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為何又叫

重陽節為何又叫

發布時間:2021-01-16 02:54:44

⑴ 為什麼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據曹丕的《九日與鍾繇書》中記載,在三國時代,人們就已經有了過重陽節的習俗。而最早專提到九九重屬陽的,應該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金秋九月,天高氣爽,人們選在初九這一天登高吃糕點,賞菊花,插茱萸,意為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古代,菊花象徵長壽,茱萸也可以入葯,而九這個數字也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所以有些地方也習慣把重陽節稱為「老人節」。
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之一,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

⑵ 為什麼叫重陽節啊

重陽節農歷九抄月九襲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
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9是數字里最大的單位數,在這里比喻有智慧的老人,也指年紀最大的單個人=老人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⑶ 重陽節為何又叫登高節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ěr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為何又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昌康敬老院 瀏覽:870
上海市腫瘤所入職體檢都查什麼 瀏覽:602
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計算器 瀏覽:489
總體檢測試陽性是什麼意思 瀏覽:600
高曉攀敬老院女師傅是誰 瀏覽:71
如果去世怎麼才能將財產給父母 瀏覽:595
廈門航空如何辦理老人陪護 瀏覽:76
農村為什麼讓臨終老人睡客廳 瀏覽:563
繁昌做核酸體檢多少錢 瀏覽:128
買長壽面怎麼做好吃 瀏覽:977
什麼時候開始買斷能退休年齡 瀏覽:723
2016年退休年齡改 瀏覽:578
護理員如何照料老人飲食 瀏覽:400
暑假養老院實踐內容 瀏覽:506
2018農村失地農民養老保險 瀏覽:257
長壽區人大副主任是什麼級別 瀏覽:578
老年人喜歡看的電影 瀏覽:216
養老院活動室管理人員工作職責 瀏覽:981
5月醫保交了養老沒交是什麼情況 瀏覽:542
老年人失能主要集中在多少歲以上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