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敬之星怎麼寫
小學生寫就是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體貼父母。
中學生寫就是愛護老人,幫扶老人事跡。
大學生寫就是社會調查,子女為父母做了些什麼,是否照顧老人等。
2. 我被評為孝敬父母之星要寫20條事跡
在學習上,從不讓家長擔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完 成。當周末在家時,我都堅持回幫父母做一件家務事答,搬一把 椅子讓父母歇一歇,倒一杯水讓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 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一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 們的心病。
當節假日時, 我就和父母談談心, 為父母捶捶背、 洗洗腳。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他在一 起。
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 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 或者親手做一道菜,讓他們開心。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 就自已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 病時,學著像他們平時關心我一樣,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 問暖。
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 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 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 誤並及時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 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在生活中,我從未有過 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亂花零用錢。 我要用一點一滴的行動,使自己成為一名孝心少年,讓 我們的家更和睦,更快樂,更幸福!
3. 關於爺爺奶奶的孝親之星演講稿(第三人稱)400個字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241班的程書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孝親敬長與你我同行》。
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提起母親,我想你們一定有說不完的話語。從嬰兒呱呱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什麼時候能離開我們的母親呢?父母的愛柔柔如水,輕輕如煙,深沉如海,恩重如山。面對這種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又能體會多少呢?我們又能報答多少呢?
翻開歷史的畫卷,孝親敬長的故事一一浮現在眼前。
春秋時期,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僅以勇敢聞名,還以「孝」為後世稱頌。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米缸中沒有一粒米。為了滿足父母這點小小的要求,他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才從親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當他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時,竟然忘記了疲勞。雖然辛苦,但子路甘之如飴,孝敬之心,始終沒有停止過。是呀,一個人一輩子做幾件孝親敬長的事情容易,但要做一個一輩子孝親敬長的人,確實很難!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子路這樣一輩子都孝親敬長的人,又何止一個呢?
而今,一個個孝親敬長的感人故事依然在上演。陽光少年黃舸和死神賽跑,踏上「感恩之旅」,最後還給人們以光明和希望;暴走媽媽陳玉蓉為捐肝救子,犧牲了血肉,付出了艱辛,但卻守住了信心。而更讓我感動的是「『孝心感動學校、愛心助他圓夢』的鄒尊喜的事跡」。鄒尊喜的父親是個左腿有殘疾的人,在他八歲那年,他的媽媽又拋棄了他和弟弟回到了老家。從那以後,小尊喜每天都攬下所有的家務活。為了全年人的生計,小尊喜的父親在村子裡開了小賣部,用殘疾的腿蹬著自行車到20公里以外的縣城去進貨,在父親外出進貨時,尊喜便當起了售貨員。為了不讓父親為他的學習操心,聰明的小尊喜每次領回獎狀來總要讓父親看看,讓他知道自己是好樣的。他家是村裡最窮的人家,可是他從來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堅持在清貧的生活中奮發讀書,最後,他終於考上了大學。但為了報答父親的恩情,為了照顧一日三餐都要人喂的父親,他選擇了背著父親上大學,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破碎的家。
鄒尊喜攜父求學的故事如一股清泉,流進了每個人的心田。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談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不願在眾人面前誇耀稱贊;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就是這樣的父母,在你跌倒時,扶你起來,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學們,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們中國歷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知曉孝親敬長的人,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與長輩交流;讓我們銘記父母恩情,感恩父母的養育;讓我們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優良品德;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讓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代代相傳!讓孝親敬長與你我永遠同行!
----------------------------------------------------
一個人,無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會忘記老師和父母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飲水思源,常懷感恩。
尊師愛校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煌煌史書,有許多關於尊師重教的記載,列列青卷,更有數不清的尊師的傳說。《呂氏春秋勸學》中,在這樣一句話「疾學在於尊師」,說的是要很快學到知識,重要的是尊重教師估我們求學的道路上,老師永遠是奉獻的代名詞。老師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教育事業上,教師把整顆心都掏給了學生們,他們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光輝的事業——教書育人。師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獨舉,高霞孤映,白雲誰侶,「干青雲而直上,奪白雪以高潔」,更有師恩惠惠,潤物無聲,如此偉大的老師,難道不應該得到我們的尊敬嗎?孔子學徒三千,每一個都對老師倍加尊敬,為了感恩,他們四處奔波,傳播孔子的仁政。老子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說的也是學生尊重老師的重要。
感恩父母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父母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心去報答。
盡管我們年齡還小,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父母生病的時候,守候在他們身邊噓寒問暖,端湯送葯,讓父母從心中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對他們的感恩。
白雲奉獻給藍天,江湖奉獻給海洋,小草奉獻給大地,我們要用什麼奉獻給老師和親人呢?要用我們的愛心、勤奮、勇敢、寬宏、樂觀、謙虛編織成最美麗的花朵奉獻給我們的老師,奉獻給我們的父母!
4. 尋求一篇<孝親敬老之星>文章
敬老孝親星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由一根布帶引發的明理盡孝版的故事。浙江磐安權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老師陳斌強的母親身患重病。為了每天能親自照顧母親,陳老師用一根布帶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每天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上學校上班,風雨無阻。他朴實而感人的事跡感動了全社會,因此榮獲2012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在頒獎現場,他獲得了這樣的贊譽:「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根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陳斌強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著他的母親,也感動著每一位中國人,展現出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從「黃香溫席」、「子路負米」這些傳統的孝賢故事,到「背著母親上班」的
陳斌強、「帶著母親上大學」的孟佩傑等當代孝子的事例,都告訴人們: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敬老孝親、感恩圖報都是值得傳承的美德,它們都是需要發揚光大的慈行善舉。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尋找身邊的好榜樣,發現身邊的敬老孝親之星,同時,在心中播種下感恩的種子,並使這顆種子在我們成長的百花園中結出美麗的花朵!
5. 急求孝敬之星事跡材料
看這個行不,,,,
大孝至愛感動天地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用32年的盡心盡力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他的親人。其孝子的真誠堅如磐石。謝延信,讓天下所有的人,收獲感動,收獲慰藉。
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滑縣人謝延信以孝道為榮、以敬業為榮,以奉獻為榮,32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前妻的三個親人——癱瘓的父親、喪失勞動能力的母親、呆傻的弟弟身上。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有情、有義、有信的謝延信堅守著自己的諾言,他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了最好的詮釋,他用真情真愛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愛的奉獻」,他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忠實實踐者。現將謝延信的先進事跡簡要匯報如下:
謝延信,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鑫珠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1973年,滑縣小伙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婚後幸福美滿。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第二年7月,產下女兒僅40天的謝蘭娥因病撒手人寰,臨終前她一遍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望著痛不欲生的兩位老人,想著愛妻臨終時的囑托,善良的延信"撲通"一聲跪在兩位老人面前:"爹、娘,蘭娥不在了,俺就是你們的親兒子,你們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後俺送終!"
這一跪,跪出了33年的真情與責任,跪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跪出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後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岳父大便干結,他用手往外摳;岳父喜歡聽豫劇,他省吃儉用買了一部收音機;岳父喜歡聽武俠小說,他借書讀給老人聽。他幫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動,老人心情不好罵他,他一笑了之,從不計較。岳母體弱多病,謝延信想方設法為老人買補品補養身體。老人頭疼腦熱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飯、端屎端尿。
其中謝延信的一個可貴之處在於他尊老敬老、大孝至愛的高尚情操。
謝延信同志32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中華民族「明孝道、知榮辱」這一傳統美德演繹得淋漓盡致。1974年,結婚僅一年多的妻子生下女兒後病逝,他主動承擔起照料岳父母和呆傻妻弟的重擔。岳母患有肺氣腫、胃潰瘍、低血壓、關節炎等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內弟自幼呆傻,吃飯穿衣都需有人照顧,他就把體弱多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內弟接到了自己家中,因岳母患病不能操持家務,謝延信便每天為一家人洗衣做飯。謝延信在姊妹6人中排行老小,特別孝敬父母,他的母親患有心臟病,每天喝雞蛋水補養身體,哥哥、姐姐為母親做雞蛋水時都是用一個雞蛋,可輪到他時都是用兩個雞蛋讓母親喝,自己再苦再難也要盡到孝心。1979年春,在原焦作礦務局朱村礦上班的岳父突患腦中風,全身癱瘓,大小便失禁,需要人護理。謝延信愛女兒,但為了照顧岳父一家,他不得不把4歲多的女兒放在老家寄養,然後,帶著有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內弟來到了陌生的焦作礦區與岳父一同生活。岳父患病後大便時常干結,延信就用手一點一點地摳,每天為岳父和內弟洗一大盆沾滿屎尿的衣服、床單。岳父因肝硬化引起雙腿浮腫,他就每天用熱水給老人燙腳、按摩。為了減輕岳父的痛苦,他自學護理按摩;為了給岳父治病,他依照偏方挖毛草根、捉蟾蜍,想方設法為岳父求醫問葯;為了給老人解悶,他時常給岳父讀小說。直至1996年8月岳父去世的17年裡,謝延信每天都要給老人翻身、擦背,背老人曬太陽,使長年卧床的老人從未生過褥瘡、穿過濕衣服,屋內也沒有難聞的氣味。他不但為岳父養老送終,還於1986年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出資近千元幫助安葬了岳母的母親。他每次回老家探親都悉心照顧父母,以補償自己不經常在家盡孝的愧疚;到同族長輩家串門看望,以表達自己相見時少的遺憾。謝延信始終對岳母敬如親母,岳母體弱多病,他總是出門攙著,看病跟著,發了工資交給老人掌管。他可能說不完整孝道的內涵,但他在32年的堅守中,卻對社會主義新型孝道和對知榮明辱作出了最深刻的註解,把中華民族的孝道演繹得淋漓盡致,並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學習謝延信同志,就要像他那樣深懷愛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舉,以責任去體現孝道,從點滴小事做起,踐行傳統美德,為老人送溫暖,為家庭謀和諧。
謝延信不是鋼,不是鐵,他老了,他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在謝延信的身上,我們看到許多中華兒女的優秀傳統美德,孝敬老人、誠實守信、無私奉獻、毫無怨言、積極樂觀、勇擔責任。他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苦苦支撐著一個行將散架的家庭,用善良、真誠、勤勞、大度構築了一個和諧之家。
謝延信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正是這位言語木訥的河南焦作煤礦工人,33年如一日照顧已故前妻患病的父母和弟弟,其大孝至愛的事跡感動了中原大地。
6. 成為孝敬之星的原因有哪些
也目有多少文章可學。總結起來有這樣幾條:首先個人要勤儉持家,吃苦耐勞,大事小事都能頂得起來。這一點似乎是不沾邊但這是最最重要滴,因為,這是在一個家庭中的最基本的威信,有了它才會有資格盡孝,目有它,你怎麼對老人,老人心裡不說心裡也會有想法的。再就是順,和老人說話辦事要以順為主,對於沒有按老人意見辦的事要有合理的解釋。
7. 被選為孝敬之星,要寫關於自己的事例,怎麼寫
孝敬之星事跡材料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三字經中「首孝悌,次見聞」一句傳承了中國自古至今的優良美德,因為有了孝的文化孟郊寫出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傷嘆心境,因
為有了敬所以有了「德高望重」一詞的由來,「小孝家合,大孝興邦」,孝是我們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精神財富和精神食糧。
xxx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小女孩兒,在這個才認識孝字並多重受寵的年齡卻做著與之不相符的事情詮釋著孝字的全部意義。
xxx的家裡也和許多的小朋友一樣有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姑舅姨,然而真正在她身邊的只有一天到晚忙碌的爸爸和同樣繁於工作
的媽媽,在若大的一個城市裡她只有這么兩個只有到晚上六點以後才能一同出現的親人,從她蒙蒙記事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就很少像別的小朋友那樣
在爸爸媽媽的懷里撒嬌,去公園里盡情的玩耍也是她不太敢奢望的夢想,漸漸地她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理解,卻承受著孤獨,她企盼著爸爸媽媽一起
陪她去公園,渴望著依偎在父母的身邊,然而這一盼就到了二年級。頑皮的性格沒有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太多的影響,反而過早的承受卻培養了她獨自
的思考力和判斷力,在她身上沒有發生過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卻在演義著不平凡的孝敬之舉。
她像其他孩子一樣,學習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但卻比其他孩子多一項內容,那就是面對放學回來後空洞的家來完成校留作業,所以,放學的鈴聲
也是她孤獨和恐懼的開始,她想讓早晨的時間過的慢一些,那樣可以盡情的享受吃早餐時爸爸媽媽在身邊的陪伴,她想讓放學的鈴聲敲的再晚一點,
那樣她可以與老師和同學多交流一會,哪怕是嘈雜的聲音,哪怕是偶爾和調皮的同事斗幾句嘴,也比回到沒有一點聲音,沒有一個人說話的家裡好受
的多,極悅極悲的過程便是放學接她短暫的相處與接到家之後留下她一人又悄然的離去,渴了接杯水自己喝,餓了拿家裡可以吃的放到微波爐里熱一
下自己咽,能夠陪伴她的只有鎖閉的房門,寂靜的房間,漫長的等待,她寫著作業看著時鍾,因為爸爸媽媽告訴過她,在她放學寫完作業後爸爸媽媽
就會回來,可是她一次又一次驗證了爸爸媽媽的謊言,因為在她作業劃上句號後很長的時間里都沒有出現爸爸媽媽的身影,等待是折磨人意志的最後
手段,慢慢的,她喜歡上了看書,課本,課外書,或者是爸爸媽媽看過的一些雜志,有時會打開電視稍看一會動畫片,卻不想讓爸爸媽媽知道,因為
她知道爸爸媽媽不太喜歡在他們不在家的時候自己來鼓搗電器,實在太想他們也會偶爾打個電話,但時間都不會太長,因為有一次她實在無聊就打了
個電話給爸爸,爸爸因為接了電話差一點出事,所以她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冬天天黑的早,2010年的冬天她又是自己在家重復著平時放學後的生
活,突然家裡停電了,一片漆黑,但她卻沒哭,翻箱倒櫃的找到了半截蠟燭點上,鑽到被窩里看書,看著看著睡著了,蠟燭快完的時候醒了,看到家
里仍然是自己一個人,外面的風又很大,吹的窗戶吱吱的響,她怕極了,拿起電話又放下,最後打給了遠在河北老家的奶奶,告訴奶奶是自己一個人
在家,作業寫完了,家裡停電了,自己害怕了,好想奶奶。。。奶奶給爸爸打電話的時候爸爸已經快到家了,在爸爸進門的剎那間看到她的眼睛裡的
淚水在打轉,卻沒有掉下來,當爸爸喊小迪的時候她再也控制不住了,她哭了,放聲的哭了,孤獨沒哭,飢餓沒哭,停電沒哭,害怕沒哭,然而看到
爸爸卻哭了,哭的好傷心,也哭的爸爸好心酸,安慰過後問她是不是害怕了,她沒說話只搖了搖頭。。。
可能由於爸爸曾經是軍人,所以xxx從小就養成了堅強樂觀的性格,然而,這必竟是還沒涉世的孩子,是一個應該充滿陽光,洋溢著快樂,揮
灑嬌氣的孩子,可這些都被身邊的環境和父母的工作給扼殺了,孝分很多種,有的是物質上的孝,有的是精神上的敬,小迪是用切身的行動來踐行「
孝敬」兩字的每一筆,是用自己孤獨和寂寞來詮釋「孝敬」的整個含義,我們為我們的孩子感到自豪,為我們能有孝敬的下一代感覺到驕傲,我們同
樣會身體力行的為孩子做好「孝敬」的榜樣,來呵護和鼓勵孩子們弱小心靈對「孝敬」的理解。為學校培養孝敬的學生歡呼,為我們擁有孝敬的下
一代歡呼!!!
8. 「孝心之星」自薦書
我想競選「孝心之星」,因為我(如何盡孝),所以我認為我有資格參與選舉。請大家(投我一票或推舉我),謝謝。
9. 孝敬之星事跡 作文
我是六(1)班的黃艷。在校我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是一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社會上是一個遵紀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兩句話讓我充分認識到了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我在學校里是老師的小幫手,我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發本子,發放各種報刊等等。雖然任務很簡單。主動為班級打掃衛生。
早上起床時候,就能看見媽媽忙碌的身影,於是我便想:以後我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記得每一次吃完飯,都是媽媽洗碗,而且媽媽平時很忙,常常累的腰酸背疼,還要照顧我,十分辛苦。我決定幫媽媽做家務事,做什麼好呢?我犯難了,這時,我突然想起,大事我做不成,我可以做小事呀!對!就幫媽媽洗碗!雖然洗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還是很開心。於是,我先把碗收起來,小心翼翼地端到水池裡,擰開水龍頭,倒入洗潔精攪拌攪拌。這時,水面出現了許多透明的小泡泡,用手輕輕一碰,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拿起抹布沾了點水和洗潔精擦鍋。洗了不夠兩分鍾,我開始抱怨了:「哎,怎麼還不幹凈呢?我的腰喲!」正當我要叫媽媽「急救」時,我又想起了媽媽的勞累,話又塞在肚子里沒說出來。又繼續賣力地擦。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大功告成咯!我樂得手舞足蹈。
先是煮飯:先把電高壓鍋洗干凈;再裝入合適的米,然後盛水用手攪拌米,把渾濁的水倒掉,這樣兩次後米就洗干凈了;接著再盛一些水,大概手背那麼深就行;最後用毛巾擦乾內膽,把內膽放入外鍋里,蓋好蓋子,插好插頭,把開關拌至煮飯位置,大約15分鍾飯就煮好了。接下來是炒菜:我從冰箱里拿出兩個西紅柿,把它洗干凈後,每個切成四份,放在碟子上。把鍋洗干凈,先放油,「噼里啪啦」油熱了,開始放入西紅柿,「刷」!好,那鍋鏟再炒一下,我開始回憶起老媽炒菜的模樣,一步一步地學著…「恩,有點兒模樣了,可以放雞蛋了吧!」我跑出客廳,拉開冰箱門,拿出兩個雞蛋,馬上又奔回廚房,眼看鍋里的西紅柿就要焦了!我趕緊把火關小,然後拿起鍋鏟……一切都晚了,都怪我太粗心,之前沒有把火關小,我望著那紅中帶黑的西紅柿,只好勉強地放入了雞蛋,再炒一下,關火,搞定!
終於,媽媽回來了。看見洗好的碗和煮好的飯,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嗯,我的女兒真厲害,都會做飯了和洗碗了!」我害羞的地下的頭。然後就是點評我的「西紅柿炒雞蛋」。「額……不錯……」「嘻嘻。」
雖然這次成果不怎麼好,但是我起碼為媽媽減少了負擔。
總之,「百善孝為先」,我要從小學會孝敬,學會感恩,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為我們導航,感激老師培育了我們;學會感激社會……學會感恩,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