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不孝父母怎麼辦
家長以身作則教孝
教育孩子孝心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有一位女老師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她深刻地體會到學了就應該要落實,但她覺得自己的孝道還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訴自己一定要開始力行孝道。中國大陸五一放長假,也正好是她的生日。那天,她的外婆在家,她擺了三張椅子,請外婆坐,請爸爸坐,請媽媽坐。然後她對父母講:「我已經三十五歲了,三十五年來,我做錯了一些事情,讓父母操了不少心,現在我已經學習聖賢教誨,往後我一定盡心盡力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我要給母親行三跪九叩禮。」說完之,她就拜下去了。第一拜拜下去,她母親的眼淚就流下來了;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兒子在旁邊看到,便不由自主地走到他爸爸的身邊開始幫他按摩。這位老師沒有跟她孩子講一句話,但孩子看到母親在行孝道,那種德行的力量無形中給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就不由自主地也開始力行孝道。
回到自己家裡,一進門,這個孩子就對父母講:「明年我生日也要拜您們。」所以,教育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則」,我們在家要盡心盡力侍奉父母,做一個好榜樣給孩子看。因此,以後水果拿出來先給誰吃?一定先給父母,這個順序不能再錯下去了,一錯再錯就很難改正!
親師合作教孝
教孝一定要「親師合作」,就是父母跟老師要密切配合。《弟子規》提到:「晨則省,昏則定」,幼兒園的孩子學完之後,第二天早上會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早上好,昨晚有沒有睡好?」他的父母聽了,心裡非常舒服。
我們常常在課堂上問小朋友:「這個星期你做了什麼善行、什麼孝行?」孩子就會說我幫媽媽洗碗,我幫媽媽端洗腳水,舉了他們力行孝道的很多實例。有一個孩子才兩、三歲,他上完課回到家,就跑到浴室,他的媽媽知道他一定會去找盆子來裝洗腳水,所以趕快把盆子藏起來。這位媽媽為什麼這么做?她心裡想,這盆水一旦被孩子弄倒了,我就會累死了,所以趕快把盆子藏起來。後來她跟我說起了這件事,我說她這樣做不對,因為她沒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孩子去端洗腳水,當媽媽的在洗腳時也很歡喜,這時應當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他的孝心就能培養得扎實。如果現在不讓他端水給你洗腳,他的孝心就無法得到培養。人的善心就像小草一樣,你日日滋潤它,它就慢慢地茁壯成長。
這位母親說:「他要是把水弄倒了怎麼辦?」我說:「弄倒了更好!」她聽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的道理!他弄
倒了之後,你就跟他說:「小明,媽媽可以感受到你對母親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你是否知道今天為什麼會把水弄倒了?就是你的手沒有在兩邊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應該注意這些地方。」這樣孩子學會做人,同時又學會做事。很多媽媽唯恐孩子犯錯,其實當孩子犯錯誤時,往往就是教導他、引導他正確的做人做事最好的時機,所以母親教育孩子的態度跟敏感度很重要。
有一位媽媽很有智慧,孩子端洗腳水給她洗腳,她很歡喜,她把熱水器的溫度調到最低,讓孩子端了一個星期,所以她泡了一周的冷水腳。過了一個星期之後,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經形成,她再慢慢把溫度調高。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的教導,才能成就孩子的孝行。我們還要求家長陪同孩子一起上課,孩子坐前面,所有家長坐最後一排,看孩子今天學什麼孝行,回去有沒有落實,老師和家長這樣配合,孩子的善行很快就養成了。
曾經在暑假結束時,一位家長打電話跟老師說:「謝謝老師的教導,我的女兒在暑假期間進步特別多。」這句話有玄機,一般孩子退步最厲害的是什麼時候?就是放暑假。暑假一放就是兩個月,當老師的都會覺得剛放完暑假,這些孩子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要被拉回來,老師還要整頓一陣子才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結果這位家長居然說孩子進步很多。家長接著舉例說,有一天我因為太累了,躺下去沒蓋被子就睡著了,當我醒過來的時候,身上的被子已經蓋好了,原來是孩子幫我蓋的。我起床後一走出房間就聞到了面的香味,我還以為是先生回來煮麵,於是我就問孩子:「是你父親回來了?」孩子就說:「爸爸還沒回來。」我又問:「那為何會有面?」女兒說:「是我煮的。」我很驚訝的說:「你從來沒有煮過面,你為什麼會煮麵?」女兒說:「我常常看媽媽這邊抓一點,那邊抓一點,所以我今天也嘗試煮煮看,我要盡一份孝心。」那一碗面好不好吃?這個面是孝心做出來的,一定特別好吃!
這個小女孩形成了哪一種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態度?孝心。孩子的孝心一開,就會常常自覺地幫助父母做事,而且孩子做事的能力會不斷地提升和發展。所以,老師教孝,家長一定要密切配合。我們所有推展讀經的老師,都有一個很深的體會:有品德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一定很好,而且學習態度也一定是很自覺、很主動、很認真,絕對不要父母在旁鞭策。有一個班級的成績原本是全校倒數第一,但從老師開始教學生學習《弟子規》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班在全校就名列前茅,他們的校長太驚訝了,請我們去跟全校的老師演講。品德的根本在於孝道,做家長的一定要有信心,要跟老師好好配合,共同教導孩子的孝行。
教孝也須夫妻配合
很多家長說:「那學校的老師還沒教孝怎麼辦?」不要等了!就從家庭、從自己開始落實孝心。夫妻之間能相互配合,孩子就很容易長養孝心。譬如先生對孩子說:「兒子,你不能不孝順你母親!你母親懷孕的時候吐得半死,連飯都吃不下去。懷孕的時候如負重擔,你看你有多少斤重,媽媽每天無怨無悔,還要上下班。生產的時候有多麼辛苦,你生下來之後,還對你點點滴滴的照顧。那一次你生病時,媽媽幾乎兩、三天都沒睡覺。」你把這些真實的情況告訴孩子,他那種知恩的心就會生起,知恩才能報恩,孩子就會領受母親的恩德。
而當太太的就要把父親從小對孩子付出的點點滴滴告訴孩子,孩子才能領受父親的恩德,所以夫婦配合是很重要的。現在很多媽媽不僅沒有把先生的恩德告訴孩子,還在孩子面前數落他父親,如此一講,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為人父者連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因此,當母親的、當太太的,言語要特別謹慎,不要彰顯先生的過失,反而要誇獎先生的優點,誇獎先生對孩子的照顧。先生一聽就會有所感動,也會盡心盡力和太太配合,以身作則去教育孩子力行孝道。
㈡ 兒子不孝順父母怎麼辦
近年來,贍養老人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盡管國家出了很多相關政策,但是,因養老和贍養等問題引起的悲情事件還時有發生。那子女不贍養父母該怎麼辦呢?下面跟隨法易網一起了解。
一、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該怎麼做?
1.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對於子女不贍養問題,可以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對子女進行批評教育,社區協助監督。
2.提起民事訴訟。對於兒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可以委託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3.追究刑事責任。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可能構成遺棄罪。
二、我國法律對子女贍養老人義務規定
1.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
《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2.晚輩對長輩有贍養義務
《婚姻法》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義務。
這種贍養是有條件的,需要孫子女、外孫子女有負擔能力,並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死亡。
3.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
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三、拒不贍養老人或構成遺棄罪
不贍養老人,情節嚴重的,構成遺棄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遺棄行為情節惡劣包括:
1.由於遺棄而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
2.被害人因被遺棄而生活無著,流離失所,被迫沿街乞討的;
3.因遺棄而使被害人走投無路被迫自殺的;
4.行為人屢經教育,拒絕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難境地的;
四、關於老人養老的其他問題
1.父母無力撫養幼年時的子女的,有贍養義務嗎?
《婚姻法》為父母子女間規定了互相扶養的對等的權利義務,但這並不是說這兩個權利是必須「等價交換」的,子女不能將父母是否對其履行了撫養教育義務作為自己履行贍養父母義務的前提。因此,子女對老年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得以此為由而解除。
2.沒有經濟收入的已嫁女兒,能免除贍養義務嗎?
出嫁女兒本人沒有收入的,不能作為拒絕履行贍養老年父母義務的理由。因為她們從事的家務勞動與丈夫謀取生活資料的勞動具有同等價值,其丈夫勞動所得的收入屬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可從夫妻共同財產中支付贍養費。
3.父母再婚子女能不能解除贍養義務?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
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而終止。由此可見,父母的被贍養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不論父母是否再婚,子女的贍養義務都是始終存在的,子女不能以父母再婚為理由,不對父母盡贍養義務。
另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有關規定,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老年人的婚姻關系變化而消除。
㈢ 子女不孝,怎麼辦
不是一家人復,不進一家門。生制什麼樣的孩子,肯定是有原因的。與其抱怨孩子不好,不如多反思自己曾經有沒有過錯。上天給每個人的安排肯定是合理的,命運有懲罰也有獎勵,只是很多人看不到命運的公平性,只會抱怨從不去感恩,只會覺得不滿但從不去反思。
㈣ 兒子不孝順怎麼辦
兒女不孝,是自己教來育的問題,但等自到老已然如此,再去檢討錯誤無濟於事。所以,接下來怎麼活,還要活得好才是重點。
第一,一定把持好自己的財產,不要輕易交代給已經不孝順的子女。我家的這個老太太就是把所有財產最後沒有委託給兒子也沒有委託給女兒,而是找了她最信任的弟弟和妹妹。
第二,如果有房產,在自己能動的時候可以僱傭保姆來和自己一起住,如果不能動了,賣了房子養老也是可取的。
第三,找一家口碑好的國有養老院。目前國有養老院爆滿,報名也要五六年後才有位置,一定提前打算。實在不行,就找私人療養院。
第四,找三觀相同的老人家報團養老。
第五,沒錢沒產業沒朋友,找政府,必要時刻打官司索要養老費。
最後的最後,再多說一嘴,孝是以身作則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孝順自己的父母,還期望自己兒女孝順自己,純是白日做夢!
㈤ 兒女不孝順父母怎麼辦
兒女不孝順,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父母如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孝順父母是一個人的義務,人都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只有人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才會和諧
㈥ 女兒不孝順父母怎麼辦
這個社會不孝順父母是正常的,原因是整個教育不完善。媒體很發達信息泛濫,小孩子受電視,電腦,手機的「教育」太多。思維想法上不能傳統,缺乏耐心,自然不孝的多。
㈦ 兒女不孝順,父母該怎麼做
別怪兒女不孝順,其實很多都是父母教育的問題?父母不以身作則的。經常打罵孩子,包辦溺愛.....
那我們的父母該怎麼做呢?
第一:父母得以身作則。
家長多對父母孝順點,好一點,多花時間來陪父母,不求給老人們最好的,也得多抽時間陪陪父母,兒女們生長在一個和諧其樂融融的家庭里,自然會耳融目染,從父母身上學到優秀的品德。
第二:父母應該學會「裝」。
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可以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
第三:培養孩子對弱者的憐憫之心。
憐憫弱者與孝順父母其實是一回事。當孩子長大後,父母逐漸老去,也會成為一個弱者。對社會來說,弱者是索取少、奉獻多的一群人,而對孩子來說,父母也屬於索取少、奉獻多的人。
所以,不尊重窮人的人往往不孝順父母。很多人喜歡在孩子面前吹噓自己官大、錢多、關系硬,這樣的人不僅絕對培養不出孝子,還會培養孩子的非道德行為。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體驗感。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醫院,並受到了別人的稱贊,這時就會產生一種良好的道德體驗感,今後還會不斷地做好事。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同樣如此。所以,父母平時要試著讓孩子為家裡做點事,並及時稱贊孩子,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兒女不孝順或者兒女缺乏。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父母要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給兒女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系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系很大,是否福德庄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孩子不明理等於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
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為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㈧ 兒子不孝順怎麼辦
你好,很高興你能看到我回答,如果回答中其中一點能幫助到你,希望你內給予採納,謝容謝!
單純的從兒子一年不回家,離老人遠遠的就判斷兒子不孝順,我覺得有點有失偏頗。如果只是這一問題的話,可以能是兒子事業做大了,工作比較忙,平時的應酬太多。實在是沒有時間,加上自己老人生活能自理,暫時還不需要兒子陪伴在身邊。
如果兒子平時的言語或者動作也極度的表現出了不孝順。那麼現在想想你之前的教育方式什麼的都已經完了,畢竟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不可能在接受你的教育了,那麼我們需要是怎麼改變這種現狀。
第一:找機會和兒子好好溝通。中華的傳統美德不能丟,百善孝為先看看能不能感化兒子。
第二:可以找到當地的政府通過調節或者勸說,讓兒子孝順父母。或者讓孫子從側面來敲擊兒子,如果現在不孝順爺爺奶奶,那麼等他長大了也不會孝順。這一點是最有感觸的。
第三:通過走法律的程序。國家現在已經有明確法律規定必須贍養老人,通過法院起訴,讓兒子必須盡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第四:如果自己經濟相對獨立的話,就自己去養老院生活吧。畢竟這個社會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能靠自己了,安安靜靜 的享受晚年。
最後,祝福幸福!
㈨ 兒子不孝順老人怎麼辦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表現,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父母愛孩子,孩子也要愛父母,這不僅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關系,更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我們可以這樣做…… 1.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家庭成員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但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是家庭的核心和主事者,孩子應當在父母的幫助和指導下生活、學習。 2.讓 孩子了 解 父母為孩子 為家庭所付出的艱辛。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經濟條件有限;知道父母下崗了,找工作難;了解父母工作的艱辛;明白父母賺錢不容易……那麼孩子就會珍惜自己的生活,不會向父母提過高的要求,也會從心理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具體要求和 訓練孩子 孝敬父母的行為。 教育孩子 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有具體內容的訓練。如 教孩子學 會根據性別年齡稱呼「叔叔」、「阿姨」、「老爺爺」、「老奶奶」等;聽父母說話時要認真,眼睛不東張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評時不頂嘴,不任性;在家要當父母的小幫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動為父母祝賀生日;有好吃的,先讓父母嘗等等,從小事做起,天天訓練,形成習慣。 4.父母自己要做孝敬長輩的榜樣。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所以身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