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九九重陽節的詩人是哪代詩人
九月九日憶山兄抄弟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表達了王維思念家鄉思念好友的思鄉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他是(唐 )代著名的詩人。「獨」的意思是( 獨自、自己)。「憶」的意思是( 思念、回憶 )。九月九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 ),古人在重陽節( 登高 )、佩帶茱萸、( 喝菊花酒 )的習俗。
B.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的詩人。「獨」的意思是(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他是(唐 )代著名的詩人。「內獨」的意思是( 獨自、容自己)。「憶」的意思是( 思念、回憶 )。九月九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 ),古人在重陽節( 登高 )、佩帶茱萸、( 喝菊花酒 )的習俗。
C. 五、填空。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 )代詩人( )寫的。重陽節是指農歷( )這一天,人們要
《九月九抄日憶山襲東兄弟》是( 唐)代詩人(王維 )寫的。重陽節是指農歷(九月初九 )這一天,人們要插( 茱萸)去(驅邪治病)。詩人在這一天,思緒千,更加( 悲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兩句詩真切地道出了詩人( 思念親人 )的思想感情。
D. 五言古詩,寫明朝代和詩人,不然不給分,抄襲也來,但要寫清朝代和詩人
以下這些作品及詩人均為唐代《感遇·其一》
作者: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贈衛八處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佳人》
作者: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夢李白·其一》
作者: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夢李白·其二》
作者:杜甫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作者: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送別》
作者: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青溪》
作者: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西施詠》
作者: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夏日南亭懷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作者:王昌齡
高卧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風吹蘭杜。
E. 所有古代詩人《鷓鴣天》重陽節的詩
鷓鴣天·重陽節 雨打深秋催葉黃,凋零墜落亂敲窗。舉杯盡飲菊花回酒,仰目藍天雁影長答。 風瑟瑟,看尋常,誰言別夢總蒼涼。楓紅遍染金英綻,辭賦詩文入錦章。
鷓鴣天·話重陽
天高雲淡菊金黃,秋風攜來陣陣香;
青春韶華已遠走,一年一度又重陽。
老來樂,笑滄桑,萬里蒼穹放眼望;
莫道歲暮年輪轉,人生再續新一章
鷓鴣天①
九日②悲秋不到心。鳳城③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④深。
初見雁,已聞砧⑤。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⑥,細捧霞觴⑦灧灧金⑧
誰道他鄉異故鄉。泉江風物似湄湘。釵頭綴糝萸偏紫,杯麵浮金菊倍黃。
今共古,幾重陽。休將往事更平章。舞衫歌扇姑隨分,又得掀髯笑一場。
F.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哪位詩人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重陽節不是為了紀念某位詩人,紀念詩人的是端午節。
G. 重陽節的習俗,和詩詞
1、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在漢族古俗中,菊專花象徵長壽。
2、登屬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佩茱萸
古代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4、吃蟹
成為重陽節飲食習俗,文人墨客鍾愛。大概從唐代開始,重陽又增添了食蟹。一到重陽,除了居民自家吃蟹之外,還親朋相邀,文人雅集,吃蟹賞菊。
H. 搜集重陽節和詩人王維的資料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有《王右丞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8)清代詩人作家寫重陽節擴展閱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話譯文: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I. 重陽節的來歷及詩歌
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游》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版丕在《九日權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
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
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杜甫的《登高》最為有名: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J.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的詩寫的是重陽節時作者的思鄉之情對不對判斷題
對。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制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