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爺爺奶奶重陽節快樂 手工小班教案
設計意圖:
水果是幼兒熟悉、喜愛的食品。它形態各異的外形、鮮艷美麗的色彩、奇特豐富的口味,都對幼兒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對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在各地的水果市場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水果,且取材方便,它的種類很多,比如:蘋果、香蕉、梨子、橘子等。根據小朋友的這個興趣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開心果園》。在活動中幼兒在「參觀果園」情境中了解一些常見水果的外部特徵。
托班的幼兒初步開始具有簡單的分類能力,他們的分類主要是按物體明顯的外部特徵,如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分類,本次活動中幼兒在「摘一摘,說一說、看一看,比一比、裝一裝,玩一玩」的過程中學習根據水果顏色的不同進行匹配。
活動目標:
1、學說短句「……水果是……顏色的」。
2、能正確區分紅、黃、綠三種顏色,並能按物體的顏色進行匹配。
3、積極參加集體游戲,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已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
物質材料准備:一幅大樹的背景圖、紅蘋果、黃香蕉、綠梨子若干,紅、黃、綠三輛小貨車。
活動過程:
一、參觀果園,學說短句「……水果是……顏色的」。
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來到了一個美羊羊種的果園,瞧!果園裡面結滿了許多的果子,誰來說說果園里有些什麼水果?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學說:蘋果是紅色的;香蕉是黃色的;梨子是綠色的。
二、運輸水果,學習根據水果顏色的不同進行匹配。
(一)摘一摘,說一說,再次認知水果顏色。
師:美羊羊想這么多水果我怎麼摘呀,請小朋友來幫幫我,好嗎?請每個小朋友摘一個水果,摘好了的小朋友去告訴你的好朋友,你摘的是什麼水果,是什麼顏色的?(幼兒自由講述)
(二)看一看,比一比,根據顏色進行分類。
㈡ 小班古詩九月九日憶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版弟登高處,權
遍插茱萸少一人。[1]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想念。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2)異鄉:他鄉。
(3)倍:加倍,更加。
(4)遙知:遠遠的想到。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登高避邪的習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1]
作品譯文:
意譯 我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思念起家鄉。雖然我人在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故鄉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現只少了我一人不在。[1]
韻譯
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但是少我一人。[2]?
㈢ 幼兒園 小班社會 糖果盒裡有什麼 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開學不久,就迎來了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接著就要到重陽節,再加上入秋後,辦喜事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表達祝福,互相送禮的、結婚喜糖的、精美的禮品包裝盒更增添了喜慶,為了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製作糖果盒送糖給爺爺奶奶,培養幼兒敬老愛老的情感,感受給爺爺奶奶過節的快樂,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 2.小組討論合作,嘗試製作糖果盒 。 3.學說祝福語,感受給爺爺奶奶過節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 2.製作糖果盒,學說祝福語。 活動准備 1.師幼搜集不同的糖果盒和各種糖果。 2.各色彩色紙彩色水筆雙面膠剪刀絲帶等手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 談話: 1.教師介紹重陽節,激發幼兒興趣,以情感調動幼兒。 2.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糖果盒。 二、做一做:漂亮的糖果盒 1.小組討論協商,試試怎麼折疊、剪、粘貼成糖果盒。 2.在做好的糖果盒上畫上美麗的圖畫。 3.幼兒互相評價製作好的糖果盒。 三、學說祝福語 1.在製作好的糖果盒裡放上不同數量的糖果。 2.根據糖果數量學說一句祝福語。 3.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這些祝福語的意思。 延伸活動 幼兒將糖果盒帶回家送給爺爺奶奶,並跟爺爺奶奶說幾句祝福語。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較好的體現了我對幼兒發展整體觀念的理解。 1.在這個活動前,前期經驗比較系統,因此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開展自主活動,注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在活動中,讓幼兒之間互動構建糖果盒,我注重指導幼兒在活動中交流學習,分享合作,並在幼兒需要時提供適時指導。 3.在活動中,我十分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如:幼兒相互交流感受、學說祝福語等。 4.活動中,我關注幼兒,對活動進程進行即時分析,通過觀察幼兒行為表現,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 5.反思整個活動,我以情感調動幼兒,激發他們的興趣。 6.如果讓我重新組織這個活動,我會在幼兒的操作中指導他們在色彩搭配,造型設計等方面,更好的挖掘糖果盒中的藝術要素。
㈣ 重陽節幼兒園小班為爺爺奶奶捶背,美圖要怎麼寫內容
小寶寶是個乖孩子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會腰酸背痛 從小我們就是一個互相照顧的家庭 所以她就主動要幫爺爺奶奶搥背 讓我了解到孩子的教育不是用嘴巴說的 而是要以身作則地做給寶寶看
㈤ 哪位高手能幫我寫一個幼兒園小班的期末匯報主持詞不用太多幾句話就行!
各位家長:大家好! 非常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活動,熟悉的臉,熟悉的笑容,雖然我們不是第一次見面,但是這樣真正為孩子一起參加活動卻是第一次,您的到來不僅體現了您對您孩子的關心,同時也體現了您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我們小一班的2位老師表示感謝! 特別感動你們能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準時的來參加我們小一班的家長開放日活動,在此我代表我們42個孩子感謝你們!我很珍惜我們這份緣分,和我們42個孩子的緣分,和在座各位家長朋友的緣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有出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我們老師也一樣,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的孩子,我們盡職盡責,讓孩子在幼兒園快樂地學本領、長知識。幼兒園說來輕松,看似簡單,有的家長可能以為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就是玩玩的,其實幼兒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將為孩子的一生打下基礎,是孩子一生發展的奠基階段。下面我大致介紹一下這幾個月來孩子在園的情況: 二、介紹小一班。 我們班兩位老師都是有著較長的教育年齡。算是一位老教師了。有幾位孩子的爸爸媽媽也曾經是我的學生,對孩子的教育稍有了那麼一點經驗吧。在小班還有徐老師她是去年退休後做保育工作的,注冊在我們小一班。照顧我們班的寶寶貝貝們的生活。 各位家長都非常想了解孩子們在幼兒園一天究竟做些什麼?今天家長看到的是孩子在園的半日活動內容,中午12點到14點是午睡時間,下午還有游戲活動,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每天都這樣安排,教室門口貼有家園聯系,家園聯系中有周計劃,上面有每天的活動安排,聯系欄中還有孩子學過的兒歌和歌曲,家長看了以後可以在家讓孩子唱唱歌、念念兒歌,這樣孩子如果沒記全或記錯了,我們家長也可以及時糾正(有時我會把內容通過校訊通返給你們)。我們還張貼著每個主題中孩子學過的故事圖片,孩子的繪畫作品,家長來接送孩子時可以進教室看一看,家長對孩子重視了,那孩子在下一次的繪畫中會有更出色的表現,孩子也肯定會迫不及待的想讓你欣賞了。 三、介紹幼兒一日活動情況(結合照片) 今天由於時間關系,孩子在園的一日活動情況不作一一介紹了。那些早已日活動照片在重陽節爺爺奶奶來時已經介紹過了。當然阿今天孩子們在園又是不一樣的情況了。在這里我表示歉意。 四、介紹幼兒入園將一學期的情況匯報。 孩子們入園到現在將要一個學期了,那孩子們在這一個學期的時間里表現到底怎樣呢?我想各位家長也知道一些,上次你們寫的孩子在園三個月的所思所想都寫下來了,我看了很是感激。有些文章我把它發表在我們幼兒園的網站上,如果各位家長有時間呢可看看。 1、語言方面:我們班孩子比我以前叫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都很強,這與我們的家長教育分不開的,平時在家也大多是講普通話的,故我們教師上課孩子們都能聽懂。同時我們家長在家多問問幼兒園的情況,讓孩子多念一念兒歌、歌曲,並把它記錄下來教給老師。這樣也使我們的孩子在語言表達上會愈來愈好。 2、動手方面:還有動手操作能力,到今天孩子們都能自己吃飯了,有的孩子還吃得很乾凈,如:接受能力等都比以往小班的孩子強,從孩子的表現我們也能看出我們家長的素質在提高,對孩子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多了。注重對孩子的能力培養了,這點很值得發揚(我們的家長素質都很高,真的這給我們好多壓力)。 3、交往方面: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從來都是以他為中心家長都疼他,也不用擔心有人會跟他搶東西,可是進入幼兒園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分享,要學會謙讓,學會過集體生活,這個時候他往往很不適應,有一種不安全感,自己的東西不願意跟人家分享啊,搶玩具啊,還有的小朋友攻擊性行為等等,這些都是孩子上幼兒園後必然經歷的過程,這是關鍵期,我們家長要特別注意觀察,多教育孩子和小朋友分享,要學會禮貌的交往。這些值得我們家長注意的地方(如兩位孩子為一件玩具爭搶,搶不過的就給他抓了一下,可能臉上有抓痕——) 4、 自理能力:還有一個就是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現在比剛開學已經有進步,我們教他們學會穿外套,褲子,但是還有部分小朋友不會,起床後不願意自己試著穿,完全等老師來幫,長久下去對孩子的發展沒有好處,其他孩子能做到的,我們的孩子也應該能做到,因此在家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可以培養孩子做一些家務。讓孩子自己穿、脫衣服,系鞋帶,當他成功了,我們要表揚,讓孩子知道自己學會一件事是一件快樂的事。同時現在天氣冷了請注意孩子的衣著,寬松休閑一點,能讓孩子穿著方便。還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堅持上幼兒園,做到有事請假的好習慣。能放手就放手。 還要懇請家長朋友們每天早上來園前檢查一下孩子的口袋裡有沒有藏尖銳的東西或其他危險的物品(如:豆類、硬幣、小棒、小刀等等) 。幼兒園強調小朋友不佩戴金銀首飾等小掛件,以防丟失或不小心被孩子吞食,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需中午吃葯的孩子,請家長每天給孩子帶一天的劑量(寫上姓名、葯名、口服劑量等說明)。早上來園時,交到我們手裡,如果孩子生病不來上學,請家長及時與我們聯系。 孩子從剛開始上幼兒園到現在將要一個學期(4個月),每個小朋友都有很大的進步,家長平時一定能感覺到,也許你會覺得孩子畫的東西很幼稚,不成型,不好看,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很重要的,他需要我們鼓勵,請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要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使他有信心才會有學習的興趣。 5、 家長工作方面:一學期來我們家長一直很積極地支持配合我們的工作,比如帶水果、帶糖果,做沙包啊,高蹺啊等等,有了你們的支持才能使活動正常開展,更多的家長還給了我們理解,比如上次我們班沈欣被旁邊小朋友抓傷了,我們老師沒發現,但家長知道事情,沒有責怪我們老師,而是提醒我們老師,在此我代表我們小一班二位老師表示歉意,孩子交給了我們,我們就要對孩子負責,每個孩子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度過每一天是我們共同的心願,請各位家長放心,我們一定會盡全力照顧好你們的孩子,但是孩子小自控力差,還不能分辨是非,,免不了磕磕碰碰,有時候摔到了,撞到了也是免不了的。在這里希望大家也都能夠理解,同時對所有理解支持我們的家長表示感謝!有了理解才能溝通,而我們就是在不斷溝通中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發展,有問題我們就要交流,孩子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教育孩子還靠我們大家。 希望你們能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的工作!
㈥ 小班科學教案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日起源編輯
其一
重陽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民俗活動: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2]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㈦ 幼兒小班重陽節送什麼禮物給爺爺奶奶
送年紀大的父母
最好的禮物
就是能夠用上的,這樣的禮物版是最好的。送老人的禮物有很多權選擇,根據你自己的經濟狀況和實際情況來選擇:
1、根據父母的平時興趣愛好去選擇禮物,喜歡什麼就給他們送什麼。
2、送父母的首選之禮就是送按摩的了,老人身體不如以前,總會有很多的病痛,送他一個按摩的,給他減少病痛帶來的折磨。
3、父母的血壓會逐漸增高,送一個
血壓計
給他也是不錯的,隨時掌握他的健康狀況
4、如果
天氣涼了
,可以送父母保暖的物品,像
蠶絲被
、圍巾、毛毯等,希望她在冬天能夠過的舒適。
父母喜歡喝茶可以送份愛茶人士喜歡的
雲錦
茶葉罐
。如果是秋冬季,可考慮一些保暖設備,毛線帽子手套圍巾等都是很表心意的好東東哦!送父母一份有非常大紀念意義的宜貢坊雲錦擺件或
福字
掛畫
置於客廳也是非常不錯的!有祝福吉祥寓意的禮品都很受老人家喜愛的!
可以送父母的禮物太多太多了,偶也喜歡給年紀大的親人買些小禮品,用心去挑選,他們收到後都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