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少數民族民俗特點
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具有以下特點:
一、穩定性。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定社會條件下和社會生產條件的產物,因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民族風俗習慣的變遷往往落後於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發展變化。
二、群眾性和社會性。民族風俗習慣世代相傳,滲透到該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深刻的社會性。
三、民族性和敏感性。風俗習慣反映著民族的生活方式、歷史和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和感情世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體現著民族性;就是因為這種民族性,對待民族風俗習慣問題往往被看做是對待這個民族的問題、民族風俗習慣問題具有敏感性,需要慎重對待。
四、地域性。民族風俗習慣是各民族居住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等條件的一種反映。各民族居住地區不同,有差異,因而各民族風俗習慣必然具有地域性。
拓展資料:
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相延久積而成的喜好、風俗、習慣和禁忌,主要表現在飲食、服飾、居住、婚姻、生育、喪葬、節慶、娛樂、禮節、生產等方面。它具有社會性、規范性、地域性、穩定性、敏感性等特點。
任何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風俗習慣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茹毛飲血、巢居穴處是原始社會人類的共同習俗。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以及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逐漸形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
民族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