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劉陶重陽節

劉陶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1-01-10 17:42:43

A. 民族節目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節日 (6張)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刀桿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游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桿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歷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歷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曬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藏歷新年:藏歷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民族節日,時間從藏歷元月一日開始,一般持續15天。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歷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節春,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歷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桿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庄、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借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歷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歷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桿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岩、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里的收成好。後來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獨龍族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只有一個,人們稱「卡雀哇」或「德里哇」,意為年節,時間在農歷臘月 中,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時間長短視食物准備情況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 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姑娘節、鬥牛節、花炮節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葯鐵炮為沖力,把鐵圈沖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桿。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僳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桿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桿。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桿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桿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桿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桿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闊什節,「闊什」是僳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僳僳族人民的節日。在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歷時兩三天。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毛南族
春節放鳥飛、端午找草葯。毛南族也過端午節,還有南瓜節、重陽節

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主要節日是農歷新年。

維吾爾族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
(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

佤族
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宗教節日則指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

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歷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赫哲族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1985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 每兩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歷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

畲族
畲族主要過三月三和畲族春節。

土族
土族傳統的節日春節、端陽節與漢族相同。本民族的節日和廟會有舊歷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錫伯族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節和西遷節。

德昂族
有關門節和開門節,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凈居把齋節日。還有潑水節。

土家族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中,「以趕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歷春節,漢族過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漢人至少提前一天過年,所以叫「趕年」,土家族過「小年」,也要比漢人提前一天。還有土牛毛大王節。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的節日有春節、中秋節等,大致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但達斡爾人對這些節日卻有自己傳統的節慶習俗特點。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保安族
民族傳統節日也都是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樹開花為歲首,月亮周期變化12次為1年。每年莊稼收獲後,珞巴族都要舉行近兩天的豐收節,叫做德林昂節。節日期間全村男女身穿盛裝,各家端出准備好的美酒,共享節日食品。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歷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麼隆重,但它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矻扎扎」節,每年夏歷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時3—5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拉祜族
拉祜族統一的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其中春節是最大有節日。這些節日的來歷和過節的內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歷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後來按照漢族的歷法三年潤一個月,但他們還是潤月不潤節,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潤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地方過前一個月的節,不過後一個月的節。

仫佬族
仫佬山鄉幾乎每1個月都有節日。由農歷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歷年)開始到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爺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個節日都有其活動的形式與風格。有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節日,主要是「大過年」、「大十五節」、「供岩洞」、「轉山會」、「嘗新節」等,這些節慶活動,多與生產勞動和宗教習俗有密切的聯系。

基諾族
這是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一般在6月間舉行,歷時3天。阿嫫堯白創造了基諾族及其山川、日月、動物、植物,最後在造田運動中遭人暗算而殉難。基諾族的節日與祭祀活動基本不分的。

哈薩克族
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前三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歷法的新年第一天(公歷3月22日前後)。

水族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最隆重的當推「端節」。水族有自己的歷法,「端節」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於農歷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羌語稱「日羌節」,時間是農歷十月初一。另一年節日是「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等。

塔吉克族
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舉行。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亦稱燈節,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

京族
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為「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唱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地在農歷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紅坎在正月十五。「唱哈節」在哈亭內舉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B. 棲霞歷史上的名人

歷史文化名人

齊詩學的開創者轅固

轅 固(約前235一135) 古腄縣人,舊志考定為今棲霞市人。鄉鎮則不祥。漢景帝時,以廉直拜清河太傅。曾與道家黃生辯論湯武革命,又與塞太後辯論儒、道兩家的優劣。同當時指導政治的黃老、刑名之學進行斗爭。不久,因病被免職。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90餘歲高齡的轅固應召復出。終因主持"務正學以吉,毋曲學以阿世",遭到了同是儒生的眾人嫉毀,再次罷歸。自稱:知己者唯公孫弘而已。
轅固是西漢初今文詩學——齊詩學的開創者,至清代乾嘉間,一直代表著我國四大詩學巨流之一。古腄縣名詩人,皆轅固弟子。

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丘處機

丘處機(1148-1227),亦作丘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棲霞濱都里人。金元時期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與丹陽、譚處端、王處一、劉處玄、郝大通、孫不二等統稱「北七真」。
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丘處機應金世宗召,從祖庵(王重陽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於它庵,並主持了"乃春節"礁事,還當面向金世宗作了"持盈守成"的告誡。金世宗賜給吊處機袍了和桃子,外加十萬枚大錢。由此丘處機名聲大振。
1191午 (金明昌二年)秋,丘處機回歸故里修建濱都宮 (賜號太虛觀)作為傳道之所。1206年 (金泰和六年),他重返寧海,改馬丹陽故居為玄都觀。1208年後,丘處機曾兩訪嶗山,足跡遍及青州、登州、萊州等地,擴大了全真教的影響。12門年 (金貞佑二年),益都楊安兒起義軍攻克登、萊等州,丘處機准旨招撫了部分義軍。其時,金、蒙、南宋三勢鼎立,爭相詔求丘處機,他概不應詔。
1219年冬,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劉仲祿持詔書相邀,丘處機說 「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遂帶弟19人前往。歷時3年,行程萬里,74歲高齡的丘處機終於會成成吉思汗於雪山。每每迸言:「要長生,須清心寡慾;要一統天下,須 「敬天愛民。」此話深得成吉思汗贊賞,口封「神仙」。在丘處機的影響下成吉思汗曾令「上殺」。
1224年(元太祖十九年),丘處機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天長觀(今白雲觀)。同年,丘處機曾持旨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3萬余,並通過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自此,全真教盛極一時,丘處機的聲譽亦登峰造極。寺廟改道觀、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計其數。
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丘處機病逝於天長觀,終年80歲。元世祖時,追封為 「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丘處機遺著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磻溪集》和《鳴道集》等。其詩詞作品在金、元之際有一定的代表性,後人所編《元詩別裁》、《詞林紀事》都選有他的作品。《磻溪詞》一卷,由近人朱孝成輯於《疆村叢書》。丘處機西遊經歷,由其弟子李志常的《長春真人西遊記》詳載。
元朝翰林學士王之綱有詩日:「扶桑賓日東海東,公山直與蓬萊通。群仙來往乎其中,長春仙人道業隆。」1996年10月8一9日,丘處機學術研討會在棲霞悅心亭賓館召開,來自香港和內地的15名研究丘處機和道教文化的著名學者一致認為:作為煙台八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丘處機不僅僅是棲霞、煙台、山東名人,而且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廖若辰星的歷史明星,他堪稱享譽海內外的道教大師、政治家、旅遊家、養生學家和詩人,在宗教界、思想界、文化界、醫學界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東征大將軍牟全

牟全,生卒年不詳,棲霞鐵口人。至元年間 (1335一1341)任武略將軍、水軍都督。時,東方沿海地帶屢遭傣寇騷擾,民不聊生。朝廷賜牟全以金牌,命率師,三征傣寇。父母兄弟不忍其遠離,牟全說:"大丈夫風雲際會之時,當立功異域,以報國家,焉能從伏田畝間乎?"他奮不顧身,創開水道,風波萬里,屢建奇功。台灣1971年11月21日《青年戰士報》載題為《牟,以國為氏》文稱:"在牟氏的山東老家,也人才輩出,象元代東征日本時,率領戰艦,開創水道的大將牟全,便是山東棲霞人。"回國後,方慶河清海雖之際,牟全竟被奸細謀刺於河北桃花店。元帝念其功,乃命金牌御葬於觀音山下,並建詞紀念。迄今詞尚存,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胞兄弟牟道立、牟道行

棲霞牟氏有胞兄弟兩人在歷史上頗有名聲,他們便是牟氏老八文中牟道立、牟道行兄弟倆。
牟道立(1567一1624),四川敘州府通判。字允修,蛇窩泊鎮牟家瞳人。30歲中拔貢,後出任直隸琢州攝篆州判。琢州當國道之沖,民不聊生。供職時,有一同鄉趙家宰路過,差人持牌索馬。憤然日:"琢州民窮,欲強我竭民力以結權貴,吾不忍也。"遂碎其牌而拒之。後升四川省敘州府 (今宜賓市)通判,值兵興,督飾有功,奏加二級,正五品銜。但因操勞過度,信末至,已先卒於官。平生以清廉立世,曾對"易米藏銀以迸"的屬下重罰。卒後儲蓄甚微,靠襄助以置靈樞始得歸里。葬燕子布 (今南石岔)北山。其後有名人牟障 (二炮後勤部正軍級部長)、牟書令 (中國石化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牟道行 (1568一1618),直隸真定府同知 (副知府)。字兆可,又宇青槐,號濟川,蛇窩泊鎮牟家瞳人,後徒居棲霞城南門里。24歲(萬曆十九年)中舉人,後屢試禮部不第,47歲(萬曆四十二年)經渴選出任河南宜陽縣知縣,晉階奉政大夫,直隸真定府同知。萬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三日卒於官,享年51歲。曾出資支助棲霞縣第一部縣志(明《萬曆縣志》)付樣,使史料得以存世流傳。居鄉時,逢災年農民交不上田賦,多次代納一社丁銀,不責償,時人稱頌。後主宰宜陽,因治行顯著,宜陽人亦娘稱之,並有"神君父母"之稱號。主要治行有三:1、宜陽人久受水災之苦,田地荒廢,民多積欠。父死責其子,兄亡捕其弟。每逢限比,銀檔累累。道行花任後,見之悲痛不忍,慨捐傣銀,代納田賦。為治水害,巡邑申,察地勢,於黃澗口、魚兒泉、韓城鎮、水兌村、神後等多處鑿山阜、開溝渠、決淤塞、築堤壩。歲澇,則泄田水人河,歲旱,則引河水灌溉,禾壯糧豐,流民復返。收田賦不用催逼,積極交納,民歌四野。z、創立宜山復社書院,延明師授課。且十日親臨一課,與諸生間難,並對學生發放津貼,勵生勤學。後生多有成就,學風興焉。3、宜陽舊有養濟院,人多舍少,或數姓同居一堂,或露處庭外,不避風雨。為此,特增置屋舍四五十間,按戶分給,使鱗寡孤獨者得有所居。故被稱為 "神君父母"。治宜陽五年,離任後,被宜陽人祖供於七賢伺。自明朝萬曆四十二年至清朝康熙三十九年,歷時近百年,宜陽人思慕不忘,請於朝廷,崇祖宜陽名宦,政績由此可知。
於宜陽閑暇時,常登翠屏山絕頂,慨然有懷,因故鄉白洋河畔亦有翠屏山,兩攬其勝,自號"兩屏"。在真定府任上,長兄子證,為歸德府通判時,常遣人將朝服送歸德,讓侄兒親紉兩袖,以示戒污。此家教,族人樂道。其後有名人牟墨林。

"三朝元老" 郝晉

郝 晉 (1585一1655) 原名聯登,字康仲,號豈岳,一號丸嘯居士,晚號盂山樵隱。棲霞城裡人(一說是松山鎮郝家樓村人),明末清初傳奇人物和有爭議人物之一。
郝晉自幼穎悟異常,讀書過目成誦。十六歲作紅葉詩八篇,其"幾處紅霜葉,深紅更淺紅。秋光流水外,山色夕陽中"大獲好評。他兩次人艾山俺讀書,迄今仍流傳有"土地護駕,小鬼掌燈"故事數則。明天啟元年舉人,崇偵元年試中迸士後,歷任四川巴縣知縣,四川鄉試同考官,四川道監察御史,可謂政聲載道,遺愛在川。守母喪後,平l、官巡視太倉,旋兼南城監察御史,升順天府尹,刑部右侍郎,轉兵部左侍郎。
1644年,李自成興兵舉起反明室旗幟之際,郝晉被調遣視師直隸保定與山西太原,兼理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後以軍功有詔內調,賜宴文華殿,欽加太子太保,封勤襄伯,遂戊明木中流砒帖。
李臼成攻破北京之口,郝晉被俘,大順政權即委以刑郁之事,彼虛應數日而逃歸故里,原計劃練兵勤王,內清兵人主中原而作罷。
1645午,清順治命邢晉巡撫保比,邢背冉三辭之不允,於是又為消保定巡撫者數月,後授兵部右侍郎兼部察院有副郁卿史米直隸提督者數月。次年,特恩加太子少保,賞花鋼,賜封三等男爵。1647午春,終獲准病辭,門里築石芝園,構曲亭,若《丸嘯齋集》。幾午後卒於家。綜觀郝背"-生,官階之大實為棲籍歷史人物之冠,然以身事三胡故,《明季北略》--書載其被南明政權列為第119劣"從賊臣。。被民間戲墟為"三朝元老"。孰不知邢晉之苦衷全任其詩文、齋號中有所反映,彼欲大嘯而只敢 "丸嘯",他 "一聽腑歌淚欲斑",他 "才幾氖氰迷翠樹。忽聞攢越匝青天",他"幾番倚徒瑤池側,移取清輝人酒懷",無不出於無奈。
郝晉詩、文、書法俱佳,但以"三朗元老"故,遂戍不它褒崇之勢,棋至於任去世後之祭典上,給執書人帶來砰價之艱難,於矩•,旬"殺我卞者足我仇,殺我仇者是我友"的左語戊為絕妙奸間,也道出了點滴歷史真啼。

膠東農民起義領袖於七

於樂吾 (1607一1701)世稱於七。唐家泊村人。因在同胞中排行老七,故後,一怒之下手起刀落,殺棲霞知縣於席間。又迅即枉回唐家泊,一面迭運糧草迸鋸齒牙山,一面廣發"露布"招集舊部,准備迎擊情兵。他對人說:"一不做,二不休,今決依山寨同清兵見高低,或墜崖,或引頸,不自顧也。"
是年冬,於七帶領義軍同情兵交戰,初在接官亭、營盜等地獲勝。後因寡不敵眾,退守開出主峰。激戰中,於七隻身單刀據守於"門檻石"要道,將攀援至此的清兵一個個砍下山崖。血凝刀,以沸水沖洗。
次年春,義軍因被久困糧盡援絕而失敗,於七得綠營兵某將軍的掩擴,尺身突出重圍,後輾轉峙山,拜華嚴寺慈霜上人為師。法號寂徹,億善和。於70歲時,繼師兄大澤,主持華嚴寺20餘年。
1701年 (清康熙四十年),於七命人於院內揭石取刀,揮舞一番,擲刀於地,碎然去世,享年94歲。於慈霜墓塔附近築善和墓塔葬之。塔今尚存。
於七在華嚴寺曾留下一幅身著僧衣的畫像,如今保存在煙台市文物館里。

悅心亭主人牟國瓏

牟國瓏(1645一1713) 字作霖,號重季,棲霞城人。童年,由於父母早逝,依靠長兄、嫂生活,度日艱難。年17歲,因於七事受株連人獄3年,出獄後,22歲,補為博士弟子,46歲晉進士,52歲任直隸省南宮縣縣令。
南宮縣靠近漳河,其西境迭!水災,百姓深受其苦。牟國瓏一上任便免去災民征賦的十分之三。不久,又僻囊墊賠一千餘銀兩,並從官倉貸給災民若千糧食,令其謀生救。此舉受到保定巡撫於成龍的嘉獎,尤為當地百姓稱頌。牟國瓏因剛直不阿,秉公執法,1701年 (清康熙四十年)被某權;誣告於吏部,遭僻職門田。牟國瓏回故里後,任棲霞城住宅東建一亭,名「悅心亭」,惜以幽靜環境消磨時光。晚年,牟國瓏參與纂修《棲霞縣志》,並代本社百姓納丁徭銀2年。病故時,有直隸省南宮縣紳民數百人「走吊於棲」。

"代天巡獰" 者牟恆

牟 恆 (1658一1726)字聖基,號述齋,棲霞城南門里人。清康熙後期著名監察御史。其父牟作字,以埋學祖於鄉賢。其少年穎,工文章,15歲補博士弟子員,康熙廿九年中舉人,三十三年中迸,初任內閣中書,歷任戶、禮二部郎中,監督寶泉局鑄制銅餞。同時,多佳吏,其獨廉泊清正,康熙帝大悅,特賜《周易孝經》以示鼓勵,並旋提監察御史。迸督察院後,其讀書見古名臣諫奏興除事,輒慷慨動顏色,必見諸行事。時有鄉賢達某司空者,因私事有求於他,用數百金為其祝壽,他力卻之,遂杜其口;而至人有冤抑,其必抗章力救。太守渴選在京,人誣不沽;同邑孫某,被誣以窩留東人,將擬遣戍,是他盡力救勉的。另有一次,巡視南城,杖優人之結交權貴者,而丘遂之,一時豪橫斂手,於是聲望赫然,無大小賢否,皆知有牟御史。夷命監視錢局,工頭多私積服飾逾侈,其嚴禁之,有人嘗持貉裘,數引門而不敢獻。後來,在其任間無攢逾者。一日侍班,康熙帝嘉之日:真誠不欺。"其曾多次受皇帝派遣"代天巡獰",是棲霞唯一的"代天巡守"者。其"代天巡守"牌,民國期間傳至古鎮都牟家,1947年土改時被砸毀。晚年,歸棲霞老家,開家墊,親課諸弟子侄於學。科第之盛,為郡邑之冠,將牟氏家族推上棲霞四大望族之首。牟恆為御史時,其生活非常節儉,上朝時亦是舊袍布衣,故有「牟大愚子」之稱。

農民出身的監察御史牟昌裕

牟呂裕(1747一1808)宇啟昆,號松岩,棲霞城北宮人。乾隆五十賀午(1790年)44歲時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古士。後授禮部主事。逾午改工部虞衡司主事。後又歷任都水司主事、營繕司員外郎、郎中,嘉慶九年 (卜04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授江南道、雲南道、河南道監祭御史,出任九省軍門總糟郎堂等職。奉命巡查京城。抽查遮小hl運京糟米。屢上章疏,以能吉聞名。
牟昌裕考中迸士候缺時,照常參加田間勞動,沒有--點進士味。一日京城下來聖旨宣召,他正在田間幹活,接了聖旨之後,還把家中沒幹完的農活繼續幹完才准備赴任。在離家赴任的那天早晨,他把牲口欄和豬圈收恰了一遍,看看水缸中沒有水了又挑了兩把水,才對家中人說道:"就干到這里吧,以後再也不做這些事了!"
牟昌裕做官後,開始當翰林,後來出任監察御史,--直為官清廉,家中沒有修察院府。這時,棲霞知縣徐秉謙為了討好牟昌裕,便撥出一筆公款,要在北宮村為牟昌裕家修建一處察院府。牟昌裕知道後,專程回鄉阻止,知縣徐秉謙不但無功,還險遭彈勃。
嘉慶初年,牟昌裕山監察御史出任糟運總督,朝廷為了保持糟運的順利,讓牟昌裕文官掛武職,以掌管供京郡生存的全部酒運(由南方通過大運河常年往北京運糧)。牟昌裕上任後,通過嚴厲整訪,制定出新的章法,使過去搗鬼貪污的官吏再也不敢搗鬼了。嘉慶九年,歲次甲子暮春,牟昌裕趁回京向朝廷復命之際,遊玩了白去觀--安葬棲霞名十丘處機的著名道觀。當他看到丘處機的畫像時,隨之命道長
取來文房四寶,為丘處機畫像題了詩,雲:
丘處機畫像贊日:
飄然瓊佩與霞踞,我見先生以況如。
此日胸襟真灑落,昔年鳳格沖太虛。
生成天漢排金馬,消盡英聲打木魚。
莫道吾鄉靈傑少,此才不肯讀儒書。
歲次甲子暮春
九省軍門總潛鄙堂
棲霞縣牟昌裕敬書

山東薔名占文家牟願相

牟願相(1760一1811) 字雷夫,號鐵李,古鎮都人。邑庫生。自號"鐵李"以示追懷遠祖李橢公。賦性不諧於俗,而淡泊自守,與人無所仟。申年隨父居萊蕪六年,弓當地張墨賓等四子友善,所做詩文,成為有時代風十特徵之文獻。一生體弱多病,僅得年52歲。所著《小懈卓堂詩集》、《小灘草堂文集》,於逝後42年 (1853)由誨陽七里店其婿李班刊行,高密蟬為鰓作序:"夫艾山之靈,秀著於誨濱,得其氣者往往為名士,為偉人。先生與陌人先生角立特出,豈非鍾蹄之獨厚者欣!"有詩文人選《山左古文抄》,後來作者皆莫能及。

人選《疇人傳》的算學家劉日義

劉臼義(17引一1812 字喬林,-•-字立夫,又自號簽夫,減家莊鎮橋子村人。祖父劉汝為及父親劉大建皆務農。劉日義少年喪父,家境贊窮,但卻知道努力讀書。母親李婦人辛苦勞作,勉強供劉日義求學。幾年後劉門義學業大戍,品學兼優,一時飲譽鄉里。時逢校試童 劉日義一生著有《勾股圖》一卷,《面體算術》八卷,《小雅辛卯朔考》三卷,《讀漢書律歷志算草》三卷,《元史日影集》一卷,《h章算式》九卷,《推日月食》三卷。
文友牟庭曾為其撰墓誌銘雲:
辛苦文章止一第,臨政優優不終試。
退隱厚生孝養致,中道辭親獨入地。
平生萬事不滿意,余才著書追聖智¨
清著名學者、尚書阮元輯《疇人傳》(世人稱歷算學者為"疇人")--書,專門介紹了劉日義。敢廢舊習的林昌早年有 "秀才成群,旗桿如林"之說的鐵口荊子埠村,村裡秀才甚多,在外做官的也不少。這些人當申,威望最高、影響最大、深得鄉里敬仰的,當首推林昌。
林昌(1748一1821)字皋言,又字大簽,號九豐。16歲人縣學,23歲中舉。46歲時補為館陶縣 "訓導"。1807午 (清嘉慶12年),林昌59歲時才被任命為雲南省祿豐縣縣令。行前,有友勸他 "三思而行",他回答說:"州縣微員也!能害一方亦能福一方。天下者州縣之積,帥縣各稱職,則天下治矣。吾將一試焉!"
林昌一上任,就遇見一個案子:當地有個富戶的兒媳婦懷孕七月,生下一男孩,引起富戶家猜疑,要將產婦休出。產婦不忿,抱子迸衙擊鼓鳴冤。林昌間明原委,深為產婦不平。他傳富戶到堂,反復規勸,曉之以理,怎奈富戶死不回頭,衙內人等竊竊私議。最後林昌說:"老爺我乃是七個月生的。"一語駁倒眾議,使母子不致受辱,產婦感激萬分。同年夏,天大旱,積穀人家皆不願聚糧,致原來靠買米糊口的貧對待兒子那樣就行了。"歸鄉後林昌家徒四壁,別無長物。後為生活所迫,抵長山縣任教渝。3年後,因父喪回家,從此隱居不出。時有祿豐幾個紳士不遠萬里來膠東看望林昌,因關山遙遠,一住就是半載。他們品茶飲酒,回首往事,多說起林昌在職時所做好事。
1821年 (清道光元年)林昌病故。留有《四書尊聞錄》、《周禮讀本》、《毛詩審吉》、《古文會心錄》、《分甘堂古文集》、《大簽子詩存》等著作。

訓詁大師郝懿行

郝懿行(1757一1825)字詢九,號蘭皋,棲霞城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1786年 (清乾隆五十一年)以優貢人太學。1788年 (清乾隆五十三年)科試中舉。1799年 (清嘉慶四年)中進士後,任戶部額外主事達25年。他自幼聰明好學,在縣學讀書時,被山東學使趙鹿泉譽為"棲霞四傑"之一。
據《清史列傳》記載,郝懿行為人廉工自守,朴吶少言,非素知老友,常相對終日不發一語;若遇同好,談論經義,則嗓嗓終日不倦。住宅簡陋,生活儉朴,把一生精力耗於研讀和著述中。"得來傣錢,輛以買書","展篇執筆,恆自深夜過四更多更"。他的夫人壬照圓說他"蘭皋君子,考訂篇籍,日月浸尋,著作等身"。
郝懿行養成唯書是學的習慣,為買書不惜"典卻寒衣",為著書立說堅持"漏下四鼓者四十寒暑"。一生留下了50餘種近400卷著作。其代表作《爾雅義疏》19卷。該書始撰於1808年 (清嘉慶十三年),完稿於1822年 (清道光二年),歷經叼個寒暑成書。該書對我國古代經典詞書《爾雅》詳加文辨析,援引考據,疏通證明,校工訛謬,博得了同時代著名學者阮元、壬念孫等人的贊譽。《爾雅義疏》還矯正了晉郭鎂《爾雅注》的許多疏漏,比清初邵晉涵的《爾雅正義》也有獨到之處。

古文學家牟應震

牟應震 (1744一1825) 宇寅同,號盧坡,蛇窩泊鎮牟家河西村人,晚年徒居招遠大霞塢村。乾隆癸卯年(1783年)舉人,其常吉志:"如果讓我擔當大將軍的角色,我就會專管外事,率精兵與外侵之敵決一雌雄,如不則當一諒官,懲治權候之人,為天下興利除弊,最下也要成為一個腰纏萬貫之人,濟貧急難,救助普天下窮苦之人。老了以後則遁跡大山之中,不與世人交往,讓後人驚嘆想像,做最後的收場。"曾任山東禹城訓導20餘年。在其60歲時,禹城有一姓於的年輕人曾作文為其祝壽,稱其 "意狀疏散,不修邊幅,家貧不屑間生計,非分之財弗苟得。與人不算計,想說的直說,所言都是肺腑之言。"後升任青州府教授。五午後棄官歸故里,閉門著書,寒暑無間,晤首窮經,毫而好學。道光五年 (1825年)工月,病中自作墓誌銘,神志清楚,表現從容,且自古:"解《易》禾完,抱憾終古。"臨死之際,猶呼家人拿筆硯來,說"解《易》兩交禾安處,當改之"。改完後,令人讀給他聽,說:"這是最大的收獲。"言畢而去,享年82歲。著有《夏小正考》、《毛詩質疑》、《四書貫》、《周易直解》、《胡盧山人詩稿》等付樣或末付粹書稿10餘部,今存山東省圖書館。

山左第一秀才牟庭

牟 庭 (1759一183叨 原名廷相,宇默人,號陌人,棲霞城裡人。•童年就讀於古鎮都 "小溜草堂"家墊,天資聰敏,19歲補諸生。被山東學使趙鹿泉稱為"山左第一秀才"。然而,成"優貢"之後,卻屢試不舉。只做了一任觀城縣訓導,便因病辭職。以著書立說終其身,著作甚豐,事略載 《邑志》、《通省志》、《清史列傳》。
牟庭年青時期,曾想通過科舉踏人仕途。但其生性好古,研究經文史籍喜發己見,而應試詩文卻常不被賞識。甚至有的主考執其落卷暴揚其短。好友牟願相為其鳴不平道:"下第群稱屈,如兄屈最深"。牟庭作 "合古由來不合時,此人偏學古人奇"詩句以勵志。
牟庭長於治經,亦長於詩文。從20歲左右開始著述活動,凡讀書每每隨文訂正,積累下50餘部手稿。牟願相贊賞其詩 "向來一瓣香,堪稱杜陵叟",趙鹿泉甚至贊他 "可繼漁洋而霸"。
牟庭著述雖豐,但生前只刻行過《楚辭述芳》。死後他兒子牟房(清嘉慶十三年舉人,長清縣教渝)又刻行了《周公年表》,並將所著《同文尚書》、《詩切》、《雪泥書屋文集》、《雪泥書屋詩集》、《左傳評注》、《春秋算草》、《禮記投壺算草》、《釋老》,及批校《曼子》、《墨子》、《呂氏春秋》、《韓子》、《淮南子》、《易林參同契》等50多種書編印成《雪泥書屋遺書目錄》。山東省博物館藏有牟庭稿本。
牟庭的50多種著作中,有兩部最突出的巨著,一是《同文尚書》,二是 《詩切》。據《雪泥書屋遺書日錄》記載:牟庭39歲以前,就開始註解 《尚書》,曾數易其稿,前後鑽研了40年時間,於清道光元年脫稿。那時,牟庭巳63歲。以後,又時時修改,直到死前。在這11年中,又搜集了許多資料,預備作序未成。牟庭去世後,經過100多年的時間先後想刻印這部書的有他兒子牟房和福山的王熬榮、諸城的王獻唐三人,但都因故未能完成。1982年,山東齊魯書社根據王獻唐的描本影印出版了牟庭的巨著 《同文尚書》。全書分上、中、下三冊,共1650頁,35•6萬字。它的印行,為歷史學界提供了-部有價值的《尚書》注本,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好評。
《尚書》以 "同文"為名,是借用 《禮記》"書同文"的詞意,內容系指今文、古文的合並而吉,既不偏於真古文,也不偏於今文。大似東漢劉陶的《中文尚書》體例,進行全面經義的解釋。通過他的解釋,連過去韓愈都認為是"估屈聾牙"的《尚書》,只要細心讀過,可以說是容易了解的。他推翻了尚書學上的許多成案,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由漢到清代的"家法"以及 "家法"以外的名家注說,他都不適合,感情十分融洽,常以詩詞唱和。是年秋,郝熬行去濟南應試中舉,曾做詩二首寄回贈之,她當即吟詩兩首回贈。其詩雲:"小試文場久擅名,矮廬一室倍經營。案頭揮筆風添勢,夜半構思月助明。花結錦成人易懶,雲飛露白馬登程。如君折得贍中桂,自爾高山聽鹿鳴。"鼓勵丈夫再接再厲,爭取迸士及第。

閱讀全文

與劉陶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大學提供二胡嗎 瀏覽:181
東明縣老年大學網站 瀏覽:307
中學生表格填寫父母經商怎麼填寫 瀏覽:650
浙江省2021年退休養老金領多少 瀏覽:666
7旬老人問什麼時候生活會變好 瀏覽:506
關於4050養老金補貼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533
老人應多吃什麼食物好 瀏覽:822
十堰市老年大學管網 瀏覽:428
寶寶長壽花怎麼養 瀏覽:113
養老保險打折 瀏覽:470
駕駛證自助體檢一般在哪裡 瀏覽:536
宜春老年大學有人說不要養老金 瀏覽:505
女60歲失地保險 瀏覽:55
長春市開養老院政策 瀏覽:792
四川綿陽萬人養老院 瀏覽:654
慰問敬老院活動簡介 瀏覽:831
養老金企業和個人 瀏覽:70
關於重陽節的口訣 瀏覽: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長輩們的作文 瀏覽:307
70歲以上還能買車嗎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