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竹特性

孝順竹特性

發布時間:2021-01-05 12:15:52

孝順竹的形態特徵

竿高4-7米,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節間長30-50厘米,幼時薄被白蠟粉,並於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後者在近節以下部分尤其較為密集,老時則光滑無毛,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即開始,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較粗長。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早落;籜鞘呈梯形,背面無毛,先端稍向外緣一側傾斜,呈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邊緣有少許繸毛;籜舌高1-1.5毫米,邊緣呈不規則的短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脫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漸尖,基部寬度約與籜鞘先端近相等。末級小枝具5-12葉;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背部具脊;葉耳腎形,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繸毛;葉舌圓拱形,高0.5毫米,邊緣微齒裂;葉片線形,長5-16厘米,寬7-16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麵粉綠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漸尖具粗糙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枝簇生於花枝各節,並在基部托有鞘狀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6厘米;先出葉長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狹卵形,長4-7.5毫米,無毛,具9-13脈,先端鈍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間小花為兩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4-4.5毫米,無毛;穎不存在;外稃兩側稍不對稱,長圓狀披針形,長18毫米,無毛,具19-21脈,先端急尖;內稃線形,長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脊間6脈,脊外有一邊具4脈,另一邊具3脈,先端兩側各伸出1被毛的細長尖頭,頂端近截平而邊緣被短纖毛;鱗被中兩側的2片呈半卵形,長2.5-3毫米,後方的1片細長披針形,長3-5毫米,邊緣無毛;花絲長8-10毫米,花葯紫色,長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畫筆狀毛;子房卵球形,長約1毫米,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長約1毫米的子房柄,柱頭3或其數目有變化,直接從子房頂端伸出,長5毫米,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❷ 竹子的造園特性是什麼 急!!!

竹子代表一種節氣,中空代表沒有花花腸子。蘇東坡曾說:「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竹子是中國古典園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現存江南古典園林中也有不少竹子造景的範例,如網師園「竹外一支軒」、滄浪亭「翠玲瓏」、留園「碧梧棲鳳」、個園「春山」等。古典園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手法,如「移竹當窗」、「粉牆竹影」、「竹徑通幽」等仍然被現代園林所借鑒。竹能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在庭院布局、園林空間、建築周圍環境的處理上有顯著效果;竹與造景要素配置易形成優雅愜意的景觀,在中國現代園林中隨處可見竹子的倩影。竹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

竹中辟徑,創造「竹徑通幽」景觀
竹林中開辟小徑是竹林景觀設計的常用手法,古典園林中「竹徑通幽」藝術手法在現代園林休息區依然使用。為營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徑的平曲線和豎曲線應力求變化,「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迂迴地擴展和豐富了園林的有限空間,同時避免過度曲折,矯揉造作。如果竹徑較長,可辟若干開敞空間,奧曠交替,以避免產生單調的感覺。同時竹徑可用宿根花卉鑲邊,豐富竹林景觀的色彩構圖。竹徑鋪裝入能拼成竹子圖形,則進一步促使園林創作意境的延伸。杭州西湖的雲棲竹徑,在一公里長的曲徑兩旁,高大翠竹成蔭,溪水伴竹而流,形成了「一徑萬竿綠參天,幾曲山溪咽細泉」的天然景色,身臨其境,深感「曲徑通幽」。

以竹為主,創造竹林景觀
竹林景觀因其浩瀚壯觀、氣勢恢宏,故又稱「竹海」。用形態奇特、色彩鮮艷的竹種,以群植、片植形式栽於重要位置,構成獨立的竹景,或自然的竹林景觀。如浙江莫干山的竹海,漫山遍野皆是竹,甚為壯觀。陳毅元帥曾題詞曰:「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夾道萬芋成綠海,風來鳳尾羅拜忙,小窗排隊長」,置身其中,心曠神怡。

與建築搭配,生詩情畫意
在亭、堂、樓、閣、榭附近,栽植數株翠綠修竹,能起到與建築色彩和諧的作用。掩映在修竹叢中的「精舍」,可是人體會到白居易所說的「映竹年年見,時聞下子聲」的那種情境。竹子與園林建築配製時,應讓建築立面優美的線條和色彩充分地展現出來。根據園林建築的高度和體量特徵,一般選用中小型觀賞竹種,江南園林中常用的有孝順竹、紫竹、斑竹等。在房屋牆垣、角隅,配置紫竹、方竹等,能形成層次豐富、造型活潑的景色,緩解、軟化牆角廊隅的生硬線條,增強自然、生動的氣氛,同時對建築構圖中某些缺陷起到阻擋、隱蔽的作用,使環境更為優雅。亭榭之旁,以竹襯托,配石筍三兩,紫竹數稈,生機盎然,亦富情趣。北京紫竹院公園「八宜軒」位於青蓮島上,前臨一池荷塘,背依萬竿修竹,景色宜人。八宜軒有楹聯「雨雪風霜竹蓋翠,詩話書印景怡人」,取意於四種世態竹景和關於竹子的詩、畫、書、印等竹文化,有人經過竹徑,入軒小憩,品味楹聯,頓生詩意。

與山石、水體組景,呈現自然之態
假山和景石以表現山石的形態和質感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已可用竹作配景,襯托假山和景石的線條與質感,竹與山石配置相得益彰,能營造豐富多彩、充滿靈韻的景觀。水體的竹子造景應因地制宜,對於溪澗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駁岸,以配置小型叢生竹,如箬竹、菲白竹、鳳尾竹等,其體量與山石駁岸應協調統一,竹與石的色彩、線條、質感的對比豐富了駁岸的裝飾效果。對於大面積水體的緩坡駁岸,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觀,水中竹林倒影與岸上竹林動靜的對比,增加了竹林景觀的空間層次。竹與假山、景石、水體配置恰當,能增添山體層林疊翠,水體明凈幽深,是景觀呈現山林之美,自然之態。

竹與其他植物配置,相得益彰
竹類與其他植物材料的組合,不僅能創造優美的景緻,更能將詩情畫意帶入園林,形成中國園林特有的情境與意境。竹景觀除了少量彩葉種類如菲黃竹、菲白竹以及一些具有色斑和條紋的竹種外,主要以翠綠的葉色為基調,可形成清幽、雅緻的環境。但在特定的空間,也可點綴其他觀花及彩葉植物,如竹叢間植以春花(桃、梅、茶花、杜鵑等)、秋實(紫金牛、硃砂根、南天竹)及紅葉(紅楓、雞爪槭等)等植物,與竹相映,艷麗悅目,頗有特色。如竹與桃混栽,形成「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境。另外,以竹為背景,蘭花、寒菊為地被植物襯托,幾株梅花點綴其間構成的景觀,既突出了「四君子」主題,又給蕭瑟的冬景帶來了清新的意境。還可將嚴冬時節傲霜鬥雪、屹然挺立的松、竹、梅混栽,稱之為「歲寒三友圖」。

似畫勝於畫,創作竹影
利用竹影似畫而勝於畫,可擇粉牆為背景,配合山石,結合詩、畫,創作意境深遠的精品。也可將數竿清秀的竹子,置於漏窗前作漏景的屏障,將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使之「日出有清陰,月照有清影,風吹有清聲,雨滌有清韻,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在園牆、園門、廊榭、牆角都可運用這種擬畫法配置,也是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

阻隔庭院空間,創造幽靜環境
竹子千姿百態,稈型奇特的有龜甲竹、佛肚竹、羅漢竹等,高稈的如毛竹、剛竹等,矮如地被的有鋪地竹、菲白竹等,散生的如毛竹、紫竹等,叢生的如孝順竹、鳳尾竹等。利用竹子的不同形態,分隔庭院空間,虛實相映,清幽寧靜,與公園中疏林草地構成的環境風格完全不同,別有情味。以竹子的群植、叢植來障景、框景、抑景等,使園景幽深清靜,富有野趣,引人入勝。

❸ 竹子的特點

牙尖嘴利腹中空

❹ 竹子的特性與作用

竹子,學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禾本科多年生木質化植物。竹枝桿挺拔,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
形態特徵及種類
竹是多年生木質化植物,具地上莖(竹桿)和地下莖(竹鞭)。竹桿常為圓筒形,極少為四角形,由節間和節連接而成,節間常中空,少數實心,節由籜環和桿環構成。每節上分枝。葉有兩種,一為莖生葉,俗稱籜葉;另一為營養葉,披針形,大小隨品種而異。竹花由鱗被、雄蕊和雌蕊組成。果實多為穎果。竹類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為營養生長階段,一旦開花結實後全部株叢即枯死而完成一個生活周期。
竹類植物根據地下莖的生長情況可分為三種生態型,即單軸散生型、合軸叢生型、復軸混合型。竹類的種類繁多,我國有500餘種,大多可供庭園觀賞。常見栽培觀賞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剛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叢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順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桿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1.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薄而較脆。
生態習性
竹類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年平均溫度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對水分的要求,高於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類的適應性,強於叢生竹類。由於散生竹類基本上是春季出筍,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質化,所以對乾旱和寒冷等不良氣候條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也低於叢生竹和混生竹。叢生、混生竹類地下莖入土較淺,出筍期在夏、秋,新竹當年不能充分木質化,經不起寒冷和乾旱,故北方一般生長受到限制,他們對土壤的要求也高於散生竹。

❺ 孝順竹是怎樣的,孝順竹有哪些特點,鮮

形態特徵:植株矮小,枝葉稠密纖細下彎。竹稈叢生,幼稈稍有粉,節間上部有折色或棕色剛毛。籜鞘薄革質、硬脆、淡棕色,無毛,無籜耳或籜耳很小、有纖毛,籜第三者不顯著

❻ 竹子有哪些特點

我國乃物華天寶之國,在長城以南的大半壁疆土上,到處都有翠竹分布。竹類資源之豐富和使用竹子的歷史之悠久,均居世界首位。
全世界有竹類50屬,我國就佔有30屬300多個品種。各類竹林面積近330多萬公頃,其中產量多、經濟價值大的毛竹有230多萬公頃,佔全部竹類總面積的70%左右。毛竹是竹類中的「巨人」,一般高10~15米,胸徑10~16厘米,最高的可達20米以上,胸徑超過20厘米。
竹子是多屬性植物,它具有以下特性。
適應性強山地、平川、溝谷、河畔、庭院、公園都能夠「安家落戶」。
守節不變竹子出筍時多少節,長成大竹還是多少節。
生長快竹筍一經出土,拔地而起。在一般情況下,兩三個月可長成大竹,三四年即可成材。
繁殖力強竹子栽培後,子而孫,孫而子,幾年即形成大片竹林。
用途廣我國人民使用竹子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從古至今,在生產和生活領域里,竹子得到最廣泛的應用。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描述嶺南人:「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音cuàn)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子形態優美,婀娜多姿,經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青翠,是森林中的閨秀,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愛。

❼ 竹的特性

竹子的種類很多。據我國古代《竹譜詳錄》和《農政全書》載:「竹之品類六十有一,三百十四種。」
據現代資料載:全世界有竹類70餘屬1200餘種,面積2200萬公頃;我國竹子有39屬,500多種,面積500萬公頃。
識別竹子的種類,是根據它的生長特點來鑒別的。主要是從它繁殖類型、竹稈外形和竹籜的形狀特徵來識別。按繁殖類型,竹分為三大類:叢
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叢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民間稱「竹兜生筍子」。如慈竹、硬頭簧、麻竹、單竹等等。
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稱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如毛竹、斑竹、水竹、紫竹等等。
混生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如苦竹、棕竹、箭竹、方竹等等。

下面介紹五十五種特色竹種。
一、青神的竹種有16種:
1、慈竹。
慈竹是叢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長、葉蔥濃。它的生物學特性:
⑴地上部分生長特徵:6至8月筍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長基本停止。一般為20-30節,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長9年;1-2年生母竹成筍能力最強,3-5聯代發生新筍增長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換一次葉;開花與年齡無關,與水分和營養有關,開花前葉變黃,開花後葉漸脫落,陸絡枯死,材質變脆;1年生為幼竹,2-3年生為壯竹;4-5年生為老竹。籜上有毛。
⑵地下部分生長特徵:稈莖有6個節,其中只有一個節上有筍子長出(稈柄與老竹子連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處延伸,並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單叢莖竹地下莖須根發達,大部分於表層,最深達2米。新生幼竹當年不發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後逐漸減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莖,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爛,如不及時處理,則層層盤結合,影響竹筍的形成和竹林生長,應割斷竹株與老篼的聯系,這叫「打篼」。
慈竹稈纖維韌性強,節稀筒長,是竹編工藝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種,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栽有它。
2、單竹:民間俗稱「苦慈」,是慈竹屬中,筒最長(有一米多長)的優質慈竹。竹質細膩,纖維韌性特強,能啟成薄如蟬翼、細如發絲的竹篾絲,編織成似綢、似絹的精檔竹編工藝品。這種多生長在土壤肥沃的陰山處,是竹編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崍一帶也有些這種「苦慈」竹。
3、四季竹:這是最近幾年引進青神的優質竹種。叢生型,四季生筍而得名。慈竹屬的一種,最大的特點是稈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幾十斤重,纖維細膩,繁殖生長快,是造紙的好材料,經濟價值大。目前,青神西龍、觀金、桂花、白果、羅灣等鄉鎮,有上十萬畝此竹基地。這種竹原產於湖南沅陵縣大坪鄉。
4、硬頭簧:叢生型,稈高直、堅硬、質厚空小,故多用於建築材料,農村都用於承重,挑、抬東西。種植量小。
5、斑竹: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稈高直,挺拔,徑大,質硬,竹面上有褐色斑點,傳說是堯帝的兩個女兒淚夫的眼淚灑在上而形成的,故名「斑竹」。這種竹多用於建築材料,也可啟成篾條作編織用。古代拉船的纖繩,多用此竹篾編制而成。其特點是水不易浸蝕它,輕便,拉力強。青神種植量不大。主產於湖南湘水流域。
6、楠竹: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稈高直,堅硬。徑大20公分左右,是建築上的好材料;竹頭是雕刻工藝品的好材料;竹筍是最佳菜餚,稱為「玉楠片」。青神種植在中岩寺、德雲寺等地。盛產於四川長寧、貴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7、刺楠竹:楠竹屬的一種,稈和枝丫上均有堅硬的「刺」而得名。叢生型,稈高直,挺拔粗大(徑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筍籜無毛,葉子少。多用於建材。青神竹藝城、天廟等地有少量種植。
8、水竹:散生型,稈細長、堅硬,形如鋼管,葉稀少,竹質韌性較強。多用於竹傢具製作材料,成片大面積生長時,可用作造紙材料。青神羅灣曾有一片水竹,稱為「竹海」。
9、墨竹:散生型,是珍稀竹種。稈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筍尖外殼呈紅褐色,一年後成材。是製作笛、簫管樂器的最佳材料。青神個別地方少有。
10、白粉竹:叢生型,慈竹屬,稈節長,形如「苦慈」,竹稈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青神「竹藝城」引種的觀賞型竹有:
11、羅漢竹:叢生型,稈不高,頭部大,上身小,頭部幾節像「羅漢」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藝品材料。
12、琴絲竹:叢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稈面呈淡黃色,上面有綠色粗、細相間的線條,形如「琴絲」而得名。
13、鳳尾竹:叢生型,稈細而矮小,枝葉很細小,形如鳳尾而得名。
14、方竹:混生型,竹稈約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黃色,節環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於工藝品加工材料。此竹稀為珍稀竹類。福建拓榮縣乍洋鄉鳳里村有一片珍貴的「方竹」。
15、棕竹: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實,肉內有白鬃紋。
16、斗笠竹:混生型,稈細直、質硬,葉寬大,繁殖力強,古代用稈製作箭稈。青神人常用葉夾在竹編斗笠里,用於防雨或日曬,故而得名「斗笠竹」。

二、晉代戴凱著《竹經》和明代徐光啟著《農政全書》記載的古代竹種有28種:
1、十二時竹:竹節環繞凸出生子。丑、演、卯、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字,蘄州安福周俊叔家有此竹,亦造物之奇也。
2、葸勞竹:出新州,一枝百葉,皮利可做礪甲,用久微滑,以酸漿漬過宿,復快利如初,多作弩箭。
3、人面竹:出郯山,竹徑幾寸,近本逮二尺,節促四面參差,竹皮有如魚鱗,面凸頗似人之面,竹大的如碗口,小的如手指,是工藝加工珍寶。
4、桃絲竹:葉如棕,身如竹,密節而實心,厚里瘦骨,天然柱杖,出巴渝間,產豫者細紋,一節四尺。
5、金鑲碧嵌竹:產自成都,與常竹無異,但稈上每節兩青兩黃相間。
6、孝順竹:稈細而長,作大絲,夏則筍從中發,源讓母竹,冬則筍從外護,母竹內包故稱慈教。
7、蘄竹:出楚蘄州,土人取其色之瑩潤者為簟,節疏者為簫管(笛)。
8、雙竹:生浙之武林西山,其妙在修篁嫩條,對抽並亂,色最可愛。
9、龍公竹:產自羅浮山,其徑大七尺許,節長丈二,葉若芭蕉。
10、弓竹:產於東方,本長百尋,其曲如藤狀,必得大木,乃倚而上,質有紋理。
11、柯亭竹:產在雲夢之南,其稈俟其年之後,劃為樂器,音最清亮。
12、桂竹:出自南康府,稈高四、五丈,圍約一尺許,狀似甘草皮而赤色。
13、思摩竹:奇在筍自節上,成竹竿之後,其節中復又生筍,出海外。
14、梅綠竹:其稈似湘妃而細,皮無旋紋,色亦暗,而大不如人,多取為扇骨。
15、大夫竹:以其修長,稈直凌雲,圍有三尺,故得是名,出鹿延。
16、龍須竹:生辰州及浙三山谷間,高不盈尺,而枝稈細僅如針,可作盆玩,但遇冬不可見霜雪。
17、臨賀竹:其桿之大,至有十抱,較之龍公竹更奇。出臨賀。
18、相思竹:出廣東,似雙竹而差大,皆兩兩相對而生。
19、疏節竹:其桿最高,每一節差一寸許,出自黎母山陽。
20、丹青竹:出自熊耳山,其葉有三色,黃、青、丹相間而生。
21、通節竹:產於溱州,其桿直上無節,而中心空洞無隔,亦異種也。
22、凝波竹:其枝葉皆似常竹,但有紅花,開似石榴,亦奇竹也。
23、沛竹:昔傳是竹長百丈,出自南荒之城,附此以志異耳。
24、扁竹:其桿極扁,出匡盧山。
25、船竹:出員丘,其大如澡盆。
26、邛竹:漢武帝遣人開,致邛竹杖。
27、觀音竹:出占城圍。

三、現代奇竹十一種:
1、龜背竹:又名蓬來蕉,天南星科常綠藤本植物,莖似竹節,幼葉心臟形,老葉深裂,脈間穿孔如龜背狀,美觀大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原產於中美洲,現引進我國(98年《中國花卉報》載)。
2、五色竹:這種竹的竿從頭到腳呈黃、藍、白、綠、灰五種顏色,猶如畫家用五彩筆自上而下畫過,極為美觀。形如毛竹,只是竹枝較細短,筍硬,纖維較脆。福建省光澤縣寨里鄉太銀村的上土方山上共有46珠五色竹,散生在方圓一華里的山場中。
3、電竹:北美洲有一種竹,人畜都不能靠近它,一靠近它,便會全身麻木,甚至會被擊倒,人們叫它是電竹。
4、產米竹:陝西省略陽縣平溝鄉一帶的山上,生長著一種產米的竹子。每珠竹子能長到10到20個穗子,每穗上大約有12粒米。竹米的營養很好,磨成的粉跟麵粉差不多,可以做面條、饅頭、包子等,香甜可口。竹米的外形象燕麥,成熟期與稻麥相同。經有關部門鑒定,認為是一種很可口的木本糧食,大有發展前途。
5、波浪竹:湖南桃江縣屏峰山上,發現一種奇特的異形竹。這種竹的珠高只有2-3米,每一個竹節都呈不規則的波浪式變形,波幅上下流動2-3厘米,分枝處以下的竹竿呈凸形,有節的長度比一般南竹短六分之五,枝丫稠密,似25度左右的夾角向上直升。是一種很好的觀賞竹,又可製作工藝品。
6、實心竹:這種竹子纖維長,質地細致,既堅韌,又富彈性,是上好的造紙原料,也是手工竹器業難得的材料。
7、能溢美酒的竹子:在非洲坦尚尼亞的蒙古拉大森林裡,有一種能溢出美酒的竹子 酒竹。這種竹子短小剛柔,千姿百態,被當地人視為珍品。人們想喝酒時,就砍一些竹回去,並削去竹尖,插入酒瓶內,不到一個晚上,瓶里就會盛滿濃度為30度左右的白酒。這種酒味道醇厚,清香可口,且有強身健骨、解暑清心的功能。
8、銀鏈竹:福建有一種竹節只有二、三寸長的竹。正因為它節短,節節相連,又長在大樹下面,恰似一條條銀鏈掛在樹上,美麗別致,故稱為「銀鏈竹」。用它做拐杖或傘柄,不需多加工,是一種天然藝術品。
9、倒竹:在福建龍岩寺境內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一種倒竹(散生)令人稱奇。它分布在高海拔谷邊岩旁,竹竿細瘦,約母指般粗,竿高4-5米,葉細密,竹須酷似倒插竹子那樣垂立,故名倒竹。現在龍岩寺新羅區雁石鎮的龍崆村、萬安鎮的清水岩等地均有這種倒竹。
10、甜竹:生長在亞馬遜河岩邊,其葉比較肥厚,到了春天,竹葉開始發綠變蟬,咀嚼起來甜滋滋的,比蜜的甜味差不了多少。
11、催眠竹:生在阿爾卑斯山腳下,葉干粗,頭冠蓬大,若靠近它,人或動物便馬上感到昏昏欲睡,如誤食了竹葉,會酣睡一天一夜。
以上1-11種竹系報紙上登載的奇竹集錦。

❽ 竹子的外形特點

  1. 竹子,學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禾本科多年生木質化植物。

  2. 竹枝桿挺拔,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

  3. 竹是多年生木質化植物,具地上莖(竹桿)和地下莖(竹鞭)。竹桿常為圓筒形,極少為四角形,由節間和節連接而成,節間常中空,少數實心,節由籜環和桿環構成。每節上分枝。葉有兩種,一為莖生葉,俗稱籜葉;另一為營養葉,披針形,大小隨品種而異。竹花由鱗被、雄蕊和雌蕊組成。果實多為穎果。

❾ 竹子有哪些種類請介紹一下特性

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叢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民間稱「竹兜生筍子」。如慈竹、硬頭簧、麻竹、單竹等等。
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稱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如毛竹、斑竹、水竹、紫竹等等。
混生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如苦竹、棕竹、箭竹、方竹等等。

下面介紹五十五種特色竹種。
一、青神的竹種有16種:
1、慈竹。
慈竹是叢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長、葉蔥濃。它的生物學特性:
⑴地上部分生長特徵:6至8月筍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長基本停止。一般為20-30節,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長9年;1-2年生母竹成筍能力最強,3-5聯代發生新筍增長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換一次葉;開花與年齡無關,與水分和營養有關,開花前葉變黃,開花後葉漸脫落,陸絡枯死,材質變脆;1 年生為幼竹,2-3年生為壯竹;4-5年生為老竹。籜上有毛。
⑵地下部分生長特徵:稈莖有6個節,其中只有一個節上有筍子長出(稈柄與老竹子連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處延伸,並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單叢莖竹地下莖須根發達,大部分於表層,最深達2米。新生幼竹當年不發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後逐漸減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莖,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爛,如不及時處理,則層層盤結合,影響竹筍的形成和竹林生長,應割斷竹株與老篼的聯系,這叫「打篼」。
慈竹稈纖維韌性強,節稀筒長,是竹編工藝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種,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栽有它。
2、單竹:民間俗稱「苦慈」,是慈竹屬中,筒最長(有一米多長)的優質慈竹。竹質細膩,纖維韌性特強,能啟成薄如蟬翼、細如發絲的竹篾絲,編織成似綢、似絹的精檔竹編工藝品。這種多生長在土壤肥沃的陰山處,是竹編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崍一帶也有些這種「苦慈」竹。
3、四季竹:這是最近幾年引進青神的優質竹種。叢生型,四季生筍而得名。慈竹屬的一種,最大的特點是稈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幾十斤重,纖維細膩,繁殖生長快,是造紙的好材料,經濟價值大。目前,青神西龍、觀金、桂花、白果、羅灣等鄉鎮,有上十萬畝此竹基地。這種竹原產於湖南沅陵縣大坪鄉。
4、硬頭簧:叢生型,稈高直、堅硬、質厚空小,故多用於建築材料,農村都用於承重,挑、抬東西。種植量小。
5、斑竹: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稈高直,挺拔,徑大,質硬,竹面上有褐色斑點,傳說是堯帝的兩個女兒淚夫的眼淚灑在上而形成的,故名「斑竹」。這種竹多用於建築材料,也可啟成篾條作編織用。古代拉船的纖繩,多用此竹篾編制而成。其特點是水不易浸蝕它,輕便,拉力強。青神種植量不大。主產於湖南湘水流域。
6、楠竹: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稈高直,堅硬。徑大20公分左右,是建築上的好材料;竹頭是雕刻工藝品的好材料;竹筍是最佳菜餚,稱為「玉楠片」。青神種植在中岩寺、德雲寺等地。盛產於四川長寧、貴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7、刺楠竹:楠竹屬的一種,稈和枝丫上均有堅硬的「刺」而得名。叢生型,稈高直,挺拔粗大(徑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筍籜無毛,葉子少。多用於建材。青神竹藝城、天廟等地有少量種植。
8、水竹:散生型,稈細長、堅硬,形如鋼管,葉稀少,竹質韌性較強。多用於竹傢具製作材料,成片大面積生長時,可用作造紙材料。青神羅灣曾有一片水竹,稱為「竹海」。
9、墨竹:散生型,是珍稀竹種。稈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筍尖外殼呈紅褐色,一年後成材。是製作笛、簫管樂器的最佳材料。青神個別地方少有。
10、白粉竹:叢生型,慈竹屬,稈節長,形如「苦慈」,竹稈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青神「竹藝城」引種的觀賞型竹有:
11、羅漢竹:叢生型,稈不高,頭部大,上身小,頭部幾節像「羅漢」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藝品材料。
12、琴絲竹:叢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稈面呈淡黃色,上面有綠色粗、細相間的線條,形如「琴絲」而得名。
13、鳳尾竹:叢生型,稈細而矮小,枝葉很細小,形如鳳尾而得名。
14、方竹:混生型,竹稈約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黃色,節環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於工藝品加工材料。此竹稀為珍稀竹類。福建拓榮縣乍洋鄉鳳里村有一片珍貴的「方竹」。
15、棕竹: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實,肉內有白鬃紋。
16、斗笠竹:混生型,稈細直、質硬,葉寬大,繁殖力強,古代用稈製作箭稈。青神人常用葉夾在竹編斗笠里,用於防雨或日曬,故而得名「斗笠竹」。

二、晉代戴凱著《竹經》和明代徐光啟著《農政全書》記載的古代竹種有28種:
1、十二時竹:竹節環繞凸出生子。丑、演、卯、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字,蘄州安福周俊叔家有此竹,亦造物之奇也。
2、葸勞竹:出新州,一枝百葉,皮利可做礪甲,用久微滑,以酸漿漬過宿,復快利如初,多作弩箭。
3、人面竹:出郯山,竹徑幾寸,近本逮二尺,節促四面參差,竹皮有如魚鱗,面凸頗似人之面,竹大的如碗口,小的如手指,是工藝加工珍寶。
4、桃絲竹:葉如棕,身如竹,密節而實心,厚里瘦骨,天然柱杖,出巴渝間,產豫者細紋,一節四尺。
5、金鑲碧嵌竹:產自成都,與常竹無異,但稈上每節兩青兩黃相間。
6、孝順竹:稈細而長,作大絲,夏則筍從中發,源讓母竹,冬則筍從外護,母竹內包故稱慈教。
7、蘄竹:出楚蘄州,土人取其色之瑩潤者為簟,節疏者為簫管(笛)。
8、雙竹:生浙之武林西山,其妙在修篁嫩條,對抽並亂,色最可愛。
9、龍公竹:產自羅浮山,其徑大七尺許,節長丈二,葉若芭蕉。
10、弓竹:產於東方,本長百尋,其曲如藤狀,必得大木,乃倚而上,質有紋理。
11、柯亭竹:產在雲夢之南,其稈俟其年之後,劃為樂器,音最清亮。
12、桂竹:出自南康府,稈高四、五丈,圍約一尺許,狀似甘草皮而赤色。
13、思摩竹:奇在筍自節上,成竹竿之後,其節中復又生筍,出海外。
14、梅綠竹:其稈似湘妃而細,皮無旋紋,色亦暗,而大不如人,多取為扇骨。
15、大夫竹:以其修長,稈直凌雲,圍有三尺,故得是名,出鹿延。
16、龍須竹:生辰州及浙三山谷間,高不盈尺,而枝稈細僅如針,可作盆玩,但遇冬不可見霜雪。
17、臨賀竹:其桿之大,至有十抱,較之龍公竹更奇。出臨賀。
18、相思竹:出廣東,似雙竹而差大,皆兩兩相對而生。
19、疏節竹:其桿最高,每一節差一寸許,出自黎母山陽。
20、丹青竹:出自熊耳山,其葉有三色,黃、青、丹相間而生。
21、通節竹:產於溱州,其桿直上無節,而中心空洞無隔,亦異種也。
22、凝波竹:其枝葉皆似常竹,但有紅花,開似石榴,亦奇竹也。
23、沛竹:昔傳是竹長百丈,出自南荒之城,附此以志異耳。
24、扁竹:其桿極扁,出匡盧山。
25、船竹:出員丘,其大如澡盆。
26、邛竹:漢武帝遣人開,致邛竹杖。
27、觀音竹:出占城圍。

三、現代奇竹十一種:
1、龜背竹:又名蓬來蕉,天南星科常綠藤本植物,莖似竹節,幼葉心臟形,老葉深裂,脈間穿孔如龜背狀,美觀大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原產於中美洲,現引進我國(98年《中國花卉報》載)。
2、五色竹:這種竹的竿從頭到腳呈黃、藍、白、綠、灰五種顏色,猶如畫家用五彩筆自上而下畫過,極為美觀。形如毛竹,只是竹枝較細短,筍硬,纖維較脆。福建省光澤縣寨里鄉太銀村的上土方山上共有46珠五色竹,散生在方圓一華里的山場中。
3、電竹:北美洲有一種竹,人畜都不能靠近它,一靠近它,便會全身麻木,甚至會被擊倒,人們叫它是電竹。
4、產米竹:陝西省略陽縣平溝鄉一帶的山上,生長著一種產米的竹子。每珠竹子能長到10到20個穗子,每穗上大約有12粒米。竹米的營養很好,磨成的粉跟麵粉差不多,可以做面條、饅頭、包子等,香甜可口。竹米的外形象燕麥,成熟期與稻麥相同。經有關部門鑒定,認為是一種很可口的木本糧食,大有發展前途。
5、波浪竹:湖南桃江縣屏峰山上,發現一種奇特的異形竹。這種竹的珠高只有2-3米,每一個竹節都呈不規則的波浪式變形,波幅上下流動2-3厘米,分枝處以下的竹竿呈凸形,有節的長度比一般南竹短六分之五,枝丫稠密,似25度左右的夾角向上直升。是一種很好的觀賞竹,又可製作工藝品。
6、實心竹:這種竹子纖維長,質地細致,既堅韌,又富彈性,是上好的造紙原料,也是手工竹器業難得的材料。
7、能溢美酒的竹子:在非洲坦尚尼亞的蒙古拉大森林裡,有一種能溢出美酒的竹子酒竹。這種竹子短小剛柔,千姿百態,被當地人視為珍品。人們想喝酒時,就砍一些竹回去,並削去竹尖,插入酒瓶內,不到一個晚上,瓶里就會盛滿濃度為30度左右的白酒。這種酒味道醇厚,清香可口,且有強身健骨、解暑清心的功能。
8、銀鏈竹:福建有一種竹節只有二、三寸長的竹。正因為它節短,節節相連,又長在大樹下面,恰似一條條銀鏈掛在樹上,美麗別致,故稱為「銀鏈竹」。用它做拐杖或傘柄,不需多加工,是一種天然藝術品。
9、倒竹:在福建龍岩寺境內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一種倒竹(散生)令人稱奇。它分布在高海拔谷邊岩旁,竹竿細瘦,約母指般粗,竿高4-5米,葉細密,竹須酷似倒插竹子那樣垂立,故名倒竹。現在龍岩寺新羅區雁石鎮的龍崆村、萬安鎮的清水岩等地均有這種倒竹。
10、甜竹:生長在亞馬遜河岩邊,其葉比較肥厚,到了春天,竹葉開始發綠變蟬,咀嚼起來甜滋滋的,比蜜的甜味差不了多少。
11、催眠竹:生在阿爾卑斯山腳下,葉干粗,頭冠蓬大,若靠近它,人或動物便馬上感到昏昏欲睡,如誤食了竹葉,會酣睡一天一夜。
以上1-11種竹系報紙上登載的奇竹集錦。

❿ 慈孝竹的採摘特點

孝順竹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它生產的筍而出名。根據《太平市志》的 記載,這種野生的竹筍,只在草湖溪兩側及花蓮地區才有比較大的生產量,而且它的分布區域以頭嵙山礫石層的地質為主,其它的地質亦偶有分布,這和它偏好崩塌地的生育特性應有關系。 每年國歷六月底到九月初是竹筍的主要採收期,尤其七、八月份的產量最多,根據了解,采筍人的入山途徑雖有從清水坑溪,也有從北坑溪,但絕大多數人主要還是從黃竹里沿著草湖溪進入。

閱讀全文

與孝順竹特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坊區哪裡有老年大學 瀏覽:53
體檢尿檢是陽性怎麼辦 瀏覽:181
海南政府養老院 瀏覽:727
公交車撞了73歲的老人賠多少錢 瀏覽:765
11年到16年調養老金 瀏覽:160
教父母如何表達愛情 瀏覽:34
買15年社保有多少養老金 瀏覽:103
無牙敬老院電話 瀏覽:949
老年大學聲樂初級教學視頻 瀏覽:401
陽新企業職工退休能拿多少養老金 瀏覽:330
鼠女面對男方父母反對怎麼應對 瀏覽:542
辦理退休社會化管理社保轉移 瀏覽:168
東莞社保養老金女性多少歲可以領 瀏覽:934
靈活就業交不起養老金可退嗎 瀏覽:160
體檢出肌酐低是什麼意思 瀏覽:234
大連中學生體檢去哪個醫院 瀏覽:167
敬老院招租方案 瀏覽:643
湖南鄉鎮敬老院只供養五保老人 瀏覽:941
父母愛你們的事情有哪些 瀏覽:797
老年人集資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