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俗語:「墳上無草少家資」,你知道前一句是什麼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句俗語的意思。
墳頭塌消子孫稀這句話的表明意思是說要是一個家族的祖墳塌陷了的話,那麼就預示著這個家族的子孫後代會很稀少。當然了,光看這個意思就知道這個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家族的子孫多不多,人丁是不是興旺,其實和墳頭塌陷沒有半點關系。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祖墳,每年的清明節、重陽節、還有過年的時候,家裡的後輩都要去墳地里掃墓,所以要是發現墳頭坍塌的現象,一定會及時修整的,但是要是家族沒有後代的話,也就沒有人會注意這個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句俗語似乎還有一點道理。
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源頭,而我們就是祖先生命的延續,我們生命所承載的內容和分量,就不僅僅是我們一個人,也不是短短幾十年就可以概括的,我們祖先存在在這個世界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存在在這個世界的責任,這也是古人所說的「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的真正含義,「立身行道「,意思是要讓自己這這個社會生存下來,之後再去追尋心中的「道」,也就是要活出意義,要為社會做出貢獻。「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就是要讓後世的人因為我們的付出和成就,而感恩我們的先輩,這就是傳承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