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西方孝順

西方孝順

發布時間:2021-01-09 04:57:17

㈠ 西方國家有沒有:孝的觀念

中西方「孝觀念」的不同,源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根本上講,應該說是由中西方人們信仰的不同所導致的。西方人信仰上帝、中國人崇拜祖先,在西方人那裡,父母和子女是平等的、彼此像朋友一樣,子女對父母的孝更多表現的是愛和尊敬;而在傳統中國,作為「祖先」的父母其地位高於子女,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更像「上下級」關系,子女對父母「敬、養、順」、對已故祖先「祭」,在祖先崇拜的文化下,「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被認為是最大的孝。

㈡ 西方國家講求孝順嗎法律上是否更加苛刻

西方國家更講求獨立,所以法律上不會要求你必須做什麼,你可以不管,但不允許虐待!

㈢ 為什麼西方沒有"孝

1.西方人真的沒有〝孝順〞這樣的概念。就像我們對於古代某些宗教,拿活人去獻祭燒死一樣,真的無法理解。
2.他們覺得華人社會的〝孝親費〞是極其扭曲的事情(連日本都覺得)。
他們會感謝並尊重父母養育自己長大成人,家裡有需要也會出錢出力幫忙,但不會什麼事都〝依順〞父母,也不會有〝每月孝親費〞這樣的事。因為知道,往後就是自己的人生,人並不是為父母而活。他們父母是這樣,祖父母是這樣,曾祖父母是這樣,世代都是這樣。所以不會有我們所謂孝順的概念。
其實當他們的父母變成爺奶以後,也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如果你一年回來個兩三次,他們會熱心招待你們。但你一年到頭都待在老家,爺奶反而覺得〝麻煩、奇怪〞,老人家或許希望你偶爾關心,但不用整天服侍(華人覺得你不常常服侍長輩就是不孝順)。
你問美國人孝順的英文是什麼,他們可能根本答不出來。這輩子大概連這單字是什麼都不曉得,因為根本沒這概念(陌生~)。
孝順的英文叫〝filial piety〞,其中〝piety〞這字是有〝敬畏〞的意思,通常是對上帝來使用,甚至有〝畏懼、不得不這么做、有點被迫〞的感覺。
孝順的義大利文叫〝pieta filiale〞,意文的〝pieta〞則是有點出於〝同情、憐憫〞的意思,這個單字他們極少用,甚至不太喜歡這單字(意即敬畏、同情、憐憫你的父母,他們覺得這很詭異)。
回到中文的〝孝順〞。孝:尊重、善待父母,大小事都關心。順:凡事依順,不違背父母。在華人社會,別人說你〝不孝順〞是很嚴重的事,甚至比酒駕還嚴重。特別是〝不順〞,這在華人社會好像超嚴重!縱然父母的要求不合邏輯、不合你意,只要違背,就是不孝順。許多人說孝順是儒家文化的〝美德〞,小弟是持保留態度,甚至覺得,某些父母要求的〝孝順〞(特別是〝順服〞),真真實實的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包括人生觀、價值觀)。
就算我們對於西方人〝努力解釋〞孝順這個字,他們能了解的程度我想連50%都不到,因為他們不是在華人儒家文化成長的,也不懂中國古時就有的傳統,甚至是許多關於〝中國孝順〞的故事,他們都不知道,實際上能做到〝我們程度〞孝順的大概不到30%吧!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對於這單字這么陌生的原因,很典型的道出外國人對於我們孝順文化的不理解。

㈣ 西方人孝順父母嗎他們給父母贍養費嗎

西方人當然也是孝順父母的,
他們同樣會給父母贍養費。
只不過西方人和東方人區別在於。
西方人相對獨立。
不僅孩子獨立老人也獨立。
所以一般孩子18歲以後
就不會再用父母的錢了。
而老人往往也不用孩子的錢。
但並不是說他們就不給父母贍養費。

㈤ 西方國家有孝敬父母的文化嗎

西方人當然也是孝順父母的,他們同樣會給父母贍養費。只不過西方人和東方人區別在於。
西方人相對獨立。不僅孩子獨立老人也獨立。
所以一般孩子18歲以後就不會再用父母的錢了。而老人往往也不用孩子的錢。但並不是說他們就不給父母贍養費。中西方孝敬父母之差異 一個天經地義一個可有可無
「孝」是我國傳統的倫理觀念。「孝敬父母」是指對父母的孝順和尊敬。「孝順」即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意志。
而英文中難以找到完全對應「孝」的詞彙。有人將《聖經》中的「honor」譯為「孝」,而「honor」的本意是「給予高度尊敬」,並沒有奉養和順從之意。
中西方在孝敬父母問題上差別甚大:前者認為是天經地義,後者卻認為可有可無。在西方,奉養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並不是子女必須履行的責任,大多數西方人腦子里不會經常考慮孝敬父母問題,於是設立父親節、母親節,提醒人們注意這件事。
家庭
我們習慣於幾代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即使子女婚後與父母分開居住,相互之間的聯系也很緊密。而在西方,一般是小家庭,子女成年,必須離家自食其力,結婚後一般與父母分開居住。即使兒女與父母同住,彼此之間關系平等,不依賴父母。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百事孝為先」,牛羊尚能跪乳,何況人乎?在生活上關照、侍奉父母是必須的。西方人雖然也熱愛、尊敬、關心父母,但是並不像我們那樣,過問父母的飲食起居。他們認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互相尊重就夠了,過多噓寒問暖,有干涉隱私之嫌。
在德國、瑞士等西方國家,孩子可直呼父母的名字。對此,我們中國人不能理解,認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不禮貌的。我們一向有「子不言父名」之諱。在美國,老人搬家,請搬家公司,兒女不必一定前來幫忙;周末,兒女前來幫父母收拾庭院、修剪草坪,父母可能要付工錢。某西方外交官的父母來北京探望,全家老少到前門烤鴨店品嘗烤鴨,結賬時竟然實行AA制。
養老
近年來,我國實行醫保制度,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就醫問題,但由於國家還比較窮,無力拿出更多的錢為老年人免費養老。現在,老年人進養老院的很少,基本上還是居家養老,靠子女服侍、奉養,這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
而西方老年人精神上強調獨立,不願意依靠子女,生病靠醫療保險和醫護人員,養老靠國家優厚的福利待遇,不需子女插手。老人和子女經濟上來往不多,父母不供養成年子女,反之子女也不需贍養老人。
西方老人一般住養老院或在家中養老,作為子女前去探望,大多數情況下,也僅限於節假日、生日等。

㈥ 西方人如何對待他們的父母

不會如何對待的,很少回家看父母,父母有錢還可以有點關注,沒錢的父母基本就是等於野生放生的狀態。

㈦ 西方人有「孝敬父母」的說法嗎

各有利抄弊。兩邊的不同襲主要是因為文化觀念的不同。西方父母讓成年子女離開家,本意並不是給孩子自由,而是還 父母自由。子女得到自由發展的機會只是客觀效果。而一些老年人的凄涼晚景則是另一個客觀效果。中國對子女贍養父母做一些法律規定既是道德觀念的體現,也是為了減輕社會負擔(很多老年人並沒有足夠的養老金)。
我個人認為應該讓成年子女出去,給孩子們更多的自由發展機會(貌似現在是孩子不肯出去)。但子女還是應該承當一些養老的義務。想想年邁的父母孤卧病蹋,淚眼空洞,身邊卻沒有一個親人,我們又居心何忍?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一老人因病住進了醫院,最後醫生宣布無治了。因老人身邊無親人,由教會的朋友們同意停止治療,老人被移到專門的病房等死。老人曾買過一塊墓地,便讓朋友們去他家拿證件。朋友們遍尋不著,老人就遲遲不咽最後一口氣。直至一星期後朋友們終於找到,老人才閉上眼睛 。

㈧ 為什麼中國古代比西方更強調孝順

「孝」被如此放大,從根本上來講還是在於「孝」在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行為要求跟權力的統治需求是一致的。

在古代,一般民眾的意識形態完全是由當權者決定的,知識分子中間產生的各種思想和文化中的道德部分都會經過權力的刪選後才向民眾傳播,經過數個朝代的灌輸後,任何一種思想的影響力都可能會被數倍的放大,「孝」的影響放大基本就是如上過程。

而權力選擇「孝」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傳統文化中的「孝」對「服從」看得很重,從「孝順」這個詞就能明顯的看出來。而「服從」和服從產生的「秩序」對於權力的統治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有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這樣的道德要求。

至於西方為什麼沒有產生這樣的文化,簡而言之,還是文化差異的問題,至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什麼,這些差異會導致人們的行為產生怎樣的差異,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閱讀全文

與西方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懷孕怎麼躲過內職體檢 瀏覽:10
老年體協活動經費方案 瀏覽: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齡 瀏覽:83
164歲長壽老人 瀏覽:542
重陽節江西廟會 瀏覽:671
老年人微信名男 瀏覽:750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書法字 瀏覽:945
老人躺不平如何做ct 瀏覽:633
孝順父母的背景照 瀏覽:494
養老保險和醫療不一樣 瀏覽:514
北京康語軒孫河老年公寓電話 瀏覽:469
普通農村老人過世要花多少錢 瀏覽:9
端午節跟父母說什麼 瀏覽:183
老年人焦慮症的治療該如何進行 瀏覽:284
重陽節的人物及來歷 瀏覽:107
重慶長壽區元祖 瀏覽:526
長壽花水泡不生根怎麼辦 瀏覽:179
女兵體檢怎麼體檢 瀏覽:275
體檢表的職務怎麼填 瀏覽:128
退休了還扣社保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