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際老人節是幾月幾日
1990年第復45屆聯合國大會通制過決議,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
人口老齡化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和許多國家如中國、日本、瑞典、法國:等國都組建了一些較為完善的老齡科研組織和,機構,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加強對老齡問題的綜合研究。
聯合國於1982年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屆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在以後16年的歷屆大會上都涉及了老齡化問題,並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議:《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
Ⅱ 為什麼9月9日是老人節
重陽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來源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慶祝方式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九登高,並不僅僅登臨飲宴、賦詩作文而已,它還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也被稱為「茱萸節」。
Ⅲ 2020年大連動物園重陽節還免票免票嗎
不免,大連動物園旺季時120元/人次,淡季時100元/人次,旺季時間為:3月1日—11月30日。60—69周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享半價票。70周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費。
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及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有效證件享半價票。殘疾人憑殘疾證可以免費入園。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費入園。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兒童免票。
(3)重陽節科研擴展閱讀
大連森林動物園坐落於大連市南部海濱白雲山風景區內,佔地面積7.2平方公里。負責景區內200餘種、3000多頭(只)動物的飼養、科研、展覽和園區內綠地、風景林及其它公共設施的養護管理。
2000年成為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2001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被國家、省、市各級部門認定為科普教育基地。
Ⅳ 國家以立法的形式設定老年節別有 ,體現了國家對老年人的尊重。
「明天是什麼節日?」12日,當記者向近10名來自天津、安徽、河北等地的「80後」年輕人發問時,得到的答案令人唏噓——「不知道,不是剛過完國慶節嗎?」「還沒到聖誕吧?」「看了台歷才知道明天是重陽節!」。
根據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重陽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傳承了千百年的民間節日,被明確寫入法律,成為法定節日。在首個老年節來臨之際,幾個最基本的命題——如何過好老年節?如何善待老年人?如何應對老齡化?值得人們深思。
「冷清」的老年節?
10月12日,老年節前一天,位於北京西城區某知名商廈地下一層的一間超市裡,光怪陸離的萬聖節節日道具早早地被擺在超市入口的顯著位置,然而人們卻很難在這里感受到老年節的氣息。
「為什麼我們對老年節的知曉率和認同感還不如西方的情人節、萬聖節、聖誕節?」在12日於北京舉行的首屆老年節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法研究會名譽會長賈俊玲的疑問引人深思。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相互激盪的因素,也有經濟轉軌和社會變遷改變了人們傳統思維觀念的因素,但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還沒有真正認識「老年」的涵義,以及老年節究竟為誰而設。
親身參與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的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表示,國家以立法的形式設定老年節別有深意,體現了國家對老年人的尊重,也希望藉此引起全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敬老美德。
「累贅」的老年人?
「最害怕生病,增加子女的負擔」,「最害怕拖累子女,成為孩子的累贅」……這些從老年人口中說出的擔憂,聽起來顯得那樣苦澀。
「老年人要重新認識自己在國家經濟社會當中的地位,我們不是一個單純被贍養的對象,而是要通過自己的自立自強,積極、主動為社會繼續做貢獻。」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王建倫如是呼籲。
正確看待老年人,需要老年群體自身的正確定位,也需要年輕人端正態度。吳玉韶認為,老年人有年老體弱的弱勢,但在知識技能積累、經驗和閱歷、參與公益的積極性上,都有獨特的優勢。「看看我們國家的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有多少是60歲乃至80歲以上的老年人。」吳玉韶說。
在很多專家看來,當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完善後,如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他們真正能夠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顯得更為緊迫。
「悲觀」的老齡化?
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佔全部人口的1/3,公立養老院嚴重不足,失能、高齡、空巢老人養老服務需求難以有效滿足……當「銀發浪潮」來襲,對人口老齡化的悲觀與恐懼思想在社會上蔓延,將老年人視為社會負擔者有之,預言養老保險甚至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崩潰者有之,危言國家財政無法承受者有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要真正解除老年人後顧之憂,就必須盡快構建起能夠全面滿足「老有所養」的完整制度體系,老年人福利事業特別是其中的老年服務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值得各級政府作為重要的民生事業加以發展。
「我國的老齡服務產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只要社會各界齊心努力,就能把『夕陽紅』事業打造成『朝陽產業』,開創老齡服務發展新局面。」黨俊武說。(據新華社)
Ⅳ 亳州葯交會農歷九月九日還是公歷九月九日
亳州葯交會是公歷九月九日。這里採用的是公元紀年,不是我國傳統的農歷紀年法。
亳州葯交會全稱國際(亳州)中醫葯博覽會。
國際(亳州)中醫葯博覽會,即全國中葯材交易會,因亳州獨特的優勢,連續七年亳州在舉辦中醫葯博覽會。在國內外中醫葯界產生了較大影響,並成為亳州加快發展、頑強崛起的支柱產業和強大動力。
主辦單位:
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會,中國中葯協會。
支持單位:國家商務部,國家科技部,國家衛生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華中醫葯學會,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承辦單位:亳州市人民政府,譙城區人民政府,渦陽縣人民政府,蒙城縣人民政府,利辛縣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安徽省分會,安徽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重陽節科研擴展閱讀:
博覽會概況
亳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結合部,200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為地級市,轄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和譙城區,國土面積8374平方公里,人口576萬。
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渦陽、蒙城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商都於亳」始,這里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
道家鼻祖老子、一代聖哲莊子、魏武帝曹操、神醫華佗、憫農詩人李紳、捻軍領袖張樂行等,都是這塊蘊才積盛之地的驕子。蘇軾、歐陽修、王安石等許多文學大家都曾在此為官交遊, 給亳州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亳州市是華佗故里,全國聞名的「中華葯都」,是中醫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明清時期就成為中國「四大葯都」之首。
全市中葯材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的1/10,中葯飲片年產量約佔全國的1/3,中葯材年成交額和出口量約佔全國的1/4,已初步形成集中葯材種植、加工、銷售、科研、會展、旅遊、養生保健等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全市葯材種植面積近百萬畝,葯材種植專業村800多個,現有葯品葯材生產企業42家,中葯飲片產量約佔全國的1/4,建有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好、功能最全的中國(亳州)中葯材交易中心,日上市葯材品種達2600多種,年交易額逾100億元。
連續26年舉辦了全國(亳州)中葯材交易會,連續7年舉辦了國際(亳州)中醫葯博覽會,在國內外中醫葯界產生了較大影響;中醫葯產業已經成為亳州加快發展、頑強崛起的支柱產業和強大動力。
Ⅵ 國際老人節幾月幾中國老人節五
1990年第45屆聯抄合國大會通襲過決議,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人口老齡化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和許多國家如中國、日本、瑞典、法國:等國都組建了一些較為完善的老齡科研組織和,機構,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加強對老齡問題的綜合研究。
聯合國於1982年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屆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在以後16年的歷屆大會上都涉及了老齡化問題,並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議:《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
Ⅶ 誰有重陽節論文800至2000字的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年的10月22日是農歷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找範文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里為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
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重陽節國旗下講話2
尊敬的各位老領導、老同志:
大家上午好!在大家還沉浸在祖國六十華誕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又迎來了傳統的重陽節。在此,我代表瑞祥中心小學的全體師生向在座的各位老前輩道一聲節日的問候和衷心的祝願,祝各位老同志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瑞祥中心小學的昨天,滲透著我們在座各位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傾注著你們的辛勤的探索和奉獻。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銘刻著你們奉獻教育事業的功勞,浸潤著你們孜孜求索的深情。瑞祥中心小學是我們共同耕耘的園地,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今天,大家回到了曾經工作過、為之奮斗過的校園,了解學校的發展,暢談各自的幸福生活,我想這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幸事。藉此機會,我想向大家簡要匯報一下學校的發展情況。
1、硬體設施基本到位
近年來,我們抓住了四配套工程建設、合格學校建設,尤其是去年的「達標創特」的契機,全力籌措資金,購置電腦、開通校園網、安裝安全監控系統等,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現在,我校共有20隻普通教室,16隻教輔用房,舞蹈房、圖書室、圍棋室、多媒體教室、科學探究室等一應俱全,學校按省頒標准配置各類教育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並新建了閉路電視系統和校園廣播系統。建成了千兆主幹、百兆桌面的寬頻校園網路,接入點遍布校園。建立了學校網站,學校已實現辦公現代化,為建設數字化校園奠定了基礎。
2、師資隊伍健康成長
我校立足於本校實際,通過一系列活動,開展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的成長、成功。
(1)專家引領:過去的一年多來我們先後邀請了丁建強、周益民等教育專家來校為全體教師作專題講座,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指點迷津,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2)校本培訓:本學年我們以「學程導航」思想為指導,著力構建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教導處對全體教師作了多次的專題培訓,教研組集體備課,行政組成員聽取了所有教師的隨堂課,還開展了三屆「銀杏杯」備課、上課、論文隨筆評比等系列教學競賽,從而使教師的專業素質、學生的學習效益、學校的育人質量有新的提高。
(3)教師成長:為夯實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底蘊,確立「 終身學習、全員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理念,學校堅持一月一培訓、一學期讀兩本書、撰寫一篇論文的學習活動。一年來,全校教師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或獲獎的論文隨筆87篇。在08年的「弘謇杯」教科研活動評比中,我校的體育課獲得了市一等等獎,一位教師獲青年教師基本功評比一等獎,另有 8位老師的論文、隨筆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
3、「三風建設」初見成效
幾年來,學校確立了「和諧的校園氛圍、優秀的師資隊伍、優化的常規管理、優異的教學質量、鮮明的辦學特色」的發展目標,形成了「讓生命之花在這里綻放」的校訓、「祥和、陽光、尚真、奮進」的校風、「教人求真,誨人不倦」的教風、「學做真人,學而不厭」的學風。以高分通過了市「達標創特」的檢查驗收。
如今我們的校園整潔而又美觀,文明衛生成為了每個學生的自覺行為;每一位教師每天都能鑽研教材,分析學情,在預設好學程的情況下認真地上好每一堂課。課余時間老師們及時批改好學生作業,進行培優補差。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更認真了,紀律更嚴明了。
一年中學校圍繞書香校園建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邀請了多名作家來校講學,先後舉辦了多次跳蚤書市活動等等,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喜讀書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4、學生素質全面提升。一年來,我們始終抓住教學這一中心不動搖,以「學程導航」為抓手,努力打造理想課堂,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在08-09學年度市百分考核中獲綜合評比二等獎。與此同時,學校的文藝節目、經典誦讀節目等在市比賽中屢屢獲獎,學生習作等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發表七十多篇,上周,我校五(1)班的關悅同學獲南通市「童心頌祖國」徵文評比一等獎。尤其是我校的運動隊在市08年田徑運動會上力克群雄獲團體總分第三名。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未來還要考我們去拼搏、去創造。我們深信,有市局的正確領導,有我們在座各位老前輩的關心、支持,我們一定能夠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團結和帶領全體教職工共同打造我們瑞祥中心小學的新天地。我深信,瑞小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最後,再次祝願各位老領導、老前輩身體健康、合家歡樂!
謝謝大家!
Ⅷ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一封家書兩地情」
2007年3月,我校少先隊迎來了普陀區首屆少先隊專項督導,10月又迎來了普陀區學校發展性督導評價小組為期二天的督導反饋檢查,根據專家提出的「將『愛的教育』進一步梳理、整合。將『我愛金洲』、『愛滿金洲』、『愛在心中』三個模塊的內涵建立進一步明確,與生命美育課題相整合等建議,本學期,我校德育領導小組通過梳理、整合、討論,以認真貫徹《兩綱》精神為工作目標,以「祖國發展我成長,促進和諧我能行」為主題,結合學校與隊員實際進行整改,以「愛的教育」為抓手,同時緊緊依託社區資源、家長力量,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繼續落實到各方面。通過少先隊活動「感恩」行動、手拉手、生命美育研究的開展,牢記「五個愛」——愛父母、愛老人、愛家園、愛他人、愛自己,共創紅領巾和諧行動。
具體活動:
清風拂面暖人心,和諧校園「愛」牽手。在「祖國發展我成長,促進和諧我能行」為主題的活動中,我校以「愛心教育」為主線,以「珍愛生命,構建和諧校園」科研項目子課題《少先隊活動中生命和諧美的實踐與探究》為載體,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感恩、手拉手共行動,進一步深入開展生命教育,讓隊員乘生命之舟,展生命之程,開生命之花,在體驗生命的和諧美中感受健康成長的快樂。
一、感恩愛牽手——「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愛」,一個永恆的話題;「愛」,一個心靈的呼喚。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社會里,我們生活在一個百態人生的多變系數中,社會的和諧,幸福的指數須靠愛的紐帶聯系。數年來,歷經老師與同學們的努力,「愛的教育」在我校已經生根開花,如今,我們進一步深化「愛心教育」活動,樹品牌,通過開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系列活動,共創紅領巾和諧行動。
(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串串愛心感恩行
1、感恩社會:「歡樂元宵感恩行」
時值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這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年來一直占據著人們重要的寓意。元宵節里掛彩燈、放焰火、猜燈謎、吃元宵等傳統節目,更是延續了幾千年,深入每個人的內心。如今,在我們金洲小學的校園里,同樣在一片張燈結綵的喜氣氛圍中,在全校師生的一片愛心中,在大家全心投入的感恩行動中,我們以「歡樂元宵感恩行」為主題,迎來了難忘的元宵佳節。
元宵節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里有哪些歡慶活動呢?為什麼要做元宵燈、編燈謎?而元宵燈又該怎麼做呢?看,我們的同學在爸爸媽媽的幫助指導下,發揮最豐富的想像力,用各種各樣的廢棄物:如紗布、鉛絲、舊圖書、易拉罐、塑料瓶等,同爸爸媽媽一起學著用的靈巧雙手精心製作,一個個富有個性、各具形狀的元宵燈,並將其布置在教室里,展現著濃濃的節日氣氛。我們的同學又在中隊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了解節日的來歷,開展燈謎趣猜活動,同時親手學做元宵,學煮元宵,當同學們細細品嘗自己親手做的元宵,這味道真是好極了。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把快樂帶給他人,把愛心灑給需要的人,「愛的教育」在我們學校已經深入每一位孩子的內心深處。感恩為幸福之首,是因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遠不會幸福。當老人們為社會獻出了他們的畢生精力與才華;當軍人為國家安全放棄小家,駐守邊關;當消防員為千家萬戶的生命安全24小時嚴陣以待,當……我們感恩社會,感恩每一個人,於是我們的同學們開始了歡樂元宵感恩行動。在學校,我們三~五年級的部分學生同食堂里的阿姨一起親手做元宵,每個人將自己的心揉入到這小小的元宵里,再將這近700多個元宵分成一份又一份,分別送到真光消防中隊、真光敬老院、真光七街坊、九街坊50戶軍烈屬、孤老、殘障人士、退休勞模、職工等的家中,讓他們和我們一起體驗節日的快樂。另外,我們三~五年級的同學們還將自己親手做的元宵燈、家裡帶來的水果、鮮花、點心等一塊兒帶來,同老人們、消防官兵們一起猜燈謎、表演節目,歡度這個美好的節日,受到了大家熱情的歡迎和稱贊,老人們有的還送來了感謝信。懷著一份感恩的心,送上一份最真摯的祝福,獲得內心的一份收獲,本次感恩行實踐活動,隊員們付出的是愛心,體驗到了奉獻愛心的快樂,懂得了這是做人的准則,「感恩」的常青樹在他們的心中紮根。
Ⅸ 有哪些最新科研成果三十個字以內
神話傳說: 《續齊諧記》記載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中國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民間演化版本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畢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Ⅹ 國際殘疾人日,我國的老人節,國際老人節。分別是幾月幾日
國際殘疾人日是12月3日。國際老人節是10月6日。中國老人節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回陽節"答。
人口老齡化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和許多國家如中國、日本、瑞典、法國:等國都組建了一些較為完善的老齡科研組織和,機構,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加強對老齡問題的綜合研究。
聯合國於1982年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屆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在以後16年的歷屆大會上都涉及了老齡化問題,並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