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介紹重陽節作文800字高中

介紹重陽節作文800字高中

發布時間:2021-01-08 21:05:53

1. 急需!!!!!我需要一篇800字的作文(關於重陽節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

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2. 五年級作文我們的節日重陽節800字

重陽節是老抄人的襲節日。重陽節里,我們應該給老人送上一句祝福,遞上一張賀卡。在那個重陽節里,我做了這樣一件事。
重陽節到了,我尋思著要給爺爺奶奶送什麼禮物。一邊的小王啟發我:「重陽糕怎麼樣?」我想了想,裝出生氣的樣子:「拜託,我爺爺奶奶又不在上海,寄過去不發霉才怪呢!」突然,一個念頭清晰地從我腦海中閃過:有了!
我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櫃地找出了兩張精美的信紙和一隻小魚暖手袋。我記得奶奶曾說過,她一到冬天就怕冷,手腳冰涼,要是我給了奶奶一隻暖手袋,奶奶的手腳就不會冷了。
接著,我攤開精美的信紙,在上面寫滿了我的祝福和一直想對爺爺奶奶說的話。我的真心,裝滿了兩張薄薄的信紙。我署上自己的名字,把信裝進了信封,我要把我的思念和敬愛,送向遠方的爺爺奶奶的家……
小魚暖手袋被我用一個裝禮品的盒子包了起來,又在盒子四周圍上了金絲帶。傍晚,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把禮物和信寄了出去,也把我的牽掛寄了出去。我堅信爺爺奶奶收到我的禮物,必然是開心與激動的……

3. 根據重陽節由來,習俗和尊老孝老寫一篇不少於800字作文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 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 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 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 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 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 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 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 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 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 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 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 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 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 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 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 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 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 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 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 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 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 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 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 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 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 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 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裡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 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 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 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 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 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 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 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 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 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 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 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 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 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備 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 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 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 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4. 九九重陽節800字作文,給奶奶的一封信

一個值得愛的人,肯定是一個懂得愛的人;一個懂得愛的人,才會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秋高氣爽,人們登高,可強健體魄,調劑身心;是發揚我國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快8旬,但還是一直為我們操盡了心。奶奶的臉已布滿風霜,無情的歲月在她的眼角和前額,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且在那稀疏的頭發上,鋪上了一層層透亮的白霜。而長年累月的操勞使這雙手已不再細膩,結出厚厚的老繭!
在小時候,爸媽為了養家,工作經常要加班,就把我託付在了奶奶家。從小,我覺得奶奶的話好多,好嘮叨,我上了幼兒園,她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想不到上了小學,還是喋喋不休,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同學和好、要聽老師的話……
不管風吹雨打,放學時,您總是出現在我的視線里,這么多年來,為我遮風擋雨。
奶奶不認識字,可經常要我把做完的作業拿給她看。她戴著老花鏡,有時把我的作業都拿反了,還鄭重其事地看著,她主要是看括弧和橫線有沒有填上字,看完還不斷自言自語地喃喃,好,好!
而在家裡,奶奶總是不讓我干這不讓我干那,總是說:「小孩子家家的,學好你的課本知識,這些我來就好啦,去去去,快去做你應該做的事!」而現在我也學會了頂嘴:「什麼啊,什麼小孩子家家的,課本的我會了,你不讓我做,我就偏做!」就這樣和奶奶杠上了。後來,奶奶拿我沒辦法,就和我搶著家務活,可我做家務還沒幾天,就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了,而奶奶,卻開心極了。
奶奶每天在忙碌著,每當我一放學,她都給我准備可口的點心,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半夜怕我著涼,經常起來給我蓋被子。
奶奶喜歡看閩南語頻道,可我作業一做完,總是搶著遙控器,看我喜歡看的貓和老鼠的卡通片,沒有體會奶奶的感受。
隨著年輪的增長,我心更上一層樓,奶奶的愛,讓我學會了做人,明白了學習的目的。當然,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也要付諸行動。奶奶喜歡喝茶,我每天將為她沏一壺香飄四溢的茶,為她那被歲月壓彎的脊樑,揉揉背!學習上,用優異的成績來感恩。在生活中,奶奶教會了我許多,這么多年來,是您教會了我生活的常識!
奶奶,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在重陽節之際,祝:奶奶您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5. 《重陽節,我為爺爺洗腳》800字作文

重陽節,我為爺爺洗腳

從我呀呀學語那時起,爺爺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腳,記得小時候,爸媽上班比較忙,爺爺就開始照顧我了,作為孫女的我,給了爺爺洗了幾回呢?我甚至清晰的記得爺爺的腳我一次都沒看過,更沒撫摸過。

今天是重陽節,是團圓的日子,因為受到「感恩」的觸動,想給爺爺洗腳的念頭,來回報我那無私的爺爺,勤勞的爺爺。

眼看中午吃飯的時間就要到了,我的眼睛眯成一條線,而爺爺仍在廚房為我做中午飯。我催著爺爺先別做飯了,然後便偷偷地溜進房間把盆子拿了出來,溫水也倒好了,就等著端出來。爺爺嘴上答應說一會兒就好,而實際上半小時已經過去了,爺爺的手一刻也沒停過。我把爺爺拉到客廳,又把水重新打了一遍,我小心翼翼地把水端到爺爺面前,並為他捲起褲角,捲起的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爺爺的腳居然有許多腳繭,我的眼淚頓時掉了下來,真不知道他為這個價付出了多少汗水,剎那間,我又看見了一個重大發現,爺爺的叫還殘留了許多傷痕,大把大把的眼淚又流了下來,還包紮了傷口,傷口好大,回想起小時候,我是多麼任性,調皮,據爸媽說: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有冰棒或冰激凌吃才肯上學,還有一次,買了冰棒還不夠,一直要爺爺陪,那時爺爺送我上學,爺爺走哪,我也跟哪,不肯放過爺爺,回想起,我是多麼幼稚可笑,白發蒼蒼的爺爺年紀也大了,可還在為這個家操勞,可真不容易啊!

我慢慢地撫摸爺爺的腳,輕輕擦傷口。爺爺笑了,笑得那麼開心,那麼純朴,那麼燦爛,我還是第一次見爺爺這么高興過,幫爺爺洗腳後,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

爺爺對我恩重如山,這情,這債,我是永遠還不清的,我為家所做的事情,和爺爺對我無私照顧比起來,明顯我所做的事情,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了……

經過這件事後,讓90後的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長輩們對我無私的關愛,我將學好知識,以好成績,來回報他們。

6. 重陽節徵文800字 關於親身經歷的

親身經歷,你不自己寫

7. 以「重陽節的遐思」為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怎麼寫,急急急急急,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了愈後,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於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這一星期天中,我們老師讓為自己的長輩洗一次腳或洗一次頭等。我突然心血來潮,准備,在星期天給來我家串門的姥姥洗一次腳。

「燦燦,燦燦……」哦,我姥姥來了,我趕忙把姥姥請進屋裡。趕緊把媽媽叫來。趁著媽媽與姥姥交談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趕忙拿來盆子,倒了一些熱水,一摸水,呀,燒死了!我又倒了一些涼水,哎,又涼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氣妥」這個詞,頓時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熱水,這會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腳布。搖搖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說:「姥姥,馬上就要過重陽節了,我今天特意為您洗一次腳。」姥姥說:「呀,燦燦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姥姥為你感到驕傲啊!」我把姥姥的腳放入水中,泡了一會兒。又用肥皂把腳周圍搓了一遍,在用清水沖洗。連續重復幾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當我摸到姥姥腳跟時,有什麼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來是一層厚厚的繭子。我想起姥姥操勞日久,每天洗衣,做飯。便更加仔細的去洗腳了!洗完後,望著姥姥干凈的腳,喜出望外。姥姥和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8. 重陽節感恩老人作文,800字的,跪求啊

重陽節很快就要來臨,我們小學生應該盡自己一份力量去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這不,前段時間……
那還是在重陽節的前一天的時候,我正在寫作業,媽媽正在看電視,突然,我聽見隔壁的胡奶奶發出了「啊啊」的呻吟,我連忙放下手中的筆,向胡奶奶家跑去。我急切卻又很有禮貌地敲著門:「胡奶奶,我是莎莎,您怎麼啦?快開門呀!」過了好一會兒,胡奶奶才出來開門,只見胡奶奶平時那張紅光滿面的臉現在蒼白得像一張紙,她雙手捂著肚子,臉上卻還是裝出一副慈祥的笑臉,困難地說:「是莎莎啊,快請進!」我焦急地問胡奶奶:「您怎麼了,鄭叔叔和王阿姨呢?哦,他們啊,吃喜酒去啦,我這把老骨頭…..走不動了,就待在家裡了。」「哦,是這樣呀,您好像生病了?」「哦,沒有沒有。」胡奶奶一邊搖搖手,一邊還是忍不住地捂著肚子。「您別裝了,我都看見了。」我有點不高興了,胡奶奶明明生病了嘛,她為什麼要撒謊呀!聽到我已經識破她的借口,便又笑著說:「沒什麼大毛病,就是老毛病胃疼又犯了,不礙事的。」我聽了心裡才算舒了一口氣,還好,不算什麼大毛病。於是,我連忙扶胡奶奶到沙發上躺下休息。又回到家中倒了一杯水和找出一片緩解胃疼的葯,便小心翼翼地拿給胡奶奶,熱情地對她說:「胡奶奶,這是緩解胃疼的葯片,你吃下它,胃疼就會好一點的。」沒等胡奶奶說話,我又跑回家找出一隻熱水袋,燒了一鍋熱水灌了進去,一摸,嘿,還真暖和!我急忙跑到胡奶奶家,幫她把熱水袋塞進衣服里。胡奶奶感激地看著我,不知說什麼好,只是緊緊地握著我的手,不停地說:「在學校里讀書囡就是好啊!」我被她誇得有點不好意思,低著頭說:「沒有啦,尊敬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做的,您不用這么感謝我。」說完,我又陪胡奶奶一起看電視,下棋,還給她講笑話呢!直到鄭叔叔他們回來,我才回家。
回到家,我一屁股坐在沙發上,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是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我想:我以後不僅要關心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我衷心地祝願全天下的老爺爺老奶奶在晚年幸福安康!

9. 800字作文重陽節,臘八節,恩節,聖誕節的來起原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臘八節
疫。這項活動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一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
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一說,西晉時有個極懶的,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一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臘八粥
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還有一說,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另有一說是教育後輩要勤儉持家[1],早先有戶農家,就老倆口守著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歸,精耕細作,調理的幾畝農田年年五穀豐登。老婆是個勤儉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園菜鋪地,一日三餐,精打細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倆口不但勤勞節儉,還心地善良,碰上誰家揭不開鍋,常常拿些米糧接濟人家,度過難關。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他們的兒子已經十七八了。雖說大小夥子長的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樣,懶得出奇。這也是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嬌慣壞了。長大了還是胡吃悶睡,游遊逛逛,什麼活也不幹。一天,老漢摸摸花白鬍子,感到自己老了,對兒子說:「爹娘只能養你小,不能養你老。要吃飯,得流汗。你往後學學種莊稼過日子吧。」兒子哼哼兩聲,這耳朵進,那耳朵出,照舊溜溜達達,,胡吃悶睡。不久,老倆口給兒子娶了媳婦。原想兒子成了家,小倆口該合計怎麼幹活過日子了。哪知這個媳婦跟兒子一樣,也是好吃懶做,橫草不拿,日頭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動針線,不進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一天,老漢梳著滿頭白發,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滿心的話說給媳婦:「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要想日子過得好,勤儉是個寶。」兒媳婦把這話當成耳邊風,一句也不往心裡放。過了幾年,老倆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倆口叫到床前,囑咐再三:「要想日子過的富,雞叫三遍離床鋪。男當勤耕作,女應多織布...」話沒說完,老倆口一起去世了。小倆口托鄉親埋葬了兩位老人,看看囤里糧缸米、櫃里棉花箱裡衣。男人說:「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曬日頭。」女人說:「夏有單衣冬有棉,何必紡織到日偏。」小倆口一唱一和,早把兩位老人的遺囑忘到腦後了。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幾畝田地成了荒草園。家裡柴米油鹽、衣被鞋襪,一天少似一天。小倆口還不著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懶的動手。又是花開花落,秋去冬來。地里顆粒無臘八粥材料展示
收,家裡吃穿已盡。小倆口斷頓了,鄰居們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東家給塊饃,西家端碗湯。小倆口還在想:「討飯也能度時光。」進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到了初八這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叫花』。」小倆口屋裡沒火,身上衣單,肚裡沒食,蜷縮在涼炕席上「篩糠」。可四隻眼睛還滿屋搜尋著。突然發現炕縫里有幾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來;又發現地縫里還有米粒,也都挖出來。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倆東撿西湊的弄了一把,放進鍋里。把炕上的鋪草塞進灶膛,就這樣熬了一鍋雜七燴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黃豆、小豆、高粱、乾菜葉...凡能充飢的都放了進去。煮熟後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來了。這時兩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誨,後悔沒有早聽進去,現在已經晚了。正在小倆口悲切之時,一陣大風刮來,由於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被風一吹,「呼啦」一聲,房倒屋塌,小倆口被壓在底下。等鄰居趕來挖出來時,都已經死了,身邊還放著半碗雜豆粥。從此以後,鄉親們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熬一鍋雜米粥讓孩子們吃,並給孩子講這雜米粥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現代。形成了臘月初八吃「雜米粥」的習俗。因這粥是臘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臘八粥」。

閱讀全文

與介紹重陽節作文800字高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特稟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瀏覽:242
股市養老金是什麼 瀏覽:117
樂清男孩父母為什麼要報警 瀏覽:219
退伍軍人到四川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15
互聯網對養老服務有什麼好處 瀏覽:293
葫蘆島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197
父母離婚不久怎麼處理 瀏覽:561
父母房產拆遷兒女怎麼分 瀏覽:38
異地養老轉到咸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292
退休幹部工資待遇標准 瀏覽:972
補交二年半養老金需交多少滯納金 瀏覽:468
四年級關於孝順的作文 瀏覽:632
外地養老金提取 瀏覽:569
差額體檢測什麼 瀏覽:531
女兒回門父母需要穿什麼 瀏覽:312
山西省太原市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55
養老退休金公式 瀏覽:279
敬老院畫冊圖片 瀏覽:768
長沙婚前體檢多少錢 瀏覽:331
養老保險提檔補差怎麼交費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