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陽節古詩
古時重陽聚友飲酒賦詩,曾經留下很多很多好詩,本文就來分享幾首在重陽節寫出來的好詩:
接下來一首詩就是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這首七言絕句寫詩人在旅途中過重陽,登高遠望所見所感,抒發濃濃的思歸的情懷。
⑵ 小學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1、《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2、《別董大》
之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之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4、《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5、《易水送別》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6、《送別》
現代·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7、《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8、《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9、《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10、《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1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12、《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1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1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⑶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大全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這首詩中,「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繫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2、《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唐·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賞析:頷聯為唐詩名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難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度。「菊花」是扣合重陽節的習俗。
4、《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賞析: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彷彿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廣,不獨指雁影。「與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翠微」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5、《滿江紅·喜遇重陽》
清·宋江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 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 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 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 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姦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賞析:群雄「開懷痛飲」之時,宋江顯然想得遠些。先強調弟兄情分再是為眾人的前程的憂慮和思考。重陽節飲酒賞菊。宋江在這時候吟出「降詔」,「招安」自然為英雄們的悲劇打下了伏筆。宋江將時光催人老的恐慌,輕松消解進了佳節帶來的神清氣爽,這是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6、《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賞析:這首詩作於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首聯二句概言邊塞無事,重陽佳節,眾人按照傳統的慶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歡樂之景。「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頷聯二句意指封常清治軍雷厲風行,又能在和平時期時刻保持謹慎。「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頸聯二句是詩人信手描寫節日里戰士們的歡愉活動,所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些笛聲、歌聲里都蘊含著深深的思鄉之情。「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尾聯二句是稱頌在封常清的英明領導下,邊境安寧,因而將士們能在重陽佳節高歌豪飲。
7、《九日龍山飲》
唐·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賞析:在詠菊詩中,「龍山之會」、「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這個典故與自己的龍山之游緊密結合在一起抒發了內心的失意憤懣、曠達灑脫的復雜感情。
8、《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
宋·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賞析:九月九日,勉強登高,卻無人送酒同歡,遙想故園的菊花,大概在戰場旁,寂寞地開放吧。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從詩的第三句中「籬下菊」的用典可知,詩人在表達對故鄉的懷想和思舊之情的同時,流露出了歸隱田園的情懷。
到了重陽,文人墨客,則常常詩思泉涌,情感難抑。南陳詩人江總的《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賦韻》和唐代詩人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就是兩首著名的重陽佳作。
9、《蜀中九日 》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賞析: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台」,點明了時間是重陽節,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台,以此來表達鄉愁,思鄉之情倍增。「他席他鄉送客杯」,點明了詩人當時是在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倍感凄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個易讓人傷感的環境,正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郁的鄉愁,於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兩句對鴻雁看似無理之問:「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10、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賞析: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像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讀者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像之辭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這一結句用的是敘述語言,朴實無華,但是寓巧於朴,余意深長,耐人咀嚼,頓使全詩的思想和藝術境界出現了一個飛躍。
11、 《賀新郎·九日》
宋·劉克庄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盪、千崖秋色。白發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無跡。少年自負凌雲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賞析:少年時自負才高八斗,哪知世人不辨良玉瓦礫(從後面一句 「常恨世人」解),我這滿腹經綸生花妙筆,隨著年華,漸漸凋謝,年輕時的憤懣不滿,都落成了滿懷的蕭瑟。只好空望著北去的大雁,無盡的黃昏。
12、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賞析:表現了詩人濃烈的生活情趣。詩人在客中,重陽到來,一時興致勃發,抱病登台,獨酌杯酒,欣賞九秋佳色。詩人酷好飲酒、熱愛生活的情態,便在詩行中活現。
13、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宋·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賞析:漢文帝築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這天登臨時曙色正要散開。三晉的雲山都向著北方,二陵的風雨從東邊過來。當年守關的令尹誰認識?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來。不如就近尋找彭澤宰,一起暢飲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14、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賞析: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寫得新穎而別致,詞約而意豐。此詩一、二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無限的欣喜;三、四兩句是採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15、《折桂令·九日》
清·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賞析:這首小令,既寫「重陽」的美好,更寫了遊子的愁腸。此時正值秋高氣爽,同時萬物也開始蕭疏。大雁南歸,更易引發遊子思鄉。秋野豐美多姿,而秋景卻最令遊子淚下神傷,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 前三句:「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說,面對著青山勉強整理頭上的烏紗,歸雁橫越秋空,睏倦的遊子思念故家。這是詩人登高時所見之景,「秋」「歸雁」之意象傳出達出睏倦遊子對家的思念。
⑷ 重陽節的古詩小學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種思念,兩處懷想。詩人遇佳節良辰,倍加思親,遠在家鄉的兄弟又何嘗不是如此,登高遠眺,唯盼平安。
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卻像是一幅水墨田園畫,感情真摯,詩意醇厚。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以高秋寫高情,頗顯名士風范。菊花滿頭,縱飲銷憂,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惻,令人讀來頗覺頓挫跌宕,風神搖曳。
謝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
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
愁恨年年長相似。
「紅葉」、「晚煙」、「細雨」、「新雁」等引人悵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點染的「暮」、「咽」等情狀,晚秋的悲涼便透紙而來。
醉花陰·重九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愈是佳節,孤身一人的愁苦便愈加濃重。秋風蕭瑟,落花滿地,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踏莎行
宋·辛棄疾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
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
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
重陽節近多風雨。
結尾一句景色描寫即見之前言語不過強顏歡笑,眼前風雨欲來之景,又何嘗不是國家飄搖的寫照,可惜詞人一腔熱血,滿心憂患,卻無人能解。
採桑子·九日
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
木葉蕭蕭,鄉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
南雁歸時更寂寥。
詞由景起,寫絕塞秋深,一片肅殺蕭索景象。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看似平淡,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採桑子·重陽
毛澤
⑸ 重陽節的古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體裁:五言古詩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九日登西原宴望 同諸兄弟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病愛枕席涼,日高眠未輟。
兄弟呼我起,今日重陽節。
起登西原望,懷抱同一豁。
移座就菊叢,糕酒前羅列。
雖無絲與管,歌笑隨情發。
白日未及傾,顏酡耳已熱。
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闊。
天地自久長,斯人幾時活。
請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
一村四十家,哭葬無虛月。
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歡悅。
卜運算元
作者:陳著 朝代:宋 體裁:詞
風急雁聲高,露冷蛩吟切。枕剩衾寒不耐煩,長是傷離別。望得眼兒穿,巴得心頭熱。且喜重陽節又來,黃菊花先發。
送李休秀才歸嶺中
作者:劉滄 朝代:唐 體裁:七律
南泛孤舟景自饒,蒹葭汀浦晚蕭蕭。秋風漢水旅愁起,
寒木楚山歸思遙。獨夜猿聲和落葉,晴江月色帶回潮。
故園新過重陽節,黃菊滿籬應未凋。
九
作者:上官昭容 朝代:唐
帝里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九日
作者:王勃 朝代:唐 體裁:五絕
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踏莎行
作者:辛棄疾 朝代:南宋 體裁:詞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⑹ 重陽節的古詩大全四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 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沉醉東風 重九(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以上供參考。
⑺ 關於重陽節的現代詩歌四年級
【一】
春天誘人的新綠
盛夏震耳的雷鳴
總有千言萬語
欲說還休
九月重陽回相思凝聚心頭
誰說秋風過後答盡是凄涼
登高遠望層林盡染
如同我的思緒已揚帆遠航
聽秋蟲歌唱秋葉墜落枝頭
看天高雲淡候鳥列隊南飛
多想也飛回昔日好時光
執子之手
重溫昨日親情
九月重陽
相思弦斷異鄉
問遍菊花難尋曾相識
故土千里願今夕同入夢
紅葉寄語
不變是我的.執著
【二】
九月重陽
相思弦斷異鄉
問遍菊花難尋曾相識
故土千里願今夕同入夢
紅葉寄語
不變是我的執著
【三】
聽秋蟲歌唱秋葉墜落枝頭
看天高雲淡候鳥列隊南飛
【四】
十月節
又走來了
秋日撩人的金黃。
初冬微薄的風霜
也有萬語千言
欲休還說
十月金黃
相念放眼天下
莫言秋霜來後只有冰寒
走在秋園
金英怒放
恰似我的年輪被金菊染黃。
看枝葉寥落
寒蟬悠哉花間
聽秋風低吟
長空雁叫悠長
多想也躍上蔥蘢四百旋
屈指行程
再續往日輝煌
十月金黃
信天游盪它方
踏遍青山不見舊時月
故舊千人
願今夜同把盞
大雁傳情
執著是我的燈塔
⑻ 重陽節古詩四年級以下有什麼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⑼ 小學重陽節的詩句古詩大全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4、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5、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
[隋]江總
心逐南雲逝,
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
今日幾花開。
6、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
[唐]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7、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8、行香子·天與秋光
[宋]李清照
天與秋光,
轉轉情傷,
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
綠蟻新嘗,
漸一番風,
一番雨,
一番涼。
黃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
蛩聲細,
漏聲長。
9、賀新郎九日
[宋]劉克庄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
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
看浩盪、千崖秋色。
白發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凌雲筆,到而今有時華落盡,滿懷蕭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
鴻去北,日西匿。
10、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宋]晏幾道
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11、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晏幾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鳳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灧灧金。
12、折桂令·對青山強整烏紗
[元]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
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發,
蝶愁來明日黃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13、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14、九日寄岑參
[唐]杜甫
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軒,飲食錯昏晝。寸步曲江頭,難為一相就。
吁嗟呼蒼生,稼穡不可救。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
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15、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
[唐]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
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適。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傳呼隘阡陌。
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遂成雲霄隔。
良辰與美景,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蘿月下水壁。
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
九卿天上落,五馬道旁來。
列戟朱門曉,褰幃碧嶂開。
登高望遠海,召客得英才。
紫綬歡情洽,黃花逸興催。
山從圖上見,溪即鏡中回。
遙羨重陽作,應過戲馬台。
⑽ 重陽節的古詩全部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專 人情已厭南中苦,屬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龍山飲
唐代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代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日送別
唐代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旅眺
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