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悼念母親的古詩詞有哪些
《十五》 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誰氏子》 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母別子》 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Ⅱ 重陽節思念去世父母的詩句
重陽節思念已故親人詩句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
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
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
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
靈仙如彷彿,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
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台,願言長相思。
重陽節對已故的父親思念的詩句
欲斷魂,難斷魂,鏡若水月不染塵,風亂琴心焚。
怕傷神,偏傷神,流雲不解舊事痕,故人是路人。
先人愁奈何橋上雨茫茫,先人歸園行匆匆。
只思兒女可無恙,夢回故里看村莊。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關於重陽節 思念親人的古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謝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重陽節怎麼祭拜去世的親人
重陽節是靈界一重大節日,親人的祭拜 多為祈福,願親人極樂安康,
恭請 佛菩薩加持。
曰:南無阿彌陀佛10遍。
再祈禱之事情。
如有貢品,請勿供奉酒肉。
重陽節表達思念親人的句子但心情又顯得悲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希望滿意
重陽節要給去世的老人燒紙嗎?
九九重陽,是提醒世人要記得家中的長輩,憶起哺乳之恩,又因為九為圓滿之數,九九又代表祝願老人的意思,這是給在世的老人的節日,不需要燒紙祭奠已逝先人,不然是畫蛇添足,因為九月為戌月,火庫之月,陽氣十足,燒也沒用,陰人不敢來收。
如要追憶逝者,可以清明,中元,臘月時祭奠,可採取燒紙錢的方式,因為那時是陰氣之月,古人認為那時送紙錢,可以收到。
重陽節是不是死去的人上來看親人的
重陽節是登高節,是為了登高吸收天地之間的陽氣。
因為古人認為9是數里邊最大的,又是陽數,那麼兩個9的重陽一定陽氣非常充足。
後來又有了懷念親人的意義。
1989年國家又規定九月初九為老人節,提倡尊老敬老的社會風氣。
所以,這一天不是去世的人來看什麼親人的。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重陽節是以放紙鳶是有何寓意呢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因為迷信的心理
重陽節思念去世父母的詩句
重陽節好想念天堂父母
重陽節懷念逝者的詩句
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忍把千金酬一笑
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余黏地絮。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鍾情怕到相思路。
盼長堤,草盡紅心。
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
Ⅲ 祭奠母親的詩詞有哪些
1、《清明祭祖》抄
黃庭堅(宋)
絲絲細雨又清明,曠野荒坡草未青。 灰燼鮮花墳冢下,燭香濁酒柳風中。
遙思慈母春高遠,凝視碑文淚縱橫。 孤寂愁心誰與訴?卻觀紙鷂舞長空。
2、《清明》
王禹偁(宋)
故鄉幾載遠離行,荒草一蓬祭未曾。
再遇清明撒細雨,杳思遠念遍插旌。
家山北望虔誠揖,先父西歸化羽成。
黑蝶翻飛何處去,依稀天外訓兒聲。
3、《清明祭》
張祜(唐)
清明又致雨紛紛,春紅減半野草深。
異鄉遊子歸故土,掃墓燃紙表孝心。
淚泣親人早亡故,棄兒獨自過紅塵。
九泉父母可安好?誰伴荒嶺一孤墳?
人間天國久睽離,又見春風柳線垂。
節近清明懷考妣,誰憐淚眼盡含悲。
4、《清明雨》
曾棨(明)
月隱星稀燭有淚,茶涼酒淡筆無言。
窗欞雨叩聲聲緊,肺腑情思苦苦煎。
5、《促拍採桑子 清明祭》
朱敦儒(宋)
恰適近清明,祭先祖,聊表心聲。清流俯淚,蒼山亦慟,難忘親情。
忍看紙帛已燃盡,默凄凄,遙寄英靈。追思父母,剖心難報,跪叩先塋。
Ⅳ 重陽節7字詩句
關於重陽的七言律復詩
【其一制】
重陽休負菊花期,游覽家山盡醉卮。
正色逢人多把盞,清香入酒好吟詩。
紅塵不惜春來處,白發何嗟老去時。
卸了征鞍迎賦筆,浩然句里更相宜。
【其二】
獨步山中發感思,重陽休負菊花期。
不因多病常愁酒,只為佳辰可賦飴
夢里青雲隨雨落,城南舊事任風吹。
色濃似見黃金嶺,露葉如伸綠玉枝。
【其三】
南山喜見影參差,蜂蝶雖無亦自宜。
春月當酬楊柳意,重陽休負菊花期。
寒鴉多語撩閑客,麻雀相歡戲冷枝。
樂事此時秋果足,吟懷物象正佳時。
【其四】
作客寒山色彩奇,好憑佳句發才思。
粉顏朝濕人怡性,風陣晚交香潤滋。
故夢且隨明月去,重陽休負菊花期。
蹉跎慰此無須寄,何必登高閑笛吹。
【其五】
行吟鄉野莫遲疑,遠水近郊有鳥嬉。
畫意已成秋色染,詩情更復晚香吹。
天涯風雨如雲事,故里江山若夢時。
漸老襟懷歸此處,重陽休負菊花期。
Ⅳ 祭祀母親的詩詞
《小雅·蓼莪》
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譯文: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勞累!
汲水瓶兒空了底,裝水壇子真羞恥。孤獨活著沒意思,不如早點就去死。沒有親爹何所靠?沒有親媽何所恃?出門行走心含悲,入門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願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南山高峻難逾越,飆風凄厲令人怯。大家沒有不幸事,獨我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難邁過,飆風凄厲人哆嗦。大家沒有不幸事,不能終養獨是我!
(5)重陽節紀念母親的詩詞擴展閱讀:
《小雅·蓼莪》全詩六章,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層意思:首兩章是第一層,寫父母生養「我」辛苦勞累。頭兩句以比引出,詩人見蒿與蔚,卻錯當莪,於是心有所動,遂以為比。莪香美可食用,並且環根叢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順;
而蒿與蔚,皆散生,蒿粗惡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結子,故稱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盡孝。詩人有感於此,藉以自責不成材又不能終養盡孝。後兩句承此思言及父母養大自己不易,費心勞力,吃盡苦頭。
中間兩章是第二層,寫兒子失去雙親的痛苦和父母對兒子的深愛。第三章頭兩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從罍中汲水,瓶空是罍無儲水可汲,所以為恥,用以比喻子無以贍養父母,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而感到羞恥。句中設喻是取瓶罍相資之意,非取大小之義。
「鮮民」以下六句訴述失去父母後的孤身生活與感情折磨。漢樂府詩《孤兒行》說「居生不樂,不如早去從地下黃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產生的想法,而此詩悲嘆孤苦伶仃,無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於對父母的親情。
詩人與父母相依為命,失去父母,沒有了家庭的溫暖,以至於有家好像無家。曹粹中說:「以無怙恃,故謂之鮮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無所告,故銜恤。上堂人室而不見,故靡至也。」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敘述父母對「我」的養育撫愛,這是把首兩章說的「劬勞」、「勞瘁」具體化。詩人一連用了生、鞠、拊、畜、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和九個「我」字,語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厭其煩,聲促調急,確如哭訴一般。
如果借現代京劇唱詞「聲聲淚,字字血」來形容,那是最恰切不過了。這章最後兩句,詩人因不得奉養父母,報大恩於萬一,痛極而歸咎於天,責其變化無常,奪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報不能!後兩章第三層正承此而來,抒寫遭遇不幸。
頭兩句詩人以眼見的南山艱危難越,耳聞的飆風呼嘯撲來起興,創造了困厄危艱、肅殺悲涼的氣氛,象徵自己遭遇父母雙亡的巨痛與凄涼,也是詩人悲愴傷痛心情的外化。四個入聲字重疊:烈烈、發發、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讀來如嗚咽一般。後兩句是無可奈何的怨嗟。
賦比興交替使用是此詩寫作一大特色。三種表現方法靈活運用,前後呼應,抒情起伏跌宕,迴旋往復,傳達孤子哀傷情思,可謂珠落玉盤,運轉自如,藝術感染力強烈。
Ⅵ 九九重陽節孝親敬老詩句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Ⅶ 清明節紀念母親的詩詞
一條白毛巾
掃去了墓碑上的塵土
一束絹花
繫上了對母親的哀思
點內燃一炷香容
向媽媽述說著別離的心語
四月的北方
未融盡的冰雪殘留在墓地
春風仍然夾著凄冷
奪眶而出的淚
感受一種鹹的滋味
佇立在墓碑前
媽媽的微笑、柔和的眼神
一股熱浪敲擊著我的心扉
你那叮嚀的話語
幻化成一組風鈴
悅耳、濕魂
一直陪伴著兒女們成長
歲月刻上了風景
爬山的台階並不整齊
一路上都攀援著你的手臂
再苦的日子
你都是用微笑去面對
今天的風很大
我知道
那是你對兒女們的囑咐
好好照顧自己
你仍然還是兒女們遮風擋雨的傘
一直沒有離開我們
Ⅷ 悼念母親的詩詞
古風 母親謠
胡秉言
天真爛漫一朵花,
素裝怡然潔無瑕。
紅線牽就結伉儷,
風風光光到婆家回。
矜持賢惠鄰里好,答
十人見了十人誇。
舉案齊眉共生活,
互敬互愛懷六甲。
天賜精靈呱墜地,
一時不離養嬌娃。
母血滴滴潤希望,
擦屎把尿不煩麻。
冬生火爐夏掌扇,
時刻照顧不拖沓。
一有病災跑醫院,
心懷急躁放不下。
針線細縫子身衣,
清水洗凈衣潔華。
朝承寒露晚承暮,
接送數載韌不拔。
不辭辛苦勤勞做,
無怨無悔只為家。
夏承驕陽干農活,
冬趁昏燈紡棉紗。
日復一日年復年,
懦懦紫燕已長大。
身材佝僂步蹣跚,
青霜片片沁秀發。
寒門斜倚萱無色,
些許悲秋彌面頰。
庭院深深清冷寂,
六神無主體態差。
偌大房子獨自守,
兒女誰來關心媽?
Ⅸ 關於重陽節 思念親人的古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謝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Ⅹ 關於重陽節敬老詩詞
1、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6、九日(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7、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8、沉醉東風 重九(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9、九日(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10.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11.九日登高【唐】王昌齡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12.九日登高【唐】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13.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14.九日題塗溪【唐】白居易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15.九日醉吟【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16.閏九月九日獨飲【唐】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
偶遇閏秋重九日,東籬獨酌一陶然。
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17.九日登山【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彷彿,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台,願言長相思。
18.重九日宴江陰【唐】杜審言
蟋蟀期歸晚,茱萸節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興要長壽,卑棲隔近臣。
龍沙即此地,舊俗坐為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