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的讀後感800—1000字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很繁忙,長期在外,很少有機會能回家探望母親,總感到未盡做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馬上要回來了,就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願讓兒子知道,以免使兒子的尊嚴受到影響。後來,陳毅發現了那條尿濕的褲子,執意要幫母親去洗。當我讀到:母親堅決不讓,可陳毅卻說「不管我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都是我的母親。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那個我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平時的自己。別說要我幫父母洗衣服了,我就連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媽媽洗,想起來,可真是慚愧啊!
讀完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精神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里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嚴寒時,以身為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九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裡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而我們卻偏要吃膨化食品;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著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著我們;家裡的活用不著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自己會乾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干凈;每逢周末,吵著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陳毅比呢?
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孝順父母,而我們呢,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從來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時候,我們心情一不好還跟爸爸媽媽吵架、頂嘴,真是不應該啊!我們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後在家再也不跟父母發脾氣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自己做,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再也不勞煩他們,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是嗎?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和關心長輩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做他們的「得意小幫手」,好嗎?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2. 關於孝敬父母的感悟文章!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你也可以投稿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你也可以投稿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3. 讀《孝道篇》有感600字
1
突然想起以前一起學習看過的一段國學大師翟鴻燊關於《孝道》的講座,讓我很感動,也受益匪淺!
當聽到 翟老師講到孝順父母一段時,我看到很多視頻上的人在一瞬間都流淚了,不僅是視頻里,還有我們這些聽的老師也很愧疚。因為突然覺得我們這些做兒女的也是失去了很多「第一孝道」,很多時候我們誤解了,看完這段錄像才恍然醒悟,原來孝順不僅僅是我們心裡所想的那樣,轉一些錢,存儲一些錢,到了過年的時候交給爸爸媽媽,讓他們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回想這幾年,再給自己一點時間重新認識自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錯過很多,真的很愧疚。當我們在得到的同時,卻也會失去很多很重要的東西,翟老師所講到的《父母給兒女的一封信件》,讓我記憶深刻,當聽完這封信讓我也想到爸爸媽媽,平時給的關懷太少,甚是有些時候爸爸媽媽打電話給我時,我都推脫工作很忙。不願意聽爸媽的嘮叨,也不想跟他們聊天,想想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又不了解,所以就忽略了父母的感受,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很可惡,也不由得反問自己:「我是被父母嘮叨過?我是否經常陪他們聊過天?我是否陪父母真正談過心?陪媽媽散步、逛逛街?我是否陪爸爸媽媽一起做飯?」當然,現在的我們現在的工作在外,但當我們真正回到父母身邊了,以上的問題值得我去深思和做到!
其中翟老師還講到:「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一件事就是孝敬父母」這句話也是震驚人心的。讓我如夢方醒,覺得自己很慚愧!從而也讓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很深刻的道理,行孝是不能等的,「孝」最重要的不是物而是心,不是看得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情感,讓我們重新認識「孝」字吧!
最後,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百善孝為先」行孝不能等!如果不想讓自己遺憾和愧疚的淚水迷糊雙眼的話,我們就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哦!
2
有一對姐弟,都考上了大學。畢業之後,姐弟倆回了家,發現家裡變化很大,老母親沒有了,家裡剩下孤獨的父親和幾乎不值一錢的空盪但又凌亂不堪的房子。姐弟倆收拾房間時發現了一封信,信中寫到: 我們都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們。請你們做兒女的理解我們,對我們要有一點愛心,不要嫌我們終日嘮嘮叨叨,前言不搭後語,其實還不都是為你們好。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當我們吃飯漏嘴的時候,把飯菜留在衣服上時,千萬不要責怪我們,請你想一想:當初我們是如何把著你給你們喂的;當我們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弄臟了衣服,不要埋怨我們反應遲鈍,請你們想一想,你們小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為你們擦屎擦尿的;當我們說話忘了主題,請給我們一點回想的時間,讓我們想一想再說,其實談什麼並不重要,只要有你們在身邊,聽我們說下去,我們就心滿意足啦!孝敬不一定是物質和金錢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時常牽掛著我們就行了;飯後給我們老兩口端杯熱茶;陽光燦爛的日子,陪我們出去散散心和鄰居聊聊天;等你們結了婚,生了孩子,常帶回家讓我們看看就開心。當看著我們漸漸地變老,直到彎腰駝背,老眼昏花的時候,不要悲傷,這是自然規律使然,要理解我們,支持我們。當初我們引領你們走上了人生之路,如今,也請你們陪伴我們走完最後的路,多給我們一點愛心吧,我們會回饋你們感激的微笑!這微笑凝聚著我們對你們無限的愛。翟鴻森教授由此故事展開了不孝不教的《孝道篇》。我觀後感觸很深,有感於下:
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我們都聽說過這個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急於求佛祖的保佑,於是他每天都去寺廟是燒香,總想能燒到第一柱香,可是無論他去得多麼早,總已有一柱香。於是他有一晚帶了鋪蓋睡在上寺廟里,他想看看是誰來得這么早,可是當他去上香時,發現仍有一柱香已經在那裡了,他百思不解,於是他請求佛祖給他解惑,佛祖告訴他,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賣燒餅,他會告訴你答案。他按佛祖的話找到了賣燒餅的人,賣燒餅的人告訴他,他從沒有上過香,他一大早起來打燒餅,只是第一鍋燒餅他從來不賣,留給自己的娘吃。這個簡單而流傳了幾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翟鴻森教授也同樣講到,你是否孝敬你的父母,如果你連父母都不孝敬,還能有慈善之心。你是否尊敬你的兄弟,如果你連你的兄弟都不尊敬,還能有包容之心。父母蘊育了我們的生命,父母就是活菩薩。入者孝,出者悌。一個人有孝心必生和氣,一個有和氣的人必能愉色,一個有愉色的人必生婉容。
4. 讀後感孔子文章孝敬父母感言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幾本課外讀物,其中一本是《孔子》裡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教育了我。
在書中,我了解到:孔丘的父親叔梁紇有9個女兒,還有一個兒子,叫做孟皮,可他的腳有些毛病,所以叔梁紇不太滿意,他決定再去外求親。後來他父親和顏大人的女兒顏征結婚生下了孔子,漸漸的孔丘到了三歲,他聰慧過人,又活潑機靈。可就在這年十月,叔梁紇離開了人世。顏征對孔丘說:「孩子,娘是為你而活著的。」說罷,向曲阜城走去。在曼夫娘的幫助下,他們在曼夫娘家旁邊住下了。曼夫經常帶孔丘去教堂看祭祀,孔丘一回來就向媽媽問這問那,顏征看孔丘如此好學,就說:「孔丘,娘一天給你講一個故事,你要記住才行,好不好。」孔丘高興地直拍手。一天中午,孔丘要求媽媽教他讀書寫字,顏征十分高興,只用了半天的工夫就學會了200個生字。又愛上了ㄍ易》學,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成為了大學問家。可孔丘覺得依然不夠,就駕起馬車,來到了洛陽,找到了老子,用了半年的時間,終於學富一車,回到了家鄉,並開了一家私塾,專門教學。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孔丘雖然丑,可他卻並不自卑,甚至比正常人更好學;更勤奮;更加的聰慧,並且他還十分的謙虛,雖然他聰慧過人,還滿腹經綸,可他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去洛陽拜師學藝。小時候在家裡就幫媽媽燒火,洗衣,做飯,到了晚上,還和媽媽一起編草鞋。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向孔丘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學習多動腦筋,回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認真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多讀書多學習做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
5. 高中作文 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讀《陳情表》有感
讀了《陳情表》這篇文章,我感觸很大。李密從小體弱多病,父親又死得早,是祖母一手將他撫養長大,祖母生病了,李密侍湯葯,不曾廢離。也因為這樣,李密無法成為洗馬,於是李密向皇帝上表表明原因,希望皇上能成全他。李密的孝心打動了皇帝,更震撼了今人。可見,懂得孝敬長輩的人是多麼讓人敬仰。古代如此,現代亦如此。
「百善孝為先」,可見中國人多麼注重孝順這個品德。有孝心的人,能贏得世人的尊重。人們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孟佩傑卻用她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久病床前有孝女」。養母與養女之間並無血緣關系,但孟佩傑與養母的關系卻超出了血緣關系,維系她們之間的這種情感是什麼?是孝,是善,是德。盡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運前,我們不能失掉孟佩傑這般面對生活的勇氣和態度。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佩傑,一個感動中國的平凡女孩,孝老愛親,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和敬仰,她為全社會樹起了一座道德豐碑。
相反,在社會生活中,卻也有些人在做著令人譴責,唾棄的事。李老太太擁有3個兒女,丈夫常年疾病纏身,家中不僅要養活五口人,還要支付一大堆醫葯費,好不容易把兒女們都拉扯長大了,李老太太本以為自己可以享清福了。無奈,兒女們竟無一願意贍養自己。不僅如此,兒女們還向她提出無賴要求,每至逢年過節,家人生日,李老太太都要給每個兒女「奉」上一萬元。本就無經濟來源的李老太太只能靠撿垃圾生存。經媒體報道後,社會上沒有一人不譴責李老太太的兒女們。可見,不孝之人,是多麼罪惡,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棄和拋棄。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李密暫不出仕,只為了終養祖母,而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又該如何孝順父母呢?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哪怕是一聲問候,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能體現出愛,體現出孝心。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都應該懂得孝順,真正的孝順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報答,並從行動上落實。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孝心無價,讓我們做一個孝順的人,將孝傳承下去,讓孝永存心中!
6. 與孝敬父母有關的觀後感或文章
孝敬父母觀後感
孝敬父母觀後感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很繁忙,長期在外,很少有機會能回家探望母親,總感到未盡做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要回來了,就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願讓兒子知道。陳毅發現了,執意要去洗褲子。當我讀到「不管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我來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平時的我,別說要我幫父母洗衣服了,我就連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媽媽洗,想起來,可真是慚愧啊!
讀完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里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嚴寒時,以身為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就九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裡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我們卻偏要吃零食;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著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著我們;家裡的活用不著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們自己會乾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干凈;每逢周末,吵著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陳毅比呢?
我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孝順父母,而我們呢,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從來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時候,我們心情一不好還跟爸爸媽媽吵架、頂嘴,真是不應該啊!我們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後在家再也不跟父母發脾氣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自己做,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再也不勞煩他們,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是嗎?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和關心長輩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做他們的「得意小幫手」,好嗎?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7. 《觀孝敬之道有感》作文500字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英雄不朽」。主要是給我們介紹革命先輩在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英雄事跡。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二小的故事。因為他和我們一樣,也還是個孩子,可他當時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寧死不屈,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從中,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一個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們應該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我們應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應該時刻准備著隨時為祖國的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
8. 讀孝順故事讀後感。
俗話說
「百善孝為先」
。
我們都應該其有孝這種美好的品質。
孝有很多種:
孝敬長輩、
孝敬老師、孝敬父母„„
前不久,我津津有味地讀了一本《孝道故事》的書,使我受益匪淺。晉朝有一個心地善良
的王祥,自幼就失去了母親,他的繼母對他不慈愛
,
還常在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
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繼母很喜歡吃鯉魚。一年冬天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讓繼母吃道鯉魚
就赤身卧在冰上,他全身凍得通紅。過了很久冰裂開了,王祥喜出望外,他准備去抓鯉魚
時,河裡跳出幾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拿著魚回家供奉給繼母。這真是
:
繼母人間有,
王祥天下無。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孝心之花處處開放,曹於亞住在一個貧窮而又偏僻的小山村,為了生活父母外出打工,一
天在學校讀書的曹於亞接到了一個電話,他知道父親得了尿毒症,第二天曹於亞心急如焚
向學校請假,跑去醫院看望那被病痛折磨的父親。當他知道就算有錢還需要腎源,決定用
自己的腎來救父親
,
可是他的年齡不到
,
醫生一口拒絕了
.
曹於亞跪在醫生面前請求,醫生
終於答應了。動手術時曹於亞毫不猶豫進行了生死搏鬥
,
最後治好了父親的病。成為重慶
西南醫院女兒成功向父親捐腎第一人。曹於亞對父親的孝心深深的打動了我
,
讓我淚如泉
涌。
9. 讀《孝心》有感
東西變壞了。感情越深了。
YOU休閑網社區 http://bbs.uxxw.com 一個側重情感交流,身心健康的休回閑娛樂地答方。
10. 讀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或傳說有感
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復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並忘記;他們會重復又重復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當時,父母做這些多麼的耐心,多麼的溫柔,總覺得有了我們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朋友,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喂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濕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學學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