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描寫重陽佳節的古詩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這首詩中,「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繫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2、《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唐·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㈡ 重陽佳節是什麼時候
每年的農歷抄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緻,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詩酒情懷。這份美,在與親人的團聚中得以熏染和升華,放射出最真實、最樸素的幸福和光芒。
㈢ 重陽佳節話詩情的意思
重陽佳節話詩情意思是在重陽節寫詩抒發大家的心情。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在流傳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
㈣ 每逢佳節倍思親里的佳節指的是重陽節,現在又稱什麼節
10月28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㈤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是什麼節日
九月九日的重陽節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㈥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佳節「指的是什麼
佳節:解釋:美好的節日。拼音:jiā jié
在這句詩中佳節指的是九九重陽節。
出自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王維的一篇思鄉懷親的名作。這兩句寫自己獨自漂泊在遙遠的他鄉,日夜思念著故鄉和親人,每逢佳節來臨,孤獨的感覺更加深刻,思鄉懷親之情也會倍加銘心刻骨。這里所說的「佳節」,特指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現在泛指一般的美好節日。
㈦ 重陽佳節祝福語老人
1、重陽佳節,一片思念飄予君,片片都是情深深;身插茱萸,一絲牽掛贈予君,絲絲都是專情濃濃;登高望遠屬,一份祝福送予君,份份都是情真真;重陽節願君好運相伴,吉祥如意。
2、九月九,重陽節,送爺爺九個結:健康結,快樂結,幸福結,平安結,好運結,吉祥結,如意結,順心結,美好結。願爺爺生活和美節節高,開心一生結結繞!
3、九九重陽已來到,遍插茱萸福安康;漫步郊外心歡暢,賞菊把酒樂逍遙;信步登高精神抖,憑欄遠眺寄祝福;祝爺爺重陽交好運,事事如意笑開顏!
4、看那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願你擁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節日!秋風徐徐,重陽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備好香醇的菊酒,等著與你分享。祝爺爺快樂!
5、生命的火焰在跳動,寒冬也冷卻不了;生命的色彩在描繪,黑夜也掩蓋不了;生命的精彩在延續,時光也終止不了!重陽節,真誠祝願爺爺健康快樂,永遠年輕!
6、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雖然不是明媚春光卻勝似,九月初九時值霜季,曾相識有天季節,卻格外顯得那麼神采奕奕。祝爺爺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㈧ 關於重陽佳節的詩句有哪些
1、《採桑子 重陽》,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版香。一權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㈨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是什麼意思
佳節是重陽節的意思。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版節日。《易經》中把「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