽:950
2017年退休金還長嗎 瀏覽:159
養老金借方科目 瀏覽:516
城鎮職工的退休年齡 瀏覽:475
父母醫保如何添加子女 瀏覽:110
重陽節還能叫什麼節 瀏覽:998
如何與父母交流300字 瀏覽:486
孝順之詩 瀏覽:634
生物電細胞養生治療多少錢一台 瀏覽:372
淮南女工22年工齡退休金 瀏覽:125
教老人如何使用拼多多澆樹 瀏覽:59
社區迎重陽節乒乓球活動方案 瀏覽:915
球員喜歡去哪個聯賽養老 瀏覽:973
越來越多老年人得腫瘤的原因 瀏覽:926
截止2015年中國養老機構數量 瀏覽:455
一般入職體檢去長春哪個醫院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