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子女不孝順老人怎麼辦
既然不孝順,他就不懂得『羊羔跪乳』的道理了,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將受到道德的譴責。
❷ 兒子不孝,打罵父親並趕父親岀門。
你承認自己打罵父來親是不孝,自說明你知道自己錯了,你要找到自己不孝的原因,想好以後要怎麼孝順父親,因為你是個男人要說到做到,做讓父親滿意的事,拿出自己的誠心,向父親道謙,你的父親會原諒你的。百善孝為先,好好孝順養育你長大日漸衰老的父親吧!
❸ 兒子不孝順老人怎麼辦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表現,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父母愛孩子,孩子也要愛父母,這不僅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關系,更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我們可以這樣做…… 1.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家庭成員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但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是家庭的核心和主事者,孩子應當在父母的幫助和指導下生活、學習。 2.讓 孩子了 解 父母為孩子 為家庭所付出的艱辛。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經濟條件有限;知道父母下崗了,找工作難;了解父母工作的艱辛;明白父母賺錢不容易……那麼孩子就會珍惜自己的生活,不會向父母提過高的要求,也會從心理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具體要求和 訓練孩子 孝敬父母的行為。 教育孩子 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有具體內容的訓練。如 教孩子學 會根據性別年齡稱呼「叔叔」、「阿姨」、「老爺爺」、「老奶奶」等;聽父母說話時要認真,眼睛不東張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評時不頂嘴,不任性;在家要當父母的小幫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動為父母祝賀生日;有好吃的,先讓父母嘗等等,從小事做起,天天訓練,形成習慣。 4.父母自己要做孝敬長輩的榜樣。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所以身教更重要。
❹ 兒子不孝順怎麼辦
兒女不孝,是自己教來育的問題,但等自到老已然如此,再去檢討錯誤無濟於事。所以,接下來怎麼活,還要活得好才是重點。
第一,一定把持好自己的財產,不要輕易交代給已經不孝順的子女。我家的這個老太太就是把所有財產最後沒有委託給兒子也沒有委託給女兒,而是找了她最信任的弟弟和妹妹。
第二,如果有房產,在自己能動的時候可以僱傭保姆來和自己一起住,如果不能動了,賣了房子養老也是可取的。
第三,找一家口碑好的國有養老院。目前國有養老院爆滿,報名也要五六年後才有位置,一定提前打算。實在不行,就找私人療養院。
第四,找三觀相同的老人家報團養老。
第五,沒錢沒產業沒朋友,找政府,必要時刻打官司索要養老費。
最後的最後,再多說一嘴,孝是以身作則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孝順自己的父母,還期望自己兒女孝順自己,純是白日做夢!
❺ 兒女不孝順!老人該怎麼辦
樓主說的確實是存在,而且很無奈的事情。告,傷風敗俗、讓鄰居版笑話;不告,又氣不過,權或者不得終老;告了,兒女還是不管,甚至更加變本加厲。這個是一個教養問題,已經形成如此情況的家庭其實是很難挽回局面的。老人也只好需求法律手段,爭取贍養費,考慮養老院等去處吧。還在養兒育女的家庭,也應以此為警,對兒女加強「忠孝」的道德教育。
❻ 兒子兒媳不孝,打罵老人,怎麼辦
打110報警,家庭暴力
❼ 兒子對父母不孝怎麼辦
這個兒子孝不孝順還是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否認社會風氣的影響。所以,感動還有教育是應該可以改變的了.
❽ 兒女不孝敬老人怎麼辦
孝順老人,贍養老人,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憲法明文規定的公民義務。但是,有些兒女不孝敬老人該怎麼辦呢?(1)思想教育。教育青年人應該把尊敬、贍養老人,當做自己應盡的義務和崇高的品德。不能把繁重的家務全推給老人;不能把體弱多病的老人拒之門外;不能把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攆這兒趕那兒,兄弟間互相推脫,誰也不管;更不能虐待、打罵老人。
(2)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有些年輕人不尊敬老人,忘記了老人當年把自己養育成人,一口水,一口飯,又怕冷,又怕熱,不知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自己成家立業,忘掉年邁的父母,甚至嫌棄老人,這是一種極不道德的行為。
(3)兄弟多人的,要共同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不能你推我、我推你,像踢皮球似的,踢來踢去,誰也不管,老人願意住在誰家,就讓他住在誰家,然後,其他兄弟姐妹出錢供養,讓老人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4)依法辦事:《婚姻法》明文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以保證老有所養。
「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刑法》還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年輕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的有關規定,自覺地履行孝敬、贍養老人的義務。
(5)給下一代做出表率。在一個家庭里,對待老人的態度如何,會直接影響著下一代。年輕的夫婦,要關心、體貼老人,孝敬老人,給下一代做出表率,使敬養老人的家風一代傳一代,這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也會起到重大作用。
❾ 如果兒子不孝,經常辱罵父母,應該怎麼辦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❿ 兒子不孝敬父母親,打罵父母親,還要殺父母親和兄弟姐妹的人世上有嗎按照我國法律怎麼處理
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看得出來,你是個善根深厚的孩子。自己能夠意識和反省,而且發願改正過往的錯誤行為,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你要想改變現狀,一定得從自己入手。我有幾點真誠直率的建議,希望你能聽受:
第一,一定要孝敬和尊重你的父母。你一定一定要多找父母的好處,越多越好。然後你再靜心體會,你就會明白你的父母,他很不容易。我們每個人都是血肉凡軀,我們的父母親也是,他們也很脆弱和敏感。他們吃的苦,流的淚,艱辛和委屈,受過的煎熬,對你的擔心是你不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他們希望你過得好。
所以,你一定要向父母真誠懺悔自己以前的不懂事,包括對父母的不理解,對父母的體貼和照顧不夠,對家庭的貢獻很少。然後你慢慢在日常生活中把許多事情學會擔當起來,比方說多做家務,哪怕燒一頓飯,洗一隻碗,掃一下地,比方說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比方說多陪父母說話,寬慰他。
另外,你好好想想,家裡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各有什麼好處?他們都關心什麼?平時我怎樣對他們的?我現在怎樣能為家人著想,為他們做些事可以讓他們幸福開心?
即使父母打罵自己,也要歡喜忍受,決定沒有任何抱怨,當受債了債想。不管父母怎樣對自己,一定和顏悅色。你能有這樣歡喜平和的心態,不出兩周,你和父母的關系一定會改變。
須知世界上最可貴的是親情,是孝敬。一個人能孝敬父母,是最大的福分。父母就是我們的根,根(父母與祖先)不扎實,枝葉(如事業、財富、家庭、子女等)不可能繁茂,人生的幸福圓滿願望不可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