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慈溪的民風民俗是什麼啊
1、歇夏
凡是結婚過門的新娘子,到夏季來臨時都要經歷一次回娘家與丈夫分開過二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是下半年結婚的新娘子,就在次年的夏天,這個習俗的名稱叫「新娘子歇夏」。然後娘家派人到女婿家裡上門來接女兒一起回家,也有派人來了之後新娘子等幾天再單獨回娘家的。
2、冬紅節
慈溪包括浙江東部的許多地區,管端午節叫「東紅節」,考證起來比較困難,很可能是由方言的「端午」音誤所造成。除粽子外,慈溪還有端午節吃面條的習俗,所謂「東紅吃面,蒼蠅不上臉」。
3、楊梅節
慈溪市橫河鎮是著名的楊梅之鄉,全鎮楊梅種植面積2.5萬畝,年總產量近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各鎮鄉之冠。1996年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楊梅之鄉」。
慈溪市從1989年開始舉辦第一屆楊梅節,楊梅節「以梅為媒、文化助興、經濟結果」,不僅成為慈溪市的一大節慶盛典,也吸引著來自中國各地和海外的客人。
(1)慈溪孝順文化擴展閱讀:
慈溪歇夏的習俗:
新媳婦回娘家歇夏前,公公婆婆要為新娘子備些禮品,送給親家翁,還要塞給新媳婦一定數量的「紅包」,並把用牛皮紙剪成的全家人大小鞋樣讓媳婦帶上。
新娘子在歇夏的日子裡,除了在娘家休息之外主要任務是為公婆全家老小做鞋。新娘子往往在母親的幫助下,按照婆家帶來的鞋樣尺寸,為丈夫家公婆、叔伯、弟妹做一雙雙新鞋,俗稱「頭埭鞋」。
其含義是新娘子第一次回娘家做成的鞋,作為孝敬丈夫全家人的禮物,也是新媳婦很敬重夫家老小的意思表達,另一方面也展示新娘子的手藝水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慈溪
② 慈溪的地理文化是什麼,藝術性代表是什麼
慈溪,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專南岸。屬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環杭州灣地區滬、杭、甬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
慈溪蘊藏著豐富的海塗資源,圍墾開發的海塗近10餘萬畝,是浙江省土地後備資源最富足的地區。慈溪擁有悠久的青瓷文化,號稱「海上陶瓷之路」發祥地,「南青北白」奠定中國陶瓷格局。慈溪也被稱為「家電之都」,與青島、順德並稱中國三大家電生產基地。
慈溪是長三角地區大上海經濟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也是中國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區。2008年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通車更是拉近了與上海的距離,一躍成為長三角南翼黃金節點城市。
浙江省園林城市、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大陸創新能力最強的縣級城市、中國縣域經濟信息化試點縣(市)、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小城市、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福布斯中國十大最富有縣級市之一。
2015年4月,慈溪入選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地區。
③ 慈溪文化
慈溪歷史文化 圍墾文化:
慈溪圍海造田的歷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以前,民間隨海塗地形不同,各自壘土築堤,謂之「散塘」。
11世紀以後,喇叭形的杭州灣漸趨彎曲,涌潮增強,泥沙沉積增多,海塗基本處於淤漲狀態;同時人對土地的需求日益迫切,築塘圍墾更加頻繁,也更加具有組織性。有文字記載的大規模築塘始於宋慶歷七年(1047年)間始建的大古塘,全長80公里,經歷340年,至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才真正完成,工程十分浩大。
在以後的700多年中,隨著海岸線的北移,人民陸續修建新塘:周塘、潮塘、解放塘、八塘、九塘、十塘,有的地段已修築至十一塘。千年以來,人民寸土斗汗,艱苦創業,終於築起巍巍480公里的新舊海塘,圍墾出664平方公里土地,滄海終成桑田。
移民文化:
早期的慈溪人多聚居在沿山一帶,隨著海塘的修築漸次北遷,山南以及沿山居民「北移東遷」,大古塘兩側出現了大批村落。同時鄰近地區和外省人口也逐漸遷入,移民至庵東鹽區從事鹽業生產。此外,明洪武年間,為防倭患,慈溪築觀海衛城,曾調福建富寧衛軍5000餘人戍守,這批兵士大都留居當地,今觀海衛一帶居民多為其後裔。
慈溪最早的人口記載自宋代始,全縣統計人口156380人,清同治九年,人口249225人,1954年縣境調整後,總人口521706人,2003年全市戶籍人口100.7萬人。
改革開放以來,慈溪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又湧入了大量的外來人口,2003年統計,全市登記外來人口達40餘萬人。沿承千年的大量外來人口的遷入,成就了慈溪人民「海納百川,包容兼蓄」的移民文化。
青瓷文化:
慈溪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之一,燒制時間上始於漢,下終於宋。自晚唐至北宋的近兩個世紀里,興盛不衰,成為名副其實的唐宋瓷都。朝廷在上林湖邊等地設置貢窯,燒制如冰似玉的秘色瓷產品。對此,唐詩中多有稱頌之作,如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孟郊的「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等。
上林湖越窯遺址是優秀文化遺產,她經歷了創造、發展、繁榮、衰弱的整個歷史階段,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至今,在風景秀麗的上林湖畔,還能找到120多處窯址,這些窯址分布密集,遺存豐富,被稱為「露天青瓷博物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考察、參觀和游覽。
2001年8月,慈溪上林湖越窯青瓷有限公司恢復了中斷千年的青瓷生產,成功仿製了雞首壺、八棱瓶、香爐、三腳蟾蜍等精品。同時還研製試燒出了能演奏美妙樂曲的系列青瓷樂器——越甌、仿編鍾,並隨著慈溪民族樂團出訪法國,為世界送去中國的歷史文化瑰寶.
④ 慈溪有什麼傳說,文化之類的
1.慈溪得名的傳說
慈溪歷史悠久。春秋時屬越,秦代設縣,古稱「句章」,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稱慈溪。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傳說而得名。
董孝子名黯,字叔達,一字孝治,後漢時,句章縣石台鄉人(今大隱鎮),為漢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孫,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而事母至孝。董黯終年打柴換錢,侍奉母親。母疾,思飲故里之水(因大隱頻監姚江,古時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澀,不適於飲用),他竟然每次來回二十餘華里到大隱溪上游永昌潭擔水奉母,據傳在途中絕不轉換肩胛,為的是把肩前的純凈水以供母飲用。然故里之水離家甚遠,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婆家今章山村永昌潭旁築一陋室,汲水供母,母病得以好轉。
董黯家的東鄰王寄,雖家道殷富但秉性頑劣,事親不孝。有一天,董母與王母拉家常,各自談及兒子孝與不孝之言,恰好被王寄聽到。王寄嫉恨董母,待董黯離家外出時,王寄去董家辱罵毆打董母。董母由此卧病不起,不久而逝。董黯憤極,思及王母年老,便枕戈不言。幾年之後,王母亦因病而卒,畢葬事,董黯乃斬王寄之首,以報母仇,祭奠母親亡靈,然後自縛向官府自首。漢和帝聞其孝心,特赦擅殺之罪,並詔他為郎中,被董黯所拒絕。後受皇恩俸祿,隱居終老於大隱。其墳墓建造在外森林老鼠窩山麓。
慈母孝子的故事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後來人們就把大隱溪叫作慈溪,後來又用慈溪來命名縣名,這就是慈溪的來由。
2.慈溪達蓬山佛跡洞
在達蓬山巔的懸崖絕壁處,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山洞。洞門口有兩塊峭立的巨石對壘,遊人傴僂而入,洞內豁然開朗。抬頭仰望,四圍峭壁高丈余,天頂洞開,古樹遮陰。低頭尋覓,石壁上有一天然足印,腳趾分明,相傳這就是佛跡,山洞也由此得名。
關於這佛跡的來歷,有兩種不同的傳說。一說是徐福所留。據說當年秦始皇遣徐福東渡三神山,求取長生不老之葯。徐福上山後,見這個洞濃蔭蔽日,洞口又對著浩瀚東海,就將此洞作為修煉之處。數月之後,他奉命出海,臨行前對秦始皇說,我在洞內留有一個腳印,待這個腳印漲平之日,就是我徐福歸來之期。說完,返身入洞,單腿一蹬,飛身來到船上。秦始皇入洞一看,果然有一深深的足跡,於是就派人駐守洞中,期待著這腳印的平復。兩千多年過去了, 腳印仍清晰可見,徐福當然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一說是觀音大士所留。觀音道場原在印度,中國的佛教徒把她請到了達蓬山。但觀音一到洞內,就發現這里原是徐福修道之地,她不願鳩占鵲巢,駕祥雲環視四周,覺得普陀山這地方不錯,於是單腳一蹬,就跳到了普陀山。因為是左腳用力,所以在達蓬山留下的只是左腳印,而在普陀山留下的是右腳印,但不管是左腳印還是右腳印,都稱作「觀音跳」。
相傳唐天寶元年(742年),僧人達慧至此,發現石洞內的大腳印,以為佛跡,便四處化緣,籌款建造了佛跡寺。宋初,佛跡寺方丈請人在佛跡洞鑿制長眉羅漢石像一座,惜毀於「文革」時期。如今洞內石崖上還留有三方保存完好的石刻,兩方為南宋、一方為清代康熙年間所刻,足見佛跡洞當年名聲遠播。
3.七月三十夜插地香
專管人間萬物的地藏王,見人刀耕火種,生活艱難,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便對牛魔王講:「你這么大力氣在這里吃吃睡睡沒意思,下凡幫人耕田去吧。」牛魔王搖頭講:「耕田我倒不怕,怕就怕老了沒力氣給人一刀殺了當菜。」地藏王講:「不會,我敢擔保。」牛魔王推三阻四,橫豎不答應。地藏王急紅了臉講:「耕田原是你的本職,咋好怕死不去。若是人真的殺了你,算我沒長眼睛,你就來挖掉我的眼珠。」說著,雙手一推,牛魔王未防,從天上跌下來一頭栽倒地上,上爿牙齒都敲光了,只好老老實實替人耕田。
過了十多年,老牛耕不動田了,果然被人殺掉。牛魔王滿肚皮怨恨,趕到天上找地藏王算帳,一把挖出地藏王眼珠,順手拋出南天門。地藏王的眼珠滴溜溜落到江南水田裡,變成田螺。玉皇大帝見地藏王瞎了眼,不管能事,對牛魔王大發雷霆,把牛魔王痛罵一頓,罰其下凡做牛耕田,永遠不準再回天廷。
地藏王仍舊很關心人間疾苦,看不見就用耳朵貼在地上聽人們說啥話、做啥事。觀世音見他可憐,發了慈悲,每年七月三十送地藏王甘露一瓶洗眼,讓他開眼一天。人們為了報答地藏王,每到這天夜裡,家家戶戶都要插地香紀念他。
4.慈溪特產——楊梅的傳說
楊梅是慈溪引以為豪的傳統特產。慈溪楊梅以名聞遐邇的"荸薺種"和"早大種"楊梅為主。每年6月28日為慈溪楊梅節。
楊梅在慈溪有許多民間故事和民間傳說,在《楊梅仙子》的民間故事中說,有一叫楊梅珠的姑娘生前常替人治病,死後化為楊梅樹,所以別的水果多吃了會壞肚子,獨有楊梅能幫助消化,開胃生津。
關於楊梅還有一種傳說:說是天上有位美麗的百果仙子,在巡遊天下時,被惡魔劫持,幸而為住在餘姚楊家嶴的一位青年獵人所搭救,結為夫妻,十分恩愛。因附近有個梅湖,仙子就取名梅珠。後來,惡魔設計用魔術把仙子從高山上掀了下來。仙子臨死前,要獵人把她埋在一顆大樹下,獵人含淚埋葬仙子後,除了惡魔,為仙子報了仇。第二年,在埋葬仙子的那棵大樹上,結出了一顆顆紫紅色的果子,人們摘來一嘗,又甜又清口,略帶點酸味。人們說,這果子是梅珠所化,她把甜蜜留給鄉親,也讓鄉親記住她與獵人分離的辛酸,後人就把這種果子稱作楊梅。
這是來自彝族的楊梅節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誠實的姑娘愛上了一個朴實的小夥子,由於小夥子家境貧寒,姑娘家嫫嫌貧愛富,百般阻攔姑娘不讓她與小夥子來往,並強迫姑娘,要她嫁給當地一個無惡不作。欺壓百姓的土司頭人的兒子做老婆。可這個姑娘一心愛著那朴實的小夥子,誓死不從母命,父母無奈,就把姑娘鎖在家裡,不讓出門。姑娘終日戀著心愛的小伙,無論父母用什麼方法也改變不了她的意志。姑娘堅貞不屈,暗中相約,在立秋這天逃出家門,跑到二十四丫口的楊梅山上與她心愛的年輕小夥子相會,在楊梅山上,他們以鮮紅的楊梅為媒,定下了終身,結成美好的夫妻。
從此,人們為了紀念這對年輕人的忠貞愛情,每到這天,楊梅山周圍幾十里的彝族人民,穿著嶄新的民族服裝,帶上各自早准備好的食物,不約而同地到二十四丫口梁子楊梅山歡聚。老人們在撒有松毛的席地周圍而坐,拿出各自帶來的食物飽吃海喝,擺家常,談年景。青年們吹蘆笙,彈口弦、對歌,跳舞,互相約會或挑選自己的終身伴侶。
因為這天時值立秋,滿山遍野苦澀味酸的楊梅已成熟,散發出了沁人心扉的清香味,加之以是在楊梅山上歡度紀念日,人們就將這個節取名為「楊梅節」。
望採納,謝謝!
⑤ 慈溪市秀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慈溪市秀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7-03-09在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回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答慈溪市掌起鎮環城南路779-781號。
慈溪市秀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282MA284WUY6F,企業法人宓劍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慈溪市秀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慈溪市秀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⑥ 慈溪市和慈禧同音,兩者到底有什麼關系
慈溪市與慈禧同音,但是其實兩者並沒有什麼關系。因為慈溪市的叫法遠遠早於慈禧太後,所以說慈溪市與慈禧太後沒有關系。一個是地名,一個是人。
慈溪市最著名的文化應該就屬青瓷文化莫屬了。當時慈溪市可以說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發源地,中國要進口的瓷器都會從慈溪出發運往世界各地,所以說在當時慈溪市應該是一個比較發展的城市,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而慈溪的本地文化也屬於吳越文化的一種,所以它有著屬於它自己獨特的吳語。這種吳語無疑代表著當時慈溪的文化是值得人們所慢慢品味的。要知道慈禧太後是清朝時期的人物,而慈溪市是早在東漢就有的地勢。所以兩者並沒有太大的關系,雖然兩者恰巧同音,但是也請人們理性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