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什麼習俗

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什麼習俗

發布時間:2021-01-18 13:03:07

『壹』 9月9日是什麼節日,古人在這一天有什麼的習俗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九九歸真,一元回肇始,古人認答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什麼習俗擴展閱讀:

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考證,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有秋秋豐收祭祀和火星祭祀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古人在九月份收成時祭奠天皇和先祖,以感謝天皇和先祖的恩情。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節的最初形式。重陽節起源於古代,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西漢盛行,盛唐以後。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融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它的主要部分一直延續到今天。崇陽祭祖民俗源遠流長,是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古老民俗。重陽節和除夕、清明節、七一半月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

『貳』 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都有什麼習俗

1、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版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權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
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2、登高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叄』 古人老農歷九月九日這天有什麼習俗

重陽節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喝重陽酒
「重陽酒」即用優質糯米釀成的甜酒,於重陽節裝進小陶瓷壇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為溫度和濕度比較適宜,所以釀出的酒特別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純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於西北少數民族。
「重陽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陽節時,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長成,欲開花時,這就是製作「重陽酒」的上好的材料。

『肆』 每逢佳節倍思親9月初9這一天,人們有什麼的習俗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重陽節在歷史延回續過程中,既融合答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據現存的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代重陽節時民間就有祭祀、登高、飲菊花酒等風俗。重陽節這天的節慶活動豐富多彩。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伍』 九月九是什麼節日,這天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九是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2、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3、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登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4、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不少地方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正日漸淡薄。

古時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5、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越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

(5)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什麼習俗擴展閱讀

九月九重陽節相關的詩句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朝代】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話翻譯: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2、《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杜牧【朝代】唐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白話翻譯: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作者】岑參【朝代】唐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白話翻譯: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

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場零星的開放了。

『陸』 每年農歷幾月幾日是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什麼節,在重陽節民間有什麼習俗

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又叫登高節、曬秋節、敬老節、重九節、九九重內陽等。

重陽節習俗:賞容秋,登高,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

(6)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什麼習俗擴展閱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柒』 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有什麼習俗

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的習俗等等。

『捌』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在這一天人們一般要做什麼

九九重陽,因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在數中最尊貴,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
在這一天人們一般會做以下幾種活動:
1、登高: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
3、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4、吃重陽糕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玖』 古人在重陽節這一天有什麼習俗

登山

『拾』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我國的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什麼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習俗是:插茱萸,這是重陽節的一個習俗。
茱萸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漢族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系,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
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閱讀全文

與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什麼習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埋葬費用兒女如何分擔 瀏覽:44
孝順兒媳做愛 瀏覽:302
幼兒園送給敬老院禮物 瀏覽:7
臨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哪個好 瀏覽:380
老年人集郵 瀏覽:653
黑龍江殘疾人養老金 瀏覽:274
長壽花長白色棉絮用什麼葯 瀏覽:614
明朝最長壽王爺 瀏覽:387
需要父母幫忙貸款怎麼說 瀏覽:508
嘉興哪裡周日體檢 瀏覽:659
養老社保憑證丟了怎麼辦 瀏覽:941
2020陝西省退休養老金最新消息 瀏覽:616
75歲老人的肺功能應該在多少 瀏覽:516
關愛老年人口號 瀏覽:507
上海養生館300萬事件怎麼樣了 瀏覽:721
老年人嫖娼被罰款 瀏覽:615
農保會延遲退休年齡嗎 瀏覽:300
養老保險號碼怎麼查 瀏覽:702
新秩序會有延長壽命 瀏覽:430
開養生館有哪些難度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