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有關孝順的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

有關孝順的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

發布時間:2021-01-18 07:03:26

① 關於「選擇」的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

班超投筆從戎
李開復:最早學政治,後轉系至計算機科學系,加入微軟,轉戰Google,離職創辦創新工場,致力於幫助青年學生成長。
魯迅棄醫從文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面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後,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面對親手參與開創的西漢王朝,面對曾經共患難但難以同富貴的大漢天子劉邦,張子房(張良)選擇了急流勇退,用清貧安逸的晚年阻止了兔死狗烹的悲劇;面對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官場生活,面對進不能兼濟天下,退不能獨善其身的彭澤縣令,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田園,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吟出了孤傲的詩篇;面對毒蛇的齒痕和迅速擴散的毒液,面對生命之鍾的倒計時,小男孩選擇了斬斷受傷腳趾,用腳趾的殘缺維護了生命的完整。
正是放棄,使他們趨利避禍、千古留名;正是放棄,使他們池魚返淵、羈鳥歸林;正是放棄,使他們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富勒放棄出任旅長,選擇出任參謀,成為優秀的軍事理論學家。如果他選擇出任旅長,可能會獲得將軍軍銜,但無法再軍事理論上去的如此建樹。
(有幾個是查的,望採納)

② 關於愛國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佔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後,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准備回國參戰。 ...
參考:http://..com/link?url=K4jUa4rne97goWGT_GPudxbnazC14qUjH9mJ4LTyZ9G-yZigW42t4jxV6-u7UYwp0O6XBP1W7GypNuhhI0vYaa

③ 關於誠信的議論文 要有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

郭沫若小時候很孝順。有一 次,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 若不知從哪兒聽說芭蕉花可以 治這種病,就想弄一株來。可 市面上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 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 起跑到一座花園里去找。恰好 那座花園里的芭蕉剛剛開了一 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就把 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 事後,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 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 為讓她很傷心,便教育了他一 番,叫他以後要誠信做人。對 這段往事,郭沫若一直牢記在 心,直到後來成為中國的大學 問家,也未曾忘記。

信 議論文論據 1、一兩重的真 誠,其值等於一噸重的聰明。 ——德國諺語2、人生最可愛者 惟其人之忠誠。——教洛基3、 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 ——《萊辛萊辛寓言》 4、

之誠實系高等思想之基礎。——司脫朗5、質朴卻比巧妙的言辭 更能打動我的心。——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6、誠實是一個 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 ——喬叟7、君子坦盪盪,小人 長戚戚。——孔丘《論語·述而》 8、人之*履無若誠實。

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己

9、

尤大。——楊簡10、穎人莫用, 用人莫疑。——黃石公《素書》 11、寧可辦事少許諾,不可許 了諾辦不了事。——沃星克12、 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 是已經死了。——赫伯特13、信 用象一面鏡子,一有裂痕,就 難以復原。——亞美路 14、信 用是無形資產。——日本諺語 1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丘《論語》16、人無忠信, 不可立於世。——程頤17、不寶 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 記》18、信則人任焉。

《論語》19、輕諾必寡信,與 其寡信,不如勿諾。——申涵光 20、言多變,則不信。

修華歆以誠待人 華歆和王朗一 起乘船逃難。有人想與他們一 起逃走,華歆立即拒絕了他。 王朗說:「幸好船上還寬裕,有 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追到 了,王朗想丟下那個人。

說:「既然已經答應了他怎麼能 因為情況緊急就扔掉呢?」於是 仍帶著那個人逃跑。

民請命 彭德懷為人剛正耿直, 敢說真話。1959年,他因反 對「大躍進」的盲目冒進而遭到錯 誤的批判。一次,他指著茄子 秧對侄女說:」茄子不開虛花, 小孩不說假話 。我這個老頭子 就像小孩一樣不說假話。」 陶行 知教子 陶行知的兒子陶曉光22 歲要到成都一個無線電修造廠 學習工作,需要一份資 格證明 書。曉光寫信給馬副校長要了 一張曉庄學校的畢業證書。在 重慶工作的陶行知知道此 事後 非常生氣,打電報要曉光將證 明書立即寄回。他說:」我們必 須堅持』寧為真白丁,不 做假秀 才』之主張。』追求真理做真人』, 決不向虛偽的社會學習和妥 協。」 曾子殺豬 曾子為人很誠 實。一天曾子的妻子上街,孩 子鬧著要與母親同去。

孩子 說:」我上街回來殺豬給你 吃。」她上街回家,見曾子准備 殺豬,急忙勸阻說:」我只是 哄 哄孩子。」曾子說:「怎麼能 說謊呢!」說著便把豬殺掉了。 網上不到處都是么!~

④ 有關「寬容」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內戲的,性容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⑤ 關於寬容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 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⑥ 關於誠信的5個道理論據和5個事實論據,多謝啦!!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無信不立——孔子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曾子殺豬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尾生抱柱」 「尾生抱柱」又稱「柱下期信」,是一則古人重諾言、講誠信的故事。典出《莊子·盜趾》:「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意思是講,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後來,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有到來。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著橋柱不放,最後被江水淹沒而死。後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為守信的代詞。

⑦ 有關感恩的道理論據10個和事實論據3個

1、感謝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惡習中最不好的 ——英國諺語
2、生活需內要一顆感恩容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
3、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4、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諺語
5、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而後來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乾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薩克雷
6、無知的人本想做點好事,結果卻害人不輕;小喜鵲拔出媽媽的羽毛,還以為報答了養育之恩——藏族諺語
7、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蘇聯諺語
8、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諺語
9、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中國諺語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

⑧ 關於考驗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1阿伯拉罕·林肯,是許多人心目中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然而在他21歲時,生意失敗;22歲時,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時,生意再次失敗;26歲時,愛侶去世;27歲時,一度精神崩潰;34歲時,角逐聯邦議員再度落選;45歲時,聯邦參議員落選;47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52歲時,終於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

2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失聰,但她還是以自己的執著和努力向世人展現了她的人生價值。奧斯特洛夫斯基23歲時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然而他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初稿。不料初稿在寄給出版社的時候卻被郵局遺失了,這個打擊是多麼沉重啊!但奧斯特洛夫斯基又從頭干起,終於完成並出版了這一部用生命寫成的世界巨著。

3 每個人對考驗所持的態度不一樣,也造就了各自人生的道路。而生活的考驗是不可迴避的,更多的時候也是殘酷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的道路到此為止,相反,它可能是生命轉折的一個契機。它完全可以成為一種動力,促進一個人的成長,造就一個人的輝煌。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堅持,能否無怨無悔地去撥開層層雲霧,等待光明的到來。兩者之間,可能只差半步。不要怕,只要你一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挑戰殘酷的考驗,整個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4成長是一場又一場的考驗,失敗是一次又一次的起點。

5從小面對的就是考驗,從小就要做出選擇:是要畫筆,還是要鋼筆?我知道青春的畫紙是昂貴的,它至少需要「顏料」,而我的世界,應該是黑白的,因為黑白色讓我無心於其他。於是我放棄了我彩色的夢想。想念小時候拿著彩色的蠟筆的小女孩,她是不是還蹲在我的記憶里石板上,描繪著她的夢想呢?我怕有一天,那些消失掉的夢想,從此加上了文字。

⑨ 有關感恩父母的事實論據

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蟀四輳ㄇ?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⑩ 有關求實的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

求 實

務實求真,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努力奮斗,必將結出勝利之果;弄虛作假,讓空想主宰自己只追求嘩眾取寵,必將以慘敗告終。

事實論據

不虛美,不隱惡
司馬遷寫《史記》,始終堅持忠實的原則,絕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廣列傳》里描述李廣射虎、退敵、脫險,生動副真,虎虎有生氣。字里行間,充滿敬佩之情。但同時也寫他心胸狹隘,官報私仇妄殺部下的缺點。他對項羽充滿同情,卻詳細記敘了他必然失敗的命運;他厭惡劉邦,卻如實地寫出了劉邦的長處、才幹以及他必然成功的條件。
司馬遷堅持務實求真的態度寫成的《史記》。東漢史學家班固稱贊這部書:「不虛美,不穩惡。」

魯迅為注釋負責
魯迅翻譯俄國19世紀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小說《死魂靈》,翻到這樣一句話:「近乎剛剛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是魯迅沒有見過這個雕刻,搞不清出浴者的情態、位置。魯迅先生一貫嚴謹認真,決不馬虎,他停下手中的筆,查打各種工具書,聽說日本有一部《美術網路全書》中有這幅雕刻的圖片,他設法買來,但仍然一無所獲。後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把那個塑像找到,在仔細研究塑像造型後,才寫下注釋。

李四光親做試驗
此殼究竟是否存在地應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們是否直接受到地應力的影響。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認為,科學工作者應該實事求是,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說明問題。年近八旬,不顧體弱多病,他親率助手們到京郊做實地試驗。他措絕了助手們的勸阻,親自上機器,握著冰冷的鐵手把,屏住呼吸,緊攥鐵把感受著力的大小,密切注視儀表數
值的變化。結果證明地應力的存在,試驗成功了。

理論論據

1、千言萬語只是實。明·薛宣《讀書錄》

2、萬不可做將來的夢。魯迅《娜拉走後怎樣》

3、干現在有意義,才於將來會有意義。魯迅《論「第三種人」》

4、口說不若逢,耳聞不若見。《新唐書·張廷硅列傳》

5、事實並不因無人注意而不存在。[英]赫胥黎《淺論教條》

6、真與假僅一絲頭發之差。[波蘭]歐瑪爾·海亞姆《魯拜集》

7、訛言難信,傳言多失。清·浦起龍《史通通通釋·采撰》

8、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左傳·哀公十一年》

9、事實勝於雄辯。魯迅《事實勝於雄辯》

10、 事有實據而理無定形。清·章學誠《文史通義·經解中》

11、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唐·韓愈《韓昌黎集·原道》

12、 羊質虎皮,見草則悅,見豺則戰,忘其皮之虎也。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

13、 華而不實,無益於治。司馬光《進五規狀》

14、 畫地作餅,不可啖也。《三國志·魏書·盧毓》

15、 取辨於事,雖庸而不可廢;無當於事,雖奇而不足爭。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公言中》

16、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它終必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魯迅《致蕭軍、
蕭紅》

閱讀全文

與有關孝順的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患上腸梗阻應注意什麼 瀏覽:433
養老保險轉嗎 瀏覽:567
特稟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瀏覽:242
股市養老金是什麼 瀏覽:117
樂清男孩父母為什麼要報警 瀏覽:219
退伍軍人到四川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15
互聯網對養老服務有什麼好處 瀏覽:293
葫蘆島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197
父母離婚不久怎麼處理 瀏覽:561
父母房產拆遷兒女怎麼分 瀏覽:38
異地養老轉到咸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292
退休幹部工資待遇標准 瀏覽:972
補交二年半養老金需交多少滯納金 瀏覽:468
四年級關於孝順的作文 瀏覽:632
外地養老金提取 瀏覽:569
差額體檢測什麼 瀏覽:531
女兒回門父母需要穿什麼 瀏覽:312
山西省太原市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55
養老退休金公式 瀏覽:279
敬老院畫冊圖片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