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孝順母親和父親的故事古文篇.
陸績六歲 懷橘孝母
九、懷橘遺親 後漢陸績
後漢陸績。字公紀。年六歲。至九江見袁術。
術出橘待之。績懷橘二枚。及跪拜辭墮地。術
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吾母性
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B. 名人孝順父母的故事
1.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復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並忘記;他們會重復又重復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當時,父母做這些多麼的耐心,多麼的溫柔,總覺得有了我們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朋友,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喂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濕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學學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2.孔融讓梨
在我國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中,有「融四歲,
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的韻文。孔融四歲那年,正在院中玩耍的孔融兄弟幾個,
面對父親剛買來的梨子,哥哥讓孔融先拿,而孔融卻揀了個最小的。父親問孔融為
什麼這樣做,孔融回答說:「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就該吃小的。」
父親不禁為兒子的謙讓懂事高興,卻又故意問道:「可你還有個小弟弟,為何不把
最小的梨留給他呢?」孔融則答:「我比弟弟大,哥哥應該讓弟弟,所以把大的留
給弟弟吃!」你能不為孔融這種謙讓精神所感動嗎?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C. 世界上對父母最大的孝順是什麼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 「合理的長幼有別」與封建家長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謂「合理」,是指全體家庭成員(包括子女)之間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尤其是在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時,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盡可能按他們合理的意願辦事。同時,家庭又是一個整體,不能各自為政,總要有人當家長,來「領導」家庭,管理指導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應當在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學習。現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陽」,家長卻變成圍著孩子轉的月亮、侍從,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談不上培養孝敬父母的好習慣了。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強胡鬧。第二,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第三,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第四,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感悟:生活中我們常常慨嘆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不夠理解不加體諒,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在父母身上。我們過分看中了自己的家長作用,卻忽視了孩子的獨立人格,孩子覺的自己不被重視,甚至有被孤立的孤獨感,其實這也是親子關系沒有處理好的表現,有了親密的關系,關心便會自認而然的產生。尤其第二點,自己也做得很不夠,沒有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日常行為,只是告訴他應該孝敬父母、告訴他孝敬父母是多麼重要的美德,現在看來只是空話,可當孩子頂撞你或對你不夠關心的時候,自己心裡就會有失落感甚至抱怨,對孩子生活中偶爾表現出的體貼沒有特別的感謝鼓勵加以強化。盡管孩子現在也分擔一點點的家務,可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能放手則放手。
D. 對父母最好的孝敬是什麼
在自己還是學齡前兒童的時候,我覺得對父母最好的孝順就是能好好的吃飯,聽媽媽的話,少生病,因為那個時候的自己體弱多病,如果能聽媽媽的話多穿些衣服,少生病我覺得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上小學了,放學了,能按時回家不讓父母擔心,老師布置的作業能按時完成,擁有一個好成績,每年能得三好學生,我覺得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因為那個時候的自己,年齡小,而且也懂事了,父母不會要求我們太多,也只是希望能讓我們有個好成績。
上中學和高中時,也正是我們叛逆的時候,能聽父母的話,不和父母對著干,還有要有一個好成績,因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如果在這個時期你能好好學習,不叛逆,也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因為這個時期的我們是最不好管教的,也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父母一方面擔心我們的成績,一方面還怕我們談戀愛。所以這個時期父母為我們操的心最多。
上大學了,我們離開了父母,去了外地,我們能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在學校少惹是生非,父母不為我們擔心,我覺得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其實,我們在外面,父母無非就是擔心我們有沒有吃飽穿暖。
到了結婚的年齡,我們能成家立業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父母希望我們過的好,過得幸福,其實,父母這一輩子都在為我們操心,從我們小的時候到長大,一輩子都在為兒女著想。
E. 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1、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2、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3、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5、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6、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
7、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
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0、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11、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12、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
1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
14、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15、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1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17、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18、父母的美德是—筆巨大的財富。
19、親善產生幸福,禮貌帶來和諧。
20、在孩子的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F. 孝順媽媽的感人句子
,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好好孝順他們!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2,父母總是偏心活得慘的那一個,你願意活得慘一點兒嗎?把自己活得好一點兒,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3,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原來來日並不方長,想著父母逐漸老去心就痛,父母在,家就在,好好愛父母,好好孝順他們。
孝順父母最暖心最催淚的話
4,世界上有些東西是可以彌補的,但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所以做人首先要孝順父母,每個人都欠父母親的。學會感恩吧,因為感恩才會使你擁有慈悲心。感恩的人活得長,感恩的人能夠擁有更多人的幫助,他就擁有更多的貴人。
5,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與父母說話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6,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7,明天和終點不知道哪個會先來,那就過好今天和這一刻,孝順父母陪伴家人,用盡全力了無遺憾,祈禱所願成真,必當一生善良。
8,閉門過日子,好好工作好好孝順父母教育孩子已然是正值中年,感恩帶給你美好生活的父母,感謝經歷。
孝順父母最暖心最催淚的話
9,除了生死,無大事,我們沒有資格埋怨生活,孝順父母,珍惜身邊的人吧,因為過了這輩子,就真的沒有了。
10,原來最大的孝順應該是不讓父母擔心啊,謊言是錯的,如果不讓他們擔心那這應該是唯一的方式,那……
G. 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1、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好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漂亮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地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給予的一點一滴。
2、感謝你們生下我這小生命,為我付出了那麼多心血,你們辛苦了。多謝你們這八年來對我的撫養和培育,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怎樣對待人的一生而發奮。
3、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已。小時候父母用手牽著我們,長大以後,父母用心牽著我們,多謝你們,爸爸媽媽。
4、爸爸媽媽謝謝你們,小時候覺得,你們是我的世界。長大之後才發現,原來你們一直都把我當作是你們的世界。小時候的呵護,長大之後的陪伴一直都是你們陪伴著我。
5、父親母親對你多年來的付出,卻沒有想得到什麼回報。他們只希望你能快快樂樂成長、學習如果他對你只有一點點的恩情,你也應當回報他,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就是這樣,感恩是我們中華美德,是我們與生俱來擁有的,感恩他人。
H. 一年級你長大了要怎麼樣孝敬爸爸和媽媽
長大了給爸爸媽媽買好多的好吃的,幫媽媽做家務,給爸爸媽媽捶捶背,這些都行啊
I. 你長大了要怎麼樣孝敬爸爸和媽媽
如果是我就會好好學習,長大之後找一份工作,賺到錢了好好孝敬我的父母,我有吃的他們一定也有,我有住的他們一定也有,生老病死一定守在他們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