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描寫花木蘭的詩句
杜牧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 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 佛雲堆上祝明妃。
白居易
<戲題木蘭花>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艷風吹膩粉開。
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2. 關於「花木蘭」的詩句有哪些
花氏巾幗解甲歸
門庭若市聖恩垂
木窗鏡下描紅妝
蘭閨幃前舞紫薇
女子專不輸男兒志
中有苦辣笑面屬對
豪氣沖天摧賊膽
傑出才幹滅敵威
不想邊關當年事
讓盡功勞凱旋迴
須當流芳傳後世
眉批千古美名隨
3. 贊美花木蘭穆桂英的詩句
1、贊美花木蘭
《木蘭歌》作者:韋元甫 唐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戚戚,感激強其顏.
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
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
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襲燕支虜,更攜於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
卻卸巾韝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都,
十年共崎嶇.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
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吁.世有臣子心,
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納蘭性德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2、贊美穆桂英
《詠穆桂英》
滴淚崖前翠柏懸,
荒冢漠漠記當年。
秀鸞刀破天門陣,
桃花馬踏西夏川。
三千巾幗摧敵膽,
十二女傑歿關山。
滿門忠烈楊家女,
為國捐軀第一先。
4. 贊頌花木蘭的詩作
《題木蘭廟》
杜牧彎弓征戰作男兒, 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 佛雲堆上祝明妃。
譯文:手挽強弓南征北戰扮做男子漢,但是夢中曾經和女伴們一起給眉毛描紋。有多少次思念著回故鄉還手持酒杯,到拂雲堆上去祭王昭君。
(4)描寫花木蘭孝順的詩句擴展閱讀: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僧人智匠在《古今樂錄》稱:「木蘭不知名。」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
明代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詩》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劇中自稱「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自此,木蘭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清代《曲海總目提要·雌木蘭》也說:「木蘭事雖詳載古樂府。按明有韓貞女事,與木蘭相類,渭蓋因此而作也。木蘭不知名,記內所稱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祖沖之《述異記》、李亢《異志》皆提到木蘭姓花。一說為木蘭本姓朱,清康熙年間的《黃陂縣志》曰:「木蘭,本縣朱氏女,生於唐初,……假男子代父從軍,……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焦竑在其《焦氏筆乘》中也說道:「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但有木蘭是姓魏的說法,也有一說為木蘭姓韓。另據《新唐書》載:「少女木蘭,姓任」。
歷史背景
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
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朴。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
歷史記載
木蘭祠
《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石碑,碑文後附有《木蘭辭》全詩。碑文開頭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睢陽境南,東距八十里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
在據《商丘縣志·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
在據《商丘縣志·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 關於花木蘭的詩詞!急!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1,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白話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
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出處:出自北魏《木蘭詩》作者不詳。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5)描寫花木蘭孝順的詩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據其最早著錄於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於陳。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皆在北方,則其產生之地域在北朝。詩中有「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語。
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去黃河不遠。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據此,《木蘭詩》中之戰事,當發生於北魏與柔然之間。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國,立國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間,與北魏及東魏、北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
而最主要之戰場,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帶。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傳》,蠕蠕即柔然。)
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它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此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6. 描寫花木蘭的古詩詞有什麼(如木蘭詩)
1、《題木蘭廟》——唐代杜牧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譯文: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衛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剋制著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她也將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後世敬愛。
2、《木蘭辭》——南北朝佚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譯文:織布機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3、《木蘭歌》——唐代韋元甫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
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譯文: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裡能夠泯滅?
4、《和白使君木蘭花》——唐代徐凝
枝枝轉勢雕弓動,片片搖光玉劍斜。
見說木蘭征戍女,不知那作酒邊花。
譯文:木蘭枝幹遒勁如弓,花瓣片片搖動寒若玉劍。聽說花木蘭既強健英武,如叱吒疆場的戰將,又嬌柔多情,恰似把酒的弱女。
5、《過睢陽》——明代曹璉
代父尚看傳孝烈,死固猶復許孤忠。
譯文:代父從軍,立下赫赫戰功、讓無數須眉為之汗顏的巾幗英雄的木蘭,從戰場回來後,被當朝天子封為孝烈將軍,死了以後仍然還如生前一樣是忠貞自持的人。
7. 描寫花木蘭詩句
郭茂倩 《樂府詩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
紫房日超胭脂折,素艷風吹膩粉開。
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二
膩如玉脂塗朱粉,光是金刀剪綵霞。
從此時時春夢里,應添一樹女郎花。
唐.杜牧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唐.李商隱木蘭花詩
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明.曹璉詩題商丘詩
亳上商丘繞故宮,荒台古墓冷秋風。
火星有廟應分野,金果無園發舊叢。
代父尚看傳孝烈,死固猶復許孤忠。
悠悠往事空留跡,盡在行人感慨中。
清.徐作肅題木蘭祠
遠廓東南孝烈祠,木蘭桑榜記隋時。
倉皇戎檄摧窮老,慷慨中閨有健兒。
鐵甲環來雜佩冷,鸞書絕去令威遲。
千看血食瞻靈爽,伏臘金枝宛宛披。
清.陳文組題木蘭祠
聞說蛾眉勇冠軍,彎z弓躍馬建殊勛。
十年血戰生全父,一片貞心死謝君。
別有英稱崇廟號,不勞彤管寫靈芬。
西川更憶黃崇嘏,千古雙奇武共文。
清.楊文淳題木蘭祠
將軍女兒身,戎裝雄且武。
不是愛從軍,代父心良苦。
將軍從軍十二年,迷離撲朔草如煙。
歸來且喜高堂健,持壁還親更可憐。
清.查岐昌題木蘭祠
帕首弓腰出閣姿,蒼涼營廓紀完碑。
俯憐弟妹辭家遠,爺答君親矢節奇。
世上幾曾留姓氏,人間那復辯雄雌。
女郎剩取花名在,歲歲春風一度吹。
雍正〈完縣志〉呂法曾
木蘭祠詩
徒倚荒祠古樹旁,車流曲水自湯湯。
城邊日射熊旗影,天際星搖寶劍光。
直到回時驚夥伴,知從去時謝花黃。
只今閭里崇祭祀,千古英雄一女郎。
雍正〈完縣志〉董廷晉
題木蘭祠詩
誰雲生女不如男,萬里從軍一力擔。
朱扉日月如重鎦,森大幹戈比舊探。
柔質幾會沽重祿,大名會且壯雄談。
忠孝可憐巾幗俱,忍使須眉對影慚。
雍正〈完縣志〉卷王淑
題木蘭祠詩
閨閣奇英亦有佬,獨君代父把征鞭。
遠征洶洶強寇畏,歸家藹藹暮親憐。
如依塞月三千里,一著戎衣十二年。
陷陣歸來無遺相,若惜閨身向猶全。
民國〈完縣新志〉文征卷下前人
浦陽千載水冷冷,孝烈將軍幾度經。
廟貌未消君父恨,一腔熱血壯丹青。
唱凱歸來弱弟迎,敘環出示萬人驚。
至今松柏皆環向,似與將軍訴不平。
民權〈完縣志〉趙闌
木蘭祠
將軍忠孝兩雙全,墓畔因栽十頃蓮。
葉出傘遮江底月,花繁錦砌水中天。
潘妃舉步留金蕊,君子清香送畫船。
一片朱華嬌欲語,江南江北讓茲妍。
河南大學教授於安瀾
題木蘭祠
僑裝代父出從戎,衛國胸懷不世雄。
奮斗十年靖塞寇,艱辛百戰建邊功。
郎官厚賜謝明主,匹馬還鄉侍耄翁。
忠勇永垂民族史,千秋中外仰英雄。
河南大學教授朱紹候
贊木蘭
替父從軍豪氣生,報國殺敵誓出征。
撲朔迷離十二載,巾幗英名留虞城。
河南大學教授高文
題木蘭祠二首
一
朝辭暮宿黃河北,躍馬彎弓黑水南。
代父從軍逾十載,誰謂女子不如男。
二
榮勛十二出群材,齒劍如歸氣壯哉。
營廓年年春草綠,弓人蕭鼓上香來。
河南虞城馬俊華
頌木蘭十二絕
木蘭,代父從軍十二載,因賦絕句十二首,歌以敬之。
一、
邊關驚傳胡馬嘶,代父從軍媲丈夫。
橫槊當關百戰後,凜凜英風壯九州。
二
白天鐵騎逐塞塵,夢里膝前戲娘親。
百戰不卸鎖子甲,九死一生壯國魂。
三
拋機從戎就 鼓,躍馬黑山春風舞。
十年長劍倚天外,百萬胡騎漠北走。
四
揮戈燕薊暗黃雲,夜巡邊關驚雁群。
劍指絕域煙塵滅,國人誰識女將軍。
五
幽燕飛馬系女魁,昔有昭君出塞悲。
琵琶曲曲千古恨,青冢哪有俠骨威。
六
金檄嘶啞大河封,鐵衣寒光夜巡營。
十年血戰謝君命,一片忠心為國寧。
七
機杼房裡貼花黃,北國沙場閃劍光。
九州父老崇祭祀,千古英烈一女郎。
八
榮功不受明堂勛,固辭歸里奉雙親。
高標風范千古贊,閨閣奇英殊無群。
九
京師國防運帷幄,戰馬征衣未曾收。
將軍莫憾當年事,燕薊早已歸版圖。
十
凱歸中原父老迎,閨裝出見夥伴驚。
漫說巾幗無勇將,千古敬重女英雄。
十一
枕戈待旦長城尊,莫讓歌聲壓鼓音。
孝烈祠上天邊月,悠悠高懸報國心。
十二
千年古祠今重建,木蘭浩氣沖宵漢。
喜有新秀接長纓,不許胡馬嘶長安。
河南虞城 吳中立
題木蘭像
戰馬嘶嘶曠野茫,金甲寶劍耀寒光。
征途萬里關山道,誰識將軍是女郎。
河南虞城劉綬符
贊巾幗英雄花木蘭
一
替父從軍勇戎邊,奇女英雄載史篇。
戎馬生涯十二載,辭封侍親回故園。
二
閨秀英武扮男裝,劍指邊關放寒光。
疆場征戰顯身手,關山硝煙不起揚。
河南虞城劉西亭
江成子.花木蘭頌
從軍代父意何雄,別娘翁,執彎弓。
涉水登山,戴月赴兵戎。
踏破重關三萬里,豪氣足,貫長虹。
沖鋒陷陣戰胡兵。
勇謀宏,伏蒼龍。十有二載。
為國立奇功。
拒賞歸田,奉雙親。
芳百代,九州崇。
七律·題《木蘭從軍》郵票
方崇元
花木蘭,據《河南通志》記載:「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木蘭祖籍為今商丘市虞城營廓鎮。
中州巾幗世稱雄,十載戎機赫赫功。
秣馬黃河安朔漠,橫槍燕地靖邊烽。
角聲吹月霜天白,劍氣沖雲漢幟紅。
脫下戰袍還本色,堯天千古唱精忠。
8. 贊美花木蘭的詩句及翻譯
木蘭歌
朝代:唐代
作者:韋元甫
節選
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
驚愕不專敢前,嘆重徒嘻吁。世有臣屬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今天看到木蘭,聲音雖然相同,但容貌已經改變了。木蘭的舊部士兵驚慌地不敢上前,他們徒自嘆著氣而已。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裡能夠泯滅?
9. 贊美花木蘭的詩句
木蘭歌 作者:韋元甫 唐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戚戚,感激強其顏。
老父專隸兵籍,氣屬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
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
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襲燕支虜,更攜於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
卻卸巾韝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都,
十年共崎嶇。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
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吁。世有臣子心,
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納蘭性德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10. 贊美花木蘭的詩句
白居易戲題木蘭花
一
紫房日超胭脂折,素艷風吹膩粉開。
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二
膩如玉脂塗朱粉,光是金刀剪綵霞。
從此時時春夢里,應添一樹女郎花。
唐.杜牧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唐.李商隱木蘭花詩
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明.曹璉詩題商丘詩
亳上商丘繞故宮,荒台古墓冷秋風。
火星有廟應分野,金果無園發舊叢。
代父尚看傳孝烈,死固猶復許孤忠。
悠悠往事空留跡,盡在行人感慨中。
清.徐作肅題木蘭祠
遠廓東南孝烈祠,木蘭桑榜記隋時。
倉皇戎檄摧窮老,慷慨中閨有健兒。
鐵甲環來雜佩冷,鸞書絕去令威遲。
千看血食瞻靈爽,伏臘金枝宛宛披。
清.陳文組題木蘭祠
聞說蛾眉勇冠軍,彎z弓躍馬建殊勛。
十年血戰生全父,一片貞心死謝君。
別有英稱崇廟號,不勞彤管寫靈芬。
西川更憶黃崇嘏,千古雙奇武共文。
清.楊文淳題木蘭祠
將軍女兒身,戎裝雄且武。
不是愛從軍,代父心良苦。
將軍從軍十二年,迷離撲朔草如煙。
歸來且喜高堂健,持壁還親更可憐。
清.查岐昌題木蘭祠
帕首弓腰出閣姿,蒼涼營廓紀完碑。
俯憐弟妹辭家遠,爺答君親矢節奇。
世上幾曾留姓氏,人間那復辯雄雌。
女郎剩取花名在,歲歲春風一度吹。
雍正〈完縣志〉呂法曾
木蘭祠詩
徒倚荒祠古樹旁,車流曲水自湯湯。
城邊日射熊旗影,天際星搖寶劍光。
直到回時驚夥伴,知從去時謝花黃。
只今閭里崇祭祀,千古英雄一女郎。
雍正〈完縣志〉董廷晉
題木蘭祠詩
誰雲生女不如男,萬里從軍一力擔。
朱扉日月如重鎦,森大幹戈比舊探。
柔質幾會沽重祿,大名會且壯雄談。
忠孝可憐巾幗俱,忍使須眉對影慚。
雍正〈完縣志〉卷王淑
題木蘭祠詩
閨閣奇英亦有佬,獨君代父把征鞭。
遠征洶洶強寇畏,歸家藹藹暮親憐。
如依塞月三千里,一著戎衣十二年。
陷陣歸來無遺相,若惜閨身向猶全。
民國〈完縣新志〉文征卷下前人
浦陽千載水冷冷,孝烈將軍幾度經。
廟貌未消君父恨,一腔熱血壯丹青。
唱凱歸來弱弟迎,敘環出示萬人驚。
至今松柏皆環向,似與將軍訴不平。
民權〈完縣志〉趙闌
木蘭祠
將軍忠孝兩雙全,墓畔因栽十頃蓮。
葉出傘遮江底月,花繁錦砌水中天。
潘妃舉步留金蕊,君子清香送畫船。
一片朱華嬌欲語,江南江北讓茲妍。
河南大學教授於安瀾
題木蘭祠
僑裝代父出從戎,衛國胸懷不世雄。
奮斗十年靖塞寇,艱辛百戰建邊功。
郎官厚賜謝明主,匹馬還鄉侍耄翁。
忠勇永垂民族史,千秋中外仰英雄。
河南大學教授朱紹候
贊木蘭
替父從軍豪氣生,報國殺敵誓出征。
撲朔迷離十二載,巾幗英名留虞城。
河南大學教授高文
題木蘭祠二首
一
朝辭暮宿黃河北,躍馬彎弓黑水南。
代父從軍逾十載,誰謂女子不如男。
二
榮勛十二出群材,齒劍如歸氣壯哉。
營廓年年春草綠,弓人蕭鼓上香來。
河南虞城馬俊華
頌木蘭十二絕
木蘭,代父從軍十二載,因賦絕句十二首,歌以敬之。
一、
邊關驚傳胡馬嘶,代父從軍媲丈夫。
橫槊當關百戰後,凜凜英風壯九州。
二
白天鐵騎逐塞塵,夢里膝前戲娘親。
百戰不卸鎖子甲,九死一生壯國魂。
三
拋機從戎就 鼓,躍馬黑山春風舞。
十年長劍倚天外,百萬胡騎漠北走。
四
揮戈燕薊暗黃雲,夜巡邊關驚雁群。
劍指絕域煙塵滅,國人誰識女將軍。
五
幽燕飛馬系女魁,昔有昭君出塞悲。
琵琶曲曲千古恨,青冢哪有俠骨威。
六
金檄嘶啞大河封,鐵衣寒光夜巡營。
十年血戰謝君命,一片忠心為國寧。
七
機杼房裡貼花黃,北國沙場閃劍光。
九州父老崇祭祀,千古英烈一女郎。
八
榮功不受明堂勛,固辭歸里奉雙親。
高標風范千古贊,閨閣奇英殊無群。
九
京師國防運帷幄,戰馬征衣未曾收。
將軍莫憾當年事,燕薊早已歸版圖。
十
凱歸中原父老迎,閨裝出見夥伴驚。
漫說巾幗無勇將,千古敬重女英雄。
十一
枕戈待旦長城尊,莫讓歌聲壓鼓音。
孝烈祠上天邊月,悠悠高懸報國心。
十二
千年古祠今重建,木蘭浩氣沖宵漢。
喜有新秀接長纓,不許胡馬嘶長安。
河南虞城 吳中立
題木蘭像
戰馬嘶嘶曠野茫,金甲寶劍耀寒光。
征途萬里關山道,誰識將軍是女郎。
河南虞城劉綬符
贊巾幗英雄花木蘭
一
替父從軍勇戎邊,奇女英雄載史篇。
戎馬生涯十二載,辭封侍親回故園。
二
閨秀英武扮男裝,劍指邊關放寒光。
疆場征戰顯身手,關山硝煙不起揚。
河南虞城劉西亭
江成子.花木蘭頌
從軍代父意何雄,別娘翁,執彎弓。
涉水登山,戴月赴兵戎。
踏破重關三萬里,豪氣足,貫長虹。
沖鋒陷陣戰胡兵。
勇謀宏,伏蒼龍。十有二載。
為國立奇功。
拒賞歸田,奉雙親。
芳百代,九州崇。
七律·題《木蘭從軍》郵票
方崇元
花木蘭,據《河南通志》記載:「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木蘭祖籍為今商丘市虞城營廓鎮。
中州巾幗世稱雄,十載戎機赫赫功。
秣馬黃河安朔漠,橫槍燕地靖邊烽。
角聲吹月霜天白,劍氣沖雲漢幟紅。
脫下戰袍還本色,堯天千古唱精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