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焦作博愛縣
博愛縣位於抄太行山南麓,焦襲作市西北部,北與晉城市澤州縣毗鄰。東與焦作市區、武陟縣、修武縣接壤,西隔丹河與沁陽市相連,南與溫縣隔沁河相望。
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總面積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萬畝,人口43.6萬人。
博愛縣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氣候適中,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脈,山地、丘陵面積165.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最高海拔950米;南部為沖積洪積平原,面積321.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境內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馬河、蔣溝、泉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條,地表逕流總量0.73億立方米。
博愛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縣內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2.4%,境內1.8萬畝竹林,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
博愛縣轄5個鎮、2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清化鎮街道辦事處、鴻昌街道辦事處、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街道辦事處中山路。
『貳』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孝敬鎮已婚育齡婦女管理卡怎麼辦理,鎮計生辦竟然不知道有這種卡
你好,這種卡每個地方的樣式或者說存在方式都不一樣,我們這最近幾年也發生過變化,紙質或者說實物的卡也沒有了,但如果遇到要向外地出具紙質的卡,我們會列印或者手寫一張過去,加蓋3級公章,只要要素齊全,也就是所謂的管理卡了。
『叄』 博愛縣有哪些鎮
截至2019年5月,博愛縣下轄5個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磨頭鎮、孝敬鎮。具體介紹如下:
1、柏山鎮
柏山鎮位於博愛縣東北部,距縣城六公里,北依太行山脈,總面積26.8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33公頃。
2、月山鎮
月山鎮是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下轄的一個鎮。屬於河南省經濟強鎮,轄區人均耕地面積少。交通便利,有月山火車站與全國聯通;旅遊資源豐富,中原三大名寺之一的月山寺風景區及位於這里。
3、許良鎮
許良鎮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在太行山下,丹河之溪,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美稱。該鎮總面積29.9平方公里。
4、磨頭鎮
磨頭鎮位於太行山南麓,河南省博愛縣西部,與沁陽市接壤,耕地2.8萬畝,竹林3100畝,鎮域面積46.5平方公里,是一個農工商綜合鄉鎮。
5、孝敬鎮
孝敬鎮位於焦作市博愛縣西南端,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9千米。南依沁河,西枕丹河,5.5萬畝耕地,9000畝灘地。
『肆』 民國期間河南博愛縣閃文章
1927年從沁陽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置博愛縣。
夏朝隸屬覃懷地,商代屬畿內,周武王時屬野王邑。
戰國時先後隸屬鄭、晉、魏、韓國。
秦屬野王縣。
西漢初屬殷國,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野王縣,東漢屬河內郡。
三國時屬魏冀州河內郡。
兩晉屬司州河南郡。
隋朝屬河內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太行縣(縣治清化鎮)。武德四年廢太行縣並入河內縣。
宋、元、明、清屬河內縣。
民國2年(1913年)河內縣更名沁陽縣。
民國16年(1927年)8月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
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屬平原省新鄉地區轄。
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河南省新鄉地區轄。
1954年歸焦作市轄。
1960年10月並入焦作市,取消縣建置,設城關、陽廟、金城、界溝、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建置,仍舊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文革期間一度有紅衛縣之稱。
1983年9月1日後歸焦作市轄。
2005年,博愛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界溝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孝敬鎮管轄,孝敬鎮人民政府駐東界溝村;撤銷張茹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金城鄉管轄,金城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高廟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清化鎮管轄,清化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12年8月18日,10月28日,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將博愛縣蘇家作鄉整建制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
2015年1月19日,博愛縣舉行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截至目前,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
『伍』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孝敬鎮派出所電話是多少
110
『陸』 博愛縣有多少個村都叫什麼
博愛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492平方千米。總人口42萬人(2002年)。
博版愛縣轄7個鎮、3個鄉:清化權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蘇家作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中山路。
『柒』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
博愛縣位於河南省西抄北部。總面積492平方千米。總人口42萬人(2002年)。
博愛縣轄7個鎮、3個鄉:清化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蘇家作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中山路。
『捌』 博愛縣的歷史沿革
1927年從沁陽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置博愛縣。
夏朝隸屬覃懷地,商代屬畿內,周武王時屬野王邑。
戰國時先後隸屬鄭、晉、魏、韓國。
秦屬野王縣。
西漢初屬殷國,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野王縣,東漢屬河內郡。
三國時屬魏冀州河內郡。
兩晉屬司州河南郡。
隋朝屬河內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太行縣(縣治清化鎮)。武德四年廢太行縣並入河內縣。
宋、元、明、清屬河內縣。
民國2年(1913年)河內縣更名沁陽縣。
民國16年(1927年)8月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
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屬平原省新鄉地區轄。
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河南省新鄉地區轄。
1954年歸焦作市轄。
1960年10月並入焦作市,取消縣建置,設城關、陽廟、金城、界溝、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建置,仍舊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文革期間一度有紅衛縣之稱。
1983年9月1日後歸焦作市轄。
2005年,博愛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界溝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孝敬鎮管轄,孝敬鎮人民政府駐東界溝村;撤銷張茹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金城鄉管轄,金城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高廟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清化鎮管轄,清化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12年8月18日,10月28日,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將博愛縣蘇家作鄉整建制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
2015年1月19日,博愛縣舉行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截至目前,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
『玖』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孝敬鎮任村下面幾個組
七個,我就是那個村的,我五組的。叫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