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小報製作圖片

重陽節小報製作圖片

發布時間:2021-01-07 14:56:42

1. 重陽節的手抄報怎麼畫

重陽節由來: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回節,起源於戰國時代答,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2.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畫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備陪埋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素材。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可以用中國的國畫寫意來表達。

3. 重陽節小報怎麼做!急~~~~~~~

找幾張以往重陽節的照片。寫一些重陽節的來歷風俗詩歌。寫寫敬老方面的新聞。

4. 重陽節的手抄報上畫什麼圖案

重陽有放紙鳶,賞菊的習俗,所以可以畫紙鳶、菊花

5. 畫一副重陽節手抄報怎麼畫

可以寫一寫重陽節的習俗

民俗活動

重陽登高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3]
賞菊

重陽賞菊、飲酒、對弈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6. 重陽節小報怎麼畫畫、、、要圖的!!!

重陽節是老人節,也是登山節,畫圖的內容可以是秋天的山,其中有老人、夕陽、小朋友等。

暫進沒有現成的宣傳畫。下面這幅七十年代的宣傳畫倒是很富於重陽節的詩韻。

7. 重陽節手抄報大全


8.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畫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素材。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可以用中國的國畫寫意來表達。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小報製作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考研醫院體檢多少錢一次 瀏覽:29
老年人夏季活動 瀏覽:254
歡度重陽節活動主持稿 瀏覽:972
企業450元體檢有什麼項目 瀏覽:125
單位個人繳費養老金調整 瀏覽:115
如何與低情商父母聊天 瀏覽:878
廣西長壽村租房月租金多少錢壹套 瀏覽:383
嘉興上調養老金 瀏覽:143
上海大城鎮養老金一般多少 瀏覽:516
軍人父母贍養費要交哪些材料 瀏覽:668
孫子和孫女結婚父母該怎麼講話 瀏覽:219
老年人微信課堂活動意義 瀏覽:477
姐妹偏癱父母怎麼辦 瀏覽:914
70歲尋釁滋事怎麼處罰 瀏覽:588
50歲男人開那款車適合 瀏覽:449
重陽節的傳說背景資料 瀏覽:228
拒絕贍養父母是什麼違法行為 瀏覽:533
父母生的女子從大到小該怎麼稱呼 瀏覽:194
做女兒的應該怎麼叮囑他老人家呢 瀏覽:863
50歲牙齒會掉嗎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