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培養小孩孝順父母的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孝敬爺爺奶奶,給孩子做出榜樣。同時告訴孩子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有福報的人,他無論身處哪裡,哪裡都是好風水;一個沒有福報的人,他就是住在再好的風水寶地,也是一場徒勞。因為,福報不是求來的,更不是搶來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只有積攢了足夠的善良與福德,好運才會常來光顧。
在佛家看來,有一種方式增福消業最快。這種方式就是孝順父母。孝順父母乃世間最大的福田,與其遠行燒功利之香,不如在家好好侍奉父母。佛說,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善,不會大過於孝;最大的惡,不會大過於不孝。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他的心是不善的,和佛心是背道而馳的,故而拜再多的佛、燒再高的香,也難以得到加持。
在佛門里常說,人生是一個了緣的過程,所謂無緣不聚、無債不來,這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因果。我們不管是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父母和孩子的緣分要麼是來還債的,要麼是來要債的,相互拖欠,故而此生相遇,成為父母子女。佛說:若沒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父母是三界內的最大勝福田。
所以,無論父母是否給過我們富餘的生活,是否讓我們吃穿不愁,我們都應該此生感恩父母,感恩父母辛苦把我們生下來,感恩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教導之恩。就如《三世因果》歌里寫的那樣,「今生聾啞為何因?前世惡口罵雙親」,「若是因果無感應,目連救母為何因」。
那有人就說了,我的父母從小沒有給過我好的生活條件,讓我吃了許多苦,也沒有給過我幸福的童年,甚至常常對我暴力相向,我現在的成就也都是我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與父母沒什麼關系。因此覺得父母未曾對自己有多大的恩,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回報他們。這是大錯特錯的。
老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縱然父母言行有失,我們也不應該去責難他們,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已是對我們最大的恩。至於後己是享福還是受苦,難道不是自己的因緣果報嗎?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是。不論父母是對是錯,我們都不應該心生厭棄,而是應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孝心溫暖他們。
❷ 如何培養一個孝順的孩子我們該怎樣教育,才能讓其具有孝心
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進行教育,培養一顆感恩之心,應該循序漸進的來教育他,潛移默化的進行影響。
❸ 怎麼樣能夠培養出一個重孝道的孩子
首先當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平時多給孩子講一些孝道的知識,自然孩子也變得非常的孝順了。
❹ 如何培養一個孝順的孩子
關系是相互的,如果你給予孩子的愛讓孩子感知到,那麼孩子自然會給予你更多的愛。專我只能說屬教育孩子確實是技術活,是一種能力,培養一個孩子的各種能力,包括孝順的能力,是需要父母花十幾年的時間來培養的,所以說並不是說幾句簡單的話就可以說完,而是需要父母有良好的教育能力,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
所謂孝順的孩子,這就需要看你希望孩子在哪方面孝順了,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當您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讓我感覺到您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建議您可以反思下,希望可以幫到您。
❺ 怎樣培養孩子有孝心(一)
現在孩子往往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卻對孩子很有「孝心」。父母對孩子傾注了滿腔的熱情,父母對孩子的愛「無可挑剔」,而孩子對父母的愛卻彷彿都從人間蒸發了。這主要是教育失誤的結果,而不是孩子的原因。 在培養孩子從小擁有一顆孝心方面,北京的周永琴女士是成功的,無愧於「全國十佳母親」的光榮稱號。 周永琴的兒子小的時候,北京的橘子挺貴。他們一家三口都愛吃橘子,但周永琴買橘子與眾不同,總是按三的倍數買,吃的時候由兒子分,每人一個。可是就剩下最後三個橘子的時候,兒子拿著橘子沒送過來,而是用眼睛看著父母,意思是就剩3個了,你們倆還吃啊?母親給父親使眼色,吃! 後來周永琴說,她吃這個橘子的時候,一點兒味道都沒有。但是她覺得自己做得對,她要讓孩子從小心中有別人。我完全贊成她的做法,如今的孩子缺的不是兩個橘子,缺的是心中有別人。兒童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過程,也就是社會化的過程。什麼是社會化?當孩子心中有了別人,他的社會化就開始了。當孩子能夠處理你我他之間的關系,他的社會化就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了。 後來這個分橘子的孩子長大了,考上了北京大學。親戚朋友很高興,給了他500塊的祝賀錢。讓周永琴沒想到的是,春節回家,兒子把這些錢裝了個紅包,孝敬了奶奶。 這個孩子有如此孝心,與父母培養的習慣分不開。在他家裡,只要做好吃的,媽媽都讓兒子先給姥姥、姥爺送一份。每月給爺爺、奶奶匯款,媽媽都是讓兒子去郵局寄。如孔子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他的天性一樣自然。正是持之以恆的培養使愛的種子在孩子心裡紮下了根,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 要呵護和培養一個孩子的愛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蘇霍姆林斯基當校長的時候,學校的花園里開出了一朵極大的玫瑰花。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花園里散步時,發現一個4歲的小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正拿在手裡快活地往外走。蘇霍姆林斯基根本沒有去批評小女孩,而是蹲下身子,親切地問道:「孩子,摘這朵花是送給誰呢?能告訴我嗎?」小女孩有點羞怯地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每天都陪著她說話。我告訴她校園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看過了我就把它送回來。」 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譬如這個小女孩,她摘下玫瑰花的確是個錯誤,但這個錯誤與她的年幼無知有關,她以為摘一朵花就像借一樣東西,用過了還回來就行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但看到了這個小女孩的錯誤,更看到了這個錯誤背後的愛心。教育者的責任當然包括發「錯」,但首要的責任是把「對」找出來,並用「對」來消化和引導「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培養孩子的愛心遠比對他們錯誤無情地指責重要啊!」 孝心,作為傳統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溫馨幸福。有人調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間一代孝敬長輩,孩子就會懂得孝敬父母、祖輩,家庭中不僅長幼有序,而且互相關心,互相寬容,呈現一種和樂融融的氣氛,對每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利的。 孩子真正培養起孝心,對他是一種前進的動力。真孝敬長輩,就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真孝敬長輩,就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在離家外出時,自己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時間較長,應及時向父母匯報情況……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 培養孩子的孝心,必須從小抓起。第一是要明理。 第二是給機會。 第三是父母要做出好樣子。 第四是父母要在關心孩子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孝心。 孝心是充滿愛心的倫理行為,應該重視以情育情。當然,家長的關心、愛心要適度、適時。 孝心是從封建時代傳下來的,舊時代講孝心有一些糟粕內容,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是應該批判的。
❻ 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常言說家長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孩子的孝心,最重要的就是從家長自己做起.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地表現出孝心.表現出對父母的尊敬,特別是在節日時要把老人請到一起過節,不能在一起過節的,也要捎些或寄些禮物給老人.這些都讓孩子知道或參與.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以孩子為中心,否則,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和任性的性格,以後就不好教育了.
❼ 如何培養一個孝順的娃
做為一個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雖然懷孩子生孩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是當自己當上了媽媽後,這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喜悅。培養優秀健康的兒童是很重要的。如果方法不正確,只會拔苗助長,讓孩子得不償失。而且無非建立正確的是非觀,使孩子變得不忠不孝。第一:溺愛和放縱孩子
現在孩子們是家裡的寶貝,被老人父母寵愛,要什麼就給什麼,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想去哪裡玩就去哪裡,不想吃,給你買零食;不想起來,就讓你睡到天大亮。這些看似對孩子很好,實際上卻傷害了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懶惰的習慣,不僅是孩子自理能力極差,而且還不懂什麼是感恩。如果溺愛孩子,孩子的思想觀念就不夠正確,難辨是非。以後你老了,孩子也要養你到老,他如果是非不分,你會好過嗎?
第二:很少和你的孩子交流
有時候,父母很忙,孩子就交給家裡的老人帶著,因為年齡比較高,在視覺、聽覺等方面都不在行,而且孩子不能很好的溝通,這樣容易影響孩子的溝通能力;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工作太忙,忽視了與子女的溝通,這不利於親子關系的長遠發展,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太少跟孩子交流,不懂孩子的想法,你就好比「塑料」爸媽,他們跟你不夠親,一個屋檐下住著就像陌生人似的。即使到你老人,你們之間也會很冷漠。那在他心裡「孝順」二字還會重要嗎?第三類:觀念落後,欺騙孩子
有的人代孩子喜歡用舊思想,比如在家裡的老人說什麼,用老的傳統去要求孩子,這樣是不利於孩子對於社會發展適應的。建議家長要踐行自己對子女的承諾,多了解新的育兒觀念。孩子也會變得愛撒謊。家長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徵,並為孩子做個好榜樣用愛心故事來感染幼兒正處於一種發展性的自我中心階段,難免會表現出「小氣」「霸道」等現象。家長要了解幼兒的這一年齡特徵,允許孩子表現出這種與孝順相悖的行為,以避免幼兒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這些帶娃方式真是害慘了娃,趁早糾正還來得及,否則苦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