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父母從家庭聚餐開始

孝順父母從家庭聚餐開始

發布時間:2021-01-08 03:28:10

① 我很討厭我的爸爸怎麼辦

你應該要思考真正的原因,但是如果是他真的行為惡劣,那就盡快獨立吧。我也很討厭我父親,有時候甚至會怨恨他們。很想把心裡積攢的怨氣發泄出來。因為他真的很爛。我的道德感告訴我:我不能這么說他們。

但是這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是我想起他們來最深的印象。我的父親從小喜歡打我,而且下手下腳都狠,可能比不上某些其他父親,但我也是被打被踹得身上留下淤青的人。而且我是女孩,在我的認知中,我覺得女孩就應該被呵護(因為我的朋友們就是被這么對待的),至少父親不應該上手。何況我又做錯過什麼呢?無非是頂了嘴,不聽話。

有點寫不下去了,越是回憶越是討厭他。於是我開心地告訴他我其實考到了年級第一,他很冷漠地「哦」了一聲就任由我把電腦搬走了。每次我取得好成績他都是這個表現,實力冷漠。呵呵。但只要我考差一點,他就會開始「教育」我。

② 現在過春節的意義在哪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心結。對於不能回家的人來說,有一種漂泊的失落感。唐朝有一句詩很能透露這種心情,「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舊時北京人過年時要吃荸薺,荸薺諧音「必齊」。說的就是親人要新年團聚,沒有回來也要給擺他一雙碗筷。

在許多地方年夜飯的餐桌上,必定有魚、肉等做成的丸子,以及其他象徵團圓安樂的菜餚,人們在年夜飯中更看重的是親情與團聚,是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平時吃得再好,也沒有年飯吃得香甜而有意義。

過年家庭團圓,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習慣,似乎不如此,人心裡覺得空盪盪的,沒有著落。作為歲首的春節在中國主體民族中傳承了兩千多年,現在許多少數民族也過春節,人們將自己的感情、願望、倫理、信仰都積聚在這一節日上。

春節已經不是簡單的時間點,它被廣大人民充分價值化,乃至成為一種民族文化象徵與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2)孝順父母從家庭聚餐開始擴展閱讀: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天。從年尾廿四日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合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派發「壓歲錢」,然後「守歲」,迎接新年到來。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願。

③ 父母的控制欲太強,對孩子會造成什麼傷害

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的出生,當孩子出生之後,我們看著活潑可愛的寶寶,我們對孩子有了更多的想法。

開始在自己的腦海中喂寶寶,描繪出一個燦爛的人生,甚至會有一些父母自私地認為孩子是自己生下來的,孩子理應什麼事都聽父母的。

④ 以好家風我行動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發現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裡的大廳里,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每看到這十個大字,心裡總是有所感悟。爺爺說要把這句話銘記於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步入初中後,學習壓力像個巨大的包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到了初三以後這樣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們不再像小學時候那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呆在溫暖的被窩有更多的時間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們更怕冬天的來臨,寒風像個怨婦一樣在我們的耳旁嘶吼著、咆哮著,它告訴我們你只能前進,盡管這樣的學習很艱苦,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為明天鋪上一條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閉上眼睛,腦海里像電影一樣倒帶重放,記得前一段時間我的英語成績下降的很快,老師問我原因,我也答不上來,自己獨自去好好思考。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爺爺問了我情況,我便如實的回答了。爺爺聽完慈祥的笑了。爺爺說:「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沒有認真,對吧?」我看著爺爺點了點頭。「怎麼回事,你能告訴爺爺么?」我低著頭說:「其實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課很晚。」爺爺聽完後,便指向大廳上那幾個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獃獃地望了它許久,爺爺說:「你知道我為什麼要把這幅毛筆字掛在這里么?」我搖了搖頭。爺爺說:「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聽爺爺講裡面的含義。

爺爺說這個家風被傳承了幾十年,在他小的時候,老爺爺就告訴過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過蜂林,一味的退縮你就永遠達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麼積累經驗,去體會生活的美好呢。聽爺爺講到他們過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頓時茅塞頓開,我開始拿起英語書,認真地拼寫單詞,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難我難我不畏難。回味爺爺說的每一句話。學習的動力也就回來了,好像渾身充滿了力量。這次模擬考之後,英語成績也提升到以前的樣子了。

家風伴我成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會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吃苦是我們的美德,因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它會給予你超出你想像的回報。家風牢記我心。也會伴隨著我一直傳承下去。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二:我的好家風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在,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閱讀全文

與孝順父母從家庭聚餐開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患上腸梗阻應注意什麼 瀏覽:433
養老保險轉嗎 瀏覽:567
特稟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瀏覽:242
股市養老金是什麼 瀏覽:117
樂清男孩父母為什麼要報警 瀏覽:219
退伍軍人到四川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15
互聯網對養老服務有什麼好處 瀏覽:293
葫蘆島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197
父母離婚不久怎麼處理 瀏覽:561
父母房產拆遷兒女怎麼分 瀏覽:38
異地養老轉到咸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292
退休幹部工資待遇標准 瀏覽:972
補交二年半養老金需交多少滯納金 瀏覽:468
四年級關於孝順的作文 瀏覽:632
外地養老金提取 瀏覽:569
差額體檢測什麼 瀏覽:531
女兒回門父母需要穿什麼 瀏覽:312
山西省太原市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55
養老退休金公式 瀏覽:279
敬老院畫冊圖片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