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全詩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其它重陽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行香子·天與秋光
[宋]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菩薩蠻·秋閨
[清]徐燦
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瓏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雲亂橫。
滿庭芳·客中九日
[元]張可久
乾坤俯仰,賢愚醉醒,今古興亡。劍花寒,夜坐歸心壯,又是他鄉。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龍山上,西風樹響,吹老鬢毛霜。
折桂令·九日
[元]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奉和聖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唐]李泌
大唐造昌運,品物荷時成。乘秋逢令節,錫宴觀群情。俯臨秦山川,高會漢公卿。未追赤松子,且泛黃菊英。賡歌聖人作,海內同休明。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文天祥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輪嗣布。
九日黃樓作
[宋]蘇軾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黃花白酒無人問,日暮歸來洗靴襪。豈知還復有今年,把盞對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紅粉陋,終勝泥中事鍬鍤。黃樓新成壁未乾,清河已落霜初殺。朝來白露如細雨,南山不見千尋剎。樓前便作海茫茫,樓下空聞櫓鴉軋。薄寒中人老可畏,熱酒澆腸氣先壓。煙消日出見漁村,遠水鱗鱗山齾齾。詩人猛士雜龍虎,楚舞吳歌亂鵝鴨。一杯相屬君勿辭,此境何殊泛清霅。
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宋]晏幾道
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稱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沈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賀新郎·九日
[宋]劉克庄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盪、千崖秋色。白發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少年自負凌雲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②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修辭效果是什麼
採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先寫秋風勁吹的秋天不似春風和煦的春天,然後一轉,卻說勝似春光,表面上贊美了自然界的秋風,而實際上形象的贊美了蓬勃發展的工農革命戰爭。
不似春光是客觀來說,因為秋天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本身的自然之景並不比鳥語花香、惠風和暢的春光,勝似春光是因為作者的主觀感情,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
該句是語出毛澤東所作的《採桑子·重陽》,全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白話文釋義:人的一生是多麼容易衰老,然而蒼天卻不易老,重陽節年年都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輝。卻勝過春天的光芒,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2)勝似春光重陽節軟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岩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於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癒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採桑子·重陽》就是毛澤東同志寫於1929年秋的一首詠重陽節的詞。當時,毛澤東正在妻子賀子珍的陪同下養病,時值重陽節前夕,金風送爽,丹桂飄香,高天澄碧,層林盡染。毛澤東同志看到汀江兩岸的野菊花頂霜怒放,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有感而發,揮毫寫下了這首《採桑子·重陽》。
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人生易老」與「天難老」,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一。這並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於對宇宙、人生的清理並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恆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此情豪邁異於東風駘盪、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
③ ~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完整的詩句是什麼
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專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屬,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這首大家都很熟悉我卻不太熟悉的短令在詩詞吧看到後,非常喜歡,以前只知道一句半句的。我稍微收集了一下背景,整理分析如下:
此詞是在1929年重陽節陽歷10月11日時,毛澤東在福建上杭城城南臨江樓中小住時寫的。1929年1月14日朱毛率3600多人飛雪下井岡山,開始了新的西向擴大根據地的行動,期間雖然遭遇很多困難和挫折,但由於蔣桂戰爭爆發,蔣無暇顧及紅軍。紅四軍這才憑這個天賜良機,西南發展到福建附近,沒有將桂戰爭,估計歷史也許重寫。
④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什麼意思
採桑子抄 重陽,毛澤東
人生易襲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本詞作於1929年10月。1929年重陽節,是公歷10月11日。這一年秋,紅四軍轉戰贛、粵、閩三省邊界,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帶,殲滅當地軍閥,攻克了上杭,發展了紅軍和擴大了革命根據地。所以詞中說「戰地黃花分外香」。當年6月下旬,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後,作者離開了紅四軍領導崗位,先後到上杭等地指導地方工作。
10月22日,紅四軍前委收到中央9月來信。11月26日,作者又回到前委工作。本詞初稿中,上下片的順序曾是相反的。後改定成現在這樣,詞的意蘊更顯深厚,韻味也更濃了。
⑤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為什麼說秋光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實際上是贊美什麼
不似春光是因為秋天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本身的自然之景並不比鳥語花香、惠風和暢的春光,勝似春光是因為作者的主觀感情,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表達對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戰爭的贊美之情。
出自《採桑子·重陽》,是現代革命家、文學家毛澤東於1929年創作的一首詞。此詞通過重陽述懷,表達了詩人對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戰爭的贊美之情;表達了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表達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原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譯文如下: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詞語注釋
1.採桑子:詞牌名,唐教坊曲《楊下採桑》截章而成此令,又有《丑奴兒》《羅敷媚》等稱,雙調,四十四字,此詞守譜押用一部平韻。
2.重陽: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
3.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有盡,天道無窮。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反用其意。
此詞作於1929年的重陽節(10月11日)。此時距離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有兩年了。
而此一階段毛澤東過得並不舒心: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落選,丟掉了前委書記的職務,前委書記的職務由陳毅同志代替,他的游擊戰術被冠以「流寇主義」,被指會像黃巢和李自成一樣難成大器,而他在會上強調黨對軍隊的領導必須加強。
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長制度的傾向」,遭到部下的反對;身染瘧疾,缺乏科學的醫治,並且在永定縣蘇家坡養病期間差一點兒被捕;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他被擔架抬到上杭縣城繼續養病,卻沒有恢復前委書記的職務。
當時,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的臨江樓上養病,重陽佳節來到,院子里的黃花如散金般盛開。重陽,一個秋高氣爽、登高壯觀天地間的日子,一個把酒臨風、月下賞菊、遍插茱萸懷念先人的節日,毛澤東的夢想和現實再一次發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詞。
⑥ 為什麼詩中說不似春光勝似春光詩人為什麼如此贊頌秋天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自古以來,秋天多與凄涼掛鉤,大部分的詩人,一寫到秋天,免不了就多了殘敗與悲涼的心情,然而,此闋中,詩人卻道,每年強勁的秋風,帶來的是威猛之勢,引起的是振奮之情。
在詩人心中,這萬里秋景,雖然不似春光那麼明媚,但是,比起春光,勝在多了一分壯美。江天遼闊,一望無際,泛著白霜,此壯闊之景,讓人心中頓起豪情。
出自毛澤東《採桑子·重陽》,全詩如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白話文釋義: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6)勝似春光重陽節軟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1929年的重陽節(10月11日)。此時距離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有兩年了。而此一階段毛澤東過得並不舒心:
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落選,丟掉了前委書記的職務,前委書記的職務由陳毅同志代替,他的游擊戰術被冠以「流寇主義」,被指會像黃巢和李自成一樣難成大器,而他在會上強調黨對軍隊的領導必須加強,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長制度的傾向」,遭到部下的反對。
身染瘧疾,缺乏科學的醫治,並且在永定縣蘇家坡養病期間差一點兒被捕;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他被擔架抬到上杭縣城繼續養病,卻沒有恢復前委書記的職務。當時,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的臨江樓上養病,重陽佳節來到,院子里的黃花如散金般盛開。
重陽,一個秋高氣爽、登高壯觀天地間的日子,一個把酒臨風、月下賞菊、遍插茱萸懷念先人的節日,毛澤東的夢想和現實再一次發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詞。
詩歌的開頭,便深含人生哲理。「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在這里,「人生易老天難老」,詩人化用了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將人生的短暫與宇宙的無窮無盡對比,點出生老病死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規律,韶華苦短,稍縱即逝。
詩人暗示,在有盡的人生中,理當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艱苦奮斗,不要辜負美好時光。而「歲歲重陽」,四字,既承接著上文的「天難老」,又引出了下文的「今又重陽」,點出了詩歌的寫作背景。
「戰地黃花分外香。」自然的秋天,是菊的天下,漫山遍野中,都開滿了美麗的菊花。而這些菊花,並不是長在文人雅士的小院之中,也沒有受到盡興的照顧,反而,在戰火紛飛的那個年代,他們常常經歷的是炮火的摧殘,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們依然傲然綻放著,風姿卓絕。
在這里,詩人贊美「戰地菊花」,其實也是在贊美那些始終堅持革命,奔赴在前線的將士們,他們就如同這菊花一樣,飽經風霜,卻依然昂揚不敗,這種崇高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鬥志,使他們的生命顯得越發的美麗和充滿著意義。
到了下闋,詩人登高臨遠,將對重陽菊花的贊美,推向對整個秋天的贊美。「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自古以來,秋天多與凄涼掛鉤,大部分的詩人,一寫到秋天,免不了就多了殘敗與悲涼的心情,然而,此闋中,詩人卻道,每年強勁的秋風,帶來的是威猛之勢,引起的是振奮之情。
在詩人心中,這萬里秋景,雖然不似春光那麼明媚,但是,比起春光,勝在多了一分壯美。江天遼闊,一望無際,泛著白霜,此壯闊之景,讓人心中頓起豪情。
這首《採桑子》,詩人借重陽之景,融詩情畫意和哲理為一體,一方面,贊美了戰地將士們的百折不撓和英勇頑強,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無限豪情和願意為理想奮斗的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採桑子·重陽
⑦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是什麼意思
毛澤東寫《復採桑子·重陽》制時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統一在藝術形象里,由於對革命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描繪的秋光、秋色明艷而壯麗。兩度突出「重陽」,既符合「採桑子」「反復」的格律,又表現作者重回紅四軍前委工作時的激動心情。
選擇「黃花分外香」這一形象,側重表現色彩艷麗,選擇「寥廓江天」與「萬里霜」這兩種形象,側重表現境界開闊。
與我國傳統的詩文相比,《採桑子·重陽》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艷麗,生機勃勃;這主要取決於當時作者「東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詞中主要選擇了「戰地黃花」「寥廓江天」「萬里霜」等形象表現這種特點。
⑧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意思是,一年又一年剛勁的秋風不斷的吹著,那不像是春天的光景,專但卻勝過春天的光景,廣遼無屬邊的江面上有延綿萬里的的秋霜。
出自:現代革命家、文學家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全詞如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譯文:
人之一生多麼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一年又一年剛勁的秋風不斷的吹著,那不像是春天的光景,但卻勝過春天的光景,廣遼無邊的江面上有延綿萬里的的秋霜。
(8)勝似春光重陽節軟文擴展閱讀:
這是毛澤東於1929年創作的一首詞。當時毛澤東身染瘧疾,他被擔架抬到上杭縣城養病,前委書記的職務已被撤銷。重陽佳節來到之際,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的臨江樓上看到院子里的黃花如散金般盛開。重陽,一個秋高氣爽、登高壯觀天地間的日子,一個把酒臨風、月下賞菊、遍插茱萸懷念先人的節日,毛澤東有感而發作了此詞。
此詞通過重陽述懷,表達了詩人對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戰爭的贊美之情;表達了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表達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⑨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
我不知道很多關於在互聯網上找到一個解釋,我希望能滿足要求:
生活更輕松天堂的難老「的開始,從潛在的意外,蔚為壯觀。」人生易老「的個性宇宙韶關易腐生命是短暫的,唯一的的易腐,短,甚至更多的辛勤工作和貢獻,而不是讓新的一年要交水。「的艱難的日子,」但它是宇宙的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個月的秋季,春季和更多的序列,往往是新形勢下,但「難」不「老」和「新陳代謝不可抗拒的規律是普遍的,永恆的宇宙。 「生命是很容易老」和「困難的日子」,一個最好的,無窮遠;短,長,快速的變化,變化緩慢。不同的,相同的,相同的,不同的,對立統一的。這是不是一個「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古訓簡單趨附,而是根據,揭示了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和宇宙的永恆的真理,生命清理並茂的認知和深刻的理解高度,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輝煌的,並具有很強的審美啟示。但每個重陽「的第一句都」難昔日進一步擴展,他們是季節性的,承充耳不聞明旨在引起以下:這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重陽」,但每一個的重陽進步的反反復復,每年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是在不斷變化的,各不相同:現在刺激的節日,在這里別有一番風景。
古老的民族精神,崇陽長遠的角度來看,尚且銀球。古代詩歌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身體詩人動盪的時代,往往通過寫菊花表達厭戰反戰情緒,菊花作為對立面的戰爭。毛澤東的「黃」被鏈接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這個「黃」無論是隱士專家尹依韻「東籬秋叢,衰減懷孕的庭院盆景傷心乘客生病的人也不是有道理的,但仍然硝煙彌漫的火的洗禮後,在秋季霜凍吐芳山坡野菊花盛開的黃色,普通質朴而生動,真實的和象徵性的雙重性,與富比的功能。詞曲作者與開明的情緒,品嘗重陽未來的光明。黃色花朵裝飾的戰場重陽重陽,戰地因此更美麗。「格外香「這幾個字寫尚且在這里的感覺。冷靜的人逢喜事精神,令人鼓舞的勝利,非常漂亮的黃色,非常美麗的黃色花朵,甚至她身上的香水味也遠遠比以往更好,這是一個深情的場景,有色,熔化詩歌,繪畫,野生,哲學於一爐,形成詩意的活力,既贊揚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詩人和英勇的士兵鄺投入感情。雖然人生易老革命者的青年相聯系的崇高事業戰斗,戰場,解放全人類,他們不嘆了口氣,老懷悲傷,浪費時間,浪費時間,但「只爭白天和黑夜」的精神,革命戰爭年代,一息尚存,奮斗不止。
⑩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這一句的深層意思、
意思是那不像是春天的光景,但卻勝過春天的光景,廣遼無邊的江面上有延綿萬里的的秋霜。這主要表現的毛主席和紅軍戰士在逆境中的一種積極心態和樂觀情懷。
出自《採桑子·重陽》,是現代革命家、文學家毛澤東於1929年創作的一首詞。
毛澤東(1893—1976年),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
原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譯文如下: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
此情豪邁異於東風駘盪、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雲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極寫景色之瑰麗。
整首詞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於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