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豐子愷的詳細介紹,最好能有作品,謝謝
豐子愷(1898—1975年)漫畫家、作家、翻譯家、美術教育家。原名豐潤,又名豐仁。浙江崇德(現屬桐鄉)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繪畫。1921年東渡日本,學西洋畫。回國後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和上海立達學園任教。1925開始文學創作並發表漫畫。1928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以漫畫著名藝壇。並寫作了以中小學生和一般音樂愛好者為對象的音樂讀物32種。文筆淺顯生動,起了普及西洋音樂知識的啟蒙作用。50年代還從事介紹蘇聯的音樂教育、音樂情況及翻譯歌曲。抗戰爆發後,舉家內遷,在任教的同時積極從事抗日文化活動。抗戰後返滬杭,居家從事創作和翻譯。新中國成立後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主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等。漫畫有《子愷畫全集》。譯著有日本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俄國屠格涅夫的《初戀》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等。出版有《豐子愷文集》(7卷)。
漫畫作品http://www.artist.org.cn/Photo/8/4/200407/228.html#
散文
豐子愷:《口中剿匪記》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齒拔光。為什麼要這樣說法呢?因為
我口中所剩十七顆牙齒,不但毫無用處,而且常常作祟,使我
受苦不淺,現在索性把它們拔光,猶如把盤踞要害的群匪剿盡,
肅清,從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樂業。這比喻非常確切,所以
我要這樣說。
把我的十七顆牙齒,比方一群匪,再像沒有了。不過這匪
不是普通所謂「匪」,而是官匪,即貪官污吏。何以言之?因
為普通所謂「匪」,是當局明令通緝的,或地方合力嚴防的,
直稱為「匪」。而我的牙齒則不然:它們雖然向我作祟,而我
非但不通緝它們,嚴防它們,反而袒護它們。我天天洗刷它們;
我留心保養它們;吃食物的時候我讓它們先嘗;說話的時候我
委屈地遷就它們;我決心不敢冒犯它們。我如此愛護它們,所
以我口中這群匪,不是普通所謂「匪」。
怎見得像官匪,即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
戴的。但他們竟不盡責任,而貪贓枉法,作惡為非,以危害國
家,蹂躪人民。我的十七顆牙齒,正同這批人物一樣。它們原
是我親生的,從小在我口中長大起來的。它們是我身體的一部
分,與我痛癢相關的。它們是我吸取營養的第一道關口。它們
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裡去營養我全身。它們站在我的言
論機關的要路上,幫助我發表意見。它們真是我的忠僕,我的
護衛。詎料它們居心不良,漸漸變壞。起初,有時還替我服務,
為我造福,而有時對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後來它們作惡太多,
個個變壞,歪斜偏側,吊兒郎當,根本沒有替我服務、為我造
福的能力,而一味對我賊害,使我奇癢,使我大痛,使我不能
吸煙,使我不得喝酒,使我不能作畫,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
得說話,使我不得安眠。這種苦頭是誰給我吃的?便是我親生
的,本當替我服務、為我造福的牙齒!因此,我忍氣吞聲,敢
怒而不敢言。在這班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經
隱忍了近十年了!不但隱忍,還要不斷地買黑人牙膏、消治龍
牙膏來孝敬它們呢!
我以前反對拔牙,一則怕痛,二則我認為此事違背天命,
不近人情。現在回想,我那時真有文王之至德,寧可讓商紂方
命虐民,而不肯加以誅戮,直到最近,我受了易昭雪牙醫師的
一次勸告,文王忽然變了武王,毅然決然地興兵伐紂,代天行
道了。而且這一次革命,順利進行,—迅速成功。武王伐紂要
「血流標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見血光,不覺苦痛,比武
王高明得多呢。
飲水思源,我得感謝許欽文先生。秋初有一天,他來看我,
他滿口金牙,欣然地對我說:「我認識一位牙醫生,就是易昭
雪。我勸你也去請教一下。」那時我還有文王之德,不忍誅暴,
便反問他:「裝了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他說:「夫妻從此不
討相罵了。」我不勝贊嘆。並非羨慕夫妻不相罵,卻是佩服許
先生說話的幽默。幽默的功用真偉大,後來有一天,我居然自
動地走進易醫師的診所里去,躺在他的椅子上了。經過他的檢
查和忠告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口中的國土內,養了一大
批官匪,若不把這批人物殺光,國家永遠不得太平,民生永遠
不得幸福。我就下決心,馬上任命易醫師為口中剿匪總司令,
次日立即向口中進攻。攻了十一天,連根拔起,滿門抄斬,全
部貪官,從此肅清。我方不傷一兵一卒,全無苦痛,順利成功。
於是我再托易醫師另行物色一批人才來。要個個方正,個個干
練,個個為國效勞,為民服務。我口中的國土,從此可以天下
太平了。
1947年冬於杭州
㈡ 仔細觀察下面豐子愷的漫畫,用文字加以描述,並寫出其寓意。
父親象僕人一樣照顧兒子.兒子有錢有勢之後卻把父親當僕人使喚.這種忘恩負義,沒心沒肺的事只有那些《小人》才會做。我們不能學習,應該孝敬父母。尊師敬長.....o了
㈢ 豐子愷 《某父子》寓意
個人來認為:這是一種批判與諷自刺
穿著心中的兒子如此洋氣,背後卻是穿著年邁簡朴的父親為他提包,兒子絲毫沒有在意。這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冷漠,也反映出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二者形成鮮明對比,起到批判與諷刺這種社會現象的效果。
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㈣ 「給人生留白,求缺不求滿」,豐子愷先生修行所得,盡在其中,你覺得嗎
生活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它也同樣需要留白。
而現實中,我們的生活實在是太滿了!滿得沒有了留白的空間!
從孩子到年輕人,再到我們自己,每個人恨不能把所有的時間、空間、機會都利用起來,所有能夠得到的一切都要得到,生怕會有一丁點兒的遺漏,生怕會有一絲的錯過,真可謂是到了分秒必爭、寸土必爭的地步。
只是爭和比,兩個字,就讓我們把生活填得滿滿當當,不留一絲的空隙。
我們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想放棄。我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追逐佔有和獲得之上。我們忘記了,生活本就不圓滿,生活中的很多事本就無常,我們太過於執著。我們忘記了,給自己留出思考和想像的空間,忘記了給生活留白。
一直以來,我們想要的東西都太多。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只要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接觸到的,只要是別人擁有的,我們也不管那些東西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不論那些東西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更不想那些東西是否可以被自己擁有,總之我們統統都想要,統統都要得到。為此,我們不惜絞盡腦汁,不惜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失去自由與自我。
㈤ 豐子愷先生背景
豐子愷(—1975年)漫畫家、作家、翻譯家、美術教育家。原名豐潤,又名豐仁。浙江崇德(現屬桐鄉)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繪畫。1921年東渡日本,學西洋畫。回國後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和上海立達學園任教。1925開始文學創作並發表漫畫。1928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以漫畫著名藝壇。並寫作了以中小學生和一般音樂愛好者為對象的音樂讀物32種。文筆淺顯生動,起了普及西洋音樂知識的啟蒙作用。50年代還從事介紹蘇聯的音樂教育、音樂情況及翻譯歌曲。抗戰爆發後,舉家內遷,在任教的同時積極從事抗日文化活動。抗戰後返滬杭,居家從事創作和翻譯。新中國成立後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主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等。漫畫有《子愷畫全集》。譯著有日本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俄國屠格涅夫的《初戀》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等。出版有《豐子愷文集》(7卷)。
漫畫作品http://www.artist.org.cn/Photo/8/4/200407/228.html#
散文
豐子愷:《口中剿匪記》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齒拔光。為什麼要這樣說法呢?因為
我口中所剩十七顆牙齒,不但毫無用處,而且常常作祟,使我
受苦不淺,現在索性把它們拔光,猶如把盤踞要害的群匪剿盡,
肅清,從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樂業。這比喻非常確切,所以
我要這樣說。
把我的十七顆牙齒,比方一群匪,再像沒有了。不過這匪
不是普通所謂「匪」,而是官匪,即貪官污吏。何以言之?因
為普通所謂「匪」,是當局明令通緝的,或地方合力嚴防的,
直稱為「匪」。而我的牙齒則不然:它們雖然向我作祟,而我
非但不通緝它們,嚴防它們,反而袒護它們。我天天洗刷它們;
我留心保養它們;吃食物的時候我讓它們先嘗;說話的時候我
委屈地遷就它們;我決心不敢冒犯它們。我如此愛護它們,所
以我口中這群匪,不是普通所謂「匪」。
怎見得像官匪,即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
戴的。但他們竟不盡責任,而貪贓枉法,作惡為非,以危害國
家,蹂躪人民。我的十七顆牙齒,正同這批人物一樣。它們原
是我親生的,從小在我口中長大起來的。它們是我身體的一部
分,與我痛癢相關的。它們是我吸取營養的第一道關口。它們
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裡去營養我全身。它們站在我的言
論機關的要路上,幫助我發表意見。它們真是我的忠僕,我的
護衛。詎料它們居心不良,漸漸變壞。起初,有時還替我服務,
為我造福,而有時對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後來它們作惡太多,
個個變壞,歪斜偏側,吊兒郎當,根本沒有替我服務、為我造
福的能力,而一味對我賊害,使我奇癢,使我大痛,使我不能
吸煙,使我不得喝酒,使我不能作畫,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
得說話,使我不得安眠。這種苦頭是誰給我吃的?便是我親生
的,本當替我服務、為我造福的牙齒!因此,我忍氣吞聲,敢
怒而不敢言。在這班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經
隱忍了近十年了!不但隱忍,還要不斷地買黑人牙膏、消治龍
牙膏來孝敬它們呢!
我以前反對拔牙,一則怕痛,二則我認為此事違背天命,
不近人情。現在回想,我那時真有文王之至德,寧可讓商紂方
命虐民,而不肯加以誅戮,直到最近,我受了易昭雪牙醫師的
一次勸告,文王忽然變了武王,毅然決然地興兵伐紂,代天行
道了。而且這一次革命,順利進行,—迅速成功。武王伐紂要
「血流標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見血光,不覺苦痛,比武
王高明得多呢。
飲水思源,我得感謝許欽文先生。秋初有一天,他來看我,
他滿口金牙,欣然地對我說:「我認識一位牙醫生,就是易昭
雪。我勸你也去請教一下。」那時我還有文王之德,不忍誅暴,
便反問他:「裝了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他說:「夫妻從此不
討相罵了。」我不勝贊嘆。並非羨慕夫妻不相罵,卻是佩服許
先生說話的幽默。幽默的功用真偉大,後來有一天,我居然自
動地走進易醫師的診所里去,躺在他的椅子上了。經過他的檢
查和忠告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口中的國土內,養了一大
批官匪,若不把這批人物殺光,國家永遠不得太平,民生永遠
不得幸福。我就下決心,馬上任命易醫師為口中剿匪總司令,
次日立即向口中進攻。攻了十一天,連根拔起,滿門抄斬,全
部貪官,從此肅清。我方不傷一兵一卒,全無苦痛,順利成功。
於是我再托易醫師另行物色一批人才來。要個個方正,個個干
練,個個為國效勞,為民服務。我口中的國土,從此可以天下
太平了。
1947年冬於杭州
㈥ 豐子愷介紹
豐子愷(1898.11.9—.9.15)原名豐潤、豐仁。浙
江崇德人。1914年人杭州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
音樂和繪畫。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對他的思
想影響甚大。1919年師范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
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學習繪畫、
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
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
1924年,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
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其後,他的畫在《文學周報》
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
畫」這一名稱。
1924年在上海創辦立達中學。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
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鋒、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
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
由開明書店出版。
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
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
著作書目:
《子愷漫畫》 1926,開明
《子愷畫集》 1927,開明
《西洋美術史》 1928,開明
《緣緣堂隨筆》(散文集)1931,開明;增訂本,1957,人文
《子愷小品集》 1933,上海開華書局
《隨筆二十篇》 1934,天馬
《藝術趣味》(散文集)1934,開明
《繪畫與文學》(論文集)1934,開明
《近代藝術綱要》(論文)1934,中華
《車廂社會》(散文集)1935,良友
《藝術叢話》(論文集)1935,良友
《豐子愷創作選》(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書店
《藝術漫談》1936,上海人間書屋
《緣緣堂再筆》(散文集)1937,開明
《漫畫阿Q正傳》 1939,開明
《子愷近作散文集》 1941,成都普益圖書館
《藝術修養基礎》(論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應社
《畫中有詩》(詩配畫)1943,桂林文光書店
《教師日記》(日記體散文集)1944,重慶崇德書店
《藝術與人生》(論文集)1944.1,桂林民友書店
《古詩新畫》(子愷漫畫全集之一)1945,開明
《兒童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二) l945,開明
《學生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三)1945,開明
《民間相》(子愷漫畫全集之四)1945,開明
《都市相》(子愷漫畫全集之五)1945,開明
《戰時相》(於愷漫畫全集之六)1945,開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小鈔票歷險記》(童話)1947,上海萬葉書店
《子愷漫畫選》 1955.11,人民美術出版社
《子愷漫畫全集》 1962.11,香港嶺南出版社
《緣緣堂集外遺文》 明川編,1979,香港問學社
《豐子愷散文選集》 1982,上海文藝
《緣緣堂隨筆集》 1983,浙江文藝
翻譯書目:
《苦悶的象徵》(理論集)日本廚川白村著,1925,商務
《藝術概論》 日本黑田鵬信著,1928,開明
《初戀》(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31,開明
《自殺懼樂部》(長篇小說)英國史蒂文生著,1932,開明
《獵人筆記》俄國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㈦ 豐子愷《白鵝》
<<白鵝》微型課教案設計
我們上節課已初步讀《白鵝》一課,你發現豐子愷爺爺主要介紹白鵝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嗎?(高傲)。你怎麼理解高傲?(極其驕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你喜歡這樣的人嗎?高傲這個詞是個貶義詞,那豐子愷爺爺對這只高傲的鵝又會有怎樣的感情呢?這節棵就讓我們繼續學習13〈白鵝〉,體會這位老人的情感,感受他語言的魅力。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打開書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鵝的高傲表現在那些方面?
誰願意展示一下你的學習成果,說說鵝的高傲表現在那些方面? 其他同學還有不同意見么?(步態 叫聲 吃象) 老師注意到第一自然段中有「我一看這姿態想到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我由什麼想到高傲的?哪個詞可見鵝姿態高傲?「左顧右盼」做個動作 換個詞。你怎麼想的? 對我剛把它抱回來,出來乍到陌生的家它該有何表現(膽怯或低頭)可它卻 東張西望真的很高傲,而作者對主高傲的傢伙有怎樣的感情?是喜歡還是討厭?從那句話你能感受到?剛才我們同學都說不喜歡高傲的人可豐子愷爺爺竟把它喜歡的動物稱「高傲的動物」,把「高傲」這個貶義詞褒用,語言多有特色呀!
讀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課文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對要具體描寫白鵝的叫聲 步態和吃相了,你知道這個段在全文起了什麼作用嗎? 它不僅起承上啟下作用更是全文的中心段。相信同學們在以後的習作中也會試著寫這樣的段。 那麼大家想不想看看作者接下來怎樣具體表現鵝的高傲的?好讓我們繼續學習,你們喜歡怎樣學習?那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你們喜歡的部分讀,並畫出你覺得最能表現鵝高傲的詞或句子,與小組內同學交流體會。
老師調查了一下,全班大多數同學喜歡 ()部分。好,哪個小組派代表鵝的叫聲怎麼高傲,你從那些詞體會到的?從音調(嚴肅鄭重,厲聲呵斥)不錯,舊主人說鵝也能看守門戶,它是怎樣看守門戶的?你怎樣理解厲聲叫囂?生客來它嘎嘎叫可能會說什麼?
這鵝不但對進院的生客叫,就連籬笆外有人路過他也要引吭大叫什麼這大叫又彷彿在說什麼?看來鵝 還真盡職。這與狗的忠誠也真有相似之處,難怪作者拿鵝與狗對比。誰願意用讀來表現鵝的高傲與忠誠。
作者用狗與鵝的對比表現出叫聲的高傲,又會用誰與鵝對比突出步態的高傲呢? 對,與鴨對比,以鴨的局促不安突出鵝的從容,大模大樣。想像一下表演(放錄象)不難感受鵝步調不慌不忙而且還較慢。 作者又說鵝象凈角出場,你見過京劇中的凈角嗎?凈角就是唱花臉的一個角色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京劇,你發現什麼?你能讀出高傲的語氣嗎?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課文想像畫面。 從同學們的表情里老師讀懂你一定想像豐富,那誰來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看誰最勇敢。
如果作者筆下白鵝叫聲、步態的高傲為我們留下很大想像的空間,那麼吃相的高傲更讓人覺得趣味盎然,你不信看它吃食的過程(放錄象邊放邊說)
結合圖片同學們再掃讀5---7自然段,找找那些詞、句能表現鵝的高傲,又有那些詞是用貶義表示作者對鵝的喜歡。誰願意展示一下:高傲、架子十足、責備、侍侯、堂倌。那些詞用法與「高傲」一樣用貶義詞表示喜愛?「鵝老爺」找的好,老爺本指舊社會騎在人民頭上不勞而獲的人,很可恨,在這里用上絕!老師還找到一個詞「窺視」你知道這個詞什麼意思嗎?偷偷看,偷偷看是不好的,可它恰好表現鵝吃食的「三眼一板」你知道「三眼一板」什麼意思嗎?有條理不變通,一板是一口飯,三眼是一口水、泥、草。永遠不變通,真可笑!那你用讀體現出鵝吃相的有趣,好同學們在5---7段中選一段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我發現本文有好多四字詞,誰記住了?說幾個。
我們學到這你覺得這篇文章寫的好嗎?好在哪裡? 是的,豐子愷爺爺用許多有趣的貶義詞、用那麼多具體事例來把只級常見的鵝寫的趣味盎然,討人喜歡,真是妙筆生花,這與他老人家的勤於觀察樂於積累是分不開的,願你們在以後的學習中更主動地觀察積累,也寫出優美的文章來。
㈧ 老舍 《我的童年》 豐子愷 童年
1我的童年
冰心
選自《冰心七十年文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我生下來7個月,也就是1901年的5月,就離開我的故鄉福州,到了上海。
那時我的父親是「海圻〔圻(qí)〕邊界。」巡洋艦的副艦長,艦長是薩鎮冰先生。巡洋艦「海」字型大小的共有四艘,就是「海圻」「海籌」「海琛」「海容」,這幾艘軍艦我都跟著父親上去過。聽說還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為艦長駕駛失誤,觸礁沉沒了。
上海是個大港口,巡洋艦無論開到哪裡,都要經過這里停泊幾天,因此我們這一家便搬到上海來,住在上海的昌壽里。這昌壽里是在上海的哪一區,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母親所講的關於我很小時候的故事,例如我寫在《寄小讀者?通訊(十)》裡面的一些,就都是以昌壽里為背景的。我關於上海的記憶,只有兩張相片作為根據,一張是父親自己照的:年輕的母親穿著沿著闊邊的衣褲,坐在一張有床架和帳楣的床邊上,腳下還擺著一個腳爐,我就站在她的身旁,頭上是一頂青絨的帽子,身上是一件深色的棉袍。父親很喜歡玩些新鮮的東西,例如照相,我記得他的那個照相機,就有現在衛生員背的葯箱那麼大!他還有許多沖洗相片的器具,至今我還保存有一個玻璃的漏斗,就是洗相片用的器具之一。另一張相片是在照相館照的,我的祖父和老姨太坐在茶幾的兩邊,茶幾上擺著花盆、蓋碗茶杯和水煙筒,祖父穿著夏天的衣衫,手裡拿著扇子;老姨太穿著沿著闊邊的上衣,下面是青紗裙子。我自己坐在他們中間茶幾前面的一張小椅子上,頭上梳著兩個丫角,身上穿的是淺色衣褲,兩手按在膝頭,手腕和腳踝①〔踝〕讀huái。上都戴有銀鐲子,看樣子不過有兩三歲,至少是會走了吧。
在上海那兩三年中,父親隔幾個月就可以回來一次。母親談到夏天夜裡,父親有時和她坐馬車到黃浦灘上去兜風,她認為那是她在福州時所想望不到的。但是父親回到家來,很少在白天出去探親訪友,因為艦長薩鎮冰先生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派水手來叫他。薩鎮冰先生是父親在海軍中最敬仰的上級,總是親昵地稱他為「薩統」(「統」就是「統領」的意思,我想這也和現在人稱的「朱總」「彭總」「賀總」差不多)。我對薩統的印象也極深。記得有一次,我拉著一個來召喚我父親的水手,不讓他走,他笑說:「不行,不走要打屁股的!」我問:「誰叫打?用什麼打?」他說:「軍官叫打就打,用繩子打,打起來就是『一打①〔一打(dá)〕量詞,12個為一打。』,『一打』就是十二下。」我說:「繩子打不疼吧?」他用手指比劃著說:「嚇!你試試看,我們船上用的繩索粗著呢,浸透了水,打起來比棒子還疼呢!」我著急地問:「我父親若不回去,薩統會打他吧?」他搖頭笑說:「不會的,當官的頂多也就記一個過。薩統很少打人,你父親也不打人,打起來也只打『半打』,還叫用干索子。」我問:「那就不疼了吧?」他說:「那就好多了……」這時父親已換好軍裝出來,他就笑著跟在後面走了。
1903~1904年之間,父親奉命到山東煙台去創辦海軍軍官學校。我們搬到煙台,先住在市內的海軍采辦所,所長葉茂蕃先生讓出一間北屋給我們住。南屋是一排三間的客廳,就成了父親會客和辦公的地方。我記得這客廳里有一副長聯是: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語出《左傳?昭公十二年》:「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後泛指一切古書。
我提到這一副對聯,因為這是我開始識字的一篇課文!父親那時正忙於擬定籌建海軍學校的方案,而我卻時刻纏在他的身邊,說這問那,他就停下筆指著那副牆上的對聯說:「你也學著認認字好不好?你看那對子上的山、竹、三、五、八、九這幾個字不都很容易認的嗎?」於是我就也拿起一枝筆,坐在父親的身旁一邊學認一邊學寫,就這樣,我把對聯上的22個字都會念會寫了,雖然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這「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究竟是哪幾本古書。
不久,我們又搬到煙台東山北坡上的一所海軍醫院去寄居。這時來幫我父親做文書工作的,我的舅舅楊子敬先生,也把家從福州搬來了,我們兩家就住在這所醫院的三間正房裡。
這所醫院是在陡坡上坐南朝北蓋的,正房比較陰冷,但是從廊上東望就看見了大海!從這一天起,大海就在我的思想感情上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我常常心裡想著它,嘴裡談著它,筆下寫著它;尤其是三年前的十幾年裡,當我憂從中來,無可告語的時候,我一想到大海,我的心胸就開闊了起來,寧靜了下去!1924年我在美國養病的時候,曾寫信到國內請人寫一副「集龔①〔集龔〕截取龔自珍的詩句或文句拼集成一副對聯。龔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現在杭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的對聯,是:
世事滄桑心事定
胸中海岳夢中飛
謝天謝地,因為這副很短小的對聯,當時是捲起壓在一隻大書箱的箱底的,「四人幫」橫行,我家被抄的時候,它竟沒有和我其他珍藏的字畫一起被抄走!
現在再回來說這所海軍醫院。它的東廂房是病房,西廂房是診室,有一位姓李的老大夫,病人不多。門房裡還住著一位修理槍支的師傅,大概是退伍軍人吧!我常常去蹲在他的炭爐旁邊,和他攀談。西廂房的後面有個大院子,有許多花果樹,還種著滿地的花,還養著好幾箱的蜜蜂,花放時熱鬧得很。我就因為常去摘花,被蜜蜂螫①〔螫(shì)〕書面語,同「蜇」。了好幾次,每次都是那位老大夫給我上的葯,他還告誡我:花是蜜蜂的糧食,好孩子是不搶別人的糧食的。
這時,認字讀書已成了我的日課,母親和舅舅都是我的老師,母親教我認「字片」,舅舅教我的課本,是商務印書館的國文教科書第一冊,從「天地日月」學起。有了海和山作我的活動場地,我對於認字,就沒有了興趣,我在1932年寫的《冰心全集》自序中,曾有過這一段,就是以海軍醫院為背景的:
……有一次母親關我在屋裡,叫我認字,我卻掙扎著要出去。父親便在外面,用馬鞭子重重地敲著堂屋的桌子,嚇唬我,可是從未打到我的頭上的馬鞭子,也從未把我愛跑的癖氣嚇唬回去……
不久,我們又翻過山坡,搬到東山東邊的海軍練營旁邊新蓋好的房子里。這座房子蓋在山坡挖出來的一塊平地上,是個四合院,住著籌備海軍學校的職員們。這座練營里已住進了一批新招來的海軍學生,但也住有一營的練勇(大概那時父親也兼任練營的營長)。我常常跑到營門口去和站崗的練勇談話。他們不像兵艦上的水兵那樣穿白色軍裝。他們的軍裝是藍布包頭,身上穿的也是藍色衣褲,胸前有白線綉的「海軍練勇」字樣。當我跟著父親走到營門口,他們舉槍立正之後,父親進去了就揮手叫我回來。我等父親走遠了,卻拉那位練勇蹲了下來,一面摸他的槍,一面問:「你也打過海戰吧?」他搖頭說:「沒有。」我說:「我父親就打過,可是他打輸了!」他站了起來,扛起槍,用手拍著槍托子,說:「我知道,你父親打仗的時候,我還沒當兵呢。你等著,總有一天你的父親還會帶我們去打仗,我們一定要打個勝仗,你信不信?」這幾句帶著很濃厚山東口音的誓言,一直在我的耳邊回響著!
回想起來,住在海軍練營旁邊的時候,是我在煙台八年之中,離海最近的一段。這房子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旗台,是和海上軍艦通旗語的地方。旗台的西邊有一條山坡路通到海邊的炮台,炮台上裝有三門大炮,炮台下面的地下室里還有幾個魚雷,說是「海天」艦沉後撈上來的。這里還駐有一支穿白衣軍裝的軍樂隊,我常常跟父親去聽他們演習,我非常尊敬而且羨慕那位樂隊指揮!炮台的西邊有一個小碼頭。父親的艦長朋友們來接送他的小汽艇,就是停泊在這碼頭邊上的。
寫到這里,我覺得我漸漸地進入了角色!這營房、旗台、炮台、碼頭,和周圍的海邊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動的舞台。
一九七九年七月四日清晨
* * * * * *
冰心的童年是在大海邊度過的,海浪、軍艦、軍營生活伴隨著她成長,陶冶了她的性情。作者在文章中說:「從這一天起,大海就在我的思想感情上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我常常心裡想著它,嘴裡談著它,筆下寫著它。」她一生一世都不能離開大海。大海在她的童年生活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為什麼會對她影響那麼大?仔細閱讀本文,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一些答案。
以下網址是魯迅的朝花夕拾
㈨ 豐子愷讀本讀後感400字
今天,我懷著一股對童年嚮往的情感,讀完了《小學生豐子愷讀本》一書。讀完以後,我便立刻被他那優美的句子,夢幻般的語言和真實的感情所陶醉。 這本書的第一個故事「畫畫不要臉」我就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讀完後我發現這本書中竟然有一張「尋寶地圖」這張地圖上有生物樂園、兒童樂園、茶坊樂園、藝術樂園、故事樂園、寫在後面等等這是其它書中從沒有的這讓我對這本書又增加了幾分興趣。我找到了第一個樂園——生物樂園,我知道了許多豐子愷所寫的動物、植物,如扁豆秧、楊柳、貓、象、鴨、蝌蚪等等,也知道了它們的許多特徵,如豐子愷家的「混血美女」阿咪的美麗、鴨的可憐和高傲的鵝老爺,更是令我沉醉其中。
在這么多的樂園中,我最喜歡的便是故事樂園了,因為它可以讓我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這個樂園中,首先是一個漫畫繞口令,這個可讓我苦練了好久啊!這個繞口令的內容如下:天上七個星,地上七塊冰,廳上七盞燈,樹上七隻鶯,牆上七隻釘。一片烏雲推沒天上七個星。乒乓,打碎地上七塊冰。福篤,吹隱廳上七盞燈。大虛,趕掉樹上七隻鶯。恩畜,拔脫牆上七隻釘。怎麼樣,難吧!再後來,是一個傻小子的故事:他左手打右手,右手打左手,雙手打雙腳,最後自己卻暈倒了。怎麼樣,好玩吧!後面的一組,令我十分感動。講的是一個獵人打死一隻母熊,但母熊不倒地,獵人一看,就立刻知道了,熊手中有一塊大石頭,石下三隻小熊嬉戲,母熊恐倒下石頭壓傷小熊。從此,獵人決定不再打獵了。這使我十分感動,因為這就是母愛的力量啊!最後一個講的是一張鈔票,經過多人之手後的悲慘經歷。這也同時反應出從前人們的品德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