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夢見兒子長大孝敬媽媽是什麼意思
小能伴智能孝心寶
❷ 現在的生活壓力這么大,生兒子真的不如生女兒好嗎兒子長大後會孝敬父母嗎
其實生兒生來女都不是最關鍵自的,重要的是在小時候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孩子小的時候,看見你孝敬父母,他長大了自然也會,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你要讓孩子學會孝敬父母,學會孝順,不要放縱,不要遷就······只要教育方法好,生兒生女都是一樣的
❸ 孝敬父母的兩件事200字
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同學,每個少先隊員應該俱備的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還沒有回來,外面還下著小雨,平時她都很早來接我呀,今天到哪裡去了呢?我急忙跑到樓梯口一看,我驚呆了。媽媽雙手扶著樓梯,臉色很難看。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流下來。我飛快地走下去扶著媽媽一步一步走到家裡,讓她靜靜地躺在床上。我焦急地問媽媽:「要不要請醫生來看一下?」媽媽搖了搖頭說:「我老毛病犯了,不要緊,我吃點葯就會好的。」
於是,我給媽媽端了一杯溫水,讓媽媽吃了葯。過了一會兒,看上去好多了。我問媽媽:「想不想吃點東西?」媽媽說:「不,你去寫作業吧!」就這樣,一下到晚上,我都沒有離開媽媽。直到媽媽睡著了,我心裡才踏實了許多。
我覺得我們應該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那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放學回家,在村口看見比我小五六歲的小明正在井邊洗衣服。我走進一看,他哪裡洗的是自己的衣服啊?全是大人的衣服!我很疑惑,就問小明,他回答說:「我放學回家,看見盆里有一些臟衣服,我就想:爸媽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晚上回來還要做飯給我吃,他們實在是太辛苦了,所以我就想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把這些衣服洗了。」聽到這里,我不由地臉紅了。
回到家,爸媽工作還沒回來,我就想我也要像小明一樣,幫爸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先到鞋架旁拿出自己的臟鞋子到水龍頭那裡洗干凈,然後掃地、抹桌子、倒垃圾……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家裡的環境煥然一新。抬頭一看,呀!快六點鍾了,得趕緊做飯。我努力回想平時媽媽做飯的情景,先淘米,然後放水,可放多少水呢?我犯難了,哎!都怪我平時太懶,沒向媽媽學習,沒辦法,我只好約摸著放了些水。接著,把蓋子蓋好,把插頭插進插座。心想,有了電飯鍋,這煮飯也不難嘛。可煮什麼菜呢?突然,我看見櫥櫃里有幾個雞蛋,還有一把白菜。好,那就來個煎雞蛋、炒白菜吧。好不容易才生好起了火,我趕緊洗鍋,然後放油,沒想到鍋里有水,那油直外濺,濺在手上好痛。終於,那油不濺了,我開始打雞蛋,一不小心,那蛋殼也掉進了鍋里,我趕緊尖起手指把蛋殼撿了出來。有了這次教訓,第二個、第三個雞蛋就順利多了,可沒想到火力太大,雞蛋卻煎焦了。該放鹽了,放多少呢?猶豫了一陣子,我估計著放了半勺。最後放辣椒,再放點水。水開了,這雞蛋也應該熟了吧,該出鍋了!我的臉上也笑開了花。然後洗白菜、炒白菜,大功告成!
七點鍾了,爸媽拖著疲倦的身軀回來了,看見家裡乾乾凈凈的,飯桌上還擺著兩道菜,都驚訝地望著小花貓似的我,然後開心地笑了,媽媽還撫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兒子,你長大了,懂得孝敬父母了,你真是我的寶貝兒子!」作文
「開飯了!」我歡呼著,打開鍋蓋,我卻傻眼了:飯居然沒熟!這是怎麼回事呢?媽媽走過來一看,笑了:「傻孩子,這開關你都沒按下,它怎會熟呢?」聽了媽媽的解釋,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袋。半小時後,飯終於熟了,終於可以開飯了,我迫不及待地夾了塊雞蛋,放進嘴裡一嘗,淡了;又趕緊夾了點白菜,咸了。但我覺得,這是我吃過的最好的飯菜,因為這是我親手做的第一頓飯菜。
❹ 兒子真的長大了知道關心媽媽的說說
這是與教育分不開的,只養不教的小孩子,越長大越讓人頭痛,別說關心媽媽了,不惹你生氣你就覺得很幸福了。
❺ 出現哪五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很優秀
每個父母跟老師都給孩子講過,要做一個學會分享的好孩子。但是每個孩子都十分護食,根本不想要跟別人分享自己的食物以及玩具,就連自己的父母也小氣的很。
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優秀,這幾條也是要列入觀察之內的:當你生氣時,看孩子是否會哄你孩子是否願意主動承擔家務
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的態度孩子是否願意和你說心裡話養育孩子其實是一個不斷觀察和總結的過程,針對孩子做的不錯的地方給予表揚和鼓勵,針對孩子做錯的地方給予榜樣和引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愛和支持,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學會接納和包容。
❻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小時候就會有所體現,家長們知道嗎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小時候就會有所體現,家長們知道嗎?
隨著時代的變化,養小孩兒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以前的時候,雖然家裡的物質條件比較不好,但是由於一般家裡孩子都比較多,父母也很有威嚴,所以那時候長大的小孩往往是比較懂得跟別人分享的,也會很尊重和孝順父母。但是現在經濟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再加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家庭,一個小孩子就是全家人的寶貝,所以也常常能看到那些被寵壞了的孩子。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言行並不能說明什麼,所以常常慣著孩子,但是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孩子很容易在長大之後變得不懂得孝順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的這些言行,那麼爸爸媽媽們你們就要注意了,你們的孩子在長大很容易是個不懂得感恩,也不會孝順你們的孩子,現在及時糾正還來得及。
1、不準你動他的東西
在孩子有個三四歲的時候,就活脫脫是小大人的樣子了。也有很多大人常常會逗孩子,說:「給爸爸玩兒一下你的這個玩具唄!」或者「給媽媽吃一點你的零食吧!」,有的孩子會乖巧的分給爸爸媽媽,還有的孩子則會搶過父母手裡的東西,大吼:「這是我的東西,不給你!」而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這樣還挺好玩兒的,笑一笑就了事了,卻不知道這樣會讓孩子不懂得感恩,將來也就很容易不孝順父母。
2、喜歡推卸責任,喜歡說:「就怪你,都是你不好!」
很多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之下,會變得遇到一點問題就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比如我有個親戚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無理,他自己走路蹦蹦跳跳沒走好,就怪父母沒牽著他,自己把玩具弄壞了也怪父母,面對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再慣著他了,要讓他明確這些事件中,他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如果是孩子的錯就一定要告訴孩子。
3、爸爸媽媽教育他的時候,總愛說:「我不管,反正我就要這個樣子!」
喜歡這樣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家長在孩子面前顯得太過懦弱了,很多時候看著孩子任性,沒有選擇比較強硬的態度,而是任由他胡鬧。如果家長一直這樣對待孩子的話,孩子就會變得非常自私,也就不懂得感恩父母,就不用提長大以後會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了。
❼ 孝順父母作文一件事
「孝順」,一向被當作一種義務與責任。這本不錯,然而細思之也不盡然,對父母盡孝,在付出的同時,也會有所得。
小時侯,母親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不孝子平日打爹罵娘,不孝之至。一天,他趕著老牛耕地時看到一隻大鳥在喂雛鳥蟲子,突然良心發現,他想,喂雛鳥的一定是鳥媽媽,小鳥若得不到媽媽的喂養,怎能活命?我不也是被父母養育成人的嗎?我小時侯不也是這樣被媽媽疼愛與呵護的嗎?想到此他潸然淚下。恰在此時,母親送飯來了,他來不及放下趕牛的鞭子,飛步迎了上去。母親看他拿著鞭子,以為又要挨打,就一頭撞死在樹下,這個不孝子從此失去了洗掉「不孝子」惡名的機會。聽完這個故事我木然良久,無語凝噎。故事深深地在我的記憶中紮下了根。
中國人自古就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何況父母之恩,即使以高山大海喻之亦不為過。其實,「孝」首先是人的一種需要,是人的一種特殊情感活動。孝順父母,心裡才踏實,生活才充實,才能享受真正的天倫之樂,才能走完沒有遺憾的人生。不敬不孝者,表面上看像是佔了什麼便宜,實際上不但會使老人有所失,也會給自己帶來也許是難以挽回的損失。我兒時聽到的那個故事有著極強的悲劇性,那個不孝子因為不孝而永遠失去了人間最可貴的一種享受。他也許已經下決心痛改前非了,但由於過去積孽過重,驀然醒悟,為時以晚。這個不孝子以後的生活之凄涼,人生之乏味,是不難想像的。這個故事警示我們,在父母健在時,切莫放過孝敬的機會
孝順是只有人才有崇高情感。孝,是能使愛心由己推人,人人孝順父母,世風自然就會歸肅;反之,若連自己的父母都要虐待,怎能善待與自己並無血緣關系的同類呢?
這種孝能使人生充滿趣味與活力,它隨時向我們提示:生命是流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整體,而名字所代表的只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應該讓這個過程無所畏懼地戰勝各艱難險阻,使生活顯露出它本來的光彩。
如果不以我的直言為忤,我願那些父母尚健在的幸運者說上一句肺腑之言:世界上絕對不存在比父母健在更值得慶幸的事情。多給父母關心與愛,孝順父母,樂從中來!
❽ 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題目
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昨天,我在家裡閑著沒事干,便跑到書櫃那出《名人小時侯的故事》,我拿著書跑到卧室,隨手翻了幾頁,看到華盛頓小時侯的一個故事:
一天,華盛頓的爸爸買了一把小斧頭放在家裡就與那些伐木工人一起出去伐木了。華盛頓經常和爸爸一起出去伐木,看到爸爸拿著斧頭對著大樹使勁砍了幾下,一棵大樹就倒了下來。華盛頓也想學爸爸砍樹,可是一直沒有機會。這會兒可好了,家裡不但有斧頭,而且爸爸還不在家,華盛頓便拿著爸爸買的小斧頭跑到院子里,然後就開始尋找目標——要砍的樹。過了好一會兒,華盛頓走到爸爸最喜歡的唯一一棵小櫻桃樹前,自言自語:「 就是你了。」可是小櫻桃樹卻把「腰」挺得筆直筆直的,好象在說:「你砍吧!我不怕你。」這可激起了華盛頓的鬥志,華盛頓便使出全身上上下下的力氣拿著小斧頭對著小櫻桃樹的「腰」砍了下去,只聽見「啪」的一聲,小櫻桃樹倒了下來。「哼,看誰厲害些。」 華盛頓得意地說。
晚上,華盛頓的爸爸回來了,他剛進門就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唯一一棵櫻桃樹被砍倒了,便對著屋子裡的人吼:「是誰把櫻桃樹砍倒的。」 華盛頓聽見後,才意識到自己做了錯事,就慢慢地走出屋子,對爸爸說:「爸爸,櫻桃樹是我砍倒的,你能原諒我嗎?」爸爸一下子就變臉,「好孩子,承認錯誤是對的,爸爸原諒你。」
看了這個故事,再想想自己曾經因為怕被爸爸罵而撒了多少個謊,看了這個故事,我決定以後再也不撒謊了。
同時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誠實是無價之寶。
第二篇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浙江省溫州市 龍港一小 五年級六班 周偉偉
星期六,我和爸爸上街買東西。我想買豆腐乾吃,爸爸給了我五元錢。誰知營業員阿姨在忙亂中竟鬼使神差地找給我九元五角錢。我剛想把錢還給營業員阿姨,可轉念一想:反正沒有人知道,不要白不要,這錢我就先幫你「保管」吧!
這多找的五元錢對我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平日讓人眼饞的像皮擦、圓珠筆、自動筆等等東西,這時一股腦兒地擠進了我的腦門。可是,一想到這,我心裡總是感到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每個人都用眼睛看著我,彷彿都知道我做了虧心事。所以,我一直不敢用這錢。每當我看到同學們在嘀嘀咕咕地說悄悄話,頭還不時地往我這邊看,心裡就十分害怕。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真難熬啊!
放學路上,我無精打采地走著。這時好朋友倪欣欣來了,眉飛色舞地說:「偉偉,我請客。」「為什麼?」「我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錢是媽媽獎賞我的!」「什麼了不起的事?」我緊追不舍。欣欣說:「請聽我慢慢道來。今天中午,我去買肉餅吃,忙亂之中,多找了我二十元錢,當時,我全然不知。在回家的路上,我才發現。這時,天正下起了大雨,我就冒著雨跑到那個店,把錢還給了阿姨。可我回到家時,卻變成了落湯雞。媽媽責怪我在路上玩遲了,我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她……」聽到這里,覺得自已無地自容,撒腿就跑,把五元錢還給了阿姨。
說來也怪,當我辦完這件事後,頓時覺得天空晴朗了許多,渾身像鬆了綁似的,一下子輕松多了,好象連樹上的鳥兒也在嘰嘰喳喳地誇獎我呢!
經過了這件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誠實比金錢更重要。
❾ 通過孩子給父母洗腳事情先表揚和鼓勵孩子然後要求如
寶貝長大了, 知道孝敬父母了, 爸爸媽媽很感動, 你做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