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風家訓怎麼寫
家風、家規、家訓
一、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准則和處世方
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
孝,恭,善,勤,儉。
二、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
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
1
、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
不可無故拖延。
2
、要吃飽吃好,保證全面營養,不可挑食厭食少食。
3
、每天堅持看書
2
小時。要堅持課前認真預習,課堂認真聽講,做好詳細筆記,課後
認真溫習,完成各科學習任務
4
、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運動量不得少於一小時(寒暑假可適當增加運動
量)
,不可偷懶,不可隨意,不可只做自己喜歡的運動。
5
、家庭就餐應遵從家規,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禮貌待客,不可無視父母、長輩和客
人,不可邊吃邊玩,不可浪費糧食。
6
、要盡可能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可無視父母的感受,要積極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不可推辭,不可講條件。
7
、
要孝順父母,
懂得感恩,
珍惜幸福生活,
遵從父母教導,
出門進門要和父母打招呼,
不可忘恩,不可與父母頂撞、狡辯或者無理取鬧。
8
、要學會感激,感激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父母,感激一切曾經關心過愛護過支持過
幫助過的人,
要珍視社會和自然中一切真實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
憎恨虛偽、
丑惡的不良現
象,不可是非不分、善惡不辨。
9
、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見而避之。
10
、要團結同學,要有愛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視弱者,不可嘲笑殘疾人
或者成績差的同學。
11
、要待人真誠,為人謙虛,要腳踏實地
,
不可弄虛作假,不可驕傲自滿狂妄自大。
12
、在影劇院、商場、會場、宴會等公共場合要保持舉止文雅,談吐得體,不可大聲喧
嘩,不可嬉戲打鬧。
13
、要志存高遠,鍥而不舍,勇往直前,自強不息,不可胸無大志,不可有絲毫懈怠,
不可輕言放棄。
14
、要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以及父母交代的學習任務,不可粗心大
意、字跡潦草,不可少做或者借故不做、拖延,寫完作業方可玩耍,除周末、假期以外一般
不得看電視(晚七點新聞聯播除外)
、玩電腦。
本規范規定諸內容須切切實實不折不扣做到,如有違反,視情節較輕分別予以提醒、批
評、
警告、
面壁思過、
書面檢討、
抄課文、
做家務、
限制部分家庭自由和權利、
適當體罰等。
三、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舉止行為
B. 我的家風家訓家規。
我家的家風家規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風好,這個人才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樣的教訓是沉痛的。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里,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早在戰國時期,便有了《孟母三遷》和《曾子殺彘》的優秀家教故事,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注重家教的父親,他在《誡子書》中這樣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就是告誡那八歲的兒子: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於是像孟子、岳飛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偉人便在這樣的家教中應運而生。
家教,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傳男不傳女」,已被歲月的流沖走,而那些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中華民族文明的腳步正在新時代的家風中穩步向前!
C. 家風家訓的故事以孝順、勤儉節約為題寫350怎麼寫
說起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這其實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熏陶著我們的性情;這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對我們的成長產生全方位的影響;這也是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我們身上處處烙有家風的印記。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要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粒米飯……
記得那一次,我擰開水龍頭洗手,媽媽看到了上前制止我並教育到:「你怎麼能這樣呢?」「怎麼了……」我委屈的說。「你洗手時水龍頭一直開著,這樣太浪費水了。在許多邊遠山區里,很多小朋友連喝的水都沒有,所以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節約用水!」媽媽激動地說,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媽媽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孩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電視中演的那些缺水的災區嗎?他們哪有你現在這么幸福呀!」這時,媽媽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水龍頭擰緊吧,以後一定注意節約用水。」「好!」
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已經造成浪費,所以我們更應該小心的做好每一個細節。
當然勤儉節約不僅要節約用水,還要節約每一粒糧食,這個道理爸爸總是用行動來告訴我。當我吃飯時扒飯丟了飯粒,他便一顆顆撿起往嘴裡一邊送一邊講起小時候他爸爸給他講的那些缺糧少米的那些日子,那時一斗米能買一大壩田呢!
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爸爸,養成了節約糧食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習慣中培養起來的。
一個好的家庭,就要有一個好的家風。銘記著家風,在今後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下去,成為國家之棟梁。
D. 家風家訓是什麼意思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准則。
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
家訓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或單獨刊印,或附於宗譜。家訓之外,其他名稱還有:家誡、家誨、家約、遺命、家規、家教。
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
(4)我的家風是孝順家訓是什麼擴展閱讀
家訓作用: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國家更加富強的必不可少的一點。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范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家風特點
1、榜樣性
家風作為一個家庭或家族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它的提出必須具有權威性和典範作用,亦即「榜樣性」。
2、社會性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的存在必須是與社會風潮相適應的。
3、傳承性
「世代相傳」和「生活作風」是家風的兩個重要標簽,家風的傳承性很大程度體現在生活作風上。生活作風可以分為價值認同與生活方式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並不能完全割裂開。價值認同是生活方式的思想指引,生活方式是價值認同的表現形式。
價值認同是家風得以傳承的基礎,家族的世世代代都認同祖先的價值觀,才會踐行那樣的生活方式。
E. 百孝順為先——我的家風家訓作文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F. 家風家訓是什麼意思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 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准則。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國家更加富強的必不可少的一點。
傳統家風特點:
1、榜樣性:家風作為一個家庭或家族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它的提出必須具有權威性和典範作用,亦即「榜樣性」。
2、社會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的存在必須是與社會風潮相適應的。
3、傳承性:「世代相傳」和「生活作風」是家風的兩個重要標簽,家風的傳承性很大程度體現在生活作風上。
新時代家風特點:
1、吸納性:表現為:一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吸納,並沒有因為西方思想的傳入而摒棄傳統文化;二是對西方科學的吸納,教育上都沒有拘泥於中國傳統學問,而是走出去,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
2、創造性:新時代家風的創造性主要表現為「紅色家風」的誕生和發展。
紅色家風: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各個時代的優秀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實踐、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家庭風尚,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和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3、創新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新時代家風創新性的來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現階段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家庭培養的不僅僅是繼承者,更是共產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網路-家風
網路-家訓
G. 我的好家風家訓30字以內
家訓抄是一個家的文化是襲一個家的根基,經歷千千萬萬年仍閃爍著光芒散發著無限的生命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一個家庭都走過荊棘走過風景,留下的全都是精華和精髓。人是組成家庭的元素,是最具活力最具有創造力的一脈相承。我家的家訓即是:百善孝為先,做個善良的人
H. 什麼是家風什麼是家訓
我們的家風家訓
什麼是家風?我理解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淀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當然,還有家庭橫行霸道、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這是壞家風。
爸爸常說:「在室內不能打傘,會變矮的!」其實這些家規是完全沒有一點科學依據的,這些奇怪禁忌,我們小孩很相信,有的大人居然也相信這個奇怪的家規,我當然也是深信不疑的,班裡這么多同學大部分也是非常相信的。這些傳統無非是希望我們不要倒霉,平安長大,這份用心,我才不希望在我們這代消失。
我們家最大的家風就是家裡一定要干凈,媽媽天天都會打掃家,我和爸爸雖然很少幹家務,但是不會亂放東西,亂扔垃圾,所以我們家就是干凈,我們家也很少要找東西。偶爾會找不到小東西,這點我們家比王振傑家一定是好多了。窗戶上面一點臟東西都沒有,這點我們家做的是最好的。
在餐桌上,媽媽常對我說:「吃飯的時候左手不能放在桌子下面要放在桌子上面。」聽了媽媽對我說的話,我一直記在心,慢慢的我養成了這個習慣,把左手放在桌子上面。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手放在桌子上面?」媽媽說:「這是關於禮貌。」「哦,這關於禮貌呀!」我心想「這個家規可真好呀!」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媽媽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個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周一至周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做完了老師布置的作業。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偶爾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它同學,讓我們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